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米丘林-II, you are master!

来源: 走马读人 2009-12-11 08:18:2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419 bytes)
回答: 明白 vs. 迟钝走马读人2009-12-10 18:54:07
米丘林(1855~1935)
  Michurin,Ivan Vladmirovich
  伊万8226;弗拉基米洛维奇8226;米丘林(Ivan Vladimirovich Michurin)是苏联卓越的园艺学家,植物育种学家,米丘林学说的创始人。1855 年 10 月27日生于俄罗斯梁赞州新米丘林斯克,1935 年 6 月7日卒于坦波夫州米丘林斯克。自20岁起从事植物育种工作达60年之久。提出关于动摇遗传性、定向培育、远缘杂交、无性杂交和驯化等改变植物遗传性的原则和方法,培育出300多个果树新品种 。曾为苏联科学院名誉院士和苏联农业科学院院士 。著有《工作原理和方法》、《六十年工作总结》等。
  米丘林学说的基本思想认为:生物体与其生活条件是统一的,生物体的遗传性是其祖先所同化的全部生活条件的总和。如果生活条件能满足其遗传性的要求时,遗传性保持不变;如果被迫同化非其遗传性所要求的生活条件时,则导致遗传性发生变异,由此获得的性状与其生活条件相适应,并在相应的生活条件中遗传下去。从而主张生活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具有定向性,获得性状能够遗传。
  这个学说中关于无性杂交、辅导法和媒介法、杂交亲本组的选择、春化法、气候驯化法、阶段发育理论等,对提高农业生产和获得植物新品种具有实际意义。但是,米丘林关于生活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变异具有定向性,获得性状能够遗传的理论,缺乏足够的科学事实根据。当孟德尔的遗传学在苏联受到攻击时,由于米丘林培育出300多种新型果树,而受到苏联政府的赞扬。他的杂交理论经李森科发挥后被苏联政府采纳为官方的遗传科学,尽管当时全世界的科学家均拒绝接受这个理论,但仍被强制推行,同时压制和排斥不同的学术观点。20世纪50年代这一理论在苏联、东欧和中国盛行一时,对生物学研究造成了不良影响。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