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漫议“大锅饭”:人民公社是不是“大锅饭”?

来源: 东坡学士 2016-09-18 07:18: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7372 bytes)

漫议“大锅饭”:人民公社是不是“大锅饭”?

大于觉得,这些人要么是别有用心,要么是根本不了解农村,要么就是小岗村那种自私自利的懒人,否则是不会这样不顾事实信口雌黄。凡在农村生产队参加过劳动的都知道,为了体现多劳多得,生产队是每天要记工分的,“干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都会在工分上体现出来。这些工分透明得很,人人清楚。记下的工分,就是年终分配多少的依据。大于家在农村十年,因为妻子生孩子带孩子影响了出工,所以好几年在年终分配后成为透支户,哪有什么“大锅饭”可吃?

要弄清楚人民公社是不是“大锅饭”,最好的方法是去看看原始资料。下面这个《一个生产队的年终分配帐》,是当年一个下派干部无意间记下的。这个生产队的年终分配帐,为我们认识人民公社是不是“大锅饭”留下了一份可信的原始资料。观点不同,对这份资料的看法肯定也不会相同。从内容看,这位作者对公社是有看法的,比如他认为“现在看来,那时一个学大寨的先进单位的分配尚且如此,其他落后、贫困地区就更不知怎样了。” 别人也可以认为“现在看来,那时一个学大寨的先进单位的分配如此,其他落后、贫困地区也不至于差到哪里去吧。”不过不管怎样看,都看不到什么“大锅饭”的印记。

最后还提醒一下,这个生产队在离小岗村不算远的安徽肥西,而且这一年是个大旱年。


附: 三十五年前一个学大寨先进生产队的年终分配帐
 
我于1971年4月13日从长丰徐庙公社庙舟大队后邓郢(小五队)转移到了肥西燎原公社红山大队唐下湾生产队。当时的唐下湾生产队是名震江淮的学大寨先进单位。71年春节大年初一,时任安徽省委副书记的李任之就曾率人前往该生产队拜年。那时安徽学大寨的典型淮北有郭庄大队(后来出了个郭宏杰曾任中组部副部长,就是郭庄大队支部书记),淮河以南就要把唐下湾作为典型树起来。据说,这是李德生在邀请该队队长唐照稳出席1970年8月北方农业会议时提出的。就我亲眼所见,该生产队的社员,一年365天只要不下雨雪总是在做各种农活。双抢时早上五点下地,晚上十点收工更是常事。
我无心中在日记里抄录了该生产队1971年的分配帐,当年肥西遭遇旱灾,但唐下湾生产队通过“学大寨”修干渠引水浇地,“天大旱,人大干”,仍获得丰收。现在看来,那时一个学大寨的先进单位的分配尚且如此,其他落后、贫困地区就更不知怎样了。

唐下湾生产队1971年分配情况:
1、全队35户(三户知青)138人,1971年生产粮食250021斤,人均1812斤;上缴公粮8226斤;卖余粮97258斤,人均705斤;其余144537斤进入分配,人均分配1047斤。
2、全队全年现金收入42206.99元。其中留公积金200元,公益金50元,集体储备金1105.39元。支出除交大队提成200元外,全年生产成本等开支计23890.88元。
3、 全队可供社员参与年底分红的16820.3元。全队年累计工分为207433分,社员正常出勤一天为10分,日工分值0.81元。
4、 每千斤粮食折款价值102.21元
5\ 各户具体分配情况(仍按当年抄录时的顺序)。表中社员分红是在扣除各户自报的全家口粮(该队当时对社员的口粮象该队的工分一样,采取“自报公议”,的办法,即各户根据需要报一个要求分配的口粮数量,经生产队公开评议确定后进行结算)和平时各户在生产队菜地里取用的蔬菜折款及生产队分配的柴薪折款。(当时该队没有社员自留地,但有集体菜地,专人管理,社员可以自己去菜地里选取要吃的蔬菜,经管理菜地的称重,记录品种、数量、时价,年底结算。)

