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希舜突然收到毛泽东的一封信,要他“速来京工作”

来源: williamsteng 2021-02-03 00:05:28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411 bytes)

井上一蛙2021-02-02

 

1、速来京工作

高希舜于1915年考入湖南第一师范,在这里他有幸与毛泽东同窗三载。在一师学生中,毛泽东文章第一,高希舜国画第一,两位高才学子惺惺相惜,结下终生情谊。毕业后,毛泽东曾一度主持一师附小工作,他把高希舜聘为附小美术教师。从此高希舜喜欢上教师这个职业,开始了他长达50年的美术教学生涯。

高希舜突然收到毛泽东的一封信,要他“速来京工作”

高希舜

有趣的是,解放前毛泽东介绍高希舜到小学当美术教师,解放后高希舜到大学任美术教授也是毛泽东介绍的。

30年代,高希舜出资在金陵清凉山麓创办了南京美术专科学校,任校长兼教授,潜心作画,妙品神品叠出,砌就了一代丹青大师的艺术丰碑。不久日寇大举入侵,眼看南京即将沦陷,高希舜冒着风险,于1938年将南京美专远道迁回他的家乡,在桃花江镇附近的杨家坳鸣石滩落脚。

1950年土改期间,按照政策划分,高希舜在桃花江应该是较大的地主,尤其他们家还有那么大一所学校,虽然不是罪大恶极的财主,也没有命案,但是家乡的一些农民不明真相,也不懂政策,以为校长是个“大官”,大官就是“大坏蛋”,嚷嚷着要给高希舜戴大高帽,开高希舜的批斗会。当时有一些人已经被斗争甚至被镇压,看着那些被斗争被镇压的一幕幕惨相,高希舜心有余悸,压力很大。他的妹夫章毅然是学校里的校务长,也非常害怕跟着吃锅烙,建议他给毛泽东写信寻求帮助,高希舜碍于情面迟迟不肯动笔。于是章毅然只好瞒着他,以高希舜的名义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那天,章毅然和高希舜正在晒谷坪晒谷,突然有人送来了毛泽东的回信,要他“速来京工作”。两个人欣喜若狂,如绝处逢生一般,抹去惊喜的眼泪,准备回家收拾自己的行囊。恰在此时一位农民偷偷给高希舜递来一张纸条,叫他赶快走人,说土改工作队明天会抓他去批斗。没有时间了,当晚高希舜与章毅然带着简单的行囊,急如星火一般赶赴北京。爱国美术教育家、国画家、美术名校南京美专校长高希舜就这样结束了他在桃花江的生活。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他们借着夜幕的掩护悄悄绕道涉水过了资江,再走小路从新桥河奔赴益阳,一路匆匆北上。几天后,他们来到了北京,在前门附近住进了一家不起眼的小旅社。当晚有军警查户口、查证件,他俩匆忙之中根本没准备什么证件,高希舜情急之中将毛泽东给他的亲笔信拿了出来,军警仔细阅读之后,举手敬礼,随即帮他联系了一家高级旅社住下,第二天还护送他俩去中央机关。接待者立马向中南海做了报告,毛泽东当即派人送来了亲笔字条,嘱他俩找文化部,由文化部安排他俩的工作。那时百废待兴的北京正是用人之际,高希舜就这样被安排到中央美术学院,章毅然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

2、荣华下之哈巴狗

更有趣的是高希舜给毛泽东送画的故事。

高希舜和章毅然、老师齐白石三位大画家决定联手创作一幅画,题为《和平幸福万寿无疆》,画作左上角写着:“章适园(章毅然字适园)画竹石,高希舜画牡丹万年青,齐白石画鸽,并题,时年九十四岁”。画成,由高希舜和章毅然直接将画送到中南海。但他俩走到中南海大门外就止步了,只将画托人送了进去。毛泽东接到画十分高兴,问:“是谁人送来的?是高希舜、章毅然来了,还是请人送来的?”门口的警卫人员并不认识高希舜、章毅然,只好出来如实问高希舜,高希舜毫不犹豫地说:“本人未到,是请人送来的。”

章毅然很不理解高希舜为什么要如此说,戏言说:“你犯了欺君之罪呀!”高希舜笑笑说:“我怕毛主席忙,耽误他的事,不进去为好。”

高希舜突然收到毛泽东的一封信,要他“速来京工作”

和平幸福图 齐白石 高希舜 章适园作

毛泽东后来还是知道了这件事,风趣地说:“老同学还讲么子客套哟!”

