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匠邹普勋是毛泽东的邻居,建国后进京求签名,毛主席送他两行字

来源: williamsteng 2021-02-02 17:46:5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2930 bytes)

史论纵横2021-01-15

 

1949年8月9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湘潭,湘潭解放了!

这一天,湘潭的父老乡亲们等了20多年,自1925年毛泽东回韶山建立第一个党支部的时候起,这里就是中国最早的农村革命活动区域。

进城的解放军同志找到了一位叫作毛泽连的人,听说他是毛主席的堂弟,就安排他去北京的事宜。

当毛泽东听秘书说韶山来人了,他十分高兴,问道都有谁,秘书说:“一个是您的堂弟毛泽连,另一个是您的堂表弟姓李。”

毛泽东阔别家乡十几年,终于能和在韶山的亲友见面了,他太想念家乡的亲人了。

毛泽连也成为第一批进北京看望毛主席的韶山人,有一天在聊天中,毛泽东突然好像想起了什么,问毛泽连晓不晓得“皮蛋”?

毛泽连一听,从来不知道主席三哥还喜欢吃家乡的皮蛋,这次来得匆忙没有带,就说:“皮蛋在我们乡里极为普通,我娘每年都要做的,下次我给您带一篮子来。”

毛主席听完后哈哈大笑地说:“不是吃的皮蛋嘛,是下屋场亨二哥呀!”

原来,毛主席说的这个“皮蛋”是他的邻居邹普勋,小名亨二,长得黑溜溜的,也不大讲究干净,又很调皮,因此得了“皮蛋”这个绰号。

只不过这个绰号只有同龄人才知道,邹普勋比毛泽连大了20多岁,所以毛泽连并不知道邹普勋的绰号,才误以为是毛主席想吃皮蛋了。

石匠邹普勋是毛泽东的邻居,建国后进京求签名,毛主席送他两行字

 

于是毛泽连就给毛主席讲了很多关于邹普勋的近况,他说邹普勋现在身体状况很差,家庭生活很困难,经常生病,入不敷出,毛泽东听过后十分难受,又问道:“你这次来北京,他晓得吗?”

毛泽连回答说:“解放军同志接我,我立刻动身了,没有来得及告诉他。”

“唉!”毛泽东听完后叹息一声,“下次一定要叫他来,去医院治治病,几十年没见过面了,我好想念他哩!”

很多同学可能会问,这个邹普勋是谁,为何如此让毛主席想念?

在湖南韶山冲村,分上屋场和下屋场,毛泽东家在上屋场,而邹普勋家就住在相距上屋场百余米的下屋场。

邹普勋的父亲邹春培是一个私塾老师,在家开了一个私塾,1902年8岁的毛泽东进了邹春培的私塾读书,由于他和邹普勋年龄相仿,就在一起读书,算是真正的发小,两个人经常一起去放牛,也经常相约一起去砍柴,有时躲猫猫,有时采野果,摘板栗,坐在地上一块吃,十分惬意。

甚至有时候还会打架,双方你来我往,谁也不服输,当然,那种打架也是闹着玩的,并不是真的打。

毛泽东邹春培的私塾里学习了《三字经》《论语》《诗经》等传统文化,因为毛泽东学习天赋强,学过的课文经常能够背诵如流,深受邹春培老先生的喜爱。

但是毛泽东当时却并不喜欢邹春培这个老师,原因是邹春培对学生管教很严格,并且不让学生读经书之外的杂书。

毛泽东小时候确实比较特立独行,虽然功课很好,但也很喜欢读一些课外书,对包括《三国演义》《水浒传》这一类的古典名著十分了解。

石匠邹普勋是毛泽东的邻居,建国后进京求签名,毛主席送他两行字

 

他不但自己看,还要讲给私塾的学生们听,课上邹春培讲着一些无聊的经书,课下毛泽东讲一些有趣的演义,简直比邹春培还要受欢迎。

这让邹春培十分恼火,这个学生太能带节奏了,完全打乱了自己的教学计划。

除此之外,毛泽东还经常跟老师对着干,有一次邹春培有事外出,毛泽东就带着同学们去池塘洗澡,被邹春培抓到了,毛泽东就拿论语中的词语来为自己辩解。

后来邹春培意识到,毛泽东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他能教的那些东西,毛泽东早就已经熟记于心,只有找到更好的老师才能学习到东西。

为此,邹春培对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说:“润之了不得啊,他的才学比我高,我已经教不了啦!”看似有些置气,实则是出自真心。

多少年之后,毛泽东得知邹春培已经去世,再回忆起在私塾的那段时光时,毛泽东深情地说:“邹先生是个好人啊!他是个严师啊。我那时读书顽皮,不懂得严是爱、宽是害,还造过他的反哩!”

