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行天下】三十年前的生死之旅--从成都骑自行车到拉萨
心在西藏
我喜欢旅行,理智的探险,喜欢到很少有人去过的地方,了解未知的世界。我曾经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到过第三极的西藏,异国情调的新疆,多民族的云南等32个省市区,拍摄了45个少数民族。1982年夏,我有幸从成都骑自行车到拉萨,那时候的拉萨几乎没有旅行者,人们都说我疯了...
三十二年了,人在海外,心在西藏,还历历在目...请跟随我再现那段刻骨铭心的经历...
幽雅的藏姑:
姑娘的头后垂有几十根长辫,辫子之间垂有一串银饰物,上大下小,
大的约两寸直径,小的有五分硬币那么大。
翻 越 二 郎 山 的 苦 与 乐
六月十二日 阴有时晴 今天我向途径的第一个高峰二郎山进发了,天黑透以后才到达二郎山的小山腰、海拔一千二百米的新沟兵站,九十五公里的路程用了十三个小时,到达兵站时,我已精疲力竭。从海拔二百米递增到海拔一千二百米,山路弯,坡度大,路面窄又滑(是沙土路)骑车的机会很少,十三个小时的跋涉是够累的。不过二郎山的风景是异样的:青衣江的涛声,溪沟两边的泉声,茂密的松林,不时飘过的几片白云,尤其有趣的是高原彩蝶一直与我作伴,我真是来到了天国。
兵站这个名词,我过去只在报上、小说中读到过,一知半解,今天身历其境,才算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原来兵站是军队的派出机构,在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上有。根据地形、气候等条件,按一定的里程选定地点,建筑一些简易房子,并设立一支小部队,专门为进藏的军人提供食、宿、工作等方便。杨兴年站长告诉我,从这里到拉萨有几十个兵站。他是这个兵站的老战士,在这高原上生活了近二十年。他告诉我:“高原上的生活极其艰苦,这里还算好的,西藏境内公路上的兵站,生活更是艰苦。一年中只能吃几次猪肉,蔬菜更谈不上了;没有什么文化设施,听收音机也只能收到一、二个电台。”
战士们来自全国各地,只要内地来的人,就会把你当成亲人一样热情相待。我来之后,他们闻讯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都围拢来问这问那,没完没了,使我连回答都来不及。
入夜上床立刻进入了梦乡,梦见了布达拉宫。
六月十三日 阴 今天继续向二郎山顶攀登,天黑以前到达半山腰二十公里处的团牛坪道班。这一段没有一点下坡的路,全是上坡、陡坡。我用绳子拉着自行车走,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极大的体力,而且每小时只能走三公里,衣服也全湿透了。整整一天,我都是沿着二郎山的谷溪而上,越往上行,山林越茂,竹树扶疏,掩映深壑,一眼见不到底。百丈深渊,在这里是名副其实了。我是第一次住道班。所谓道班,就是为了维修公路而专门设立的点,主要是为工人们提供吃住条件,以便能及时完成公路上的修补任务,保证公路畅通。一个道班就是一个班,一般五至十人不等。
晚上我与唐班长同睡一床,虽累了一天,但还是不能入眠。我在想,这道班工人真苦,他们冬天迎着风雪,夏天顶着烈日,为保证西藏公路畅通,他们贡献了自已的一切。他们都是牛郎,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工人,但他们是伟大的劳动者。想着想着,我顺便问了年轻的唐班长一句:“他们这样每天与公路打交道,不觉得少点什么吗?”他告诉我:“五十年代,国家为了建设西藏,决定修建川藏公路。我的父亲是雅安公路队的,他响应国家的号召,报名开“天路”来到二郎山。二郎山峰以东,也就是你今天走的这一段,地形极其复杂,气候湿润,森林茂密,给修建公路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父亲因为有一手极好的开炮眼、点火等技术,当上了班长。我出生后不久,父亲在一次开炮眼时不幸葬身崖底。当时开山筑路的工人牺牲了不少,这是由于高原的地理环境特殊以及我国当时没有高原筑路经验而造成的。但是在工人及军队的共同努力下,终于修成了这条世界上最高、地形最复杂的公路,为中国人民争了气,为藏汉人民的友谊增添了新的一页。前年我初中毕业,为了继承父亲的遗志,志愿来到这深山中。我愿一辈子为川藏公路的畅通服务,为藏汉人民的友谊架设桥梁。”
今天当我走到十三公里处时,亲眼看到几个农民从山谷深处把布匹往公路边扛。我问了他们,原来是汽车运输公司一辆进藏的货车昨天翻到了悬崖下,车上的布就只好请人帮忙扛上来了。
唐班长还告诉我,二郎山一带的公路弯多、坡大、路窄,加上进出的车辆多,所以碰车、翻车的事时有发生。特别是冬季,由积雪变成的冰层有一尺多厚,路面滑,事故就更容易出现。这里来往的车确实多。今天在我眼底下路过的军车就达一百多辆,还有几十辆民用车,都满载着进藏的物资,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十分可观。从上往下看,汽车象小龟一样,慢慢地蠕动着,颇有趣味。进藏的车辆装的多是工业品等物资,出来则满载木材、各种畜产品及土特产等。
六月十四日 阴转雨 从团牛坪道班出发,越往上行道路越陡,真是一步一个脚印啊!我终于在下午一点登上了海拔三千米的二郎山公路之顶!我兴奋得几乎要跳起来了。因为,这座长达八十公里的二郎山公路坡,是进藏的第一座山坡,现在我已战胜了它。我进藏的信心更足了!
我站在三千米的山上,东眺,脚下森林茫茫,浩浩荡荡的进藏“大军”,忽而消失在云雾之中,忽而又排列在公路之上;西望,二郎山的那边,山峦起伏,远处的雪山如座座冰山兀立于高原上;近处的山沟寸草不长,使我目睹了不同海拔地带气候和植被明显不同的高原景观。
从公路到二郎山顶还有近百米。我离开公路抄小道而上,沿路发现了一些粉红的高山杜鹃,美丽极了,我久久地吻着高山杜鹃,尽享着跋涉者所独有的芳香。我的快门又生辉了。正在这时,东边的山沟布满了雾,森林、汽车全都消失了。据当地人说,如果是好晴天,从山顶往东望,那富饶的成都平原会尽收眼底。
我大约在山顶上停了一个小时,品味了高原的独特景色。由于这里地势高,虽已仲夏,仍异常寒冷,厚厚的军大衣也无济于事,我这才依依不舍地下山继续向前进。
这是向泸定县方向去全部是下坡。刚走几公里,一个惊人的路标闪现在我的眼前:“飞石地区”,我吓了一大跳,立即止步,仔细观察起来。原来这山路是在二、三百米的绝壁上开的,路很窄,两辆大卡车只能勉强对过。立在公路上抬头向上望去,右边象铜墙铁壁一样壁陡壁陡,一眼望不到顶。这陡壁是由大大小小石块与泥土结合成的,每遇大雨或大风,就会有大小不等的石块从上面飞落下来。我想如果有鸡蛋那么大的一块石头落在我的头上,我就得上西天了!