高希舜还为毛泽东画过一幅别有意味的画——《荣华下之哈巴狗》,被誉为《画谏毛泽东》。画面扑面而来的是绚烂盛开的牡丹,艳丽的牡丹花下卧了一只摇尾乞怜的哈巴狗,意在提醒毛泽东亲君子而远小人。

高希舜突然收到毛泽东的一封信,要他“速来京工作”

荣华下之哈巴狗 高希舜

毛泽东看后,认为这幅画构思别致,立意深远,甚是宝爱,便挂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谁知此画深深刺痛了康生,1957年反右时,他突然对毛泽东说:“主席,这幅画是攻击您的。非常恶毒。”于是,康生千方百计对画家进行迫害。江青、康生等人极力攻击此画,而毛泽东则不以为然,特意将其悬挂于中堂,用意再明白不过。毛泽东去世后,“四人帮”也曾对高希舜进行“迫害”,他被迫停了画笔。重现春天后他才再次拿起画笔,直至人生最后一刻。

3、手带铁圈五斤半

高希舜出生于1895年,比毛泽东小两岁,字爱林,号一峰山人、清凉山人,湖南益阳(桃江县)人。现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中国画。

1918年高希舜毕业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并于当年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国立北京美专,成为李苦禅 、王雪涛的同学。在这里高希舜专心学画,长进日增,更得到当时著名画家陈师曾、姚芒父、王梦白、凌文渊等高师的器重和指教,最后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名动京华。旋即受聘北京师大附中任美术教师,钱学森就是他当时的学生。钱学森从小喜欢绘画,因此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登门请高希舜教儿子学习水彩画和国画。后来钱学森在谈到影响过他人生走向的人物时,特意提到他的美术老师高希舜。钱学森老年的第一爱好仍是书画。

至此,只有三十几岁的高希舜其花鸟画已跻身大家行列。齐白石老人见其画,惊其别开生面,自成流派,不落前人窠臼,赞曰:“余不能也!”从此一改不与人合作作画的先例,欣然与高希舜合作作画,一生为高希舜画作题跋也最多。现收在《高希舜画集》中的就有《芋蟹图》,由高希舜画芋,齐白石画蟹,齐白石亲笔题跋:“一峰山人画芋甚工,余补以蟹,更见生动,辛未夏齐璜记,时同客旧京。”成为绝品珍品;更有名画《鱼瓮图》,这幅画成于抗日战争期间,画中墙上有一挂鱼,底下立一未开封的酒坛,将对日寇的满腔义愤融于画面,齐白石见了会其意,欣然握笔在画上题诗:“厨下有鱼皆不炊,堂前有酒未曾开,与君不饮何时饮,李白刘伶安在哉。”显然,那墙上的肥鱼,瓮中的美酒,等待着一个美好的时刻,等待着日本鬼子滚出中国的那一天!

高希舜始终热爱美术教育,热心培育美术人才,倾尽自己当时所有积蓄创办京华艺专。1927年,高希舜为了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东渡日本留学,在东京高等工艺学校学习图案,与日本当时画坛名宿横山大观、赤诚素明等磋商画艺,其作品深受日本人民喜爱。1933年他在东京举办个人画展,120多幅作品全部抢购一空,誉满异城,被日本画界称为“画伯”。载誉归国后,高希舜念念不忘美术教育事业,将日本卖画款全部拿出来,独资创办了南京美术专科学校。

古今名家多爱画荷花。但是,一般重在笔墨气韵上见功夫,至于形态的逼真,则不大注意。高希舜为了突破画荷花的格局,手腕上戴了一个5斤半重的铁圈作画,往往一画就是老半天。数年苦练,终于练出了“一笔荷”的硬功。他创作的《荷池戏鸭》高4米,着墨酣畅,遒劲雄浑,画出了少见的开张荷叶;而高达3米多的荷梗一笔画成,亭亭玉立,栩栩如生。92岁的白石老人对高希舜名作《荷池戏鸭》题跋云:“一峰山人之于画,手带铁圈五斤半以炼其技,故有此幅之独到处,真神品也!”这幅画由此轰动中国画坛,成为画坛传世佳品。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