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社会学”导论

来源: 2009-12-30 15:52:3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6224 bytes)

许多人尚未敏感的意识到∶世界科学技术许多领域处于即将发生对原有基本理论实现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的一场科技革命大风暴的前夕。这场科学技术革命大风暴在哪个国家首先掀起,哪个国家就首先受益;哪些大学对此能够有足够的敏感性,哪些大学就能有所准备且从中受益。反之,哪些大学对此没有任何感觉,就可能落伍。”

“科技创新社会学”创立者 陈一文( cheniwan@263.net )

2003 年底以来,笔者逐步深入研究、逐步形成的跨科学研究大课题为“科技创新社会学”,其中“科技创新”包括但主要并非指一般性“科技创新”,而特别指“原始创新”。

科学探索向当代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原始创新”

中国科学院《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4 年第 2 期发表的《 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 》,笔者对“原始创新”的实质深刻描述如下:“ 中国某些科学技术领域中挑战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的科技创新成果,与科学技术界主流学者至今深信不疑的传统认识和基本理论发生了实质性的冲突 ” [ [i] ]

2007 年 12 月,接受 采访对“两弹一星”研究过程进行历史回顾与经验总结时,周光召院士正确深刻地指出:“ 现在大家都在提创新,一般来说,创新分为两种,一种是渐进性创新,一种是颠覆性创新。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颠覆性创新。 [ [ii] ]

何谓“ 颠覆性创新 ”?“颠覆”什么?“颠覆”相关学科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

笔者 2004 年 6 月在中国率先提出《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与周光召 2007 年 12 月提出“ 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颠覆性创新 ”用词不同但实质意义一致。

除了单学科的“原始科技创新”外,还有四种类型的“原始创新”情况:

( 1 )开创奠定了人类过去没有缺乏认识的新学科的基础理论,因而是“原始科技创新”,但不是 “ 颠覆性创新 ”,因为这个学科及其基本理论过去并不存在。

( 2 )突破了过去狭隘范围单学科研究的局限性,扩展为多学科、跨学科综合研究,获得了新的科学发现,建立了跨学科的新的理论体系。

( 3 )过去学者的科学发现、科学实验、科学假说,当时不同原因被否定,包括商业利益等原因被否定,和 / 或因当时科学证据不足而被否定,后来的研究者通过进一步的观察、研究、科学实验证明过去学者这种科学发现、科学实验、科学假说确实正确,但是难以获得相关学科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主流学者的接受。

( 4 )中华民族以及历史悠久世界其他民族古代文明传统文化中存在的客观、先进、正确的科学观察与认识内容,因为与相关学科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中存在的片面性、局限性、错误与糟粕发生了冲突,难以获得相关学科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主流学者的接受。

“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科学,广泛意义上的“原始创新”当然包括“自然科学”以及“社会科学”两大领域的“原始创新”。

科学探索“原始创新”的研究者

科学探索向当代占主导地位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 “原始创新”研究群体,包括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在职获得国家科研支持经费的某些 专职研究者与 企业研发机构聘用的专职研究者 ,也包括某些跨学科、交叉学科的科技工作者,还包括相当部分已经退休但是继续从事科学探索研究的专职科技人员(教授、研究员、工程师、教师等)。

但是, 科学探索“原始创新”的研究群体还有一支不可忽视的非常重要非常活跃的力量,即从来没有在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业研发机构工作过的从事其他工作的 非专职研究者(业余研究者),他们可能从来没有获得过任何高级职称。 科学探索“原始创新”研究者 ,包括某些受到过高等教育以至在国外留过学的研究者,也包括某些没有受到过高等教育,甚至高中都没有毕业,像爱迪生、瓦特那样的工人、农民出身的杰出“原始创新”发明家。

大量事实表明,许多科学意义极其重大的科学探索“原始创新”研究成果与发明,并不是专业学习过这样的研究成果与发明相关学科 获得国家科研经费被人们称之为“官科” 的 科研院所、大专院校 专职研究者搞出来的,反而恰恰是过去没有专业学习过这样的研究成果与发明相关学科的没有获得任何政府经费支持被人们称之为“民科”的研究者搞成功的。

科学探索“原始创新”的研究者群体的上述情况,揭示了中国与世界的单学科专业教育存在着一系列需要彻底改革的问题。

“科学社会学”与“科技创新社会学”

