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类持续安全健康生存,大气“氧气枯竭”造成比“全球温室效应”更为严重恶果

来源: 2010-01-04 12:15:30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05019 bytes)

陈一文(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顾问)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18卷,专刊)发表]

作者按:《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年第18卷,专刊)发表《对人类持续安全健康生存,大气“氧气枯竭”造成比“全球温室效应”更为严重恶果》后,国外朋友2009年协助查阅到新的证据:众所周知大气氧气含氧量量为20.9%,但是法国1931年版《百科全书》第110页列出当时监测的大气氧气含量为21.02%表明大气氧气含量近80年来已下降0.12%

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科学报》2007517266期第三版《理论创新》专栏以《很多问题并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成的》(《社会科学报》对笔者重要文章《从理论上必须搞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自由化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压缩后的简略版)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无论采取何种具体形式,这种‘市场经济”’的核心与目的应将保证社会所有居民持续安全健康生存与发展的共同社会利益置于首位,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所有居民持续安全健康生存与发展的共同的社会利益,包括人类的经济活动与地球母亲自然界系统之间建立和谐关系。在此意义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为全球人类将要走的道路,与‘自由化竞争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根本性的区别。”

笔者强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与目的应将保证社会所有居民持续安全健康生存与发展的共同社会利益置于首位”的道理非常简单,没有“社会所有居民持续安全健康生存与发展”,建立“和谐社会”、实现“共同富裕”、“人类与自然界的和谐”岂不成了一句空话!本文揭示的全球大气含氧量下降问题毫无疑问是直接涉及全球人类“持续安全健康生存与发展的共同社会利益”的首位问题。

本文揭示的问题还涉及到人们尚未意识到的极其重要的现实情况各国政治家、决策官员、科学家、大企业家、投资者及其家人大都住在大城市高档住宅,使他们免受“全球温暖”造成的一系列气候恶化最严重的后果,当然也影响了他们采取“全球温暖”应对措施的立场、决心与力度。大气“氧气枯竭”的后果却不同,所有的人,无论当官或者老百姓,都要呼吸大气中的足够的氧气才能够持续安全健康生存谁也逃脱不了。因此,世界所有的政治家、官员、科学家、企业家、新闻界与公众一旦了解大气“氧气枯竭”是已经实际存在的后果,不是未来的风险,必将促成全球人类对大气“氧气枯竭”尽快果断采取一系列有效应对措施。这些措施一箭双雕,同时是对付“全球温暖、气候变化”恶果的有效措施。

为此,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做出全面、详尽、科学上令人信服的回答。这就是作者为什么用较大气力与较大篇幅撰写论证原本应当由大气科学家撰写的本文的目的。

摘要∶揭示“能源与大气污染”综合复杂巨系统问题中世界绝大部分科学技术界人士以及所有企业界人士至今尚未认识的核心问题,指出矿物燃料与各种新型燃料的过量燃烧,不仅造成“温室效应à全球温暖”一种恶果,而且造成全球“温室效应à全球温暖”与大气“氧气枯竭”两种恶果;介绍地球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形成和变化;回顾地球历史中大气含氧量发生过重大波动及其对生物圈的巨大影响;揭示全球大气含氧量不断降低的科学证据;警告“氧气枯竭”问题的严重危害;揭示“氢能源、氢经济”严重加剧大气“氧气含量下降”,指出大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大气低层空间“氧气含量下降”问题尤为严重!提出大气“氧气枯竭”的科学定义与科学意义。1982年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1996年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以及2007年开始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存在严重缺陷:既不监测二氧化碳,又不监测大气中的氧气,必须尽快修改!