毛泽东读完私塾后,在家务了一段时间的农,1910年到湘乡县高等小学堂读书了,随着毛泽东背井离乡去读书,与邹普勋之间的联系也就越来越少了。

毛泽东在第一师范发动学生运动,到北京图书馆当官员,闯出了一点名堂,而邹普勋在读完私塾后找了一个石匠当学徒,开始学习刻碑文。

等到1925年毛泽东回到韶山发动农民运动,这个时候邹普勋已经是一个正儿八经的石匠了。

毛泽东积极号召农民群众一起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邹普勋认为毛泽东说得有道理,就积极参加进来,听毛泽东给他讲述革命理念,在毛泽东建立韶山党支部的时候,邹普勋成为早期的共产党员。

石匠邹普勋是毛泽东的邻居,建国后进京求签名,毛主席送他两行字

 

1925年毛泽东在韶山发动群众工作6个月,因为受到反动派的抓捕,不得不转移到广州,1927年毛泽东回湖南考察农民运动时,又得到了邹普勋的帮助。

大革命失败后,邹普勋因为党员身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牵连,生活一度陷入窘迫当中,后来为了维持全家生计,只能玩命地给人刻石碑,才能混一口饭吃。

那个时候的石匠干活没有防护口罩,经常吸入大量石灰石,邹普勋因为长期劳累,得了肺病,身体条件就变得很差了。

毛泽东听完毛泽连的陈述后,一阵沉默, 没想到二十余年不见,生活竟然如此窘迫。

想到这里,他又想到,邹普勋是参加过革命的,政府会给予一定的待遇,因此就对李柯说:“你有文化,回去替亨二哥写个报告,把他的情况向政府反映一下,争取替他解决一些困难。”

在毛泽连要离开北京时,毛主席托他们给邹普勋带了些礼物还有100元钱,并且捎一封信,在信中写道:

亨二哥:

听你身体不大好,甚以为念。

希望你好生保养,恢复健康。

毛泽东

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这是新中国刚刚成立后的日子,毛主席每天日理万机,要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大多数的信件都是以回信为主,很少主动写信,这是毛泽东较少的主动去信之一。

石匠邹普勋是毛泽东的邻居,建国后进京求签名,毛主席送他两行字

 

毛泽连把信从北京带回韶山,送到了邹普勋家里,转达了毛主席对他的问候,还说要邀请他去北京作客。

邹普勋哪里能够想到,已经身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还这样深深不忘挂念儿时的伙伴,于是立即准备好纸和笔,经过慎重思考,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除了深表对毛泽东关怀的感谢外,同时也讲述了自己的生活情况。

他谢绝了毛泽东邀他去北京的好意,因为自己太过艰难,经济窘迫,可能暂时没有办法到北京去看他。

邹普勋的这封回信让毛泽东感慨万分,新中国成立后,来自韶山亲友的信很多,大多都是要来北京看他的,他都能够委婉地拒绝,并且一再告诉大家,没有他的招呼,大家不要到北京来,但是对于家乡人的热情,他也只得妥协,一再要求不能来得太多,来得多了,他招待不起。

他曾跟那些亲友说过:你们来去的一切费用都是用我的稿费支付的。

但是对于邹普勋,他一直十分挂念,在收到邹普勋的来信后,毛泽东于1950年5月15日一天之内向韶山发了两封信。

一封信是寄给邹普勋的,在信中说道:

普勋兄:

五月七日来信收到,感谢你的好意,贵体渐愈,甚慰。

尚望好生保养,你家里人口多少,生活困难至何种程度,你自己还能劳动否,便时尚望告我,此祝健康

毛泽东

一九五O年五月十五日

石匠邹普勋是毛泽东的邻居,建国后进京求签名,毛主席送他两行字

 

另一封是给堂兄毛宇居写信说:

“乡间情形,尚望随时示知,邹普勋兄如十分困难,病情又重,如兄手中宽裕,请酌情接济若干,容后由弟归还。”

一九五O年五月十五日

毛宇居收到毛主席的信后,不敢耽搁,立即就到了邹普勋家里,看到邹普勋在干活,就告诉他毛主席的信来啦!

