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惠民三进宫zt 省委书记安平生表态:“不愿留的,统统都走。”

来源: tomcat801 2016-06-27 14:27: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916 bytes)
居渝上海知青丁惠民三进宫
丁惠民(左)和战友在当年茅屋前留影
網上搜尋雲南知青領袖丁惠民的下落 - 曾是597人 - 周邦的博客

  

居渝上海知青丁惠民被判劳教两年。去年七月九日,重庆劳教管委会《决定书》中“罪行”一节认定:丁惠民于二00九年五月二十一日在渝中区肖家湾景程宾馆成立“重庆支边知青赴京汇报团”,随后于五月二十四日组织赴京汇报团成员三十余人及欢送人员(支边青年近百人、腰鼓队近五十人)在渝中区菜园坝火车站聚集,准备赴京集访,引起现场多人围观,严重影响了火车站的正常秩序。
根据国情,集体上访(尽管未遂)而非“严重影响火车站秩序”,才刺激了官家。二00九年九月三日丁惠民飞沪,六日主持沪郊知青代表会议,发表《知青白皮书》,准备召开全国知青第一次代表大会,“动静太大”,次日即被警察“拍肩膀”请去,二十五天后放出。二0一0年七月三日,丁欲赴滇组织知青活动,再次被渝警刑拘,十余名警察搜宅,取走丁女电脑,八月六日取保候审。一一年七月六日,丁第三次被捕,罪由为二0一0年九月网上发表《全国知青联合起来》,“煽动”知青集会,组织声援上海在押赴疆女知青张维敏。七月八日以批准劳教为由,撤销行政拘留,九日下达劳教《决定书》。但七月十四日,取保候审一年将满,警方撤销扰乱社会秩序罪一案,劳教决定书中将一0年七月三日至八月六日的刑拘羁押折抵一月劳教期限。刘晓原律师认为前后两案如此折抵显属违法。一0年七月刑拘,次年七月撤销,应依法国家赔偿,不能用于折抵另案劳教期限。
知青问题乃中共政府最头痛的“历史遗留问题”之一,甚至比右派还头疼,因为知青比右派年轻,折腾能力还很强。丁要组织“全国知青代表大会”,赴各省串连知青,直触大忌,官家当然要消灭“不稳定因素”于摇篮。
去年十月八日,丁惠民依《行政诉讼法》向法院提出申诉,规定七日须覆,可至今“明月不归沉碧海”。今年一月三日,刘晓原律师自京飞渝,携家属要求重庆一中院立案,答覆不予受理;再跑巿高院、检察院、人大,均告知丁案事涉上访,“内部规定”不予受理。丁的合法诉权就如此这般被剥夺,失去最后的司法救济途径。丁现“服役”重庆市西山坪劳教所,一度绝食以抗。

重庆知青没有上海“新疆知青”的抱团,无人敢为丁写联名信呼吁,更无每周一次集体“街访”。刘晓原律师只有指望“社会关注”。家属受到警告:“不要对外声张,不要被国内外反动势力利用,否则……”。刘晓原律师因关注艾=未=未案,去年被京警秘押五天,无任何法律手续。刘的律师事务所,年检也一直“被麻烦”。
?
丁惠民的“成名作”
丁惠民,五三年出生上海工人家庭,六九届初中生,七一年赴云南兵团景洪农场,后任小学教师。他的“成名作”为七九年一月滇青进京请愿总指挥。七八年秋,西双版纳五万余沪川知青因文明与落后差距极大──从现代城市来到刀耕火种的原始村寨,率先起来京访,点燃大返城火把。七八年十月丁惠民起草给邓小平的请愿信,上捺三百多知青手印。国务院例转滇省,没了下文。十二月八日,鉴于二团农场领导将知青述愿定性为反革命事件,版纳知青代表联席会议在景洪农场招待所召开,七十多营级农场一百二十多名代表(须持百名以上知青签名的“代表证”),选出赴京请愿筹备组,丁被推举为总指挥,上万知青送行,并坚持罢工。
首批代表在昆明弄丢几千元募款经费,冲进车站欲直接上车,被阻拦后卧轨,致使滇黔线中断三天,版纳六万知青则几乎全部停工!
七九年一月四日,王震在京接见丁惠民一行,先痛斥知青闹事,再大骂“四人帮”,晚上请看美国影片《巴顿将军》,但回避实质问题。知青代表刘庭明见王震欲走,喊了一嗓子:“王震,你不准走!你还没回答我们的实际问题!”王震大怒,京访告崩。
慑于王震之威,丁一行紧急回滇,途中丁向王震写检讨信,承认犯下大错,誓当扎根派予以弥补,同时向留守版纳的副总指挥胡建国发报:立即复工!此前,丁已与农垦总局签约(一月二日下发),保证滇青放弃回城立即复工,官方则承认请愿团的合法性。但版纳知青士气正旺,不相信复工电报为丁所发,与丁核实。丁明确回电:“立即复工!立即复工!指挥部人员要带头复工!”不少版纳知青因此恨丁,认为他是接受招安的宋江。
大返城还是依赖高层的“阶级觉悟”。七九年一月二十一日云南省委认识到“抱来的孩子养不住”,省委书记安平生表态:“不愿留的,统统都走。”知青们万万想不到难如登天的回城愿望居然“一夜成真”!生怕政策有变,抢办回城手续,一些农场干脆将公章用铁丝拴在办公室门上,听任知青各取所需。