关键词∶燃料过量燃烧  温室效应  全球温暖  大气“氧气含量下降”  大气“氧气枯竭”定义

1〕“氢经济”提出的问题

--  “氢经济”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提出来的。所谓“氢经济”就是指淘汰目前以石油作为燃料的能源,而代之以零污染的氢能源作燃料。目前,美国汽车制造业和石油工业正在普遍酝酿以氢燃料汽车为核心的“氢经济”革命。[1]

从表面上及局部看,“氢能源”似乎是解决汽车燃料污染与能源短缺问题的最为理想的绿色能源∶氢气燃烧时只产生水蒸气,不产生导致“全球温暖”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也不产生危害人类健康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有害气体;海水能够向人类提供氢气“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天然来源……。

但是,从表面上及从局部看来能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的“氢能源、氢经济”提出了两个方面重要问题∶

1〕 传统矿物燃料的过量燃烧对人类基本生存环境造成的恶果,“全球温室效应”及其导 致的全球气候异常与后果以外,是否还有危害更为严重的其它恶果

2〕 依照“氢经济”的概念,人类若大规模采用“氢能源”取代目前矿物燃料的大部分,或者取代全部汽车用燃料的话,真的对人类的安全健康持续生存不造成任何恶果,还是加剧人们目前普遍还没有认识到的传统矿物燃料的过量燃烧对人类基本生存环境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的其它恶果

(2)全球“可能变冷”提出的问题

《俄科学家称2012开始全球将遭遇气候变冷50年》∶[2]

--  据俄罗斯新闻网2006年8月27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普尔科夫天文台的科学家们在对太阳辐射情况进行持续观测后宣称,地球有可能在50年后遭遇全球性的气候变冷,而且这一过程将一直持续到二十二世纪初。

复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引证中国丰富的气象历史记载资料论证:[3]

-- “甲骨文里多次出现“象”,也就是野象。甲骨文大多在河南安阳发现,是在黄河以北。而象生长在亚热带、热带。这说明,3000年前的黄河流域气温要比今天高很多。到了汉武帝时,在堵塞黄河决口时用了河南北部的竹子,而竹子也是喜温暖的植物。但在南宋冬天时,太湖上全部结冰;福州的柑橘树还会被冻死。这些记载表明,历史上出现过比现今更热或更冷的气候。”

姑且不论全球今后50年至100年“可能变冷”是否正确,全球“可能变冷”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假设全球今后50年至100年真的开始“变冷”,而且因此解决了越来越多的人担心的“全球温暖”〉“气候变化”问题,而且让我们同时假设中国与世界地球发现了许多新的石油、天然气自然资源,那么中国与世界目前矿物燃料大量燃烧所造成的大气中越来越多二氧化碳的问题是否就不用再担心了呢?

3〕矿物燃料大量燃烧同时造成两种恶果--全球“温室效应”与大气“氧气枯竭”!

世界多数学者认为大量矿物燃料过量燃烧造成的全球“温室效应”问题导致对人类造成负面影响的一系列严重后果∶

l         全球“温室效应”à“全球变暖”à南北极冰盖以及全球冰川加速溶化à海平面上升àà全球性异常恶劣气候à……阻碍全球经济发展à加剧全球贫富差距à加剧全球社会动荡à…阻碍全球经济发展à

但是,各国新闻媒体、绝大部分科学家与所有政治家们没有告诉我们的另外一种更为严重的情况,这就是矿物燃料与所有种类新型燃料大量燃烧同时造成的大气“氧气枯竭”对人类持续安全健康生存导致更加严重危害的恶果。

4〕全面深入认识大气“氧气枯竭”问题为什么极其重要?

对人类大规模经济活动、能源短缺、大气污染、全球温室效应、水污染与缺水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开放式复杂巨系统问题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对其影响必须做整体综合性分析

这个问题涉及到中国与全世界对能源结构不得不做出重大调整时,对重点鼓励投资发展的传统能源或新型能源必须考虑的基本要求。

拟议重点鼓励投资发展的能源在燃烧时,与大气“氧气枯竭”有关的问题是否应当作为重点考虑甚至优先考虑的基本要求?还是可以完全不需要考虑?

