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霞飞路与罗宋汤的故事

来源: 一笑而之 2016-07-27 14:51:1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1803 bytes)

霞飞路与罗宋汤的故事 

2016-07-27 上海黄浦

 
 
 
 
  

说起罗宋汤

绝对是上海人不能忘怀的汤品之一,

今天和小编一起回忆一下罗宋汤的历史吧~

 
 
 
 
 
 
 
 
 
 东方的“涅瓦大街” 
 
 
 
沙皇政权垮台后,白俄贵族与军官被红色政权一路驱赶到西伯利亚,然后从海参崴、海兰泡等地出境,进入中国东三省,接着再跌跌撞撞地逃到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城市,最后有相当一部分逃到了上海。他们在上海的遭遇,绝对是一部史诗大片的钻石级素材。不久中国政局发生了变化,北伐开始了,如惊弓之鸟一般的上海租界当局发现这些白俄军人是一支相当不错的军事力量,就这样,这些白俄旧贵族、旧军官与少量早就在上海工作生活的白俄冒险家们汇合,构成了活跃在法租界的俄侨族群。上海,成了他们不沉的方舟。
 
颠沛流离的白俄在上海舒了一口气,环顾四周,生死茫茫,抱团取暖的本能使他们集聚在法租界的核心地带(少量落脚在公共租界的四川中路与武进路一带),并在今天的淮海中路(大致为重庆路至陕西路这一段)抛头露面。当时这条马路为纪念法国一战时期的著名将军霞飞亲临上海而被叫做霞飞路,但因为白俄的云集,这一段就被上海市民称之为“罗宋大马路”,而俄侨将此称作“涅瓦大街”。
 
 
远东哥萨克军团的军官乘坐“鄂克次克号”运输舰来到上海。
 
 
 特卡琴科兄弟与“山东帮” 
 
 
 
霞飞路792号的库兹明花园餐厅。
 
 
俄菜馆的厨师有白俄,甚至有长期来专为旧俄豪门贵族服务的厨艺家,也有山东人。这些山东人,严格说起来是胶东人。在上点档次的俄菜馆里,以宫廷俄菜招徕客人,比如俄式红菜汤、基辅肉排、斯特罗加诺夫牛肉饼、基辅炸鸡等,但档次低一点的俄菜馆,或者完全由中国人经营的俄菜馆里,菜式就不那么讲究了。山东帮厨师根据上海人的饮食习惯,对传统俄罗斯菜进行一些改良,比如红菜汤,就要用到红菜头不过红菜头是北方高寒地带的产物,长江以南没法种植,厨师只能在汤里加入大量的卷心菜和番茄酱,上海人称这种山寨版的俄式红菜汤为罗宋汤,一时名声大振。同时,聪明的厨师还将俄菜中唱主角的牛排改为便宜很多的炸猪排,外脆里嫩,色泽金黄,淋辣酱油,味道不错,也很洋派。这样一来,就使大众化的俄菜有了与欧美菜抗衡的能力。至今,罗宋汤、炸猪排、罗宋面包、俄式土豆色拉还是上海人的最爱。
 
 
霞飞路上的俄式餐饮企业也不都由俄侨经营,有一家名叫费雅客的俄菜馆,就是由奥地利犹太人汉斯·雅布隆纳开设的,以供应前奥匈帝国的菜肴著称。宋美龄最喜欢费雅客的赤甘蓝烧鸭子和奶咖,宋庆龄、宋子文、梅兰芳等人经常去这家餐馆吃饭,美国麦克阿瑟将军也曾光临此店。看来费雅客的风味应该不俗,奥匈帝国已经瓦解,但老欧洲的情调也是个卖点啊~
 
 
 
“老克勒”记忆中的罗宋大餐价廉物美
 
 
 
 
 
 
 
 
 
 
 
 
 
 
 
 
 
 
在维也纳灌肠厂工作的俄侨工人。
 
为满足俄侨的生活之需,白俄老板还在南昌路开了一家维也纳灌肠厂,出品南欧风味的肉肠,极其粗壮的模样,吃起来很过瘾。又在嘉善路开了一家季塔尼亚酒厂,以酿造啤酒为主,后来又开了一家专门酿造伏特加的马尔采夫酒精厂。俄罗斯人的生活怎么能离得开肉大列巴、肉肠与啤酒、伏特加呢?
 