高山之野静得出奇,唯一能听到的只有从那陡壁上落下的小碎石与公路碰击的声音,令人恐怖。我真的害怕起来了,心想,万一那倒霉的鸡蛋石落在我的头上怎么办?我倒不是怕死,我是想我的事业只完成了那么一点点,确切地说是刚刚开始!我准备立即离开这里,可是又能往哪里走呢?山的左边是万丈深渊,唯一只有硬着头皮冲过去。要没有一点胆量,这种可怕的情景说不定连胆也要被吓破了,这样的飞石地区长达二十多公里,我每过一段,心总是要猛跳一阵。此时天也暗下来了,我加快了车速。说时迟,那时快,在我的前方一百米处,一块巨石从陡壁上飞下来了。好险啊!当我完全定下心来时,双轮已滚进了泸定县城!好快啊,我一看表,这四十一公里只花了一小时多一点,我好似从山顶一下滑到了泸定县似的。进入县城,一打听,海拔只有两千米,我一下子降了一千多米,真谓神也!我想古人说的“上山容易下山难在这里正好相反。不过下山从表面上看来是容易,其实也隐藏着可怕的危险,例如,要不小心,在急弯时碰上迎面来的汽车,或是自行车的刹车失灵的话,那就要葬身万丈深渊了。
休息片刻,我缓缓前进,远处传来了涛涛的水声,原来我已来到了大渡河的中游。我顾不得休息,趁天未黑,来到大渡河边,观赏起汹涌澎湃的大渡河来。
大渡河的水流甚急,任何有本事的游泳健将恐怕都会成为鱼的美餐的。在这急流之上架起了一座铁索桥,桥头立有康熙的《御制泸定桥碑》。从碑上得知,此桥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公元一七○五年),建桥历时五年。桥跨净长一百米,净宽二·八米,桥面枯水位十四·五米。桥为铁索悬桥,由十三根铁链组成。桥身九根铁链平行系于两岸,上铺木板为桥面,左右各有两根铁链作为桥栏扶手。铁链每根重约二·五吨,工程规模之大是罕见的。我真佩服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力量!我上得桥来,扶住栏链,行走在动荡不定的索桥上。河心急流似箭,那上游来的木材顺流而下,铺满了半个江面。我过了桥,从高处远眺泸定城,只见它紧挨着大渡河,四周都被看不见峰顶的小山包围
着,就象坐落在深深的桶底一样。县城面积不大,长不到两公里,宽不到零点五公里,真是个小县城。
六月十五日 阴转晴转雨 过了新建的大渡河公路水泥桥,我沿着大渡河西岸的缓坡而上。走了十多公里,见岸边悬崖处大约两公里长的秃山奇岩上长满了仙人掌令我惊奇的是,仙人掌在内地只能长那么一点点大,而在这高原山区成片长着的仙人掌,大部分是一人多高,个别的还象大树一样,又粗、又壮,掌上的刺就有一寸多长,开放出菊黄色的花,特别引人注目。我又发现了一大奇观!要是回到内地告诉朋友,他们一定会以为我在乱吹呢!在这荒凉的高原上,在这寸草不长的石缝中,奇迹般见到开鲜花的仙人掌,而且又是成片、成林地出现,真使我一下子忘掉了这里的荒凉,忘掉了我走上一天也见不到几个人的孤寂。我赶忙攀上攀下地按动快门。这里取景也困难,因为多数仙人掌生长的绝壁上,一不小心,不但相机要摔坏,人也说不定要滚到大渡河里去喂鱼呢!我费尽了力气,终于拍到了仙人掌花,我多么地高兴啊!今天上午天气异常的好,晴朗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那白云后面的天空,又是那样地碧蓝。我忽然想起来了,这不是在上地理课时老师讲到的高原的蓝天白云吗?高原上的空气比较稀薄,又没有杂质,透明度高,而平原上空总是薄雾一层,两相一比,我更爱这高原的蓝天白云了。
我继续前行不到三公里,泥石流挡住了我的去路,我只能从没有路的坡脚绕道而过,整整花了一个小时。也好,它使我第一次仔细观察了泥石流的情景。所谓泥石流,就是地面植被遭到破坏后,在水的浸润、冲刷和重力作用下,松软的土石构造物失去稳定,便大面积地滑落下来。公路上的行人或汽车如碰到这种泥石流,都将被深深地埋进去,或者被冲出几十丈远,造成生命财产的严重损失。
过了泥石流,从北行转向西行,进入峡谷瓦斯沟。这瓦斯沟也是大渡河的一条支流。此时天气突变,刚才还是列日当空,热得不可开交,现在又下起了大雨。瓦斯沟与大渡河交界处的坡度还不大,但瓦斯沟到康定镇间的一段二十多公里长公路的坡度却极陡,行走极其艰难,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走着,这里左边仍然是悬崖绝壁,右边是滔滔溪水。溪水冰冷刺骨,这是雪山顶上融化的部分雪水流下来的。我累得汗如雨注,稍息片刻,双手捧起那洁净的雪水渴了个饱。要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少污染、最干净的水啊!
眼前有一股巨大的急流。瓦斯沟溪从上游到康定的二十公里间,落差竟达百米,湍急之势,不亚于一道长大的瀑布。涛声伴我登上了二千七百多米的“打箭炉”--历史上的西康省省会、现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康定。
康定姑娘:
我为牧羊姑娘拍照,她们即害羞又开心...
康定牧区:挤羊奶
天真,纯真的小女孩
进 藏 之 初 的 日 日 夜 夜
六月二十九日 阴雨 然乌湖海拔近三千米,湖面不过五平方公里,然而我在青藏高原上第一次看到这样的湖泊,却觉得它特别动人而富有魅力。它的水来自念青唐古拉山,湖面清幽湛蓝,平静得象一面圆镜。湖中映出的蓝天、白云、山林和雪山的倒影,就象明镜中对映出的大型山水画。要不是湖心岛上的几匹棕红色的高原马在那里悠闲地啃着青草,我还真以为这是一幅水晶宫中的绝妙立体图画呢!
然乌湖以西,沿着泊龙藏布江延伸而下,快到中坝兵站时,坡度变小了。由于两岸布满了严实的松林,我几乎无法从树缝中看到对岸的山景。上游几条大大小小的瀑布,水泻冲岩跌落,发出了持续的震耳欲聋的鸣响。然而,由于湖面升腾的雾气和溅起的水沫交织如帷,即使站在瀑布边也只能闻其声而不能观其形。公路在江边伸展,有时又从森林中穿过。森林密如刷针,林中不见天日,仰头望去无数株几人合抱的大树,如同绿色屋顶下的根根支柱。这里山奇、水奇、树也奇。我赞叹西藏的独特山水,更赞叹西藏丰富的高山森林资源。
塌方的然乌山和我的自行车
六月三十日 晴 从扎木镇出发,沿着泊龙藏布江而下,二十多平方公里的波密湖尽收眼底。这个湖泊实际上是泊龙藏布江改道后的原河段,湖形狭长而曲折。
沿江继续前行,谷地逐渐开阔,不时还可看到庄稼。零星的麦田、青稞田里,藏民们正在忙于耕作。又行了三十公里,我碰上了一条很宽的水沟,沟底全是鹅卵石,水不深,但要推车过去不仅水冰冷刺骨,而且人也很难走稳,负重几十斤的车子是不好掌握。我足足走了半小时才上到对岸,但脚已冻得失去了知觉。高原的夏天,竟比平原地区的初春还冷。
川藏公路上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兵站或者地方运输部门设下的食宿点。昨天我无意碰上扎木地区运输公司四队的蒋队长,他告诉我,昌都运输公司今年上半年就发生了几起车祸。川藏公路无疑是我国最险峻的公路之一了。
七月一日 晴 从通麦兵站出发,走了大约十公里,来到泊龙藏布江的支流东久河边,过新修的水泥桥,转弯数步,只见前边漫天雾气,仔细一看,大喜!原来是热泉,临河温泉。我当即下车,想用手试试水温,啊!手几乎无法接触,足有摄氏六、七十度。幸好它左侧不远有一雪水瀑布,热泉从附近岩缝中溢出后经暗沟通入冷水池中,形成了一个温水池,可供过路者洗用。我已一个多月没有洗澡换衣,几乎成了“泥人”,于是宽衣解带,独自一人在池中泡了半个小时。这热泉有一股刺鼻的硫磺味,但浴毕后身体却感到特别舒适。只可惜这座较临潼华清池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温泉深居高原深谷,很少有人光顾,我大概还是它沐浴“登记薄”上屈指可数的顾客中的一个吧?
…………
过了险段,转入色季拉山区。这段路以上坡为主。当我来到一○七道班时,忽然闪出两个人拦住了我的去路他们自我介绍说是林芝县公安局派往这里的检查人员。我还以为遇上了抢劫犯呢,又虚惊了一场。
…………
在离鲁浪兵站还有十多里的路上,我发现公路中间有一个人,他一会趴下,一会起来,反复不断。他在干什么呢?我上前问他,又语言不通,他只是双手合十,答话中我模糊地听到有“左贡”的字间。我明白了,我曾听人说过,西藏有些虔诚的佛教徒,常三步一叩地慢慢走到拉萨去朝佛,这人大概就是从“左贡”到拉萨去的。
真不容易啊!藏族同胞的心真是象玉一样无瑕!宗教的法力几乎大到使人难以想象!拉萨远在千里之外,象这样三步一叩行,何年何月才能叩到呢!
