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清末一家医院现场实拍,有病房有手术室

来源: 2020-07-12 12:03:12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清朝末年,外国人在福建永春直隶州建立了西医医院,为当地百姓提供医疗服务。主持过医院事务的英国长老会传教医生马士敦(John Preston Maxwell)收藏了一组照片(1904-1910年),记录了医院的场景,使我们大体了解到中国早期西医医院的运行情况。

马士敦夫妇与永春医院职员。

永春医院里的病人。

根据记载,早在1888年,英国长老会传教医生颜大辟((David Grant)在永春城西开设了临时诊所。数年后他购置土地房屋,建起了永春医馆,1895年正式营业,由骆约翰(John Cross)医生住持医馆事务。这些“外来的和尚”给当地带来了全新的就医方式和治疗方法。

永春医院外景。

1904年,马士敦被派往永春,接替骆约翰(John Cross)主掌永春医馆。马士敦在伦敦修习医学,擅长妇产科。1898年受英国长老会派遣作为医学传教士来到福建行医,先在漳浦县源梁医院工作,而后来到永春医馆。

永春医院妇产科病区。

马士敦一来到永春,就大力募集资金,扩大永春医馆,1906年在原址上翻建了四座新式洋楼,并改名为永春医院。

永春医院手术室。

不仅扩建楼房,马士敦还在医院里安装了自来水、发电机等现代设施,配备了显微镜、外科器械等先进的医疗仪器,甚至增加了在整个清朝都很罕见的X光机,把永春医院建成为当时国内颇具规模的一流医院。

永春医院手术室里的病人。

从包扎处看,是眼疾,很可能是白内障。

永春医院病房。

病房很简陋,但对患有久治不愈顽疾的病人而言,这家医院很可能是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永春医院的学生。

马士敦用西医为患者诊治的同时,还在永春医院附设了医学堂,致力于培养本土医生。

永春医院的病人。

中医治病有几千年的传统,要让清末的百姓接受西医并非易事。当时很多人认为:“外国药材治洋人则验,治华人则否,以人生体质不同耳。”人们对西医的认识普遍停留在感性阶段,其疗效如何实际上不了解,甚至把外科手术视为西医加害中国人。

永春医院的职员,可能是后勤人员。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源自传教士的推动,就是像颜大辟、马士敦这样一批人的推动。他们设立医馆,在最初阶段免费诊治、免费施药,一些患有顽疾的百姓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前来求医,在取得效果后逐渐相信了西医。颜大辟、马士敦等人会在行医过程中参杂传教工作。

马士敦夫人与病人在一起。

经过数十年的推广和口耳相传,人们对西医的认识逐渐提高,接受越来越普遍。文人有记载道:“医馆,夷人所设。为人治病,不取分文,治外症尤奇验。”民间也有相关竹枝词流传:“断肢能续小神通,三指回春恐未工。倘使华佗生此月,不嫌劈脑治头风”;“病生内外治分科,医毒医伤种类多。产妇小儿情又别,专精一业可无讹”。

马士敦与学生合影。

马士敦担任永春医院院长直至1919年,当年被派往北京协和医学院担任妇科学和产科学教授。他的学生当中,就有我们都很熟悉的“万婴之母”林巧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