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的薪水及当时的物价和房价(ZT)

来源: 莹儿 2018-09-24 11:53:41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48792 bytes)

我们都知道,鲁迅被称为战士(思想文化战士),用笔作投枪,贬恶扬善,受人敬仰。但战士也不是时刻在战斗,他要生活,需要有后勤保障。孔庆东曾说,鲁迅是个很有生活情调和生活智慧的人。鲁迅的人生观: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他解释:“我之所谓生存,并不是要苟活;所谓温饱,并不是奢侈;所谓发展,也不是放纵。”鲁迅很重视钱,朋友们应该给予理解:他讲实际,绝不假清高。鲁迅在日记里,仔细记着几乎每一笔收入和支出。他的收入主要来自三方面:薪水、讲课费、稿费。后两项收入不稳定,所以鲁迅很看重固定的薪水。

鲁迅先生在教育部每月拿300块大洋。民国时的货币大洋也叫“银元”,计量单位是“块”或“元”,辅币单位是“毛”(角),再往下是“分”。 20世纪2030年代北京市民最低生活标准,每月23块(元)大洋。有人按2005年时价格水平计算,1块大洋对基本生活物资(如米面菜蔬肉类等)的购买力大约是1元人民币的80100倍。那么我认为,按今天(2014年)1元人民币对基本生活物资的购买力,鲁迅时期的1元至少是现今人民币的150倍。你说是不是?不然再比。那时,老舍当“劝说员”(教育分局局长),月薪100块大洋。小学校长月薪40元,小学教师25元,学校勤务工6块。经李大钊提携,在北大图书馆当管理员(临时工性质)的毛泽东,月薪8块。而馆长李大钊月薪300元,与鲁迅工资相同。据老舍说,花15分钱可以吃一顿很好的饭:1份炒肉丝,3个火烧,1碗馄饨,2个鸡蛋加上1壶老白酒。这样一餐,拿到现在,无论是在北京还是上海,至少要30元吧!这样算,那1块大洋的购买力是今天人民币的200倍。当时的校工月薪大洋6元,这肯定不是当时最低工资。可2005年,上海北京按政府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为人民币800元,而目前沪京两地最低工资票标准是1800元。由此算,鲁迅时期的1元是我们今天的300倍。对这比值,朋友们不反对吧?可见,当时1块大洋几乎是半个月生活费。难怪,鲁迅先生为了每月300洋元要和章士钊打官司,因为那绝非是小事。

 

鲁迅与章士钊打官司,是因为章士钊免了鲁迅的职,砸了他的铁饭碗,而不少人正等着谋这个缺呢。后来鲁迅到了上海,教育部领导蔡元培每月照顾他300大洋,鲁迅欣然接受,吃起了空饷。有人不理解说,鲁迅拿了国民政府的钱,为什么还要骂国民政府?鲁迅则认为,钱是该拿的,骂也该骂。总比跑到国外去才骂的人有出息,敢当面骂就是勇士。鲁迅的学生李秉中在国军当军官,他想辞职不干,给鲁迅写信征求意见。鲁迅反对,回信说饭碗可以和理想分开,你总要吃饭,不能不做事,在中国谋生越来越难,还得混混呀。鲁迅对学生说“混混”,好象与他那身份不符。但想想,这不正是唯物主义态度吗?谁也不能不重视饭碗。即便是高尚君子,在酒足饭饱时和在饿了一整天后,所发表的议论及阐述的观点就会大不相同。