拉萨八角街:三步一叩,宗教的法力几乎大到使人难以想象!
七月二日 阴 继续沿开阔的东久河前行,我见到一群群长得特别肥大的牦牛。牦牛皮毛黑里透亮,每根毛都有三、五寸长,尤其它尾部的长毛,如果沿中心线两边摊开,就象一片大的芭蕉叶,好看极了。它既是牦牛的掸尘工具,又可作人们的观赏品。
牦牛有“高原之舟”之称,表面看来它笨的连路都走不动,实际上它能翻山越岭,长久地负重而行,几百里内可以滴水不进,根草不沾,深受藏民们的喜爱。过了这迷人的东久河畔,又开始登山了。色季拉山很高。由东坡上山,一路山间森林密布,当上到离顶还有十多公里时,远处是尼洋河附近的原始森林,茫茫苍苍,不见尽头,直伸到遥远的雅鲁藏布江畔。上了七公里,快接近山顶了。这里没有树木,只有大片的灌木丛,一片片,一行行,远看很有点象内地的茶林。
山回路转,一个大拐弯后,出现了另一番景色:满山遍野的高山杜鹃,色泽浓丽,紫色的,淡红色的,大红的,朱红的,……花形大的有小碗口那么大,小的又如同花生仁大小。其分布面积之大,品种之多,色彩之丰富,确是少见。我弃车入花丛,芬香扑鼻而来。我尽情地呼吸着这沁人心脾的清香,尽享大自然的恩惠,久久徘徊而不愿离去。
不久来到色季拉山口。公路之顶立有一块醒目的警牌:“色季拉山海拔四千七百米,注意检查刹车。”
下得山来便到达西藏新兴的工业城----林芝县城。这里除有汽车修配厂、综合厂、印刷厂外,还有西藏境内最大的毛纺厂----林芝毛纺厂。毛纺厂于一九七六年从上海迁来支援西藏,现有近千职工,目前街道和管理已基本上交由藏胞担任。该厂的产品,以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卡垫(即厚毛毯)最为著名。卡垫一寸多,全部由手工编织而成,图案多为龙凤花鸟,目前已成了藏胞家庭的必需品,市场已供不应求。
林芝处于雅鲁藏布江的中游,雨量充沛,县城四周黑压压的原始森林展现出一派江南风光,是西藏主要的森林基地和果品基地。这里虽海拔二千多米,但引种苹果已获得成功。
年轻人大多喜欢拨动着六弦琴,边弹边唱边舞。琴声、歌声伴随着优美的舞步,汇成了歌舞的海洋。
七月三日 晴 过了林芝,山谷开阔多了。麦垅一望无边,泛出片片金黄。前方就是拉乌山,山坡上点缀着稀疏的灌木丛。近山麓地带覆盖着大片矮草;牛群、马群、羊群,如翡翠地毯上的各色鲜花;白色的帐篷显得格外醒目。
拉乌山的最高峰海拔五千多米,我决心向顶峰攀登。慢慢地,我抱怨起心爱的自行车来了,登山服、薄薄的尼龙衫此时也成了我可怕的负担。翻过雪线,登上拉乌山顶时,满山全白全素,道路在白色结晶里延伸。我一步一陷,吃力地移动着……这洁白无瑕的大地,如今却留下了我这个跋涉者的足迹。它是瑕疵,但却为寂静的雪原带来了难得的生机。
翻过拉乌山就沿着拉萨河的支流进入了拉萨河畔。
高 原 之 城 ---- 拉 萨
七月五日 晴 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一条主要支流,横贯于拉萨盆地。河谷宽阔,河水流量大,两岸的青稞、小麦一眼望不到边,我如不是从五千多米的雪山走来,真不敢想象我是在海拔三千六百米的高度上行走。
当离拉萨还有二十公里时,我看到河对岸的高处,似一明镜在反射丝丝刺目的白光,原来这就是布达拉宫金顶闪烁的光芒。我是多么地兴奋啊!布达拉宫,人们向往而又只能在荧光屏上见到的胜景,我终于翻过千山万水,踏着地球的脊梁,悄悄地来到了它的身边。
我沿着拉萨市宽阔的柏油马路向市中心走去眼前闪过一幢幢高楼大厦,一片片民族风格的平房建筑群。老市区以大昭市为中心向四周放射状延伸出八条街,布局十分独特,人入此地顿觉扑朔迷离,真有分不出东西南北之感。“八条街”已有一千三百年的历史了。这里热闹极了,大昭寺门口和周围人流不息,藏族的各式服饰随着人群的移动,晃动在我的眼前,这不就是一次很好的藏族时装展览吗?
这里有干部,有工人,有农民,牧民,有教师,有游牧民,还有市区的居民。他们正在举行佛事活动,以欢迎他们的活佛班禅额尔德尼来拉萨访问。我好不容易穿过人流,来到自由市场。酥油、牛肉、茶叶,各种小商品、小百货、藏刀、银饰物……应有尽有。最有趣的是所有牛肉摊前都有几条、十几条狗围着转。这时我才发现拉萨老市区内随处都是狗,不是一只两只,而是成群结队。原来藏胞特别信佛,而佛是不杀生的。他们虽吃荤,但只吃牛羊一类大动物,这样一来,市内的狗越来越多,人们乐于施舍,狗也变馋了,以至强行围在摊前要吃的。
市民极爱养花,房前屋后,庭内院外,绿掩楼栋,花缀阳台,真是“山城无处不飞花”。要不是藏族独特建筑的“指点”,我真会忘记自己是在祖国边陲的拉萨。
1982年夏--我终于见到了布达拉宫
转经
刻经文
七月六日 阴有时晴 相传,公元七世纪唐文成公主嫁到拉萨,随身从长安带来了一尊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铜佛像。吐蕃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为了供奉这尊铜佛,建立起一座殿庙----大昭寺,引来了许多朝佛的人,代代相传。大昭寺耸立在旧市区中心的金顶,民族特色极浓。虽经历了一千三百年的变迁,还是显得那样年轻,那样引人入胜!寺内正殿中央安放着释迦牟尼的铜像,四周布满了西藏式壁画,主要是表现佛教神州传说、故事、历史人物和文成公主进藏等内容。正殿还有二十根一人才能抱起的大柱,柱上斗拱架梁,有浮雕人物、天鹅等,还有成排的木雕伏兽的狮身人面泥质塑雕。在释迦牟尼像的左侧有神柱,由于一千多年来每一个朝佛者都要在那根“神柱”上摸一下,“神柱”已被人们摸得缺了个大口,弧形状凹进去几公分深,体现了宗教的威力和它在西藏的特殊位置。寺的两侧,还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的塑像(尺尊公主是尼泊尔人,也是嫁到拉萨来的)。这些建筑、雕塑和壁画,融合着多民族的文化和艺术风格,其中以汉族的影响最大。
大昭寺是藏汉人民古代友谊往来的见证。出了大昭寺迎面有一柳树,据传这就是唐柳,为文成公主进藏后亲手所植,所以亦称公主柳。还有《唐蕃会盟碑》,记述了公元七世纪以来藏汉人民友好往来,共同建设祖国以及彼此间多次会盟的史实。碑文用藏汉两种文字镌刻,是研究藏族吐蕃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七月七日 阴晴 拜访了自治区美协主席强巴,他热情接待了我这远方的客人。他不会普通话,正好在座的一位西藏日报社的藏文记者康琼梅朵为我们搭了桥。他递上了热腾腾的酥油茶,询问了我的近况,并向我介绍了西藏艺术的发展历史和现状。他说:“西藏的美术艺术丰富多彩,有建筑铸铜、石雕、泥塑、木雕、壁画、布画(藏语音为唐卡)和银雕等多种类型,发展历史古远,现在所能看到的作品,也包含着汉族和其他民族的艺术风格,藏汉合一的艺术品尤其丰富。比如,在近代的藏族人民生活中,寺庙中都有龙的形象,而龙的造型,汉族早在秦时就已出现,藏汉交往的历史确实源远流长。”
“如果你要看现在的西藏艺术,只要去一下布达拉宫、大昭寺、哲佛寺、色拉寺、小昭寺,就能一览无遗,无虚此行了。”