丁惠民最初担心被骂“当了宋江”,且在报上发表“坚决扎根”的公开信,在重庆磨磨蹭蹭不敢回景洪,后见“形势发展很快”,一月二十三日才回。为守承诺,他眼巴巴看着五万余知青狂喜回城,苦撑至年底,丁母提前退休,才顶替至湖北崇阳县仪表厂(当油漆工),并与回渝的版纳女知青结婚。八五年,丁调重庆工业搪瓷厂(当烧瓷工)。九四年厂子倒闭,丁妻代缴社保十五年,○九年五十五岁退休(油漆工、烧瓷工均属特殊工种),现每月退休金两千零,算得“善终”。
?
“他还活在那个时代”
丁惠民对大返城有功,他很怀念那一段“峥嵘岁月”。前些年回版纳,立一大牌:“知青有事,请找丁惠民”,附留手机号码。近年,他押房得款五万,办了重庆版纳知青网、出版画册、知青旅游文化节等,希望重聚知青。《南方周末》○九年一月载文《走不出的知青领袖梦》,有知青说“他依然活在那个时代”。丁希望老知青有问题集中于他,通过他“包打天下”去上访解决。
丁女网文抱怨“职业革命家”的父亲未对家庭尽责,她从小到大所有费用均赖母亲打工。丁妻收入微薄,丁却常用妻子的辛苦钱资助他人,加上投资失败,欠债数万,只能离婚以让妻女避债。最能说明“他还活在那个时代”的一则细节:丁床边一直放着《毛选》。他网上致信政治局,要求政治局委员认真学习《毛选》五卷。丁其实也是某一类型的“文革遗老”。
“有悔”“无悔”,成为知青对上山下乡运动基本评价的重大分歧。十年前,成都知青聚会,横幅“青春无悔”被不同意见者扯下:“无悔?你们无悔你们就回去!”一群老“疆青”在上海虹口公园跳新疆舞,其中一位说:“都是苦中作乐,一肚子委屈,无处申诉,只有等见到马克思,再慢慢诉说了。”
丁惠民“三进宫”,上访成罪,岂不等于不准上访?“请”他进去住一阵,当然意在让知青失去“领头的”。有点名气的“知青领袖”,就剩下这位还在“焕发生命力”。上海的张维敏“判三缓三”出来了,居渝的上海知青丁惠民却进去了,只要老知青还如此受“重视”, .....

所有跟帖: 

农场知青认为:“到农村插队,还可以通过招工回城,而招工与农场知青无缘,现在连病退、困退的路子都堵死了,回城更无希望了。” -tomcat801- 给 tomcat801 发送悄悄话 (1982 bytes) () 06/27/2016 postreply 14:46:58

他们拿工资,我们拿工分,他们属于国家职工集体户口,我们是农民户口。他们比较大锅饭,我们真的是全靠自己了。在这以前 -薛成- 给 薛成 发送悄悄话 薛成 的博客首页 (80 bytes) () 06/27/2016 postreply 14:55:21

就是啊!当时抢着去的 后来觉得亏了。当时 农场职工 比下乡知青 还是好点,但和回城里 当 工人等比 觉得亏大了。 -tomcat801- 给 tomcat801 发送悄悄话 (284 bytes) () 06/27/2016 postreply 15:05:34

确实有差别,不能混为一谈。 -匆匆客- 给 匆匆客 发送悄悄话 匆匆客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6/27/2016 postreply 15:05:40

78年知青回城主要是靠病退和入大学,没有正式文件可以回城。 -舟水桥头- 给 舟水桥头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6/27/2016 postreply 15:43:15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