上面说到大文学家鲁迅先生的月薪是300块大洋。为比较物价,提到老舍的一顿丰盛午餐仅花15分钱,扯远了。现在往下说说鲁迅时期结婚买房的事及当时的房价。  

目前城市青年“结婚必须买房”,但民国时没有这种传统。 当年鲁迅与许广平结婚就没有买房。鲁迅在上海多年,也一直是借房子住。在许广平之前,鲁迅与原配朱安结婚,那是在绍兴,有老宅,不用买房。鲁迅从日本留学回来到北京发展,现在称“北漂”,到教育部工作,一直借住于绍兴会馆,民国时是不给公务员分配住房的。鲁迅任职教育部社会教育第一科长,作为处级干部,也要自己解决住房问题,但他并不打算买房。民国8年(1919年)8月,鲁迅的弟弟周作人从日本回来,也到北京发展,还带来了一个东洋老婆。同时,鲁迅的母亲要来北京居住,鲁迅这才买下生平首套房子,还是与周作人合资购买的。这是为了母亲弟弟等一大家人同住,并不是什么婚房。民国22年,(另一民国文学家)沈从文与他的学生兼女友张兆和在北京结婚,也没有买房,租了一所小院子住。千万别以为鲁迅沈从文他们买不起房子,结婚时他们已经是响当当的著名作家,还在教育部工作,纷丝和学生都不少,两口子还都是高知兼白领,收入虽不比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但比普通工薪族要高出许多,买套高档房子不在话下。拿沈从文来说,结婚后雇了一名保姆和一名厨师,专门侍候小夫妻两人。现在白领也最多只雇佣一个保姆,谁能养个厨师?至于鲁迅,名气比沈从文大,成名也更早。鲁迅除了教育部任职,还在北大、北师大及女师大兼课,外加文章稿酬和翻译版税,买房又有何难?须知,那时的黄包车夫,一般月入5块大洋,最卖力的也超不过10块去。鲁迅雇的保姆,管吃管住,月工资23块大洋,3块大洋可在宁波买一亩地。

当时北京房价远低于上海,估计在各大城市排名垫底。鲁迅买的是座“三进大四合院”,只花了3675块大洋。(“三进大四合院”是套连着的三个院子,崇明的朋友见过这种大宅院吧?占地面积至少有多大?换句话说,凭鲁迅至少400多元的月收入,只一年的薪酬就能买到相当好的房子,但他就是不买,沈从文也不买。当时,社会上就没有结婚买房之风气。

民国人也攀比,但比谁家的家具豪华,谁家的保姆好,谁家有黄包车,有专职车夫,而不是比买房子。只要你住的房子足够大,足够漂亮,装修布置足够高雅,你就属成功人士。房子是买的是租的没关系,即使是租来的房子,你都可信心十足地挂上“王公馆”、“李公馆”的漂亮牌子。如果你的房子又小又俗,哪怕你买了几十套,你也是个土鳖。这是民国的风气。

话说民国88月,著名文学家鲁迅先生为了母亲、兄弟及其家眷到北京同住,买下了八道湾11号一套“三进大四合院”,花了3675块大洋,又花了315元进行装修,就有了生平第一套房产。时年鲁迅38岁,在教育部社会教育科任科长,相当于现在的外长级别,月薪大洋300元,再加上在北大、北师大和女师大兼课,以及文章稿酬和翻译版税,月收入逾400元。也就是说,一套三进大院,不过是鲁迅一年的收入。民国14年(19258月,鲁迅与弟弟周作人夫妇闹翻了,于是搬离八道湾宅子,在西四砖塔胡同租了三间北房,月租8元。住了9个月后,他买下了在阜内西三条的一套四合院,房价约1000元。

据社会学家陶孟和先生主持的调查,民国16年北京(时称北平)的小学教员月薪是38元至50元,年薪约500元,买西三条四合院那样的房子,只需两年工资。而小学教员的生活,当时为“素称寒苦”,只能算是最普通的工薪阶层。 可见,当时北京房价之低,上海房价最高,其次是广州,可能有租界的关系,天津房价也远高于北京。民国房市也可挤泡沫:天津英租界的房子原本供不应求,开发商赚了大钱。忽然有一天,咱中国人占领了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于是天津英租界人心惶惶,洋人、遗老都想跑路,好好的房子马上没人要了,房价大跌,入局较晚的开发商全赔得血本无归。——又扯远了。还是浏览下彼时的房产交易吧:房契1,民国3年,仁厚堂购买西城区丰盛胡同一四合院,正房3间、厢房2间、南房1间,院子占地半亩(约合333·33平方米),市价225块现大洋。房契2,民国4年,某屈姓男士购买阜成门内王府仓胡同一四合院,正房3间、厢房4间、南房2间、耳房1间,院子占地半亩,市价150块现大洋。房契3,民国16年,宣武门内西大街房主李某某售一四合院,共计瓦房十八间,是前清官邸,设施豪华,市价25百块现大洋。——当时北京房产够便宜吧?比较起来,鲁迅先生还是买贵了,他如果会砍价,至少可省下装修的钱。

说了当年北京房价,再来看上海。民国时的上海跟现在一样,房价之高居全国首位。上海市区没有象北京那样的四合院,只有各式各样小楼房。有位陈姓老先生回忆,彼时共计面积3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在镇江卖3百块大洋,在北京卖2千块大洋,而在上海是25千块现大洋,无还价余地。赘一句:民国时上海的银行(钱庄)也为购房者提供抵押贷款,似现在的银行按揭。上海房价高,房租也贵。民国14年(1925),青年女作家丁玲与胡也频同居,在北京西郊租独院,每月4块大洋;他们到上海跟沈从文拼租一公寓,分摊到各人竟然是20块大洋的租金,每人还要另缴电费10块大洋。上海的居住面积不到北京的1/10,房租却是北京的10倍,丁玲等人叫苦不迭,真是大江南北,居大不易啊!