在去布达拉宫的路上,我们边走边谈。强巴原来是达赖喇嘛的画师,对壁画有一定的研究。他现在是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今年五十多岁,很健谈。我们来到布达拉宫脚下,抬头仰望,,只见红宫象个庞然猛狮,似要吞吃我们一样。强巴告诉我:“公元六四一年文成公主从长安到拉萨,吐蕃王松赞干布特意‘别建宫室,以居公主’,并为公主筑一城以留后世,这样就在布达拉宫上建了九百九十九间房,连山顶红楼共一千间。由于雷电和兵乱,这些建筑早已无影无踪,直到达赖五世(公元十七世纪)时,才重修成现在这座举世闻名的宫堡建筑。”布达拉宫是我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宫堡建筑,是从达赖五世参政以来的政教合一的最高机构所在地。建筑依布达拉山顺势而上,系土木石结构垒建,主楼十三层,高一百一十七米,分红宫和白宫两大部分,宫内的各种殿堂数不胜数。红宫的底层大殿,这是各世达赖召集会议的地方,四周有四个陪殿,其中灵塔殿最为华丽,建有五世到十三世的大小喇嘛的灵塔无数,而以达赖五世的灵塔规模最大。灵塔高十四·八五米,分塔座塔瓶、塔顶三部分,经过化学处理的达赖五世尸骸就保存在塔瓶内。木质塔的外面全用金皮包裹,并镶嵌了许多像鸽子蛋那么大的红绿宝石、翡翠、珍珠等,仅包塔金皮就用去黄金十一万余两。
强巴带我到大殿看壁画,这些巨幅壁画全部是三百年前达赖五世时的原作,没有任何修补。有释迦牟尼从降生至成佛的生平故事,有顺治皇帝接见达赖五世的场面,有各种观音像和吐蕃王像,有北京城及其他神话故事,还有修建布达拉宫的现场实况场面等。这些画面以重彩为主,对比强烈,线条流畅、明快,全部出自藏族人之手,是精湛、高超的艺术之作。
出了大殿,我们又参观了一些殿堂。甘丹吉殿(甘丹吉藏语音译,意为极乐世界),是达赖六世辈仑央嘉措(公元一六八三----一七○七年)时的经堂,现在的无量寿佛有大小佛像一千尊;堆廓拉康殿(堆廓拉康时轮佛殿)除有大量佛像外,还供有铜铸坛城一座,是虚构的北方理想国中的天堂;土旺拉康寺意为释迦牟尼佛殿,主供佛教始祖释迦牟尼佛像(约公元前五六五----四八五年),两旁为七、八个弟子像,殿内还有达赖五世用过的宝座和他亲手抄写的甘珠尔经典;蔡巴拉康寺意为无量寿佛殿,此殿主供无量寿佛及白母度、绿母度等无数佛像;曲吉卓布寺意为法王洞殿,建于公元七世纪,据传一千间房子全毁于兵火,唯独此间是幸存者,现殿内供有吐蕃王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尼泊尔尺尊公主、大巨禄东赞等塑像。这些殿堂内几乎所有能摆的地方都摆上了佛像,多达几万尊。今天藏胞来朝佛殿的极多,厅堂挤得满满的,他们为大佛穿衣服,披红挂彩,祈求佛祖为他们去灾灭难,十分虔诚。
最后,我们上到红宫的最高点金顶。它与大昭寺的金顶一样,金碧辉煌,耀眼夺目。站在金顶极目远眺,群山起伏,拉萨河穿过盆地奔腾而去;低首俯视,古堡新城,历历在目,朝佛的人是那样的多,人山人海,如同在庆祝一个盛大的节日。
布达拉宫宫堡古树
七月八日 晴 据说班禅额尔德尼于七月三日到了拉萨。他视察了藏医院、藏药厂、部队、政府部门等,还将穿插做一些佛事活动。他的主要佛事活动就是摸教徒的头顶,再将教徒自己带来的哈达挂在他们的颈上。在藏胞佛教徒看来,班禅是活佛,有一条活佛摸过的哈达就能得到幸福。今天我看到等候在大昭寺门口的成千上万的人,就是来请活佛戴哈达的,他们中有身强力壮的中青年人,也有老头老太太,还有牵在手上、抱在怀中的小孩。有的妇女甚至带了四、五个孩子,希望活佛摸头赐福。
每天晚饭后,城内的居民,远方来的牧民,都要围着大昭寺转圈,他们手中拿着佛珠,念念有词,还不断地用手转着佛珠,摆着佛铃,不知要转多少圈。这也是一种精神寄托的方式啊!在这队伍中还有不少外宾。出于一种好奇心理,我也加入了这个队伍,想体验一下这活动中究竟有何乐趣。一进入这个圈内,我看到里圈有个十二岁的小男孩,一边趴在地下叩“等身长头”,一边转圈。还有一个只有一条腿的老人,手拄拐棍,也在一瘸一拐地一边叩“等身长头”,一边转圈。这大概就是信仰或精神作用的力量吧?
七月十日 晴 拉萨市政协为我举办了一个座谈会,参加的人员都是拉萨的上层人士,主要有市政协副主席仁清维色、才旺斯达、启白次旦平错和落山龙日等人。他们先介绍了拉萨市的发展史,西藏的近况,最后还谈到了西藏宗教的历史和现状。现把有关西藏宗教史的谈话记录如下:
关于佛教传入西藏的时间问题,目前没有一个确切的定论。一般认为佛教传入西藏已有一千三百多年。
关于西藏佛教的起源,有的认为是从印度传到内地、又由文成公主传入西藏的;有的认为松赞干布派人去印度造藏文带回了佛教。其说法不一,也无定论。
关于西藏宗教的发展情况。佛教传入西藏之前,西藏苯教就出现了,有人认为苯教产生年代距今两千多年。后来佛教日益兴旺起来,于是两教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佛教为了彻底战胜苯教,便在佛经中借用了一些苯教的教义。这种巧妙的手法不但使佛教充实了内容,发展了自己,而且也成功地打击了苯教,苯教也就默默无闻地退出了宗教舞台。苯教消失后的一个时期内,佛教有个比较稳定的发展时期。以后由于历史的原因,佛教又产生了许多派别。以前的分法有这么几种:黄教、红教、花教、白教,统称为喇嘛教。其中花教和白教都曾经统治过西藏。近代黄教兴起,彻底统治了西藏,现在的达赖就是黄教首领。
平叛以前,西藏总人口为一百二十万,有僧人十几万,佛教徒多得无法统计;大小寺庙有二千七百多座,可见佛教在西藏的地位。“你从内地来到这里,看到这种狂热的宗教信仰,可能有点接受不了,但这是正常的。由于千百年来宗教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心目中,以后又封闭了十几年,现在一旦开放恢复,人们心底里的感情突发性的一下爆发出来了。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七月十一日 晴 拉萨的市民们并不是每时每刻都那样认真地、肃穆地进行佛事活动的。每年七月初是西藏人民的“沐浴节”,这天,市民们拖儿带女,成群结队地来到奔腾的拉萨河边,一边沐日光浴,一边洗雪水澡,热闹非凡。逛林卡,就是内地的逛公园,是拉萨市民的一种表达热烈奔放感情的娱乐活动。每年三至九月,城内居民往往扶老携幼,或邀约至爱亲朋,带上自制的青稞酒、酥油茶、奶茶、牛奶、酸奶、油炸果子等食物,欢欢喜喜地去逛城郊的罗布林卡(现改名人民公园)。
今天一起床,我就随着逛罗布林卡的人群来到了罗布林卡。罗布林卡在一大片树林里。林卡里有一条小溪缓缓流过,溪边古树参天,太阳的光柱从树缝射进来,照在林间的水面上,溪水泛银。古松下,人们搭起帐篷,围住一块草坪,然后把白布围成帐幔,再把藏毯或床单铺在草坪上,放上带来的食物,边吃、边喝、边谈论。酒酣兴起,他们不论男女老少,围成一个大舞圈,跳起节奏感很强的锅庄舞,唱起民歌,边舞边唱,尤以老人与小孩的摇头摆脑和扭腰踢腿的怪动作最为有趣。有时候这一群跳得出色,其他逛林卡的人就自动围拢来组成了一个特大的舞圈,形成了一种少有的壮观场面。他们中,年轻人大多喜欢拨动着六弦琴,边弹边唱边舞。琴声、歌声伴随着优美的舞步,汇成了歌舞的海洋。藏族同胞不仅在休息、谈话中用歌舞来表达感情,就在建筑工地搬砖、铲土,也离不开歌舞的节奏。这歌舞不是抽象化的舞台表演,而是与工作、生活共在,随处可见。