邹普勋看到毛主席的信后,一下子激动得泪流不止,之前李柯根据毛泽东的要求给当地的政府写信,按照邹普勋之前参加过革命,申请一定的待遇。

有了毛主席的这封信,当地政府经过考察,发现邹普勋的确参加过革命,因此在生活上给予了一定的关怀。

此时受毛主席嘱托的毛宇居也对邹普勋说:“主席对你非常关心,考虑到你的家庭情况和病情,央我帮你解决困难,你有什么困难就告诉我,家庭方面的,治病吃药方面的,不要难为情,都说出来,能帮的我一定帮。”

有了地方政府和毛宇居的帮忙,邹普勋总算是挺过了难关。

1950年5月,毛泽连又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告诉毛主席韶山旱情严重,很多农民都吃不上粮食了,毛主席立即安排毛岸英到家乡去看望一下父老乡亲,临行之前,告诉他一定要去看望一下邹普勋和利南华这两位邻居。

石匠邹普勋是毛泽东的邻居,建国后进京求签名,毛主席送他两行字

 

毛岸英回到上屋场老家后,乡亲们热情地就拥了过来,没等毛岸英去找邹普勋,邹普勋就过来了,看到昔日好友的儿子毛岸英已经长得这样大了,十分激动,握着毛岸英的说:“岸英,离别韶山二十几年了,好伢子,长得高高大大的,活像你爸爸。”

这个时候,邹普勋的儿子却不知道从哪跑了出来,穿着很破烂,脸上也脏兮兮的,邹普勋看到后感觉很没面子,让儿子回家去,小孩子被吓哭了,愣在那里不知所措,这一幕被毛岸英看到了,他亲切的抱起孩子哄了一会,又掏出5块钱给他去买糖吃。

毛岸英很快跟乡亲们融合在了一起,韶山是毛家人的根啊!

1951年9月毛宇居进京后,毛主席又向他打听了邹普勋的情况,毛宇居说还是很苦难,在毛宇居离京之际,毛泽东又拿出100元,让他转交给邹普勋,度过难关。

1952年7月1日,邹普勋的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因此给毛主席写信,让他放心,自己的身体也有了一定的好转,也表达了对毛主席的思想,希望有机会能去北京一趟。

为了安排邹普勋进京的事宜,毛主席前前后后忙活开了,在1952年8月,托毛泽连给邹普勋捎信,在信中邀邹普勋去北京叙旧。

与此同时,又给毛宇居去信,让毛宇居再次征求邹普勋和李漱清的意见,希望他们能一块进京。

9月14日,邹普勋与李漱清从韶山出发,先到长沙,与在那里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校长张干、历史教员罗元鲲结伴一块向北京出发。

9月21日4人到达北京,9月25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了4个人。

石匠邹普勋是毛泽东的邻居,建国后进京求签名,毛主席送他两行字

 

因为受邀的人中都是毛泽东的老师,李漱清是毛泽东在乡务农时的补习老师,而张干是湖南第一师范的校长,罗元鲲是湖南第一师范的历史教员,他们都跟毛泽东有师生之谊。

相比之下,自己的父亲虽然是毛泽东的私塾老师,但是自己却并不敢称老师,而且只比毛主席大一岁,同行的三位也都算是他的长辈了。

所以,刚到中南海的邹普勋十分拘谨,毛主席却握着邹普勋的手开玩笑说:“你们一定不知道,我的这位童年伙伴有个绰号,叫‘皮蛋’,皮蛋外表上不怎么好看,吃起来味道很不错。他就是这么个人,农家孩子老实巴交,心里头可好哩!”

一句玩笑出来,又拉近了大家之间的距离,仿佛回到了20多年前的时光。

在北京期间,毛主席派人陪邹普勋一行游览了故宫、天坛、长城等名胜古迹,让邹普勋等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年的十月一日,毛主席邀请四人登上天安门观礼台,欢庆新中国成立三周年,这是邹普勋做梦都想不到的事情。

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能登上天安门观礼台的人大部分都是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的人,而邹普勋觉得自己一个普通的石匠能登上天安门观礼台,是莫大的荣幸。

邹普勋在北京的日子过得十分开心,在李漱清的请求下,他还沾光坐了一次飞机,这可是多少人的愿望。

然而一个不好的消息却是邹普勋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毛主席就安排邹普勋到医院去检查身体,并且开了药方。

在邹普勋的病情有所好转,在北京待的时间也够长之后,毛主席才答应让他回乡,早在他们动身之前,毛主席就精心准备了各种礼品,其中包括6瓶红葡萄酒,18公斤苹果,还有200元钱。