被学界尊称为科学社会学创始人的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罗伯特· K .默顿教授( Prof. Robert K. Merton ),从 20 世纪 30 年代发表其经典之作《 17 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以来,为科学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开拓性的贡献。其 1973 年出版的《科学社会学》专著中,默顿教授系统探讨了科学社会学的基本课题和研究方法,内容涉及知识社会学、科学知识社会学、科学的规范结构、科学的奖励系统、科学中的评价过程等诸多内容。本书凝聚了作者近半个世纪学术研究的精髓,是从事科学社会学研究者的必读书。 [iii]

1990 年出版的何亚平教授主编的《科学社会教程》强调指出: [iv]

“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中年轻的分支学科。近年来,在我国也得到较快发展。我们欣喜地看到,科学社会学的论著已经问世,报刊上有关科学社会学的研究论文、报告日益增多。尽管其中有较大影响的相当部分是翻译或介绍、评述国外名著、名家的,但,我国学者亦有力作。然而不足的是,可供研究生、本科生用的合适教材,至今仍是空白。这便是我们不揣冒昧编写此教程的缘由。”

从笔者阅读到的中国学者近年来部分科学社会学论文来看,绝大部分这样的论文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探讨评论国外科学社会学著作内容的多,探讨评论中国科学社会学著作内容的较少;列举实例时,列举世界知名的某学科学研究成果实例的多,或至多举出中国相关学界已经获得共识多年的个别实例,从来不列举以至显然回避中国科技发展中当代突出典型“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科学发现或研究成果遭遇的实例。

1978 年,美国社会学家比弗 (D. de B. Beaver) 谈论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的关系时曾经写道:“没有科学社会学的科学史是近视的,没有科学史的科学社会学是肤浅的” [v]

笔者强调:

没有能力发现、认识、追踪当代突出典型“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科学发现或研究成果实例的科学社会学研究,是缺乏现实意义的无力的研究。

但是,不敢涉及以至有意回避当代突出典型“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科学技术发现或研究成果遭遇实例的科学社会学研究,是脱离现实的丧失社会责任感的研究。

当然,不少科学社会学研究者没有能力发现、认识、追踪当代突出典型“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科学发现或研究成果,与中国从事科学社会学研究的学者大多来自文科专业,既缺乏自然科学理工科领域的知识,同时缺乏科技开发实验研究与科学技术生产实践经验。

“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笔者强调,“科技创新社会学”指的主要是“原始科技创新”(即 “ 颠覆性创新 ” )性质的重大科学技术发现、研究及其成果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互动关系研究的社会学内容。

“原始科技创新”性质的重大科学技术发现、研究及其成果最鲜明的特征是“ 与科学技术界主流学者至今深信不疑的传统认识和基本理论发生了实质性的冲突 ”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始科技创新”研究成果是科学技术最有生命力、代表未来发展前沿的部分,因而“科技创新社会学”也是“科学社会学”最有现实意义代表未来发展内容的分支。

-- “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的首位对象是科学技术不同学科的“原始科技创新” 科学技术发现或研究成果实际遭遇的实例。

-- 为此,在中国从事“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的首位问题是,上一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当代中国是否继续出现 “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 与 “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创新研究成果”?这是在中国从事“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的重要前提。

-- 这样的 “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 以及 “原始科技创新”研究成果的基本内容,它们如何挑战突破相关学科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

-- “原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出现与获得发展的社会背景、社会因素和社会支持性影响驱动力;

-- “原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受到无视、排斥、拒绝、阻碍、压制、扼杀及其社会背景、社会因素和社会负面影响驱动力;

-- “原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获得发展对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作用,多学科广泛“原始科技创新”发展对于全球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进步发展的革命性推动作用;

-- 教育界中这样的“原始科技创新”受到无视、排斥、拒绝、阻碍、压制、扼杀,对于中国当代教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 “原始科技创新”受到无视、排斥、拒绝、阻碍、压制、扼杀对于全球生产力与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与恶果:“原始科技创新”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中最有生命力、代表未来发展最先进的部分!也正因为如此,将科学探索“原始科技创新”诬陷为“伪科学”对第一生产力造成最严重破坏,是货真价实最恶劣的伪科学!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即“ 973 计划”)等国家级、直辖市与省级、市级科技创新支持基金条例的具体规定与实施,国家级、直辖市与省级、市级科技创新成果奖项评定条例的具体规定与实施,国家级、直辖市与省级、市级科技人员职称评定条例的具体规定与实施,在那些方面起到优先支持 “原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及其研究者的效果?又在那些方面造成无视、排斥、拒绝、阻碍、压制、扼杀“原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及其研究者的效果?

