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收复南疆,李鸿章促成从俄国手中收回伊犁

来源: 2016-10-21 00:16:1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俄国悍然出兵侵占了我国伊犁地区

       1864年,新疆爆发了大规模的亲英回民反清叛乱,陷入严重动荡。为了预防英国势力的扩大,俄国抢先动手,于1871年7月悍然出兵,侵占了我国伊犁地区,总面积约七万平方公里。俄军入侵伊犁,毕竟不能“师出无名”,对清政府说是“代收”,即代为收复。既是“代收”,收回后就应该“物归原主”吧?得此消息,清政府立即命令伊犁将军前去与俄国当局交涉归还伊犁的具体事宜,但却被俄方以种种理由拒绝。俄国提出,南疆现由亲英的阿古柏政权占领,所以要等中国军队击败阿古柏、收复南疆后才可能归还伊犁。此后中方多次与俄进行不同级别的交涉,但俄国就是拒不归还。事实表明,俄国毫无交还伊犁的诚意。

 

包括左宗棠在内的朝廷内外绝大多数官员,都主张只能以外交方式解决

       在与俄方的交涉中,中国意识到如不消灭阿古柏政权收复南疆,就根本不可能与俄谈归还伊犁之事。所以从1876年春到1877年冬,中国军队在左宗棠率领下彻底摧毁了阿古柏政权,收复天山南北除伊犁外的广大地区。从俄国手中收回伊犁,提上了清政府的议事日程。然而经过多次交涉,俄国仍不打算履行一旦中国军队收复南疆就归还伊犁的诺言。清政府内部虽有人曾提出以武力收回的主张,但明显是义愤之辞而无可行性,所以包括对新疆问题一言九鼎的左宗棠在内的朝廷内外绝大多数官员,都主张只能以外交方式解决此问题。

 

崇厚签下了丧权辱国的条约

       经过左挑右选,朝廷选中了以“知洋务”著称的崇厚到俄国首都,谈判伊犁交接问题。在俄方精心安排的盛情款待中,崇厚在谈判中放松了应有的警惕,最终于1879年10月未经清政府同意就与俄方在俄国克里米亚半岛的里瓦吉亚签订了《里瓦吉亚条约》及《陆路通商章程》等几个条约。这几个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俄国将伊犁交还中国,但中国应给俄国五百万卢布作为赔偿;中俄双方在一些地段重新划界,中国将中俄相邻的大片领土割让给俄国;俄商可以在中国蒙古地方和新疆全境免税贸易,并另开新的通商路线到达天津、汉口等地,深入中国内地。中国虽然收回了伊犁等城,但付出了巨大代价,欧洲舆论大哗,与俄争夺新疆的英国表示严重不安。中国国内反对之声更加强烈,认为对中国危害太大,奕訢、左宗棠等大批王公大臣纷纷表示坚决反对,人们的愤怒和谴责都集中在崇厚身上。此事崇厚确应承担丧权辱国的责任,但平心而论清廷其实也不无责任,因其并未给他明确的训令作为交涉的根据。

 

中俄两国军事冲突一触即发

       为了平息人们的强烈不满,也是为了推却自己的责任,1880年1月2日,清廷“以奉命出使,不候谕旨”为名宣布将崇厚交部严加议处,随后定为斩监候。但清政府没有想到,对崇厚的处罚却引来了列强的不满和抗议。就在清政府将崇厚“交部议处”的第三天,沙俄代办就到总衙门向清政府抗议,蛮横地质问中方惩处崇厚“是何用意”。当奕訢向其解释说这是中国内政时,这位代办竟以此事与两国交涉大有关系为由恫吓中方,然后拂袖而去。1月6日,奕訢不得不亲赴俄公使馆再作释,但该代办态度依然强硬,并以下旗、返国相威胁。在随后几个月內俄方在从东北到新疆的边境线上集结大量部队,同时加强太平洋舰队,调遣数十艘军舰驶向远东海面,准备进攻中国沿海城市和港口。面对俄国的军事威胁,中方也开始在中俄边境增兵以防俄国侵略。中俄两国军事冲突一触即发。

 

英国考虑直接支持清政府与俄对抗

       英国认为一旦中俄爆发军事冲突,中国肯定失败,俄国在华势力将大大增加,英国利益将受到侵害。因此,英国曾一度考虑直接支持清政府与俄对抗。但由于此时中日关系因日本吞并琉球也日趋紧张,英国转而认为一旦中日、中俄同时爆发冲突后果更加严重,其在华贸易将受重大损害,所以态度又转为积极参与外交调停维持中俄和平局面,希望中国对俄有一定妥协但又不使俄国得到更多利益。

 

李鸿章促成中俄重开谈判,《伊犁条约》从俄手中收回伊犁

       清政府当然也不想放弃谈判,在1880年2月任命当时的驻英公使曾纪泽兼任驻俄公使,以便重开中俄谈判。但在两国军事冲突一触即发重启谈判并不容易,因此英国一方面要中方“宽免”崇厚死罪以缓和中俄关系,一方面促使俄国尽早接待新的中国公使。英国驻华公使威妥玛、总税司赫德都积极参与此事。在这一系列外交活动中,自然少不了“中心人物”李鸿章。英国公使威妥玛专门到天津,希望通过李鸿章影响朝廷。所以李鸿章多次给总理衙门写信,力主“宽减”崇厚罪名。他提出应乘任命曾纪泽为兼任驻俄公使的时机特旨宣布宽减祟厚的罪名。在多方活动下,甚至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还亲自打电报给慈禧太后,清政府终于在6月26日在曾纪泽动身前通知他已决定将崇厚“暂免斩监候罪名,仍行监禁”。

       1880年7月30日,曾纪泽到达圣彼得堡。不久,清政府更宣布将崇厚“即行开释”。经过紧张的谈判,曾纪泽据理力争,终于在1881年2月底与俄方签订了新约取代崇厚所签旧约。虽然新约仍于中国有损,但与旧约相比,对中国的损害还是少了一些。根据条约,沙俄归还伊犁,但仍被割去了伊犁霍尔果斯河以西地区,中国赔偿俄国兵费九百万卢布(折合白银五百余万两);中国收回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等地。

 

左宗棠对《伊犁条约》表示满意

       此前负责收复新疆的左宗棠对这一条约表示满意,说“中俄和议,伊犁全还,界务无损。领事只设嘉峪关,吐鲁番两处,此外均作罢论,则商务亦尚相安。吉林俄船撤还,松花江不许俄船来往”,而对曾纪泽也赞扬道:“劼刚此行,于时局大有裨益,中外倾心,差强人意也”。同时中俄也给哈萨克人一年时间选择入籍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