还有,在能够实现经济有效生产“氢能源”前提下,大力发展“氢能源”能够减缓能源短缺问题,同时能够解决“氢能源”所取代的其它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部分二氧化碳排放问题。但是,大规模发展“氢能源”有助于减轻还是加剧大气“氧气枯竭”状况?对“氢能源”的研究开发中国已经投入了几十亿元,对这样一些问题应当考虑,还是完全不需要考虑?

不仅如此,这个问题还涉及到对于“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监测指标问题,以及“城市生活环境质量”的首位评价标准等许多问题。

为此,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做出全面、详尽、科学上令人信服的回答。这就是作者撰写本文的目的。

为了全面深入认识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首先回顾地球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形成及其变化情况。 

5〕地球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形成和变化

《自然》杂志427卷第6870期∶原始地球的大气中可能含有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其他气体,但几乎没有自由氧,后者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那样是生命所必需的。自由氧最终是由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引入大气的。各方面的证据都表明,在距今24.5亿年前,大气中的氧气水平极低,但在距今22.2亿年前有所增加。[4]

6〕地球发展历史中大气含氧量发生过重大波动

美国地质调查队〔USGS〕政府网站介绍[5]

            1表明,大气含氧量曾从约1亿4千万年前26%逐渐上升到约6500万年前最高35%;然后突然下降,最低曾经到约17%;以后逐渐上升,大约4000万年前恢复到约22%后,经过向下波动后逐渐稳定到目前20.9%的大气含氧量水平。6500万年前正是恐龙突然灭绝的年代。

《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6]

--  2.5亿年前,稀薄的空气可能迫使动物从高纬度地区撤离,聚集到低地,对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起到了推动作用。

--  2002年,美国耶鲁大学的地质化学家Robert Berner计算得知,6亿年前的大气氧含量与现在相近,约为20%,直到4亿年前一直相当稳定,大约3亿年前,氧含量突然升高到30 %,随后在2.4亿年前骤降到12%

--  西雅图华盛顿大学的进化生理学家Raymond Huey和古生物学家Peter Ward表示,对那些措手不及的动物来说,正常氧气减少了大半,所造成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们指出,每种动物都有自身的最低需氧量。这就是每个物种在某个特定海拔高度以上便无法生存的原因。

《中国科技信息网》《氧气缺乏是史前物种大灭绝的祸首》∶[7]

--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古生物学家们200311月上旬表示,最新的研究证据表明,在距今1.75-2.75亿年之前的期间中,地球表面大气层中氧气含量与今天相比要低得多。再加上当时火山爆发带来了大量的甲烷气体,因而给地球表面造成了强烈的温室效应。科学家们认为,正是氧气缺乏及温室效应两种因素造成了这个期间物种出现了大量灭绝的现象。……而其中的一次竟然导致了当时地球表面90%物种的灭绝。

7〕生态学家早在1968年就对大量燃烧矿物燃料造成大气含氧量降低提出警告

美国科学进展协会1968年年会上,生态学家拉莫恩特·寇尔博士〔Dr. Lamont Cole〕提交“能否挽救世界?”的论文,强调大量矿物燃料燃烧、大量森林的砍伐将造成大气含氧量降低。后来某些科学家提出的测量数据表明这种担心缺乏根据,人们对寇勒博士的警告没有给予重视。但是,仅过了两年,科学界发现寇勒博士的警告确实有道理。

197114出版的《时代周刊》评定该年的中心议题为“环境”。该期《时代周刊》报道∶过去一年的主要问题∶环境。“过去一年令人惊异的成就”,生态学家寇勒博士说,“是人们终于认识到这个问题的规模。”

8〕当代全球大气含氧量不断降低的科学证据

未能查阅到中国大气科学家这方面的研究的中文信息,这是作者不得不仅引证西方科学家论述的原因,但也令人深思∶中国的大气科学家难道没有从事这方面的长期研究?没有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对这些问题不关心?其他原因? 