-- 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的院士评定 条例的具体规定与实施,在那些方面起到优先支持 “原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及其研究者的效果?在那些方面造成无视、排斥、拒绝、阻碍、压制、扼杀“原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及其研究者的效果?

-- 教育部对中学、大专院校教学大纲的设置与更新;有关教科书编纂、录用、更新;专业、课程内容的设置;校办图书馆藏书(包括刊物)选购的取向标准;向学生开放的学术讲座取向标准;对外开放合作研究项目的审批;硕士生、博士生研究专题的确定、论文的评审、学位的授予等有关规定,及其实施, 在那些方面起到优先支持 “原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及其研究者的效果?在那些方面造成无视、排斥、拒绝、阻碍、压制、扼杀“原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及其研究者的效果?

-- 学术刊物评审论文的标准、程序及其实施,出版社评审专著的标准、程序及其实施,在那些方面起到优先支持 “原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及其研究者的效果?在那些方面造成无视、排斥、拒绝、阻碍、压制、扼杀“原始科技创新”研究与成果及其研究者的效果?

-- 减少与遏制无视、排斥、拒绝、阻碍、压制、扼杀“原始科技创新”从而名副其实推进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实行的根本性改革措施。

这些必不可少的根本性改革措施,涉及大学、中学以至小学教育的深层次改革;涉及所有使用纳税人钱的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支持基金条例的改革;涉及科技新闻报道舆论控制指导方针的改革;涉及不同领域政府专业部门使用纳税人钱获得的大量科技信息数据控制体系管理的改革;涉及所有使用纳税人钱支持的所有科技研究成果与论文管理的改革等等。

“科技创新社会学”还必须研究,为什么许多 科学意义极其重大的科学探索“原始创新”研究成果与发明,并不是专业学习过这样的研究成果与发明相关学科的专职研究者搞出来的,反而恰恰是过去没有专业学习过这样的研究成果与发明相关学科的被人们称之为“民科”的研究者搞成功的?如何才有可能培养出更多的这种类型的科学探索“原始创新”人才?

为进行普遍意义“科技创新社会学”分析研究,从事“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时,绝对不能仅研究某一学科领域,也不能局限于研究个别几个相关学科领域“原始科技创新”的出现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中的社会学内容,而必须研究许多学科领域,特别是研究许多不相关学科领域的“原始科技创新”的这些情况。

为此,笔者涉猎的“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学科领域涉及了地震学与地震预测科学、气象学与天文气象学、地球物理学、大气科学、地球科学、能源与环境、生物学、医学、物理学、数学、热力学、核物理学、化学、冶金学、建筑学、抗震建筑、汽车轮胎、燃油检测等许多领域。

“挑战相关学科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的突破性原创性科技创新”的两种特别情况

率先从事“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的过程中,笔者还注意到“挑战相关学科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的突破性原创性科技创新”(简称“原始科技创新”)有两种特别的情况:

( 1 )这样的“原始科技创新”是近年来新近发现、开放的“原始科技创新”科学发现、研究或成果,因而并不挑战现有学科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

( 2 )这样的“原始科技创新”科学发现、研究或成果,即“挑战相关学科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的突破性原创性科技创新” 的科学发现、研究或成果许多年前早已被发现,但是受到目前相关学科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的无视、排斥、拒绝、阻碍、压制、扼杀!

“许多年前”可能是多少年前?可能是三十多年( 20 世纪 60-70 年代)、一百多年( 19 世纪末、二十世纪处)的“原始科技创新”科学发现、研究或成果,以至可能是数千年前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包含着的某些先进的、科学的、正确的思想与认识!

通过这样的研究,使笔者揭示, 当代传统地球科学、地球物理学、地震学、气象学学术权威们坚持的基本理论存在着一系列研究方向性的实质性错误,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包含的先进科学的精髓内容发生了冲突 ! [vi]

对世界科学技术当代发展总体状况的科学论断

在深入研究许多科学技术领域国内外诸多 “原始科技创新”(即 “ 颠覆性创新 ” )研究成果 的基础上, 2005 年 8 月底在北京举行《中国科学家论坛》期间,笔者在致《中国科学家论坛》的公开信对 世界科学技术当代发展总体状况提出科学论断如下 ∶

许多人尚未敏感的意识到∶世界科学技术许多领域处于即将发生对原有基本理论实现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的一场科技革命大风暴的前夕。这场科学技术革命大风暴在哪个国家首先掀起,哪个国家就首先受益;哪些大学对此能够有足够的敏感性,哪些大学就能有所准备且从中受益。反之,哪些大学对此没有任何感觉,就可能落伍。”

笔者在此强调的不是一般持续意义上的 “ 科学技术革命 ” ,也不是个别国家个别学科某些方面的“科学技术革命”,而是 世界科学技术许多领域处于即将发生对原有基本理论实现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的一场科技革命大风暴 导致 当代占主导地位的物理学、化学、核物理学、数学领域知识实质性的深化,引领许多相关科学领域基本理论的重大变革,教育领域这些学科基本理论教育的变革,及相关领域科学技术产业革命!

