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年代的影像:文革时的小姑娘

来源: 2016-09-24 07:11:2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来源:刑天起舞的新浪博客
  这是1972年,尼克松来中国时的随行记者在北京街头拍下的照片。彼时彼刻,在东北吉林的我跟照片中的小姑娘一样(当然我是小小子),左臂佩戴非常漂亮的菱形“红小兵”臂章,胸前佩戴精美的毛主席像章。

后来我母亲常说:“那时候的小孩子咋那么能吃啊”?!其实很简单,运动量使然。那时候,我们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户外自由的玩耍。天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我们都玩儿“疯了”。没有巨大的学习压力,没有将来的就业、生存压力,为什么不玩儿?


当时的中小学教育,跟西方发达国家有一些共同之处。当然没有西方小孩儿跟老师没大没小的毛病,没有中小学生偷偷吸毒、喝酒、做爱这些内容。而注重儿童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自强自立等等方面则大致上是一样的,或者说有过之无不及。印象很深的一个内容是“捡粪”。每一个寒假,学校都布置交粪的任务,集中送到乡下农田里。当时的“马路”名副其实,上面走着很多牛、马、驴、骡。它们随走随拉,我们跟着捡起来。实在是一举多得的好活动。记得当时最爱捡驴粪,因为驴粪蛋子长的好看-----溜光水滑地跟富豪、要员似的。

我们当时是怎么玩儿的,说起来太馋人,今天先不说吧。只简单地说说当时的小姑娘们怎么玩儿。


 在最冷的日子,小姑娘们大多不出来了。她们通常聚集到一家chua嘎拉哈。老太太们常说:“这些死丫头片子才烦人呢。新买的炕席,几天就让她们chua漏了。”其实那是很好的游戏,训练得她们手、眼、心、脑,乃至于整个身体配合灵巧。



稍暖一些,小姑娘出来玩儿“跑三家”。实际上是很好的用游戏诠释“狡兔三窟”。这项运动着重练习她们的短跑冲刺,以及追击、躲闪能力。


踢口袋。“口袋”是棱长5厘米左右的立方体。用旧布小块儿缝制,里面一般装苞米粒儿。每一个小姑娘的衣兜里几乎都揣着一个口袋,她们用口袋可以玩很多很多很好玩的游戏。无论一个,两个,三个,还是一大帮小姑娘都可以玩的兴致勃勃、编花篮。小姑娘们的腿柔韧性极好,她们把一条腿“编”在一起,用另一条腿转圈跳。边跳边唱,有老词儿,也有新词儿。老词儿如:“锯锅锯碗锯大缸,小盆儿小碗儿不漏汤”;新词儿如:“南京路上好八连,一双袜子穿九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有三年。”一直跳到跌成一堆,笑闹成一片。


最伟大的小姑娘游戏,毫无疑问是“跳皮筋儿”。


这项游戏开端于五十年代末期,全盛于文革时期。跳皮筋儿就是舞蹈,而且是最好的舞蹈。这一点不用细说,看看照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