还有一个上海“老克勒”也告诉我,当时的罗宋大餐上,能吃到正宗的黑鱼子酱和法式鹅肝酱。窗帘是海蓝色的天鹅绒,缀着长长的流苏,沉沉地垂到柚木地板上,满桌子擦得锃亮的银餐具,长桌两端还摆放了枝架形银烛台,头顶上则垂下层层叠叠的水晶吊灯。夜幕降临,顿生金碧辉煌之感。
 
有关资料表明,到20世纪30年代,上海已有英、法、俄、美、意、德等西菜馆上百家,到解放前夕达到高峰,约有近千家。其中俄式西餐数量不容忽视,罗宋大餐以及罗宋汤、罗宋面包、俄式土豆色拉等至今还是上海市民难忘的味觉体验。
 
新乐路上的俄罗斯东正教圣母大堂。
 
  第二次世界大战硝烟刚刚散去,苏美两国就形成了两大阵营。1947年8月6日,前苏联政府明确恢复留居中国的俄侨国籍,前苏联当局派出的“伊里奇号”轮船停泊在黄浦江边,上海俄侨的命运面临着再次改变。随着这艘轮船在汽笛声中驶出吴淞口,第一批约1100名俄侨含泪与第二故乡挥手告别,有的回到故乡,也有的去了美国、菲律宾。他们在离开时,或许默默背诵着俄侨诗人阿恰伊尔的诗句:“即使山穷水尽,濒于绝境,我们也从未低头认命,虽然被逐出国门,漂泊四海,我们仍日夜思念祖国……”俄罗斯侨民与淮海路的因缘从此告一段落。

 

文:沈嘉禄 图 :资料照片 编辑:张楚瑶)

 

 

 

阅读 1750
15投诉
 
精选留言

写留言

  •   12 
    我记得小时候的三家西菜馆,金都和金龙布店对面的是宝大,正宗的法式西菜,尤以罗宋汤和烙蛤蜊有名,近东湖路那边是天鹅阁,好像是意大利西菜,葡国鸡,奶油鸡丝汤的美味至今能够回忆。但是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年自然灾害时,外婆看外甥我身体单薄舍不得,带我去陕西南路南昌路口的蕾茜饭店,化半两就餐券,一角五分钱,给我买一客用黑面粉冒充奶油做的“奶油浓汤”,这个味道真是绝伦的美啊。 

    11小时前 

  •   10 
    小辰光到复兴公园白相,必定要到可淮海路转转。淮海电影院隔壁的西菜舘,飘出罗宋汤的香味,引得小朋友馋吐水嗒嗒啼。。。。。。回忆往事感触多多! 

    11小时前 

  •   10 
    既了解了过去,又懂得了历史!

    11小时前 

  •  
    说到上海的俄国人,我要讲讲老大昌,最开始老大昌开在茂名南路靠近南昌路,店面是淮海坊的沿街面房子,正好在我家贴对面(我家在南昌大楼),老大昌是二个白俄女人开的,大约都在40多岁,很漂亮,听妈况这二个俄国女人出身贵族,但是她们国家革命了,她们逃难到上海的。老大昌总是飘出一股浓郁的奶油香味,柜台也不一样,是从上面开柜冂的,柜台很高。 大约在1964年前后,老大昌搬到淮海中路囯泰对过的转弯角上,不久之后,二个俄国女人也退休,不见了。 

    11小时前 

 

 

所有跟帖: 

小时候看到过白俄在大街上用简易的脚踩磨床磨剪刀,那时中国人还在用磨刀石磨剪刀。 -lluvia- 给 lluvia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7/28/2016 postreply 01:22:57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