此外,笔者强调 “ 世界科学技术许多领域处于即将发生对原有基本理论实现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的一场科技革命大风暴 ” ,是 “ 即将发生 ” 的一场科技革命大风暴,而不是十几年、几十年后才发生的一场 “ 科技革命大风暴 ” !

世界科学技术许多领域处于即将发生对原有基本理论实现重大科学技术创新的一场科技革命大风暴 ” ,必将推动所有国家以至全球人类经济、工业、社会、教育许多方面革命性的变革与影响。

显而言之,“ 这场科学技术革命大风暴在哪个国家首先掀起,哪个国家就首先受益;哪些大学对此能够有足够的敏感性,哪些大学就能有所准备且从中受益。反之,哪些大学对此没有任何感觉,就可能落伍。 ”

同样道理,中国 “ 哪些大学对此能够有足够的敏感性 ” ,有远见地不拘一格大胆起用不同学术领域处于科学探索研究前沿地位的国内外非主流研究者,包括中国某些杰出的民间科学家以及国外科学界还没有认识的大师级科学家学者, “ 哪些大学就能有所准备且从中受益。反之,哪些大学对此没有任何感觉,就可能落伍 ” 。

显然,笔者 对 世界科学技术当代发展总体状况提出的上述科学论断对于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对于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指导原则、方针与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细则,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不可不研究,不可不搞清楚!

科学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2005 年 8 月笔者致《 中国科学家论坛 》领导与参加论坛参加者的信中 对于“ 科学技术革命对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推动作用 ”提出重要论述如下: [vii]

“ 科学技术是最大的生产力 ” 。解决经济和社会前一时期遇到的一系列 “ 重大难题 ” 的科学技术创新发展对于经济和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在科学技术创新的推动下,经济和社会经过相当时期更大规模的发展后,会进入遭遇一系列新的 “ 重大难题 ” 的一个阶段。

这些问题之所以成为新的 “ 重大难题 ” ,首先因为经济和社会此时的发展规模已经远远超过科学技术前一阶段创新发展时期原先的规模发生 “ 量变到质变 ” 的变化,以至前一阶段发挥过重大推动作用的原有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无法再经济、及时、有效地解决经济与社会更大规模基础上面临的这些新的 “ 重大难题 ” 。

此外,经济与社会面临的许多这些 “ 重大难题 ” ,在相当程度上,也是原有科学技术基本理论存在着许多局限性甚至实质性错误造成的后果。

经济和社会若要获得进一步的重大发展,必须经济、及时、有效地克服和解决这一系列新的 “ 重大难题 ” ,否则它们成为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 “ 瓶颈 ” 和 “ 拦路虎 ” 。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因为需要 “ 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 ” 来经济、及时、有效地克服和解决这一系列新的 “ 重大难题 ” ,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个更高水平的新阶段。

古今中外科学技术发展史告诉我们, “ 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 ” 始终遭遇到科学技术界主流学者以及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的企业界和市场势力基于种种 “ 学术利益 ” 、 “ 经济利益 ” 等 “ 既得利益 ” 的拒绝、排斥、压制,甚至打击,有时甚至是相当残酷的压制和打击。这是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古今中外一直如此,没有例外,无论人们愿意还是不愿意。

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某些阶段,对 “ 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 ” 的这种拒绝、排斥、压制、打击对于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影响不大。但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旦进入 “ 量变到质变 ” 更大规模基础上遭遇一系列新的 “ 重大难题 ” 严重阻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拒绝、排斥、压制、打击 “ 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成果 ” ,以至打成 “ 伪科学 ” ,对于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危害极大!