这些都是相当紧缺的东西,毛主席希望他吃了苹果,对肺病能有所帮助。

石匠邹普勋是毛泽东的邻居,建国后进京求签名,毛主席送他两行字

 

在所有的礼品中,毛泽东还为他准备了一瓶鹿茸精,毛主席是个极细致的人,耐心告诉邹普勋这种补药的吃法:每次饭前20分钟服用,每次20滴,每日服2次。

邹普勋知道这补药精贵,肯定是别人送给主席的,他哪里好意思要,坚持要主席自己吃,自己就是一个石匠,吃这么贵的东西是浪费啊!主席要管理这么大个国家,实在是太操心了。

毛主席却坚持说:“这种东西我从来都不用,你身体虚弱,需要它。”

临别之际,毛主席担心落下什么事,一再询问邹普勋还有没有什么要办的事,这一次都办了。

邹普勋想到,在家乡有一个叫唐煦存的小青年,是自己的忘年交,很爱学习,就在北京帮他在书店里买了一本《社会发展简史》,想要回去给他当礼物。

他想,如果毛泽东在上面写了字,一定会更有意义,就想让主席签名。

毛泽东笑着说:“鼓励青年努力学习,这是好事,但你自己也会写字,为何要我写呢?”

在一旁的李漱清就说道:“普勋的意思,要借你的笔留下墨宝,这礼物就变得珍贵多了啰!”

主席听了,也推辞不得,就拿起笔在书的扉页上写了两行字:

邹普勋赠给唐熙存,嘱毛泽东书。

这两行字,不但提升了这本书的价值,更加拉近了邹普勋和毛泽东之间的关系,不知道邹普勋的忘年交唐煦存看到后会有多激动。

邹普勋回到家乡不久,又收到毛泽东的来信嘱托:“你的病宜静养,不宜劳作,望加注意。”

看到信后,邹普勋十分感动,回到韶山后,将在北京见闻告诉了乡亲们,一块分享喜悦。

石匠邹普勋是毛泽东的邻居,建国后进京求签名,毛主席送他两行字

 

1954年随着邹普勋身体逐渐变好,邹普勋又萌生了想去北京看看的念头。

当时正逢毛泽东60岁大寿,韶山的亲友们想要去北京给毛泽东祝寿,毛泽东在1954年10月29日致信给邹普勋等人说:“熙春、锡臣想来北京一次,普勋兄想再来北京一次,我想可以。”

并且告诉邹普勋转告他的堂弟毛泽连,同意他去北京治疗眼病,并且一再嘱咐:“除你们四人之外,别人都不要来,如果不得许可,自己来的,不便招待。”

可见邹普勋在毛泽东心中的地位,只给4个名额,也会有邹普勋一个。

1954年冬天,邹普勋第二次到了北京,毛主席对邹普勋说:“我一向不主张祝寿的,只要把工作搞好,祝寿是不会使人长寿的。亨二哥你还比我长一岁,让你来为我祝寿,讲不通。老朋友见了面,我们就来讲古吧。”

毛主席把韶山在北京的亲友都请到了中南海,同他们亲切的交谈。

时间过得很快,1959年6月25日,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的家乡韶山,十分激动,回到了自己的故居,这片土地,他爱得太深沉了。

当走到下屋场邹普勋家时,想要去看看这位“皮蛋”时,却得知消息:“亨二阿公不在了!”毛泽东听了,心中蓦地一惊,喃喃说道:“他才67岁,还可以多活几年呵!”

正在这时,邹普勋的两个儿子邹长卫和邹红卫立在路边,忙上前来和毛泽东见面,他们说了父亲生前的许多往事。

毛泽东看着邹长卫说他长得有些像邹普勋,眼角不自然地就湿润了,一边对身边的人说:“还有没有牌?好久不打牌了。”

一边又对邹长卫说:“过去我经常和你父亲打牌,他还偷我的铜角子哩。”

想到这里,有伤感了起来,考虑到主席的身体因素,大家就让主席离开了。

回到招待所后,毛泽东和毛继生研究设宴招待韶山的老革命,在拟定名单时,毛泽东特意叮嘱道:“亨二哥不在了,把他的两个儿子请来吧。”

从私塾在一块读书,毛主席与邹普勋建立了几十年的感情,如今再也不能见面了,怎么能不伤感?

所有跟帖: 

富贵不忘旧时伴,一份乡情唤二哥! -whalx- 给 whalx 发送悄悄话 whalx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2/03/2021 postreply 13:10:5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