 美国生态学家彼德·H·威斯〔Peter H. Weis〕在“下降着的自由氧”中指出∶[9]

--  自我们从1989年开始测量以后,表明我们的大气中的自由态含氧量正在稳定的下降。这没有什么奇怪,因为每增加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意味着锁住两个氧原子,而自由态氧的下降多于二氧化碳锁住的氧量。

--  自由态氧比预计下降更多,证明地球生物圈总的光合作用能力在减少。

1992827《自然》杂志第358期发表了〔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拉尔夫·F·灵〔Ralph F. Keeling〕与斯梯芬·R·舍尔兹〔Stephen R. Shertz〕的重要文章《大气含氧量季节性与跨年度变化及其对全球碳循环的含义》。文章指出∶[10]

--  采用一种新型的干涉测量法对大气中分子氧气变化的测量,表明北半球与南半球大气中的氧气不但发生季节性变化,而且逐年减少。

美国研究者罗恩·梅利特·莫利斯教授〔Prof. Ron Merritt Morris〕指出(图2)∶[11]

2表明,北半球高纬度监测站1991-1995年监测到的大气中相对于氮含量的含氧量〔O2N2〕变化情况∶大气含氧量每年有季节性波动,但是总体上以2ppm的速率下降!

 

 

 

 

 

 

 

l         与大气氧气总含量相比,每年的大气氧气枯竭量较小……逐年3-4ppm氧含量减少量非常小,只有0.00181%……反映大气氧气浓度变化下述数字描述了北半球接近高纬度地区大气含氧量年度变化∶

l         曲线显示大气氧浓度每年的上下变动量为30 ppm〔相对于氮〕,而氧浓度变化周期的逐年大气氧枯竭量为3-4 ppm

拉尔夫·F·灵〔Ralph F. Keeling1992年发表前述论文9年之后此时在美国加州大学斯克里普斯海洋学院工作的拉尔夫·F·灵〔Ralph F. Keeling〕,安德鲁斯·C·曼宁〔Andrew C. Manning〕、与罗拉·E·卡兹〔Laura E. Katz〕合作提出2001年研究报告《对于美属萨摩亚观测站观测到的大气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季节性周期变化的解释[12]

--  图中显示人们熟知的大气中由于矿物燃料燃烧所导致的二氧化碳〔CO2〕浓度增加以及与此对应的大气中氧气/氮气〔O2/N2〕含量比减少的趋势。

3表明,从美属萨摩亚群岛马塔吐拉角监测的大气(a)氧/氮〔O2/N2〕含量比及(b)二氧化碳浓度〔CO2〕变化情况〔1993-2000年〕,从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随着大气二氧化碳浓度〔CO2〕不断上升,大气中的氧含量逐渐减少!

l         矿物燃料的开采与燃烧,森林开采、臭氧枯竭、大量还原性化合物的排放,以及与世界总人口增长及其开采地球资源的无数其它人类活动,一起增加对大气氧气消耗的需求。

199999《中国气象报》第三版的文章科学家探测显示大气中氧浓度呈下降趋势揭示[13]

--  据澳大利亚研究人员测量发现,在过去20年中,空气中的氧浓度正在呈略微下降的趋势,据称,这是有史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对空气中氧含量的测量调查。在测量中,研究人员发现,大气中氧气的耗损量只占空气总含氧量的一小部分,约为体积比的20.95%。在过去20年中,氧的耗损量仅为0.03%,相信这种耗损程度还不致对人类呼吸构成威胁。

新的科学证据:国外朋友2009年协助查阅到新的证据:众所周知大气氧气含氧量量为20.9%,但是法国1931年版《百科全书》第110页列出1930年监测的大气氧气含量为20.02%,表明大气氧气含量近80年来下降了0.3%[注:本段为作者2009年添加。]

世界气象组织发言人马克·奥利韦2006113日在日内瓦说∶[14]

