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 曼德拉的传奇人生:从部落男孩到南非总统


南非总统祖马5日宣布,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5日20点50分去世,享年95岁。

祖马说,曼德拉是在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去世的,他“走得很安详”,他去世时,家人都在他的身边。祖马说,“他现在安息了,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从一个南非部落的黑人男孩成长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的历程,经历苦难、经历辉煌。

自幼性格刚强

曼德拉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一个部落酋长家庭。1938年进入黑尔堡学院,后又就读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52年至1956年在约翰内斯堡当开业律师。

曼德拉自幼性格刚强,崇敬民族英雄。他是家中长子而被指定为酋长继承人。但他表示:“决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他毅然走上了追求民族解放的道路。

成为黑人领袖

曼 德拉1944年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48年当选为非国大“青年联盟”的全国书记,1950年任非国大“青年联盟” 全国主席。1952年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全体黑人的尊敬。为 此,南非当局曾两次发出不准他参加公众集会的禁令。

1961年,他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此后转入地下武装斗争,被任命为非国大领导的军事组织“民族之矛”的总司令。他曾秘密赴国外访问,并出席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泛非自由运动大会,呼吁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

狱中苦难岁月

1962 年8月,曼德拉被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4年6月,他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 府”,改判为无期徒刑。在狱中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

1983年和1985年,曼德拉曾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西蒙·博利瓦国际奖”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奖”。

成为南非总统

1990 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同年3月,他被非国大全国执委任命为副主席、代行主席职务,1991年7月当选为 主席。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 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正式去职。

曼德拉的主要著作有:《走向自由之路不会平坦》、《斗争就是生活》、《争取世界自由宣言》、自传《自由路漫漫》。

荣获“和平奖”

199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1993年10月,诺贝尔和平委员会授予他诺贝尔和平奖,以表彰他为废除南非种族歧视政策所 作出的贡献。同年他还与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一起被授予美国费城自由勋章。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 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 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多次来华访问

1992年10月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

2004年3月底,高6米的曼德拉雕像在约翰内斯堡桑敦商务中心广场落成,此广场也更名为曼德拉广场。

2009年11月10日,第64届联大通过决议,自2010年起,将每年7月18日曼德拉的生日定为“曼德拉国际日”,以表彰他为和平与自由做出的贡献。

曼德拉与《光辉岁月》

黄家驹曾为曼德拉写过一首名叫《光辉岁月》的歌,用以形容曼德拉漫长曲折却又辉煌的过去再贴切不过。他牺牲自己的自由保全同胞的自由,正如歌中所唱:风雨中抱紧自由,自信可改变未来。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对于他来说因为生命的终结而划上句号,但对于很多走在争取自己权利路上的人们,这个光辉岁月会延续下去,直到风雨中我们拥抱着自由。

 

《光辉岁月》

钟声响起归家的讯号

在他生命里

彷佛带点唏嘘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

是一生奉献 肤色斗争中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著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可否不分肤色的界线

愿这土地里

不分你我高低

缤纷色彩显出的美丽

是因它没有

分开每种色彩

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

疲倦的双眼带著期望

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

迎接光辉岁月

风雨中抱紧自由

一生经过彷徨的挣扎

自信可改变未来

问谁又能做到

 

(凤凰网)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