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riage and divorce statistics和我的解读

来源: 2018-12-09 15:40:1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https://www.avvo.com/legal-guides/ugc/marriage-divorce-statistics

上面是昨天说的数据。就像我说过的,很多报纸上都报道过类似的结论:

  •  The younger a person marries, the more likely it is they will get divorced.
  •  Adults who didn't attend college and have a low household income are more likely to be divorced.
  •  divorce rate continues to get higher for each additional marriage

我的解读: (下面不是我的原创,是多年前读过,存下来的,来历不记得。但我非常认同)
首先,需要确定的一个概念是,
婚姻从来就不是一个乐园,而是一个学校。

社会为了自己的繁衍和发展,千方百计地要把婚姻包装成一个类似于乐园的东西,让你觉得只要一结婚,幸福那是大大地有,而且还天长地久,就像一个饮之不尽用之不绝的快乐泉源。你不骗人说婚后肯定比婚前过得舒服幸福,谁愿意结婚?


婚姻的本质是拿走你一半的自由,却要加给你双倍的负担。这才是婚姻的本来面貌。婚姻本身从来不自带幸福属性;从来不会因为谁结了婚就自动幸福了。

先打另一个比方,婚姻就是一块田地。土地的肥沃程度取决于物质条件以及其他客观条件。最基本的原则是, 你种下仇恨的种子,就收割更多的仇恨。你种下爱的种子,就收割爱。


当然,杂草在任何情况下生长能力都要比爱要强,所以你如果不希望生活的各种琐碎纷争造成的不爽挤压了爱生长的空间,还必须时时除杂草。


种地怎么可能是轻省活?从来都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你不细心栽培,早晚你希望的田野会被杂草占满。
但是,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精心呵护的感情总是会有丰收的时候。当你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如果你平时多花了心思,就会有关爱。当你最需要理解的时候,如果你平时多花了心思,就会有理解。


我们在文学艺术媒体中看到的,那些感动我们的不朽爱情,其实仅仅是丰收的季节。那些后面的含辛茹苦却很少有人描述,也很少有人去面对。不劳而获是人最可预测的天性。


如果您放任不管一个婚姻的话,您的田野必然长满杂草和荆棘,那个时候想要种自己想要的庄稼需要重新开荒,多了一道手续,自然更加困难。所以很多人选择了放弃,选择了离婚,以一张白纸的姿态重新开始。原则上,以白纸重新开始并没什么错,很多人学到了功课,在接下来的婚姻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但是有些人的问题在于他们仍然没有看清楚婚姻的本质,所以再给了他们一片空白的肥沃土壤,他们仍然不懂得去种庄稼
,于是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婚姻里面一次又一次地长满了杂草。

当然,拿土地比喻婚姻是不完整的,因为土地是独立于我们本体之外的客体,那么自然
那么自然问题就浮现了,如果我种庄稼要累死累活,不种庄稼也饿不死,那我干脆不种庄稼了成
不成?很多人的确就是这么觉得,所以干脆投入事业不结婚,因为感觉结了婚生活质量
还下降了,那又何苦?


婚姻和土地不同的是,土地除了有产出农业产品,耕地的过程对耕地的本人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婚姻更像一个学校,你不光是为了考试考个好分数(夫妻感情好)有研究成果(生娃养娃)拿文凭(受社会认可,有社会地位),你同时也学到了一些你在婚姻学校外很难学到的知识(毕竟其他人绝对没有这个说亲可以亲到死说陌生可以陌生到死的这种关系),以及更重要的学习的方法。


具体来说,这些是对你的性情的改造。它会在一次一次的无情测验中彻底把你(和您的配偶)性格上的漏洞暴露出来。当然,就像实际中的学生会因为成绩不好而偏科一样,婚姻里面的学生也会刻意忽略自己某方面的漏洞,并且试图用其他方面来弥补,但那样那门“课”就越差越远,最终就会“挂科”。


但是你如果认真学习的话,你会学到很多不单单让夫妻生活更完善的知识,更会学到让自身修养和素质提高的道理,而这个,我觉得,才是婚姻的终极意义。这,就是悟道。

当然,有人觉得学校生活好苦啊,还不许我翻墙出去吃东西,我何必上学呢?的确,学校生活就是约束很多。
学校不是为了让你进去爽的,虽然读书读得好自然乐在其中,但你得努力;学校是为了让你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而存在的.

==============================================================

这解释了为什么学历高, 收入高的人群离婚率更低,因为他们学习能力往往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