罗布林卡,藏语意为“宝贝园”,在历史上这里是达赖的夏宫,他每年夏天就在这里避暑,处理政事。罗布林卡面积有三十六万平方米,有三组雄伟的宫殿建筑群,分为宫区、宫前区、森林区。宫殿造型庄严别致,亭台池榭布局合理。园内有动物园,喂着猴、鹿、豹等多种珍禽异兽;还有香飘四季的花卉,与怪树古木协调成景,呈现出典型的西藏风格的园林。五十年代还为现在在印度的达赖新修了夏宫,宫内的卧室、休息室、念经室、会客室、银宝座以及卫生间,全部按内地现代化的设施构筑,极其富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会客室。室内有美协主席强巴画的许多壁画,画中有达赖喇嘛的亲属和父母的形象;四周还有许多泥塑佛像。夏宫外面则是藏汉建筑艺术相结合的龙凤呈祥图。
七月十二日 晴 进入拉萨已一星期了。这里白天的天空湛蓝湛蓝,浮云雪白雪白。早上亮得迟,而晚上黑得也迟,一般要到九点多钟才黑透。拉萨虽缺氧,但对我来说没有什么反应。拉萨全年降雨量少,雨一般都集中在六、七、八、九月间下,而又以七月降雨量最多。下雨的时间多在晚上,前几天晚上就下过几次雨,有时也较大,白天一般是不下雨的,这大概是独有的“拉萨夜雨”吧!拉萨白天不雨,可谓我国独一无二的“日光城”。如果开发利用太阳能资源,拉萨一定是得天独厚。拉萨还有一大特点,就是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尤其是冬日的白天,太阳升起后气温迅速升高,最高气温有时要超出上海、武汉,比人们想象的要好得多。
七月十三日 阴有时晴 拜访了在西藏日报工作的老美术工作者已稀稀日同志。已稀稀日讲不好普通话,只好让他的学生为我作翻译。他告诉我,作为一个好的藏画家,不但要会壁画,而且还发会泥塑、石刻、书法。西藏的石雕、木雕、泥塑、壁画在松赞干布以前就有了,但西藏艺术发展的高潮时期是在松赞干布以后。
西藏还有自己的书法艺术,即用竹笔写的藏文书法,分行书、草书、正书三种。与西藏画家们交谈比较困难,语言不通,有些美术语言翻译起来更困难,就只能记此只言片语了。
我无意走到了一个居民家门口,一位身着鲜艳民族服装的中年妇女热情地把我引进她的家里(拉萨市民都是住的两层平房,这种藏族特有的建筑是我国最早的平顶建筑)。进门是一间会客室,也就是我们内地有些地方说的堂屋,中间放有一张藏式小矮桌,桌上放有日常生活用具。另有一床,床上铺着醒目的卡垫(即藏毯)。过去藏毯是有钱人用的,现在几乎家家都有。我正看得入神,藏胞大嫂端来了酥油茶,又递上了热腾腾的小笼包子。酥油茶是藏胞用以招待尊贵客人的东西,这我早有所闻,而这内地才有的小笼包子却使我惊奇不已。藏胞大嫂忙着让我吃,她看到我对着这小笼包子发愣,便说:“你是奇怪这里有小笼包子吧?我告诉你,这小笼包子什么时候传入西藏,我也不太清楚,只听老人说很早以前是由汉族和尚、官人、商人带来的。我自小就很喜欢吃它,所以家里也常做。你是内地来的贵客,快吃吧,趁热吃。”我吃着藏族大嫂做的小笼包子,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藏族人民好客,名不虚传啊!
七月十四月 晴 应市委统战部的邀请,参加了他们的座谈会。会上部长才旺斯达(汉名徐兴)赞扬了我的行动,他说这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特点,有奋斗精神。他夸奖我来到世界屋脊,增进了藏汉人民的友谊和互相了解,并代表拉萨市人民热烈欢迎我。他还向我介绍了西藏的历史和变迁。我在会上也谈了此行的目的以及旅游的艰辛和乐趣,还特别谈了进入西藏以来生活在藏胞中间所感到的温暖。我还表示,回到内地一定要大力宣传在西藏的所见所闻,倘我写作,一定努力表现出藏族人民的生活气息。我也希望藏汉人民携手并进,为祖国现代化事业而共同努力奋斗。最后他们以集体的名义赞助我人民币壹百元,并以他个人名义援助我西藏粮票七十五斤,以表示对我的事业的支持和帮助。最后我们还在“屋脊”上合影留念。
西藏的工艺美术非常发达,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今天我参观了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展品主要有银雕、铜雕及藏胞常用工具藏刀、腰牌、银碗、铜碗、马鞍,也有头饰、耳饰、手饰、脚饰等男女装饰品。展品的图案有龙、凤、花、鸟、虫、草。展品在创作手法上,多用透雕、浅浮雕、深浮雕。这些展品制作精细,巧夺天工,可以说是藏胞高度智慧结晶。展品中还有几百年以前的男子玛瑙耳环。最珍贵的要算是四年百年前的一具马鞍,材质是铜的,可见当时雕刻家的功底。这里还陈列着一件玉雕,是西藏出产的一种玉器,产地仁布县,故称仁布玉。此玉绿中带黑,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另外这里还陈列了数不清的卡垫,其图案之别致、新颖,色彩之艳丽实在难书于笔下。
七月十六日 阴 十天的拉萨生活,就这样一刹那地过去了,虽然每天生活的弦都绷得很紧,但心情是愉快的,达到了我预计的目的。今天我告别了难以忘却的拉萨,带着藏胞的友谊,开始了新的征程。
美丽的拉萨是花之乡,是明媚之乡,是佛像之乡,是歌舞之乡……拉萨这块土地是神奇而令人神往的!
七月二十日 阴有时晴 晚饭后我串到兵站后面的藏胞农家村落。这里有十几户农家,我看到有一户门口站着个老汉,便走上前去,那老汉笑着把我引上了二楼客房。藏族农民住的一般是两层楼平顶房,楼下养牲口,楼上住人,窗户很小,似一种碉堡式的建筑,可能是为了防止强盗及战乱。上得楼来,中间就有一个用三块石头围成的火塘,取暖、烧水、煮饭全靠它,极其简陋。另外还有几块床板和小矮凳。除了这些,什么也没有了。老人很热情,拿出盛酒的竹筒,给我献上了一碗青稞酒。这是他的最高礼节,我学着藏胞的姿式,双手接下,一饮而尽。我们坐下来交谈,说是交谈,不如说是两个“哑吧”对话,全靠手势和猜测。交谈中,他领会到我是从拉萨来的,全家七口一定要我设法送一张班禅的像片给他们。他说他没有条件去拉萨,但很想见见班禅。我提议让他的小孩与我合影留念,他不同意,经我再三要求和解释,他才让那大小孩去把冬天的大羊皮衣及羊皮帽拿出来让我穿上,拉出孩子们同我照了一张相。这时天已快黑,我便匆匆告辞回兵站。
牧区的孩子们
今 日 向 昌 都 别 有 一 番 情
七月二十二日 雨转晴 今天出发去昌都,一路盘山越岭,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山脉里整整回旋了一天。绿色的夏季草声铺满了远近的山坡,层层迭迭,既使我感到四面皆山,又觉得是在无边的绿色海洋中。那些洋溢着生命活力的牛羊和牦牛,在嘶鸣,在跳跃,打破了这千古山野的寂静。那座座帐篷是在告诉人们:“独钓寒江雪”的清冷境界已经过去,高山的繁荣季节到来了。
过了古唐公社,沿澜沧江而下就进入农业区了。在这里可以看到成群的村寨,农民们也在为赶夏季的黄金时节而奔忙。由于高山气候的垂直变化,我首先看到的是绿油油的青稞,农民们正在田间忙于锄草;走了几十里下坡路以后,眼前却是青稞金灿,农民们正在忙于收割和装运。我又一次领会到了“山上山下两重天”的真正含意。
快到昌都时突然下起了大雨,我赶到昌都时已全身淋湿,成了个“落汤鸡”!
