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幼儿园评估N年的也来谈谈如何鉴别幼儿园质量(ZT)

来源: 丁阿猫 2012-02-06 10:07:42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733 bytes)

Friend just forwarded this article to me from Huaren---

这两天看了很多ID分享,自己做了好多年幼儿园评估,不能说阅尽天下幼儿园,也可以说是阅园无数,也很想说两句。另外,其实也是主要原因,平时不灌水,一点魅力值都没有,经常看到八卦帖子看不了,所以想攒点魅力,呵呵,不知道写这个版主能赏点魅力不?

言 归正传,这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的结论就是,天底下就没有黑白完全分明的事情。到底什么是质量,什么样的质量最重要,什么样的标准是吹毛求疵,妈妈们又应 该最重视哪方面的质量,这都是没有定数的。即便对业内人士来说,质量怎么衡量,哪些质量重要,哪些不那么重要,哪些跟小孩的学习能力直接挂钩,都是一年又 一年的在讨论中,从来不可能有一方完全说服另一方。打个比方教师工龄,有研究说工龄越长越好,又有研究说工龄长到一定程度起反作用。就连教育程度也是,有 研究明确显示,master level的老师在某一项上的质量分反而低。连“砖家”们都是如此反复,不要说我们当妈的,经常就更搞不清楚到底要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幼儿园了。所以凡是一 刀切说这样这样就是好,那样那样就不好的,我都持保留意见。

就说中国妈妈们最关心的“孩子学到什么”来说。“学习”本身就是个很宽泛的概 念,你是希望你的孩子很快认识26个字母,会做加减乘除然后到小学里拿好成绩,还是希望孩子更能够拥有处理问题,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强大的社交能力。虽然说 这些能力本身并不矛盾,当然是应该都具备的,但是现实中经常就是雨和熊掌不可兼得。根据你自己想要的,寻找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幼儿园才是最根本的,别人的看 法说法,对你而言都未必管用。

当然了,虽说没有绝对黑白,但幼儿园还是分大致好的和大致不好的。用我这么多年吹毛求疵的眼光来看,都是大 致很一般的,好的凤毛麟角。但是妈妈们也不要被那个揭露真相贴吓坏了,她说的那个,真的只是在1%的范围里。我们每年去100个幼儿园,这份工作从RA做 起到全职,已经有7,8年了,像那样的我没见几个。我说的大致不好,也都要比那个好得不少。我觉得即便我的孩子在那些“大致不好”幼儿园里长大,只要她自 己每天开开心的,我也觉得可以接受。

那怎么来区别大致好与大致不好呢,业界内主要有两大主流,在07还是08年前,所有的质量衡量标准是 “环境标准”,它分好几块,师幼互动只是其一,还有很多分量放在教室的布置,教学材料(也就是玩具)的丰富程度,日程安排(孩子是否有足够的自由活动时 间),师生比例,教师培训等等学校level的制度上。但是近几年来大家发现,这些标准跟 child outcome并没有直接挂钩,而师幼互动才是重中之重,和孩子的最后成绩直接挂钩的。所以这几年来业界换了measure,并且很受大家欢迎。我们用了 2,3年了,同事们也都很喜欢,前几天刚refresh过,当时大家还说,以后要给孩子找幼儿园,就必须根据这个标准去观察一下classroom。

下面来说一下这个标准。虽然是学术用的,但我觉得其实对于我自己也有toddler的人来说,很make sense,也够实用。它一共分7大块:

首 先是感情支持,看老师是时常微笑,还是整天板着脸,说话声音是温暖还是平淡,是经常参与到孩子活动中去,还是就一边看着,偶尔指点,是看起来很喜欢和孩子 们交往,还是完全就是公事公办的态度。然后再看孩子们互相之间是帮助多还是打闹多,笑声多还是哭闹多。大人小孩之间是否有“日常八卦”的交流。这些个“气 氛好坏”我觉得妈妈们只要在教室里多呆一点时间,应该是自然而然就能感觉到的,都说女人的第六感觉准嘛,不要说对自己孩子要处的环境了。

第 二是老师的敏感度。最基本的是对孩子受伤,哭泣的反应。要看老师是不是第一时间就注意到,并且ackownledge小孩的感受,然后想办法解决问题。还 是故意装作没看见,把小孩的情感要求当作是他们小题大作,娇气等等。这些情感上的敏感是基本的,更高级一些的,是对小孩的academic needs也要有所注意,不能开大锅饭。A和B的学习能力不一样,老师在教学时要对孩子们不一样的程度和需要有所区分。比如说认字,A的水平好一些,老师 可以直接问TA,这个字是什么呀,记得我们昨天学过的,blahblah,B水平差一些,老师就要一个一个单字分开来问,让孩子拼起来,多做些解释,总之 effort要不同。另外一个标准是看孩子们遇到问题是不是觉得comfortable去找老师解决,还是宁可自己憋着不说。这也从侧面反应了老师平日的 作为。

第三是老师对孩子的自主能力的培养。比如说,是不是每个小孩都极大程度地被encourage to lead 各种活动。这可以包括,classroom jobs, 选择他们感兴趣的topic作为这周的主题,等等。还有做project的时候是每个人都被allow自由发挥,还是整个班级做出来的东西看着都差不多, 还有吃饭时,是可以自己选择座位还是老师给安排好,平时有没有被limit movement等等。这个大点的主要目的是要让小孩觉得自己对整个classroom有很大的 contribution,自己才是classroom的主人,而不是老师。

第四和第五主要是老师对教室的管理和时间的安排。看看教室是 不是乱糟糟,小孩乱窜,老师需要扯着嗓子让孩子们遵守纪律,还是一切井然有序,小孩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并且主动服从,老师是否做了准备工作避免冲突发生 (同样的玩具准备两,三份,所以孩子不会为此起争执),还是冲突发生后才慌不迭的去解决。还有老师是不是把每一分钟都充分利用了。比如说,排队洗手,排队 上厕所,或者等午饭的时候,小孩是就在那里排着队等着浪费时间呢,还是老师在跟他们对话或者唱歌,让孩子们有机会学习新知识。总之精髓就是,老师是不是 每一分钟都provide opportunity to learn,让孩子没有一分钟是浪费的了。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