而在广州,最贵也是最佳民居地段的逢源路,地价每平方米为77元,一套80平方米的房子售价约11000元。这是1935年,广州市政府做的地价调查。当时广州市政府属下的局长月薪为400元,买套逢源路的房子,需27个月薪水。局长下一级的官员,月薪约140元,则需78个月。文教界的工资属于中等,如广州私立南海中学,校长月薪200元,买房需要55个月薪金,高中专任教员月薪160元,则需68个月。工人如针织业工人、大中型酒家女招待、大商店柜员等,月薪在50元上下,买这房则必需耗去215个月的薪金。

 
 

当年鲁迅先生在教育部的职务被章士钊炒了,又与弟弟周作人翻了脸,不久就离开北京南下广州,192710月又从广州来到上海。鲁迅到上海后在虬江路景云里23号租房居住,他经常去内山书店看书,与书店日本老板内山完造 结下了深厚友谊。19334月内山将自己的一处住宅借给鲁迅居住。 这就是虹口区山阴路1329号(原施高塔路130号),即大陆新村9号,是鲁迅在上海最后的寓所。大陆新村,都是红砖红瓦砖木结构的新式三层里弄小楼房,由大陆银行上海信托部投资,建成于1931年。大陆新村9号,鲁迅居住的这座3层小楼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当年这里楼价几何?不晓得。而今是文物保护单位,无价。鲁迅先生从19334月起,在这幢楼里度过了一生中最后的3年。他在上海整整生活了9年,于19361019日在这里逝世。鲁迅逝世后,许广平搬出,迁居淮海中路淮海坊。  作为一代文化巨匠,鲁迅在大陆新村9号楼房里从事了大量创作,翻译、编辑工作、还组织了“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和“左联”活动。现在,这里是上海鲁迅故居,参观门票人民币5元,70岁以上及中小学生和残疾人免费。

据陈老先生回忆,民国16年(1927)上海南市区1幢二层小楼至少25千块现大洋。这种小楼属老式,两层面积共计300多平方米,而鲁迅住的大陆新村是新式小楼,三层才200多平方米,占地只有78平方米。那么估计,当时大陆新村9号价格不会超过25千块大洋。彼时大洋(银元)不比现在的人民币,当年上海大户人家办红白大事,最名贵的“知宾酒席”不过2元一桌。当时最牛的贵族小学育才学校,每学期学费只要三元。

现在来看,民国时期上海房价之低令人感叹,可比起北京来,那还是全国最高的。从鲁迅李大钊老舍他们的薪饷,让我们知晓,民国时知识分子工资水平很高。清华普通的教师每月大洋80——100元,绸缎铺1普通会计每月最低12元,就是琉璃厂的抄写工,每抄3千字就能拿1块现大洋,据说1天可抄5千字,月薪50元,那么只要忙活一年,刨除开销,就能落一四合院。你想想,现在收入再高的工薪族,谁敢担保忙活一年就能买1套住房,别说什么四合院了。

当年上海南市区那幢两层小楼,面积不小,还有个小院子,跟现在的独栋别墅没什么两样。这么好的房子才25千大洋,那真不算贵。现在,上海远离中心城区的独栋别墅,每平米不会低于3万元人民币,想买300平方面积的一套楼房,没有1千万别做梦。

说到这里,你可以掰着指头算一算,民国时期买1套上佳的别墅,可能是要花掉工薪族1个人一辈子的饭钱,可是现在买套稍好一些的住房,难道不是要花几辈子人的饭钱?

目前,上海中环附近,最差的房子的价格就是每平方米3万元,一个月薪4千左右的工薪族,买一套百十来平方的住房,要不吃不喝,苦干60年!难道生产力越发展,居住成本就越高?(图片,鲁迅先生像、上海鲁迅故居。)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