藏区八月积飞雪
七月二十三日 晴 昌都坐落在鄂木楚河与澜沧江汇合处,是西藏第三大城市、自治州的所在地,但实际上还没有内地一个县城那么大。市场上只有一些零星的藏胞在买卖酥油、银器手饰和藏草药等。还有一些男女青年在一边谈情说爱。男子头上都盘有辫子,有的还头戴镶边皮帽和毡帽,身穿羊皮长袍,裹腰带,挂长刀,长统裤套入牛皮长统靴中,显示得威武雄健。姑娘的头后垂有几十根长辫,辫子之间垂有一串银饰物,上大下小,大的约两寸直径,小的有五分硬币那么大。有的头上还戴有比拇指稍大一点的黄色玛瑙,身着无袖长袍,红黄间色,非常耀眼。
看那姑娘的祥和表情...恋爱了
昌都也是一个新兴的工业之城,水能资源丰富,在城郊不远的吉曲河上,建有昌都发电厂和目前昌都最大的水泥厂。
七月二十五日 阴 今天来到妥坝牧区区公所,区长向我介绍了该区的概况。昌都县共有三个牧区,妥坝是其中的一个中等牧区,现有牧民五千二百多人。近年来国家对民族自治地区实行了一些新的政策和规定,牧民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吃穿有余,用钱方便,文化生活也有变化,经常可以看到电影及藏戏。他还告诉我,这里地处高原深处,有着独特的吃、穿、住、婚礼、歌舞及放牧等习俗,不过在区公所附近是看不到的,因为这里地势低,是冬季牧场,目前牧民们都到几百里外的夏季牧场去放牧了。
七月二十六日 晴 今天一大早,区长、卫生员和我一行三人,带上足够的干粮和睡被上路了。我骑上了区长的小白马,跟在后面慢悠悠地走着。小白马起初还比较温顺,但当它看到区长的卫生员的座骑向前奔跑时,也不顾一切拚命追赶,弄得我一时乱了手脚,差一点掉下来了。区长见状赶紧放慢速度,他告诉我,骑马不是件容易的事,要当一名好骑手,必须要智慧加勇敢,二者缺一不可。我们藏族男子要不是一位好骑手,连老婆也娶不上呢!
这一路我们基本上在峡谷中穿行,时而下到谷溪,时而又登上了峭壁。由于我不敢快骑,他们也只好陪着我。下午,我们到达海拔四千三百多米的一队夏季草场。这里牧草鲜嫩,牛羊遍山,十几座帐篷交错排列在群山环抱的草地之上,溪水傍帐篷而过,似人间仙境,充满着浪漫野趣。
春雪队长是一个非常魁梧的大汉,头上盘有几十根小长辫,古铜色的脸上有些皱纹,看上去大约四十六、七岁。他伸出粗壮的手向我表示欢迎,他把我引进他的家--一顶牦牛帐篷。与其他牧民们的一样,这帐篷是用牦牛毛自己加工织成的,一根根小指头粗的线交织成网,撑起成中间高、四周低的帐篷,笼罩着近三十平方米的地面。我睡在铺有氆氇藏毯的地面上,仰望帐顶,天外的蓝天白云历历在目,但雨却漏不进来,都从网线上流到外面去了。队长告诉我,一大队有两百人,四十几户,分几个点放牧。解放前至“文革”期间,这个队是全区有名的穷队,近两年来变得最快,已是全区的富队了。照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几年,家家都会用上电视机了!这时主妇端了热腾腾的酥油茶,好香啊!藏胞的生活是丰富的,吃喝有酥油、大茶(粗茶叶)、牛肉、羊肉、牛奶、羊奶、酸奶、青稞及酥油茶。酥油茶是开水、大茶和酥油的混合物。青稞面粉是他们的主食,他们把青稞炒熟磨成粉,拌上酥油大茶和水,用手揉成团块,便是可吃的糌粑。这些食物脂肪多,热量大,能适应牧民的高寒需要。他们每日三餐,多则五餐不等,所以个个长得特别壮实。队长拿着馒头那么大的一个糌粑让我先吃,我第一次吃它,感到羊膻味很重,难于下喉。但不吃是不礼貌的,因为队长把做好的第一个先让我吃,是对我最尊敬的表示。队长见我大口地吃完了第一个,便翘起大拇指说:“你是第一个到我们山沟里来的汉族同胞,能吃我们的东西,够朋友!”这时我才发现队长的几个小儿子的两只眼睛都睁得象弹珠一样,一直盯着我吃东西,很有趣,我把这些可爱的小孩摄入了我的镜头。从队长的谈话中我还了解到这里的一妻多夫,一夫多妻的现象还没有完全废除,往往几个兄弟只讨一个老婆,女人一少,家中矛盾也少,可以保持家庭的和睦。如果兄弟三个只娶一个媳妇,生出的小孩则叫兄长为父亲,其余都叫叔叔。一个妇女从开始生育到失去生育能力为止,少则有七、八个小孩,多则有十三、四个。只由于在过去农奴制度下幼儿死亡较高,自然增长率仍然比较低。
队长还告诉我,藏胞男女婚前极其自由,婚后女子则绝对服从男子。婚姻以父母包办为主,婚礼极讲排场,礼节也很复杂,女方陪嫁的东西较男方的彩礼要多出数倍。这种习俗由来已久,因为女方父母特别疼爱自己的女儿,认为女子嫁到男方不但要担负全部家务,而且要生儿育女,父母不忍心,只得以多陪嫁来作安慰。
藏胞牧民每家必有一匹马,但生活用品却很少,你走进牧民家中定会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似乎很寒酸。其实这是他们千百年来的传统生活习惯。他们人人爱美,首先考虑的是全身打扮,有时男子项链上的一颗宝石九眼珠就能值几千元。凑巧区长猎回了一只岩羊,晚饭吃上了难得的岩羊肉。我们喝着青稞酒,吃着高原上的野味,听着附近帐篷中传来的藏歌,尽享着深山荒野独有的情趣,给我留下了美好回忆。
藏胞秉承佛教教义,本是不伤害任何小动物的,但近年来受到了一些汉族的影响,也开始捕猎野生小动物。原来这里野兔、山羊、獐子遍山,几乎是与人为伍,如今已大大减少。据长者讲,历史上妥坝区公所附近都是茫茫原始森林,进入林区分不出东西南北,看不着天际。现在树已所见无几,许多地方已成了寸草不生的荒山秃岭,用藏胞的话说,他们的下一辈或者再下一辈,就别想再看到岩羊了。
昌都地区的藏胞盛行“跳锅庄”,不论男女老少围在一起,边唱边舞,边舞边饮青稞酒。小庆是这样,大庆时则要狂欢狂饮,不分日夜。今晚他们特地为我举行了一次小庆。晚饭后我随区长和队长来到人群中,大家先是围着我问这问那,接着就开始围圈跳舞。我被硬拉进了舞圈,跟着哼呀、喝呀、跳呀!舞圈越来越大,情绪越来越热烈,欢快的场面持续到深夜。
牦牛帐篷一角
牧区来了远方的客人,孩子们别提多高兴了
七月二十七日 晴 我醒来时天已大亮了,队长早已为我备好了早餐。由于昨天骑了六小时的马,跳了大半夜的舞,今天,腰象脱了节似的,用手强力支撑着才勉强坐起来。我穿好衣服来到帐外,不禁被眼前的景物惊呆了:满山满树都盖上了白“雪”,“雪”光刺眼,我的眼睛怎么也睁不开。我定了定神,想上前试试雪的深浅。这一试才使我明白:原来是一层将近一寸厚的白霜。这“屋脊”高原上就是这样,白天风和日朗,光照强烈,到晚上又能大量散热,气温急剧下降,地面就要结霜。如果空气湿度大,还会形成夜雨。
七月高原的冰霜我见到了;冰冷刺骨的溪水冻得我双手发痛!我看到了这高原内在的秘密。我是远方来的客人,全院小孩昨天已围着我玩了一天,今天一早又把我围住了。我带着他们几乎走遍了每一顶帐篷。这趟参观有几件值得一记的事:一是我见到藏胞的日常用具中的主要的物件都来自牛的身上,帐篷、口袋、绳子、吹风器、奶桶、马鞍都是牦牛皮做的。二是一位藏族老人拿出三件古代青铜小佛像给我看,其中一件佛像很精致,小巧玲珑,是一种四面佛,从所有角度看去都能看到佛的脸部;佛有八只手,每只手拿一不同的法器;腰细而比例匀称;胸部丰满,盘腿而坐,神态自然。我仔细地观看,没发现铸作年代,想来这佛像至少是百年以上的古物吧。还有两兄弟娶一个妻子的一个家庭也值得一说。这家庭生活得很和睦,他们有三个孩子,少妇见我到来,有些不好意思,躲躲闪闪,男子则大大方方请我到他们家里做客,陪着我交谈。
中午,我告别了这些纯朴、热情而诚实的牧民,又上路了。正值晴天,我的棉衣穿不住了,只能穿一件衬衣,灼热的阳光已晒得皮肤发痛。这是真的,不信你可来试试!
