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挑战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来源: 2010-01-03 04:48:0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5828 bytes)

呼唤挑战性的科技创新成果

——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

《光明日报》记者 张蕾

http://www.gmw.cn/01gmrb/2004-08/27/content_88076.htm

 

《光明日报》编者按:前不久,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的《科学对社会的影响》刊发的《中国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一文,引起人们的重视。

http://www.people.com.cn/GB/guandian/1035/2668017.html

            文章的作者陈一文是一位英籍华人。当然,更令人感到特别的是作者在文中所持的观点。

            对于自1997年后,连续四届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空缺的事实,有人认为是因为我们这几年没有出现有国际竞争力的发明;

            陈一文认为,不是没有出现这样的发明,而是中国某些科技领域中挑战传统理论的创新成果与主流学者至今深信不疑的传统认识和理论发生了冲突,因而无法通过现有的科技评审规则脱颖而出。

            也许很多人对他的观点持怀疑或否定态度,但是作为一种有代表性的声音,我们认为还是有必要将问题提出来,供大家参考、借鉴和探讨。

  关于文章本身 

记者:作为一名在中国生活了54年的英籍华人,您为什么要编写这样一篇综合性的分析评论文章?

陈一文:中国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已经遇到能源、环境和天灾等领域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传统科学技术及其基本理论未能提出经济有效的综合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

中国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以提供经济有效的解决方案。

我在中国生活了54年,亲眼目睹了中国这么多年的巨大变化。我希望中国的科学技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仅更快,还要更好。这是我编写本文的初衷。记者:文章中的典型实例是专为本文而做的调查吗?如果有人认为您未能对这些实例提供足够详尽的进行科学考证的介绍,您将如何回答?

陈一文:那些实例并非专为写本文而在不同领域做的了解,而是我1990年以来跟踪调查中国天灾预测科学发展情况时,在极其有限的几个科技领域了解的一些。

可能许多权威人士会对文章中提出的问题持怀疑和否定态度,认为我没能提供足够详尽的介绍。其实所有这些实例我手头都有详尽材料,只是限于篇幅,发表的仅是原稿的部分内容,作为论据的科学实例也只能点到为止。   

            加强社会发展遇到的重大问题研究 

记者:您认为中国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面临着传统科学技术无法解决的一些重大难题,表现在哪些方面?

陈一文:最突出的是能源问题和污染问题,还有洪涝、地震、煤矿瓦斯爆炸、油气井喷等灾害预报问题。例如,国资委研究中心赵晓近期发表的《靠进口能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吗》一文中,通过大量事实得出了“依靠进口根本无法解决中国当前及中长期经济发展遇到的越来越严重的能源问题”的结论。

又如,个别沿海大城市将未能达到环保要求的城市污水排放到近海盆地中,这样做仅能使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显现推迟几十年,却造成了坑害子孙后代的更加严重的灾难性后果。

再如,近年来,各级政府和老百姓对于每隔一段时间发生在不同地方的瓦斯爆炸、透水等类事故特别关注。在对绝大多数事故的深入调查中总能找到追逐暴利、腐败与生产安全管理中的问题。人们注意到,相关或不同地区的某些同类或不同类事故有时呈现较短期间的群发现象,但有关部门是否注意到,为何此地的事故此时发生,彼地的事故彼时发生?各种事故何时何地发生难道不在暗示着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着科学界尚未认识的时空分布规律吗?

中国科技发展需要业余研究者的参与 

记者:在现代科学研究高度专业化的条件下,您认为业余研究者和跨学科研究者能否做出重大发现甚至是革命性的贡献?

陈一文:有人试图从理论上证明业余研究者不可能做出重大发现,我认为这是一个应该用科学实践来回答的问题。

1995年认识了赵学胜先生,他最初的专业是医学,后来涉足有机化学,研究发明了“粉煤灰 回收塑料”新型复合材料生产工艺及其多种应用。

该工艺的难题在于如何将干粉状的煤灰与加热后粘稠的回收塑料均匀混合在一起。从该项攻关中受到启发,赵学胜萌发了“能否找到传统冶金理论认为不能均匀固熔在一起的元素均匀固熔的冶金创新工艺”的想法,从而发明了Al Mn Si N系不锈耐酸钢这样一项“非主流科技创新成果”。

该成果在美、俄、德等16个发达国家注册了专利。经权威部门评估,该项专利价值1678亿元人民币,折合201亿美元(评估号GKB98002)。

冶金学不锈钢领域的权威们对这个事实无法完全相信,所以该项发明也没有在权威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机会,但Al Mn Si N系不锈耐酸钢的科学实践与它的经济、科学价值证明:采用创新的思路能够开辟一个传统冶金学认定“不可能”的全新天地。   

            记者:业余研究者凭什么能够向专业研究者和传统科学理论提出挑战?难道他们就没有自身的弱点和劣势吗?

陈一文:一些跨学科的业余研究者接受过专业的系统教育和训练,他们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熟练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善于利用互联网收集研究资料,积极与国内外学者通讯交流。由于对主流学者所熟悉的研究方法和手段也很熟悉,因而在从事跨学科研究时,可以毫不示弱。

但是,我所接触的部分业余研究者并没有受过任何专业培训,他们不懂外语,不会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

他们可能在观察和实践方面能力很强,但由于缺乏系统的科学训练,编写出对科学界有充分说服力的科学论文对他们来说是件难事。

  记者:您能对业余研究者未来的科学地位做个预测吗?   

            陈一文: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他们参加工作后从事的本职工作并不一定是他们感兴趣的。

            在过去生活和科研相当艰苦的条件下,尽管有人在业余时间从事自己爱好的科研工作,但多数人不能坚持下来。

            随着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和科技手段的进步,可以预计,必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有条件利用业余时间实现自己的理想,其中不乏不同领域的研究者从外行变成内行,从低水平研究进入高层次研究,成为跨学科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革命性贡献。这是社会进步和科学进步的表现,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

〔完〕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王文祥研究员及其高效电磁波物探、DYL地下应力测量、MDCB地震监测预测系统、矿山事故防范预测原始创新成果
  • 张铁铮世界领先《应用地磁对地壳构造运动的研究》原始创新研究成果
  • 汶川地震的惨痛教训--中国特色地震工作方针是有效防震减灾的法宝
  • 对人类持续安全健康生存,大气“氧气枯竭”造成比“全球温室效应”更为严重恶果
  • 寂寞被泪水淹没的夜晚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