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大家为什么出国

来源: 2019-05-17 16:57:29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http://bbs.wenxuecity.com/kghy/3187394.html

 

 

游戏规则不一样,如果是输家,在哪儿,都是输家。这跟人在中国,还是美国,还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没半毛钱关系。


你要是赢家,就算你身在朝鲜,日子都过的非常滋润。居住在朝鲜平壤有200万人,朝鲜全国有2400万人。朝鲜的平壤普通居民,就是朝鲜这个国家的top 10%.

虽然,在朝鲜国刚刚挤进top 10%,在任何一个生活在中国北上广深的一个中等规模,大概经营了有25年的民营企业的高管来看,真的一般般哟。不会超过与平壤人口稍微多一点,长三角的嘉兴、湖州,珠三角的惠州、中山那样城市普通居民的水平。理由很简单,在中国上述这么四个比较富裕的地级市,至少每四个当地户籍人口当中,就有1辆私家车。按照一家三口人计算,几乎是每家人都有一辆私家车,吊打了吧?

可是,人家朝鲜国的top 1%,那可就吊打你了。

中国人跑去美国,当然不可能跑去密西西比挖catfish鱼塘,不会跑去怀俄明挖煤,不会去堪萨斯养奶牛。你要挖煤可以去山西,你要挖鱼塘可以去江西,你要养奶牛可以去内蒙。不需要千里迢迢跨越太平洋去到美国。

正如同千人千面,不同的人,也有着截然不同的理由。有的人是“逃”出国外去的,有的人被骗出国去的,有的人是上天把这个机会砸到你头上,你出也得出国不出也得出国。

比方说,在海外有许许多多得福建人,他们出国,跟其他所有中国人不一样得地方在于,出国在他们那里,相当于出省,福建人是真的没有“出国”这个概念的。

 

一个出国20年的中国人,遇见了一个在中国呆了10年的老外,那个高鼻子、蓝眼睛、白皮肤的说;“来中国10年,黄皮肤的老外,我特么还是第一次见。你哪儿的?”

 

来也匆匆London 

我去瞄了一眼你的博客

那啥,你完全可以去上海,给expat家庭做保姆。当然喽,是高端的保姆。这里的高端,我当然不是指收费特贵的那种高端。

自己选择在杭州东站附近租个房子,每天高铁上下班。杭州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座建在4A景区的800万人的城市,这个生活环境,我还能说些啥呢?就是过着那种半退休,半工作,半社交的生活。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不是我们那种传统印象里,可怜兮兮的保姆,或者钟点工。那你怎么去找呢?许多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管理人才基本本土化了,但是,expat的规模与数量,还是有的。

这么小众的一个客户群体,上哪儿去找呢?上海有2400万人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第一个,是去expat论坛,毛遂自荐。

第二个,有一个叫shanghai mama的,算是supportive online community for expat family in shanghai

http://shanghaimamas.org/forums/

另外,神奇的reddit,也是一个不错的资源
https://www.reddit.com/r/shanghai/

 

 

最后

在上海这样的地方,ESL这一行,已经无法白人刷脸生存了。


就在2019年3月,中国的奥数代表队,在国际上扑街了。当然,扑街的原因有很多。直接的原因是,因为考题全是英语,而且存在题目语意模糊的问题,对于英语是第二语言的人,不甚友好。

但是捏,更加深层次的原因是,京沪的后现代化。就是指,生活水平完全到了发达国家了,当然也患上了发达国家的毛病:去工业化,以及生育率下降。北京因为有帝都光环,不存在空心化。而上海则有空心化的隐忧比较大的。

“去工业化”的直接指标,就是基础教育当中,不重视数理化等理工基础学科,开始越来越多的依赖理工背景的外来移民输入。

这是上海市统计局的一份从1990年~2015年,上海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简报

 

 

http://tjj.sh.gov.cn/tjnj/nj16.htm?d1=2016tjnj/C0203.htm

 


就绝对出生人口数量而言,2001年是一个绝对低谷。在此之前的2000年,只有6.95万人出生。而2000年出生的人,在18岁,也就是最近的2018年上海市的高考人数,只披露了获得216分以上的人数,是4.34万人,2018年上海高考总分是660分。

之后,上海的出生率开始回升,到2007年稳定在10万人/年。


在上海本地论坛,有一个都市传说,叫做“菜场小学”。这是全中国,只在上海独有的一个都市传说现象。“菜场小学”的原本的意思,就是指那些在菜市场附近的小学。

我们知道,菜市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便民设施。由于上海的城市化进程的深化,原本的菜场拆掉,没有了,但是菜场附近的学校还在。在特殊语境当中,菜场小学暗指,那些招收父母均是非上海土著的孩子的小学。

“菜场小学”这个上海特有的都市传说的首次出现的时间点,最早是在2009年。之后,开始衍生到了“菜场初中”。在这里,真的不得不感谢互联网,互联网真的是有记忆的。

如果说,我们结合上面的这个上海人口统计简报,你会发现,2009年正好是2001年,上海的出生人口探底之后8年,恰好是2000年以后,第一批,上海出生的-小孩当中,存在相当数量的父母均非上海土著的现象。

换句话讲,自从2009年,上海正式进入了像是一个发达国家的移民社会,北京也是同样的。

那么随着从2001年到2007年,上海的出生人口,从最低谷的5.75万,回升到2007年的10万人。就意味着各年龄段的学校学位数量,也要相应的逐年有所增长。

然后,再结合2019年3月举行的国际奥数竞赛,中国队的6人代表队当中,有3人分别来自江浙沪。换句话说,这次扑街的奥数中国队,主力是江浙沪,这三个高考自主命题省份,外加北京同样是高考自主命题省份,然后外加一个广东,一个湖北。