--  2005年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含量创下新高,达到379.1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比2004年的377.1ppm增加了0.53%。

--  这位发言人说,世界气象组织的44个成员参与了针对地球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观测计划。除观测二氧化碳含量外,研究人员还发现另一种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的含量也创下纪录,从2004年的318.6ppb(1ppb为十亿分之一),增至2005年的319.2ppb。

--  世界气象组织认为,自18世纪末以来,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长了35.4%,这主要与大量使用矿物燃料有关。释放到大气中的一氧化二氮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使用燃料、施用化肥和某些工业活动等造成的。

9桑蒂利教授20009月在国际氢能论坛会议首次警告“氧气枯竭”问题的严重危害

2000911-15日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国际氢能论坛”是国际科学界与企业界当时向世界展示相关企业界、许多科学家与政治家们视为解决世界能源短缺的“氢能源”、“氢燃料电池”最佳方案的最重要的世界性会议。

在这样一次会议上,当代科学前沿强子力学的创立人桑蒂利教授〔Prof. Ruggero Maria Santilli发表“由氢燃烧与燃料电池造成的令人担忧的氧气枯竭问题以及以采用‘磁分子燃气’〔Magnegas〕的解决方案”论文,成为世界上首次在重要国际会议上公开警告大气“氧气枯竭”问题与“氢能源”将加剧大气“氧气枯竭”问题严重危害的科学家。

桑蒂利教授的论文强调∶[15]

--  过分的从我们的大气中消耗我们直接呼吸使用的氧气,是矿物燃料燃烧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人们对此了解的比“温室效应”问题较少,即便在环境保护主义者之间也如此,尽管这个问题潜在更为严重。这个问题称为“氧气枯竭”,……全球“温室效应”本身的存在就是“氧气枯竭”正在发生的毫无疑问的证据,因为“氧气枯竭”所涉及氧气减少量就是未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释放出氧气导致“温室效应”的那部分二氧化碳〔CO2〕中所含有的那部分氧气〔O2〕。

--  任何对此认真具有兴趣的人,通过购买一台精确的测氧计都可以测量当地目前的“氧气枯竭”状况∶测量当地空气的氧含量,然后与有记录的标准进行比较,即1950年时我们大气海平面的空气氧含量为20.946% ±0.02%〔参看当时英国大百科全书的记录〕。以此为标准,我们在佛罗里达我们实验当地测得的“氧气枯竭”值为3%-5%,即大气含氧量为18%-16%!显然,在人口密集区域可以预计的“氧气枯竭”值将更为明显,如曼哈顿、伦敦,以及东京,或海拔更高的地方。

10〕大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 “氧气枯竭”问题最为严重!

人口密集、汽车保有量大、矿物燃料消耗量大、绿色覆盖面积不足的大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 “氧气枯竭”问题最为严重。

2002525《北京晚报》的文章“卖氧气,都市中的新行当”揭示[16]

--  生活在水泥森林里的都市人越来越向往草原和大海的气息,事实上,城市里越来越污浊的空气使大多数人经常处于缺氧状态。教室缺氧、商场缺氧、写字楼缺氧……几乎所有人们常待的地方都亮起了红灯,罐装氧气就这样应运而生了。正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21%,但是,在空气污染严重的城市,氧气含量甚至跌至15%,而大气中氧含量低于18%时,人就会产生缺氧症状。

    目前的问题是,人口密集、大量使用汽车、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的经济发达地区大气氧气消耗过于严重,绿色树木覆盖率则过低,其它地区的氧气无法及时补充使这些地区含氧量及时恢复到正常水平。结果,这些地区的大气低层空间氧含量低于正常含量的水平,同时二氧化碳以及其它大气污染物过量。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匡耀求的研究结论,尽管没有直接谈及大气含氧量,但是却间接地论证了大气“氧气枯竭”问题在中国某些地区更为严重∶[17]

