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大片,还是睡前双语小故事?

来源: 雨伞妈妈 2016-05-26 10:17:5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2067 bytes)

 2016-05-07 雨伞妈妈 

高科技日新月异,不断试图在各个领域把我们的体验提高到极致。电影电视图案呢, 也逐渐的从传统的平面转为2D3D4D5D...与爸爸妈妈们最相关的感受是,自己的孩子,不论是十几岁,还是几岁,甚至有的只有一岁多,已经无法离开电视、电脑、IPAD、手机等等设备。看过一个笑话,说奶奶哄孩子睡觉时说的是,快睡吧,你看小猫小狗也睡了。妈妈哄孩子睡觉时,说的是快睡吧,你看蓝精灵变形金刚也睡了。等我们这一代哄孩子睡觉时,说的是快睡吧,你看ipad 和笔记本也睡了...

 

 

 

可是,伞爸曾经不止一次跟我提到过他对“高科技”的恐惧,号称他是所谓的“原始主义者”,有一天要到没有网络,没有电脑,甚至没有电的地方去度过余生。(要去他自己去,我可是不去。)作为一个大学专业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理工男,这实在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他的论点就是,一个系统越复杂,出问题的概率就越高。当一个系统庞大或者复杂累积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一个哪怕是极为微小的疏漏就能造成“不可思议吧,梦在瞬间崩塌”的结果。想想也对,这不就是老祖宗说的“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么,让他整的多么神奇似的。

 

  

 

最近参加的一些家长微信群和活动,无不叹息这种所谓“高科技”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其实顺着本文开头伞爸的思路走,高科技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过高”的科技给人类,给下一代带来的最大副作用是造成了人类思维的惰性和对科技的依赖性。举个不太恰当的比喻,美国人往往把1/2+2/3算成3/5其实很大程度因为他们对计算器的依赖。孩子不再去主动思考,不再去探索为什么,而把这种思维激发的过程全部交给机器来完成,自身却只是沉浸在机器营造的“梦幻”世界里。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到过一篇外国童话,童话应该是上世纪80年代写的,却描绘了2050年的景象——不再有学校,不再有纸质的书本,孩子们统统呆在家里,由机器老师上课。具体的细节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是我还记得童话的最后一句话是这样说的:“玛莎的机器老师被修好了,她的生活恢复了原样。但她仍然时常想起她在好朋友娜塔莉家的阁楼里找到的发黄的纸做的“书”里描写的,孩子们每天都去一个叫做“学校”的地方,他们面对面聊天,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最重要的,他们的老师,是人。”

 

  正是考虑到这些,伞妈为孩子们推出了温馨的“睡前双语小故事”,其所倡导的,就是把孩子从电视机和游戏机前带走;让孩子回归本源、回归传统,用我们传统的睡前小故事,来陪伴孩子进入甜美的梦乡。

 

 

“睡前双语小故事”时间为30分钟左右-由身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教师为孩子温情讲述。内容选取西方新颖别致的儿童故事,并且会穿插2-3个英文单词的风趣讲解;让孩子在开心听故事的同时,锻炼英语听力,以及逐步积累英语词汇。也许孩子在睡梦中还在回味有趣的故事情节和英语单词呢!

 

  这些故事并没有华丽的3D效果,也没有奇幻的声音音效,却会因为排除了这些分散注意力的因素,而让孩子懂得最朴素的真,善,美,让孩子幼小的心灵接受最纯洁的洗礼。当然,由于外籍教师远在美国,因此,我们选择通过网络(微课)这种工具来讲述。所幸在这里,科技只是工具,而并非处于喧宾夺主的地位。

 

 

所以,关心孩子教育和成长的爸爸妈妈们 - 给孩子看3D大片,还是听睡前双语小故事,您决定了么?请加以下二维码,获取收听收看“睡前双语小故事”的具体信息。

 

 

 

欢迎关注微博和公众号伞爸黑板报”,汇集东西方教育理念和学习体验的平台,孩子的世界之窗。- 让我们以相信相依的双手相携,一道与雨伞爸爸基金会冒雨前行。


关爱孩子,关心教育,欢迎扫如下二维码关注雨伞爸爸公众号。




更多我的博客文章>>>

加跟帖:

当前帖子已经过期归档,不能加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