AKA,‘3个江浙沪+3个非江浙沪', or "5个高考自主命题省市当中,分别挑选4个 + 全国I卷省份分别挑选2个”,这样一个组成。

中国的高考,现在是存在五大自命题省/直辖市,10个全国I卷区,10个全国II卷区,5个全国III卷区,外加一个海南省单独的省份,其“部分科目”的“部分考题”自主命题,也就是局部自主命题。“五大自命题区”,分别对应中国教育改革的5个不同的方向,换句话说,就是五个不同的试验田。

五大自命题省市,分别对应京、津、沪、江、浙。大概除了天津的那个,似乎方向不明,京、沪、江、浙,都有比较明显的试验方向。当然,朝哪个方向试验,我想这恐怕要中国国内一线精英教育工作者才知道,我只能说到这里为止。

全国II卷,是从东三省开始,围着中国画一个“C”型,一直到西南的重庆结束。全国III卷,对应“大西南五省”,也就是大四川周边,即:四川、西藏、广西、云南、贵州。

其余的10省,均是全国I卷。

我的个人看法是,津京江浙沪这五个自命题区,是在给全国I II III 卷的考区,同时寻找几个改革的方向。全国I II卷涉及的范围太广了,真的不敢乱改,乱改是会出事情的。全国I卷里,有山东、河南、广东,这么三个人口1亿级别的人口超级大省,要是乱改,能不出事?全国II卷,看似是一个奇怪的从东三省开始的“C形半包围圈”,一直到重庆结束。其实,跟中国的工业布局有关系。

毕竟,有些工业,处于保密与国防安全的原因,还有就是接近原材料所在地,是要放在远离沿海地区的。这就出现了2018、19年,河南高考的地狱模式:接近百万河南考生,争夺可怜的2、3万个考到外省,实现通过读书获得人口流动,在经济发达沿海省份落户的资格名额。

北京是代表比较传统保守的一派,即:回归传统。而上海则是代表比较激进冒险的一派,即:冒死吃螃蟹。

而在全国I II III卷区里,又存在这样一个规则:全省的顶尖高中,都集中在省会所在城市。具体的逻辑是这样婶的:农村的优秀教师,有强烈的往附近县城,或者地级市流动的冲动。在中国,有的老师就纯粹的想当一辈子老师。而有的老师,是打算当教育口领导的。中国几乎所有教育口的领导,必须是从基层教师干起的,很少有非教育系统出来的。也就是说,有的中国老师,从开始教书第一天,就想当官。

对于大部分,一心只想当一辈子老师的,从农村学校往县城,或者地级市流动。在地级市里,会想要往市一中、二中,这样的学校流动。地级市里的,想要往省会里的牛校流动。

而省会的顶尖高中,有全省掐尖优秀生源的特权,同时具有全省掐尖优秀有丰富经验教师的特权。除此之外,有大量的省厅财政倾斜支援,行政上直属省厅领导,所在城市教育部门无权领导的。厉害吧?

因为吃的是所在省级财政,而不是所在城市的财政,这个财政资源没得说。除此之外,还有一定比例的付费生名额,就是成绩到了付费的门槛,就交钱吧,也算是体制内允许的创收财路。另外就是艺术生。因为在中国,艺术生的家庭条件都不错,只是小孩确实有兴趣在艺术领域和一定才华,而且家里面条件足够好,也无所谓。只要艺术足够过关,这些省级名校也是要的,他们不指望艺术生出成绩,只是看中原生家庭过门槛,不会破坏学校纪律,自然原意网开一面。

而反过来,学校也需要这些艺术生帮自己撑一下门面。中国不是一个契约社会,而是一个”功能性的互惠互利”社会,功能性的互利,是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生存处事原则。

 

来也匆匆London, 如果你不愿意跟上海老外打交道的,可以考虑教育口

上海那边恐怕会对能够用英语或者德语,教学数、理、化 这三科的外国人,或者说,为学校从事“英语  or 德语的理科基础教育学习”的相关教育咨询信息服务,有相当的需求。

 


为啥呢?因为教育,在中国是融入到国家发展战略当中的。现在美国对中国的科技转移,产生了很强的戒备与反感。中国的外来技术转移来源的备胎呢,就是欧洲,说的确切点,市德国。我估计,中国可能会将注意力转向新加坡,虽然新加坡不是技术输出来源地,但是,新加坡是一个英语国家,也重视理工领域的教育。说白了,就是花钱呗。毕竟,这涉及中国的战略,不是随便可以怠慢的。

说的直白一些,就是借道入籍新加坡,然后曲线去美国,然后再搞技术回中国.........对于那些理工科高素质人才,新加坡没有理由拒绝其入籍。如果在此基础上,中国再塞点钱给新加坡,那新加坡就更加没有理由拒绝了,你说是不?

 


如果实在不喜欢上海,退而求其次,选择安徽的合肥。因为合肥有一所神奇的高中,叫做一六八中学,这是一所完全民营性质的省会民校。不是体制内,但是是受到体制力量卡脖子的。说的具体点,就是你招生必须走教育系统的统一招生渠道。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可以利用中考报名系统,和省内的市外招生名额,来卡你脖子。

其潜规则市:允许你出成绩,但是不许抢体制内的市一中的风头。说明白些,就是不许你跟省会的市一中抢学科竞赛,不许你跟省会的市一中在抢清华北大的名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