--  匡耀求认为,近年来,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平均浓度每年都在增加,其中中国、印度的增长最快。在中国,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地区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温室效应比较严重,其中珠三角地区单位面积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是全国之冠,这一趋向将直接导致全国的气候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11〕大气“氧气枯竭”的科学定义与科学意义

面对大气含氧不容置疑逐年下降的事实,有人进行很有意思却误导的计算分析[18]

--  仅考虑全世界汽油燃烧所消耗的氧气,从目前大气大约20.95%含氧量降低到大气含氧量20%需要大约2.4万年,再降到人类无法生存的大气含氧量18%则需要7.2万年!

--  但是,如果将其它矿物燃料燃烧所消耗的大气氧气也考虑在内,从目前大气大约20.95%含氧量降低到人类无法生存的大气含氧量18%也需要大约1.5万年。

--  尽管如此,我们人类将在大气氧气降低到影响人类生存之间把矿物燃料用完,因此不需要担心这个问题。

了解到缺氧对人类造成的一系列致命的后果后,作者认为上述这样的计算与分析导致严重误导,但同时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大气“氧气枯竭”确切的科学定义是什么?

作者向科学界和公众建议的大气“氧气枯竭”的科学定义如下∶

1)        地球大气“氧气枯竭”不是指全球大气含量非常缓慢的逐年减少的趋势,更不是指全球大气含有的氧气消耗已尽!

2)        地球大气“氧气枯竭”的科学定义必须“以人为本”,指的是人口密集、大量使用汽车、大量燃烧矿物燃料的经济发达地区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生活、工作的接近海拔高度的地区,因人类经济活动大气氧气过量消耗与立体化的光合作用绿叶总面积过少〔作者注∶一棵树的光合作用绿叶总面积比该棵树的地面覆盖面的草坪光合作用绿叶总面积大几十上百倍〕,使这些局部地区大气低层长期得不到其它地区氧气及时有效的补充,使这些地区的大气低层空气含氧量长期处于或低于19.5%的水平,或者逐年降低逼近19.5%的水平,对这些地区人类健康造成长期严重损害的大气缺氧状况!

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存在严重片面性与缺陷

中国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198246颁布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19]

标准规定需要进行监测的六种空气污染物包括∶(1)总悬浮微粒;(2)飘尘;(3)二氧化硫;(4)氮氧化物(以NO2计);(5)一氧化碳;(6)光化学氧化剂(O3)。

科学常识以及我们人类时刻不能停止的呼吸告诉我们∶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内容必须包括大气环境质量全面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大气环境质量片面的一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对大气中对人类、动物以及植物有害成份方面的规定,即大气中对人类健康有害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不得超过的浓度限值。

第二个方面∶对大气中对大气中对人类、动物以及植物有益成份方面的规定,即人类与动物生存与健康至关重要必须呼吸的空气含氧量不得低于的浓度限值。

国家环境保护局、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初发布1996101开始实施的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0],取代1982《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

国家环保总局公告 2006年公布了2007119开始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21],规定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监测项目》如下:

必测项目

选测项目

二氧化硫(SO2

总悬浮颗粒物(TSP

二氧化氮(NO2

铅(Pb

可吸入颗粒物(PM10

氟化物(F

一氧化碳(CO

苯并[a]笓(B[a]P

臭氧(O3

有毒有害有机物

       这让我们再一次看到,尽管全球二氧化碳(CO2)浓度逐年上升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前边介绍的美国科学家从1990年开始监测全球大气氧含量(O2)随着二氧化碳(CO2)浓度逐年上升而逐年不断下降的长期监测科学证据也早已公布,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及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却依然对于二氧化碳(CO2)浓度与大气氧含量(O2)不作为监测,连“选测项目”都不是。

为此建议:应当对《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尽快进行修订,规定采用精度+/-0.01%的测氧仪增加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含氧量的监测指标。

13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全国范围低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氧气含量水平波动情况监测网