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已经进入到这样一个阶段,首当其冲遭遇到能源短期、全方位严重的污染继续恶化尚未得到遏制;各种灾害〔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失越来越严重,以及医疗卫生保障、教育等领域遭遇的一系列 “ 重大难题 ” 。

其实,不仅中国,整个世界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目前也进入了类似的阶段。不同国家遭遇的 “ 重大难题 ” 可能有所不同,在他们那里环境污染问题的重点也有所不同。但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首当其冲都遭遇了能源短期、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基础上发展的所有种类燃料过量燃烧与大量汽车排气不仅造成非常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与 “ 全球温暖 ” 问题,而且导致对全球人类持续健康生存造成更为严重威胁的大气“氧气枯竭”问题,即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不断上升的同时,全球大气氧气含量在下降。 [viii]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我们强调建设 “ 创新型国家”时,强调以 “ 科学发展观 ” 克服和解决中国当前遭遇的这一系列重大难题时,就不能仅强调一般意义上的 科技创新 ,更不能 以“造成问题的思维方式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 而必须特别强调 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 ,特别强调我们必须依靠 向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提出挑战的科技创新 (即周光召原始提出的“颠覆性创新”)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克服和解决中国当前遭遇的这一系列重大难题

例如,为了解决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解决的中长期能源需求问题,不应当将基点放在加剧环境污染、温室气体排放与大气氧含量下降状况的尽可能多获得与开采中国与世界越来越少的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的方式解决中国中长期能源需求问题,而应当大力开发能够将尽可能多所剩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留给人类子孙后代的其他“原始创新”新型能源与燃料,特别是燃烧时既减少或不排放二氧化碳又少消耗或不消耗大气氧气的真正绿色燃料。

如果有人认为当代占主导地位的科学技术基本理论能够克服和解决世界当前遭遇的这一系列重大难题时,为什么世界科学技术界主流至今未能向世界提出地克服和解决这些 “ 重大难题 ” 的经济、及时、有效科学技术方案呢?如果科学技术界主流能够向世界提出地克服和解决这些 “ 重大难题 ” 的经济、及时、有效科学技术方案,这些问题今天不会发展为 “ 重大难题 ” !

“科技创新社会学”是推动“科技革命大风暴 在中国早日来临的“助产士”!

前边综述 “科技创新社会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显然将把 一系列 科学技术许多学科 “原始科技创新”典型实例的具体内容;它们如何挑战突破相关学科当代占主导地位基本理论;这样“原始科技创新”受到的无视、排斥、拒绝、阻碍、压制、扼杀及其社会背景、社会因素和社会负面影响驱动力;它们对于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以及社会进步发展的积极作用;压制扼杀“原始科技创新”是对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中最有生命力、代表未来发展的最先进部分的最大破坏对于社会生产力以及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减少遏制无视、排斥、拒绝、阻碍、压制、扼杀“原始科技创新”推进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实行的根本性改革措施建议等,非常翔实地摆到党政最高领导、科技界、教育界、新闻界与公众面前,推动中国科技进步与名副其实地建设“创新型国家”!

认识到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在中国必定继续出现的缘由与过程

笔者 1990 年开始思考与认识这个问题的缘由与过程对中国当代青年一代、新闻界、公众、科技界、科技管理主管领导与党政领导有重大参考价值:

历史上,中华民族是世界意义的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发明贡献的世界主要多民族群体之一。笔者相信中国受过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绝大部分人对此没有异议。

一系列偶然因素与必然的原因和条件

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意义的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发明贡献世界主要民族群体之一,一定有其一系列偶然因素与必然的原因和条件。

例如,是张三还是李四;在某个朝代此时还是另外朝代彼时;在此地还是彼地;受到什么启发、发现或发明了什么,包含着许多偶然因素。

那么,这块土地上代待繁衍相传的中华民族群体成为世界意义的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发明贡献的一系列必然因素是什么呢?

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意义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发明贡献世界主要民族群体之一的必然因素

中华多民族群体自古以来一代接一代繁衍相传的这块广阔的疆域地大物博,使得中华多民族的人民与自然界多样化的地理条件、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天灾与疾病、植物、动物、生物等多样化的自然界条件与自然现象获得最广泛接触、认识、斗争、改造的机会。相对而言,疆域比较小的国家人民,无法具有像中华民族这样的条件与机会。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对多样化自然界条件与自然现象,以及对人类社会本身的认识及认识沉淀,历史没有这样悠久的民族群体无法比拟。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重视教育 …… ,不同地方人才的交流 …… 。

中华民族历朝历代更替的过程中,掌握权力的新朝代官府可能将上一个朝代许多官员赶尽杀绝,但是每个县的县志、府志等,将指派新的官员将原先的县志、府志等继续写下来妥善保存。现代语言称之为“信息积累”。笔者寡闻,没有听说过世界任何其他民族有此种县志、府志数百年、上千年接续“信息积累”的传统。

