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上的炊烟

来源: 昱天虹_隆德01 2016-06-26 23:39:4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6274 bytes)

                      月球上的炊烟

序言 

原始地球本来是狂风劲吹、烈日炎炎,紫外线光照横冲直入,杳无生气的星云堆积。而后,随着时空的变迁,它的体积膨胀,重力増升,逐渐形成现在规模的被称为世界的地球。

就在地球形成后,约么四十六亿年,一桩惊心动魄的大事件发生了:地球迎来了称之为蓝细菌的诞生。这是一种单细胞的细菌,它有能力进行光合作用。通过光合作用过程,蓝细菌给地球大气层带来了氧气和臭氧层,使包括人类在内的需氧生物能在地球上生存、繁殖和延续千秋万代,臭氧层挡住了紫外线对地球上生物的损伤和危害。从此,地球成为人类繁荣昌盛的热土、栖息的家园。

众所周知,世界万物都要由新变旧、最终经受分崩解体的过程。这很像每个人要经历生老病死一样,无一例外。这是伴随着永不停息的时间流逝,历经千变万化所造就的结果。地球也正是如此,从它形成至今,已有四十六亿年的漫长岁月,可以说,它不再是年轻的地球,病痛缠身时有发生,一会儿地震、暴跳如雷;一会儿海啸、惊涛骇浪,使生活在它上面的我们遭灾遇难,无法逃离。致此,寻求除地球之外的第二家园的梦想油然而生。

宇宙浩瀚,星体无数。在哪儿再建新家园?如何起步?等等一系列思考,急待周密谋划落实。书中主人公的畅想从而萌生。

月球做为首选是有充分理由的:首先,它是地球唯一卫星,离我们生活的世界最近的星体,仅三十八万四千余公里。假如搭乘民航飞机抵达那里,也只花上个把月就够了,若与去火星花费的一年半载相比,要省时得多。这对于寻求第二家园的初期,可以想象,要搬迁、要建房、要兴业,万事皆在起步阶段,近距离的旅程,应该是得天独厚的优势。第二,月球的自然资源极其丰富,特别是核反应燃料的储备,举世曙目。唯一缺欠的是大气层微不足道,没有像地球一样的大气环境。科学工作者们,根据“地球从无氧环境变为氧气含量稳定的大气层,是蓝细菌的贡献”。这一事实,追根究底,举一反三,制定了“以细菌为本,前沿科学技术为基石,联手国内外协力合作”,终于在月球周围,成功地模拟了人们已适应的地球大气环境,並完善了月球磁场的不足。

全书共包含二十四个章节。以讲故事的方式串接全文。第一章(序章)和最后一章(尾章)均以第一人称、由科技领域一名资深女记者身份自述;其它章节以第三人称,借助小标题,叙述之事一目了然。

第一章是以汶川大地震的话题,引伸出本书写作的初衷,並自然如初地牵出主人公,于立荣和旭骝春。在对科学家伉俪诗情画意的细腻刻画中,眏衬出他们如何带领强悍的科研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地刻苦奉献、共谋同心、与国内外同行默契协作,终于到达成功的彼岸,吹响了向月球移民的号角。

在最后一章中,女记者从童年起的成长过程中,拣出令她回味的点点滴滴说起,层层幽深。以俗称“工业的血液——石油”为话题,通俗易懂融会贯通,描述了自然资源在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揭示了在世界范围内,由于争佔自然资源引发的战乱此起彼伏,並语重心长地发出呼吁:“停止你争我夺,将为此消耗的巨额财富用于开发自然资源的宏图大业上”。“人间正道,当是走出地球,发现新天地,开发新能源”。文中例举了当今科学界娄见不鲜诸多的发明创造。为此,她发自肺腑的感叹並阐明了,当今世界已具备在历史长河中绝无仅有的经济强势。

也是在这一章中,于立荣领导的研究所,宣布了两项发明:第一项是“宇宙第四速度”问世:太空航天机有了它,就意味着,装上了能脱离现今我们居住的太阳系,有能力畅游银河星系的翅膀;第二项是研制成功“太空旅行忍耐性的灵丹妙药”:人们有了它,不论老弱病患,都具备在太空旅行的可能性。

在书的尾声中,述说了航天事业的后继者们,享用着那两桩视为“宝贝”的科研成果,昂首阔步遨游太空,向新家园的既定目标挺进着。虽只三言两语,却意会深远。

在书的其它章节中,每个小标题对应一则故事,由永往直前的时间一线牵。阐述了波阔壮阔的科学生涯;人工光合作用模型的研制成功;诺贝尔科学大奖的来龙去脉;对导致气候变暖的温室效应的忧虑;跋山涉水踏足天下的旅程;对不平凡的事迹、不平凡人生的赞颂;体外干细胞促成延年益寿的惊喜;难于割舍的友谊亲情;以及多姿娇娆、炽热如火、动人心弦的爱情故事,牵出书中人物陆续出场亮相。

在流逝的岁月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世界上天灾人禍给人们带来的深重苦难。每每想到这些,犹如重负缠身。期待着有一天,释怀解虑、一吐方休。

终于到了从科研生涯中卸肩,退休带来了大好时机。作者开始写下了她要说的话。全文思路清沏、文笔顺畅、谈吐实在,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情意绵绵,浸润于字里行间。

书中的科学预想,有根有据。或许,不必等上太多的时间,梦中的美景将呈现于世间。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