不仅为中国人民的持续健康生存考虑,也为全球人类的持续健康生存考虑,中国必须尽快建立全国范围低层空间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与氧气含量水平波动情况的监测网,密切关注中国大城市、经济发达、大量消耗燃料地区、交通密集的公路网周边地区、农村地区、森林覆盖地区、荒漠地区低层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情况与大气含氧量水平哪怕微量持续降低变化及其对于这些地区人类健康状况与生活质量的有害影响。

结论

过去以为地球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后来,人类中个别有识之士首先发现错了不可再生能源资源的蕴藏量是有限的,必须采取充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的节能措施。

过去以为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无穷无尽的。后来,人类中个别有识之士首先发现错了水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必须采取充分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节水措施,同时要提高水的价格,使其不但包括水资源采集、处理、输送的成本,而且还要包括将废水处理达到自然界净水质量水平的成本。

个别有识之士不断的呼吁与解释,使更多的人逐渐对此有所认识,逐渐形成政府规范的社会进步行为。但是,短期经济效益的追求,驱动既得利益集团自觉或不自觉的对抗人类的这种社会进步。

过去以为地球大气中的氧气的总量无穷无尽的。国寇勒博士、L8226;马迟塔博士、桑蒂利教授〔Prof. R. M. Santilli〕、莫利斯教授〔Prof. R. M. Morris〕等非常有远见、社会责任感非常强,以及具有科学家最重要的讲实话品格的科学家不断呼吁地球大气中氧含量是有限的而不是无穷无尽的!

人类如果不认识这个严酷的科学事实,任其经济、不可再生能源工业、汽车产业等行业以目前方式与速度继续发展,不紧急采取根本改变能源结构的革命性变革,越来越多地区低层空间大气中的含氧量终将不可逆转地逐渐下降到许多地方生活工作的人的健康造成永久性损害以至人类窒息无法继续生存的地步!

致谢

       借此机会特别感谢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信息网》、中国科学院《科学对社会的影响》、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灾害史研究专业委员会以及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组织的第16期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对于中国到目前为止仅我一位学者从事的上述研究给予的关注与支持。

(作者: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者、“能源与环境”问题整体综合跨学科研究者、灾害防御研究者。《陈一文顾问网站》:http://cheniwan.sea3000.net邮箱:cheniwan@263.net

 


参考文献:

1《中国环境报》2005-11-25: 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甘文维称,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进程中氢经济将扮演重要角色 http://www.envir.gov.cn/info/2005/11/1125337.htm

2 俄罗斯新闻网2006-8-27俄科学家称2012开始全球将遭遇气候变冷50

http://tech.tom.com/2006-08-28/04BF/13190153.html

3 俞陶然,葛剑雄针对变暖提出不同观点:全球变冷也可能发生,新闻晚报2007-05-17 http://www.news365.com.cn/wxzt/wx_kejiao/zxdqbn/dqbnxgbd/200705/t20070517_1414835.htm

4 《中国科技信息网》: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401/1_20040112_72468.html

5 USGS website: Understanding Our Planet Through Chemistry -- Air Bubbles, Amber, and Dinosaurs http://minerals.cr.usgs.gov/gips/world_version/amber.html#amber

6《科学时报》(20050419):http://tech.sina.com.cn/d/2005-04-19/1513587203.shtml

7 http://www.chinainfo.gov.cn/data/200311/1_20031110_68606.html

8 Eugene Linden, A World Awakens, Times Magazine, 1971-01-04

http://www.time.com/time/archive/preview/0,10987,942377,00.html

9 Peter H. Weis (pweis@shaw.ca), The Decline of Atmospheric free Oxygen,

http://www.truehealth.org/oxydecl.html

10 Keeling, R.F., and S.R. Shertz, Seasonal and intcrannual variations in atmospheric oxygen and implications for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Nature, 358, 723, 1992.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358/n6389/abs/358723a0.html;sessionid=AA30E6B45D42 9C5EB586C3F8A9C2553F