中国汉字:切莫小看繁杂的汉字潜移默化的作用。汉字是象形文字,许多字部分示意、部分示音,也都是象形部件。中华民族代代相传花费如此多时间学习繁杂汉字的过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锻炼了中华民族儿女特有的形象思维能力。笔者调查采访的中国许多杰出的研究者的研究中,与西方式的研究方式相比,许多中国研究者采用形象思维方法的许多原始创新研究,给笔者留下极深印象。

中华民族盘古以来承继下来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包含的正确科学精髓内容,其中最为重要突出典型的是传统中医学、蒙医学、藏医学等民族传统医学。传统中医学不仅是医学,也包含着中国许多传统文化的哲学内容。传统中医学将人体视为一个整体的系统,将人体许多器官的病症视为人体整体系统出现了不同类型不平衡的结果,而且将人体视为更为宏大天地生人整体系统中的一部份,受天地生多层次影响。笔者调查采访的某些中国杰出的研究者,包括地球科学研究者,也包括生物学研究者,他们的研究显然受到传统中医学许多影响与启发。

笔者 1990 年断定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在中国一定继续出现

笔者直到目前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士普遍认为 ∶ 中国近代与现在发展的种种状况造成 “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 在中国已经罕见或不再出现。甚至有学者时不时提出种种“悖论”试图论证中国近代与现在 “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 在中国已经罕见或不再出现的种种原因。

丧失了民族创新自信心的民族必定是一个可悲的民族。

尽管没有看见也没有听到中国当代任何 “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 ,但是笔者 1990 年就不相信自己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中国人士普遍的这种认识,深信 “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 在中国一定继续出现,它们只是由于笔者 1990 年尚未认识的种种原因未能脱颖而出!

1990 年时,笔者没有看见也没有听到中国当代任何 “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 ,为什么依然能够断定 “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 在中国一定继续出现?

因为笔者 1990 年已经认识到:使中华民族成为世界意义一系列重大科学技术发明贡献世界主要民族群体之一的所有这些主要的必然原因与条件,在当代中国目前不仅依然存在,而且比历史上的情况要好的多 ----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教育水平以及普及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交通与人员交流状况、信息的积累与交流等 …… 。为此, “ 世界意义重大的科学技术发明 ” 在中国必定应当继续不断涌现。



[i] 陈一文,中国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挑战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的科技创新成果,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2004 ( 6 ), http://cheniwan.sea3000.net/innovation/jhuhuan.php

[ii] 周光召:今天的科技界民主氛围太少, 南方周末, 2007-12-06

http://www.nanfangdaily.com.cn/zm/20071206/xw/200712060013.asp

[iii] R. K. Merton, The Sociology of Science,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3

[iv] 何亚平主编,科学社会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0 年 1 月

http://jpkc.zju.edu.cn/k/438/nature/yd/36.htm

[v] P · 比弗著,宋怀时译,科学史与科学社会学间可能的关系,科学学译丛, 1988 ,( 4 )

[vi] 陈一文,中国科学技术、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健康发展,呼唤挑战传统科学技术基本理论的科技创新成果(修订版), 中国科技创新精典文库,第一卷:科教兴国, p26-35 ,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 年 6 月〔 ISBN7-80166-737-9 〕

[vii] 陈一文, 写这篇文章的原由与核心思路, http://cheniwan.sea3000.net/innovation/tiaozhan44_1.php

[viii] 陈一文,对人类持续安全健康生存,大气“氧气枯竭”造成比“全球温室效应”更为严重恶果,中国人口 . 资源与环境 (J),2008 (18), 专刊

[9] 张蕾,呼唤挑战性的科技创新成果——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顾问陈一文,光明日报,2004827http://cheniwan.sea3000.net/innovation/gmfangchen.php

[10] 李侠,科学共同体、科学地图与科学的乌托邦[J],科学时报,2007316

[11] 凤凰台 20061226录制一虎一席谈打击伪科学是维护科学还是扼杀科学

[12] 陈一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存在严重缺陷[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7(4)

[13] 国务院办公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2007224

http://www.nsfc.gov.cn/nsfc/cen/gltl/02.htm

[14] 邱四维,科学与伪科学世纪末的较量[J],中国青年,1995,(6)p24-25



请阅读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 陈一文顾问“科技创新社会学”研究交流论文
  • 爱在飘雪圣诞夜
  • 《半生网缘 一世真情》
  • 日语歌曲翻唱《流れ星》
  • 落叶飘零
  •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