骑着马,闲聊着,我忽然想起我第一次骑马后夜里睡觉的苦衷,不免心有余悸,但想到我学会了骑马,又不禁喜上心头。下午两点,我们来到另一块夏季牧场进行野餐。
野餐是藏胞的习惯,他们取来三块小石头,支上小锅,点着火,又在草原的小溪中取来了水,烧开后,放上大茶叶和一点酥油,就成了酥油茶,然后将青稞面粉拌和即成糌粑。我们一边吃糌粑,一边喝油茶,一边观赏着草原景色,对于我这个内地人来说真是一次极其难得的乐事。那青绿色的草原象一块块绿色巨毯,遍布草地的金黄的五星花,就似缀在这绿毯上的美丽星星。我选了一朵小花夹进日记本里,以作为永久纪念。
走着走着我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堆石头,并有一些布条飘在空中。区长告诉我:以前这里有一座庙,“文革”中被砸了,现在,藏胞们在庙的遗址附近又堆了些石头,刻上经文和佛像,又将布条写上经文挂在高空。那堆石头附近就是佛事活动的场所。我拍了一张照片,名日“宗教的威力”。
宗教的威力
高 山 雪 莲
七月二十八日 晴转阴 昨天,妥坝兵站事务长告诉我,在附近山顶上有雪莲花,我便请他陪我去看,他欣然应允。今天天刚亮我们就往山上走。因为登山,腿不冷,只是手冻得发疼。高原之夏有冬意,一点不假。上山两个多小时后太阳才出来,天气也开始热起来了。我们在半山腰发现了西藏当归,据说这当归药性很强,疗效很好,这些当归根扎得有半尺长。西藏当归有两种;一种叫甜当归,另一种叫苦当归,前者比后者好,使用价值与云南当归相似,但药性大一点。事务长还告诉我:“藏药藏医有独到之处,是我国医术的一个类别。西藏的草药,如鹿茸、麝香、虫草、贝母、当归等都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川藏公路北线上虫草最多,一路上到处可见。
我们继续向顶峰攀登,又过了一个小时,到达了海拔四千五百米的风化碎石地区。这里灰色的碎石片布满了山顶,满目荒凉。无意中,我突然发现了一种与碎石颜色相似的植物,生机盎然地生长在碎石中。那植物,茎的直径约有一寸,圆柱形,长二、三寸不等,顶上开着几十朵象芝麻大小的花,花苞里呈现出深紫色。事务长忙告诉我,这就是西藏雪莲花。雪莲花这个名字是早有耳闻,不少文人学者都介绍过它,但当我初看到它时,真不敢相信它就是雪莲花。它花貌不扬,似乎还有点丑,看上去不但颜色灰暗,而且花型细小,要不注意,也许你从它身边路过也不觉它的存在。它生长在寸草不长、没有土层的碎石上,身处雪线以上的高寒地带,靠一根细细的根深深扎于岩石层中汲取营养,顽强地生长着。它是世界上最高尚的花,生命力最强的花!人不也需要有这样的一种精神吗!
高山雪莲
后记:
我当时为了旅行,临时学会了骑自行车,临时学会了摄影,1982年时的胶卷是十分贵的,珍稀品,我拍的不是很多,我也侧重人物摄影,由于条件有限,还有许多照片没有整理出来。当时有幸遇见四川电影制片厂的摄制组,他们在电影胶片上剪了一些给我,以示支助,我也有幸那时用上了彩色胶卷...
【路行天下】三十年前的生死之旅--从成都骑自行车到拉萨
所有跟帖:
• 厉害,难得的经历。那时候二郎山隧道还没修吧,宝贵的照片。。 -管吃不管做-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16:46:57
• 还没修隧道,纯原始,无论是开车,骑自行车在那里行走,都是提心吊胆的,飞石即使掉在汽车上,也有驾驶员死亡的列子的 -iCurious-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17:07:55
• 佩服!黑白照片更有历史沧桑感。真是难忘的经历。 -胡眉眉-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17:10:04
• 谢谢鼓励! -iCurious-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17:13:46
• 很好的经历,很好的文字。谢谢分享。 -solo1-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18:20:56
• 谢谢鼓励! -iCurious-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20:13:16
• 多谢你分享这段珍贵的历程。大赞! -看风景-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19:04:39
• 【路行天下】办的好,吸引了我,谢谢! 弹指一挥间,三十二年前还是个小伙儿,转眼已是一老人啦,不过还想再干一番呢...... -iCurious-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20:18:36
• 太让人敬佩啦! 32年前的珍贵记忆, 震撼人心! -Rockeymountain-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19:08:02
• 谢谢欣赏,让喜欢的网友一起来感受真实的西藏... -iCurious-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20:08:55
• 是时间的缘故?感觉你拍的西藏更真挚,更原生态。赞! -如斯-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19:35:14
• 现代文明,已经渗入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确良代替了土布,迪斯科覆盖了民族舞蹈,现在想想我当时多搜集一些少数民族传统的文化是幸运的 -iCurious- ♂ (51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20:04:17
• 归入“路行天下”主题,原读数314,点赞5 -看风景- ♂ (1878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20:28:04
• 珍贵的照片,太了不起了,可以学本书。 -枸杞-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20:34:29
• 谢谢来访...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5:30:45
• 历害!还是非变速车;难得的经历。俺上过二朗山顶几次,风景极佳。但当地人”能看见成都平原“之说就是扯蛋了 :) -不闲-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20:50:10
• 谢谢阅读,我们那个年代卖新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这些算当时的家庭三大件,都是要凭票购买的,因为我没有机会得到购买新自行车的票,所 -iCurious- ♂ (252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5:31:41
• Incredible!脱帽致敬。点赞了。我只做过1500公里的,黄山,九华,庐山,和你没法比。 -dztang-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21:51:07
• 谢谢欣赏!1500公里的自行车山路,不易的,同样了不起,我们都曾经...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5:33:07
• 写得好! 三十多年前的经历和照片, 非常珍贵! -嘉崚子-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22:38:31
• 回味那个岁月,真的很开心!最最喜欢原生态!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5:33:44
• 在那个年代, 如此的长路, 真了不起! -小溪家- ♀ (0 bytes) () 11/14/2014 postreply 23:04:53
• 谢谢来访...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5:37:26
• 此路漫漫,收獲頗丰。最牛的是那輛28吋的永久單車。 -Redfernb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0:43:19
• 对!对!是的,28吋永久17型自行车是锰钢制作,制作精美,十分,十分坚固耐用,是我的好伴侣...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5:35:37
• 这篇很珍贵,镜头记录下尽是一片纯真, 了不起! -杏林香雪-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0:59:01
• 谢谢来访...是的,少数民族都比较纯真,尤其是在还没有现代化渗入的偏僻山村。我喜欢人物摄影,就是喜欢表现纯真之美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6:17:42
• 赞!向筑路工人致敬。 -亮亮妈妈-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5:21:17
• 太对了,川藏公路的筑路工人真的很了不起,我住过许多养路道班,他们虽然非常艰苦,但有求必应,帮了我许多,我会永远记住他们的,向筑路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6:24:53
• 三十年珍藏的岁月,黑白照片和你的记录, 给我们展示了最绚丽自然的世界和人土风情。赞一分 -安娜晴天-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5:30:15
• 谢谢!我参加过十八个少数民族的不同婚礼,二十多个少数民族节日活动,非常喜欢他们的风土人情,基本上都是黑白照片,拍少数民族,黑白照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6:40:11
• 了不起,最早走318的侠士! -awdr-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6:00:23
• 谢谢来访...那时候还没有318之说呢,只称:川藏公路。为了骑自行车进藏还有一段插曲呢:在成都时听说进藏必须要随身携带西藏自治区 -iCurious- ♂ (817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7:13:52
• 英雄啊!! 有这么一段人生经历实在是令人自豪!! -爱四季-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6:19:48
• 谢谢!人生苦短,小时候,爸爸妈妈说:男孩子一定要做点什么,要像个男子汉!我们在文革中荒废了青春,怎么补回来呢?好!应该做点男人该 -iCurious- ♂ (295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7:52:53
• 珍贵的记忆,致敬! -林间曲径金秋时-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07:53:07