11Ron Merritt Morris (rmorris2@csulb.edu)Ophere Aanthropogenic influence

http://seis.natsci.csulb.edu/rmorris/oxy/oxy7.html

12Andrew C. Manning, Ralph f. Keeling, et al., Interpreting Seasonal Cycles of Atmosphereic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Concentrations at American Samoa Observatory,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0art. no.-1333 http://dbs.clib-jena.mpg.de/dbs-publ/pubi/bgc/BGC0617.pdf

13科学家探测显示大气中氧浓度呈下降趋势,《中国气象报》第三版,199999

http://www.envir.online.sh.cn/info/np/file.asp?file=999-9-156.txt

14新华网日内瓦2007-11-03记者杨京德):世界气象组织地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创新高http://tech.sina.com.cn/d/2006-11-04/14191220548.shtml

15Ruggero Maria Santilli, Alarming Oxygen Depletion Caused By Hydrogen Combustion And Fuel Cells And Their Resolution by MagneGas(tm), Contributed paper, International Hydrogen Energy Forum 2000, Munich, Germany, September 11-15, 2000

http://arxiv.org/PS_cache/physics/pdf/0009/0009014.pdf

16北京晚报2002-5-25(记者李莉):卖氧气,都市中的新行当

http://www.senoso2.com/haow.htm

17新华网广州2005-8-13(梁钢华、袁秀贤):专家:中国将从南涝北旱改为南旱北涝格局

http://news.sina.com.cn/c/2005-08-13/15237489066.shtml

18O. Hooge (tfrisen@shaw.ca), Is there enough Oxygen in the atmosphere?

http://members.shaw.ca/tfrisen/is_there_enough_oxygen.htm

19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国家标准GB3095-82

http://www.law999.net/law/doc/c009/1982/04/06/00097822.html

2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国家标准GB3095-1996

http://www.sepa.gov.cn/image20010518/5298.pdf

2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国家环保总局

http://www.zhb.gov.cn/info/gw/gg/200701/W020070126307152032012.doc

Atmospheric “Oxygen Depletion” is an Even More Disastrous Consequence than the “Global Green House Effect”

to the Continuance Healthy Survival of Mankind

Chen I-wan (cheniwan@263.net)

Advisor, Committee of Disaster Historical Studies for China Disaster Prevention Association

Abstract: Reveals the core issue of the comprehensive complex massive system problem of “energy & atmospheric pollution” today is still unrecognized by most members of the worl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unity and all members of the world industry: Excessive burning of fossil fuel and “new fuels” not only causes disastrous consequence of “green house effect à global warm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also cause another disastrous consequence of atmospheric “oxygen depletion”. Reviews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s of the oxygen and carbon dioxide contained in the Earth’s atmosphere; and the dramatic fluctuation of atmospheric oxygen content during the Earth’s history and serious effect on the biosphere; presents science evidence of continuance reduction of global atmospheric oxygen content; warns that “Hydrogen Energy, Hydrogen Economy” will more seriously cause atmospheric “oxygen depletion”. Stress that most serious atmospheric “oxygen depletion” problem exists in major cities and advance developed economic regions! The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Quality Standard” (National Standard GB3095-82) issued in 1982, the Environm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National Standard GB3095-1996) implemented in 1996, and the Environment Air Quality Monitoring Standard implemented in 2007, exists serious defects: It does not monitor carbon dioxide (CO2), and does not monitor atmospheric oxygen, must be revised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Fuel excessive burning, greenhouse effect, global warming, atmospheric “oxygen depletion”, definition.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寂寞被泪水淹没的夜晚
  • 日语歌曲翻唱《女の秋》
  • 南方特大冻雨雪灾成因分析提出的严峻问题不能不搞清!
  • 除夕夜
  • 中国语言艺术 -- 新年快乐!(zt)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