姓名  工分数  分红金额(元)    姓名 工分数  分红金额(元)
王章书 4546.9 103              唐光有 ——     38.84
孙应才 9404   320.72           郑永荛 ——    101.94
孙明洋 9765   305.77           张国芳 ——    192.45
王永海 4338    70.14           唐照林 ——    304.19
倪应法 6477   132.93           郑永俭 ——    299.64
唐照才 5801   187.58           谈新华 3052    135.19
唐照寿 6581   181.88           唐光霞 7692    149.48
陶智有 11054  447.62           余道中 10655   398.43
张治山 3889   127.49           余明聪 5212    193.89
唐永付 ——   308.43           余明有 5770    174.25
唐照稳 5475    36.83           唐远海 ——    120.14
黄厚仓 10685  280.95           唐光元 ——     27.45
唐光宣 ——   11.06            谢从扬 9130    374.38
唐远艾 ——  透支47.3          汪国英 ——   透支61.43
黄厚有 ——    48.38           江宝珍 ——   透支24.49
樊宗朗 ——  透支36.81         唐远声 ——   透支57.36
唐光成 ——    57.36           陶邦金 ——    126.12
唐照瑞 ——   114.86

附: 唐下湾生产队1971年口粮、工分自报公议学习班记录摘抄(部分)

时间:1971年8月25日(全天)
主持人:唐照稳(生产队长)
今天学习班解决两个问题:1、怀着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做到丰收不忘毛主席,翻身不忘共产党。今年大旱,但仍取得丰收。丰收了就应对国家做更大贡献。作计划,办事情应从六亿人口出发,为三十亿人着想。本着节约的原则,各家的口粮实行自报公议的办法。各家根据自己一年的情况,报一个数,大家评议。2、工分问题,只要不是躲懒,有病误工不可降低工分等级。但是在大忙季节怕累,想休息,这是思想跟不上。
发言:
张治山:民国二十年也是旱灾,比今年还小,那年还能种点旱粮玉米什么,象今年的旱情,在当时就会一点收成也没有。今年我们大旱了还丰收,这是毛主席带来的,是修水利,修大寨干渠带来的。以前,民国二十年时旱灾,虽然种了点玉米,但仍有很多人外出讨饭。我那年就出去讨饭的。如不是毛主席、共产党,现在我连讨饭也找不到门。现在我们丰收了,但我们要想到还有其他地区、有因水灾、旱灾减产的,我们的部队还要保卫祖国,工人要生产,都要粮食。我们丰收了一定要节约,不忘国家,不忘党。我本人只要吃标准粮(生产队定的标准粮是一个人口一年800斤稻子)。
陶有凤:今天的年青人吃好、穿好,你们可知道以前是什么样子?我那时结婚只有一小团絮!现在结婚又是灯芯绒,又是这、又是那。我家解放前祖辈几代也没有什么萝纱帐子,现在家里搞得好好的,不是我的本事,是托毛主席的福。大旱还丰收,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结果,是大兴水利的结果。我是童养媳,童养媳的苦说不尽啊!现在丰收一定不忘过去,不忘毛主席,不忘祖国、工人解放军,不忘支援兄弟社队、兄弟县。我家的口粮,一定要节约,不然对不起毛主席。
吴成英:(时任肥西县委委员、大队妇女主任)第一要有政治,如没有政治就搞不好,。以前刘少奇时只抓生产,不抓政治,生产上不去,现在执行毛主席路线促了生产。所以评工第一要看政治思想怎样。第二看干得结果,是不是尽力而为了。第三看是不是缺勤,看什么时候缺勤,是大忙时还是一般时,是有病还是其他原因。我今年少五六十天没干活,如都象我,我们生产队的田早荒芜了。把我家评在三——五等,我也决不乱讲,在哪讲就在哪学习。
孙应才:过去遇到象今年这样的大旱,不但没粮吃,恐怕连水也没有喝了。今年大旱还丰收,真是毛主席、共产党领导的结果。这次评工干部要掌握全面,社员也要参加。评工要评思想,有了毛泽东思想干活时干劲不由得就来了,就有胆量。如没有无产阶级感情,没有对资产阶级的仇恨就不行。我自己有许多缺点,但往往不知道,希望大家能给我指出来,帮助我和大家一起走社会主义。“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我们有许多 带头人做好事,一定不要让他们吃亏,要考虑。我家这次评工保证服从大家意见。不管怎样,我今天不知比过去好了多少。在以前遇到这样的大旱我家连野菜也没有吃。现在真是想到哪做到哪。我们红山改田、修大寨干渠引山水,没有党的领导,没有兄弟单位的支援、帮助,我们能有今天的丰收吗?评工相信大家的眼睛是雪亮的,不会有多少差别。但水虽平还有波呢,我们一家保证没意见。……

以下是几户社员自报的口粮标准:
唐永付:850斤; 唐光树:900斤; 唐光珍:4200斤;
湾爷:750斤; 朱良珍:850斤; 陶奴有:3200斤。

实际上,生产队最后评定的各户口粮标准都比各户自报的标准要高。当然,也有不少户坚持自报的标准。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个自报公议的分配办法是从大寨搬来的。