• 是的,珍贵的记忆,让我受用一生,我想,尤其老了的时候,走不动的时候,回忆那段经历,写回忆录都是令我开心,助我长寿的... 谢谢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7:57:51
• 致敬!骑28自行车独自进藏,在我心里比花几万刀攀珠峰还牛!一辈子有这样一次骑行,不枉此生。 -小黑猫- ♀ (424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0:08:49
• 谢谢你们开辟的【路行天下】栏目,你们幸苦了!我现在最喜欢摄影了,就是在访问少数民族中学会的,而且就是喜欢抓拍,抓拍的照片最自然, -iCurious- ♂ (75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7:50:57
• 打心眼里佩服! 真了不起. 照片也抓拍的好, 太珍贵了! -极乐净土-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6:32:47
• 谢谢来访,谢谢你的真诚!说起“抓拍的好”,让我想起当时摄影的趣味来:我们那个时候都用胶片相机,我曾经用坏,摔坏了五架胶片相机,那 -iCurious- ♂ (404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8:15:13
• 钦佩 -wnr-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7:47:03
• 谢谢来访,希望我们开心每一天!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8:18:16
• 图文并茂,了不起的人生经历! -刀爷爷-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8:04:25
• 谢谢来访,喜欢旅行,喜欢摄影,让我们开开心心过日子。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20:05:56
• 点赞了, 这经历,这勇气,佩服! -AnnYuan-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8:29:29
• 谢谢! 让我们的人生,活的更加丰富,精彩! -iCurious-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20:13:15
• 赞啊! -Andy168- ♂ (42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18:53:12
• 谢谢你看的仔细,我在中学阶段学过两年的油画,后来插队落户回城,进了知青办的街道工艺美术厂,就开始砚台雕刻,也有两年,这些经历帮助 -iCurious- ♂ (501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15:35:35
• 賛並敬佩! -漁富-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20:59:32
• 谢谢喜欢,旅行让我们的生活更精彩。 -iCurious- ♂ (0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15:38:02
• 82年? 除了佩服还是佩服. -Freewilly-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21:36:57
• 我是1981年开始旅行的,为了进藏,心理上,身体上准备了一年半,尤其是心理上准备好,才敢去尝试,骑自行车进藏没有参考资料,有关川 -iCurious- ♂ (315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15:48:42
• 致敬!非常珍贵经历,谢谢分享! -居住南加-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23:09:42
• 谢谢你的欣赏! “非常珍贵经历”是的,让我享用一生 -iCurious- ♂ (0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15:51:14
• 壮举!太牛了!你这些原生态的照片,如今弥足珍贵,应该好好整理,存入国家档案。 -aranjuez- ♂ (0 bytes) () 11/15/2014 postreply 23:39:02
• 谢谢光临,你也是一位神游者嘛,谢谢你的建议,无论是在祖国,美国,加拿大,我都希望能够建成资料馆,希望有能力的网友一起来做这个功德 -iCurious- ♂ (213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15:58:32
• 赞壮士!摄影太美了,金鼎! -幸福剧团- ♂ (0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06:13:26
• 你好象是四川人啊,四川,我到过的地方可多了:我是从湘西进入川东的,然后游乌江--大凉山--成都--康定--巴塘--理塘--西藏- -iCurious- ♂ (282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16:17:33
• 和当年的长江漂流一样牛啊,好奇怪有几个问题 -lifeofpi- ♂ (205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07:22:29
• 欢迎来访,看来你是旅行行家啊,我是1981年开始旅行的,为了进藏,心理上,身体上准备了一年半,尤其是心理上准备好,才敢去尝试,骑 -iCurious- ♂ (1618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16:59:13
• 果然是旅游前辈,佩服。 -龙虎老爸- ♂ (0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08:54:05
• 谢谢来访,只是生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大好时刻,选择了旅行而已,做自己喜欢的事,开心。 -iCurious- ♂ (0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17:03:18
• 了不起。 -天涯无芳草- ♂ (0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09:11:50
• 欢迎光临,旅行让我们更年轻... -iCurious- ♂ (0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17:06:18
• 太佩服了! 一生难忘的珍贵经历和记忆。 点赞! -幑宁- ♀ (0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13:13:57
• 谢谢来访, 旅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iCurious- ♂ (0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17:13:43
• 珍贵的回忆。 -Fruitpassion- ♀ (0 bytes) () 11/16/2014 postreply 23:26:23
• 谢谢来访,你拍的南极,大赞!先看一集,有空慢慢欣赏。我在新疆南疆时也吃过烤全羊,美味啊... -iCurious- ♂ (0 bytes) () 11/17/2014 postreply 19:43:51
• 今天才看到,太了不起了,佩服,大赞。 -陶渊明呀- ♂ (10 bytes) () 11/17/2014 postreply 06:39:40
• 谢谢来访,这里真是人才济济呀,你的贴文也是非常精彩的,我会慢慢欣赏, -iCurious- ♂ (0 bytes) () 11/17/2014 postreply 19:47:37
• 骑行西藏,太了不起了!多么珍贵的经历。摄影非常棒,有慧眼。 -lepton- ♀ (0 bytes) () 11/17/2014 postreply 13:59:28
• 谢谢夸赞!你成了落基山迷啦!有空一定欣赏你的落基山好图美文。 -iCurious- ♂ (0 bytes) () 11/17/2014 postreply 19:52:17
• 。。 -窗边的小豆豆- ♀ (312 bytes) () 11/17/2014 postreply 19:59:27
• 开车上过巴郎山,回到成都平原10多天都没有从高原反应中回复过来。之后,看见山就晕头。落下了恐高症。太佩服你的毅力了。 -窗边的小豆豆- ♀ (0 bytes) () 11/17/2014 postreply 20:05:13
• 谢谢来访,高原反应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有的人身体很好,却会有严重的高原反应,有的人身体不太好,经常有些小病闹闹,却不会有高原反 -iCurious- ♂ (526 bytes) () 11/17/2014 postreply 20:20:46
• 最美之游记! -红青- ♀ (0 bytes) () 11/18/2014 postreply 01:47:03
• 谢谢来访,谢谢夸赞,旅行,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精彩! -iCurious- ♂ (0 bytes) () 11/18/2014 postreply 21:59:48
• hi 我是卖煎饼的 -0点1- ♂ (52 bytes) () 11/18/2014 postreply 03:57:40
• 谢谢来访,谢谢夸赞,鸿篇巨制不敢当,只是喜欢旅行,把好的感想记下来,普通日记。 -iCurious- ♂ (0 bytes) () 11/18/2014 postreply 22:04:15
• 羡慕。很好的游记。 -Youshijie- ♀ (0 bytes) () 11/28/2014 postreply 23:36:47
• 谢谢来访,谢谢喜欢,也羡慕你旅游了那么多地方... -iCurious- ♂ (0 bytes) () 11/29/2014 postreply 15:40:39
• 这样了不起的旅行日记,实为难得一见!三十多年前,各方面的条件都还很差,你居然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太敬佩你了! -独上南岛- ♂ (0 bytes) () 04/29/2016 postreply 02:52:04
• 谢谢!被父母的“男孩子一定要做点什么,要像个男子汉!”所激励,西藏之行,学到许多,原生态之美,纯净之美让我流连忘返...受用一生 -iCurious- ♂ (0 bytes) () 04/29/2016 postreply 05:1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