陪林中坐兄侃一把“国学”

来源: 2016-10-19 20:36:0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文革后期,在上初中,不知托谁的福,语文课里加进来两篇“古文”,其中之一是“黔之驴”。才讲过“驴文”不久,一天老师没来,大家放羊。“二班”的一位同学脸稍长,在家排行第二,所以外号是“二驴”。另一位同学开说“单口相声”。“为什么要讲驴?因为一班没有驴,三班也没有驴,只有二班有个‘二驴’。”

“国学”一样,为什么上国没有“国学”,下国没有“国学”,左国没有“国学”,右国没有“国学”? 就是前国后国也没“国学”?只有咱国有“国学”?

咱国之外,唯一能和“国学”搭上点儿边的,是不久前英国的 Brexit”。显出英国不削与欧洲为伍。另一个类似“国学”,是邻居老金家的啥“白头山血统学”,*_*

咱国的国学,基本上是给当时“天子”磕头的学。延伸到太祖时,“国学”就是“阶级斗争一抓就灵。邓大人的“国学”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江大人的“国学”是“资本家就是要入党”。胡大人不错,没弄出啥“国学”来。习大人?当然是“梦”。

咱国古制,古训,古玩,古文,古食都有不错的东西。是啥东西就说啥东西。不要忽悠啥说不清道不明的东东来。个人忽悠没关系,一旦加上“国“,最后都是皇上定调。然后让大家磕头,他好占便宜。

关于“国学”,我宁可听太祖的(当然不是他的“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