---------------------

对唐下湾生产队1971年分配的补充说明

 

[100.66.240.*:]网友注意到这个分配帐,还用统计方法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了一些简单的分析,下面是他的相关跟帖——

里面那张分红的表有点意思。试着用统计工具查了它的统计描述:平均数147元,标准差136.5元,中位数127.5元。
峰度为负的0.593,表示该总体比正态分布来得平缓,峰较平,高收入者较多。它和“大锅饭”(即均匀分布,标准峰度为正1.8)根本就是南辕北辙。
偏度0.406,又因为中位数小于平均数,说明分布略向左偏,右尾长。级差为13.1元。现在农民的收入级差能达到1310元?说明,该大队的收入分布是拉的相当开的。
两极分化时中位数远小于平均数,围绕它出现一陡峭的尖峰,而这张分红表完全不这样,更像是个梯形分布。从这个最简分析,不难看出社会主义分配的既奖勤罚懒、又公平公正。

大于十分欣赏[100.66.240.*:]网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也赞同他得出的基本看法。为了网友能更好地探讨这个问题,还想对此作点补充说明。

1、2、大于认为,仅以这些数据作样本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可能还比较粗糙。例如其中的透支户,情况就很复杂。有的透支户还是有其它经济收入的,实际上生活并不贫困。前面提到大于家好几年在年终分配后成为透支户,但是大于在单位拿有工资,所以虽然是在生产队生活虽然透支户,生活上比不上很好的,也还算比较好的。真正困难的是人口多劳动力少又没有其它经济来源的家庭,要是没有生产队集体的帮助,也就只有自生自灭了。

2、这个分配帐只是在扣除了社员口粮等生活开支款后的集体分红,实际上,社员家家户户或多或少还有一些其它没有入账的实际收入的。如家庭养殖,捕鱼捞虾、家庭副业等都可以改善生活。像我们那队有几个打猎好手,打猎的收入是相当可观的。有时集体围猎,运气好时全队人都能饱饱口福。这种情况都是现得现分,不入账的。

3、在这个分配帐里,看不出有“五保户”的存在。人民公社时期,对丧失劳动能力、生活无依靠的鳏、寡、孤、独者,由生产队集体养起来,实行五保(保吃、保穿、保烧 、保医、保葬-儿童为保教)。要说吃“大锅饭”,这些“五保户”才算是真正吃了集体的“大锅饭”。难道这种“大锅饭”不该给他们吃?

所有跟帖: 

安徽的大锅饭? -五洲闲话- 给 五洲闲话 发送悄悄话 (4431 bytes) () 09/18/2016 postreply 07:36:12

悲惨的历史,为了不再发生,绝不可忘记。 -欲千北- 给 欲千北 发送悄悄话 欲千北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8/2016 postreply 08:48:41

三千年来,中国梦就是千古传唱的饶舜时代,也就是土地财产国有的人民公社时代,毛主席复辟公社也是为了那个梦--尧舜再世,圣人哪 -党戴飚- 给 党戴飚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8/2016 postreply 09:18:49

捣毁人民公社的第一号和第二号走资派分别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秦穆公和商鞅 -党戴飚- 给 党戴飚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8/2016 postreply 09:22:32

沙俄也是人民公社体制。不过他们既不叫“人民公社”也不叫“井田制", 而是叫”谜儿“。人民公社是法国人的叫法 -党戴飚- 给 党戴飚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8/2016 postreply 09:38:16

人民公社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村制度。说农民出工不出力是对农民最大的侮辱。 -speedingticket- 给 speedingticket 发送悄悄话 speedingticket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8/2016 postreply 11:40:13

人民公社里面,农民劳动的自主性和自觉性是最低的, 但的劳动强度极大的,是空前绝后的,人民公社虽谈不上伟大,但确实时最古老的生产制 -党戴飚- 给 党戴飚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8/2016 postreply 12:23:56

如果是最偉大的農村製度怎麼沒人要繼續參加?難道人民公社變成違法了嘛? -歡顏展卷林中坐- 给 歡顏展卷林中坐 发送悄悄话 歡顏展卷林中坐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18/2016 postreply 20:53:19

尽管自秦汉之后,人们就普遍认为人民公社回不去了,但共产党就是让人们回去了近30年。以后某些人上台,再回去几年,也不是绝无可能,但 -党戴飚- 给 党戴飚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9/18/2016 postreply 12:31:36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