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1949年新中国开国大典阅兵

来源: 蓝天大地任我游 2010-09-30 19:37:5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971 bytes)
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46570/153264/9199158.html

要点提示:开国大典阅兵是新中国第一次军事盛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等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观礼阅兵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任阅兵司令员乘车检阅部队,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受阅部队的阅兵训练不足一个月。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第一次联合受阅。为防备敌机突然来袭,空军受阅飞机有4架携弹飞行;由于飞机数量不够,第一梯队9架战斗机绕飞第二圈成第四梯队。这是此后国庆阅兵绝无仅有的。开国大典阅兵式是此后国庆阅兵的蓝本,奠定了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

  基本数据:受阅部队组成28个方(梯)队,其中步兵师12个方队、炮兵师5个方队、战车师3个方队、骑兵师4个方队、海军1个方队、空军3个飞行梯队,共19248人。受阅武器装备,有各种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螺旋桨飞机17架。阅兵式历时150分钟。首都30万军民参加了开国大典。

  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在经过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后,人民解放军摧枯拉朽,所向披靡。紧接着,百万雄师过长江,解放了国民党政府的都城南京。不久,杭州、南昌、武汉、上海、西安也相继解放。人民解放军各路野战军,继续向南方和西北各省举行大进军。6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决定,10月1日将在北京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届时进行群众集会和游行,隆重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的决定,中共中央成立了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任主任。就在筹备庆祝活动的过程中,人民解放军的阅兵方案也随之提了出来。

   (一)制定《阅兵典礼方案》,奠定新中国阅兵式的基本框架

  查阅档案资料显示,开国大典中举行阅兵的最初构想及方案的提出,并非如有的文章所写在1949年上半年或8月初之前就已经开始。实际上是在8月中旬才有了这个动意,从第一份申请阅兵报告的拟定到组织训练和开国大典正式阅兵,整个过程仅有一个半月。

  1949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担负卫戍北平的部队举行纪念“八一”暨授旗阅兵大会。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检阅了部队,时在北平筹备召开新政协会议的著名民主人士李济深、郭沫若等也参加了阅兵。这次阅兵和几个月前的西苑机场阅兵,给了聂荣臻等人直接的启发,作为卫戍京师重地的华北军区部队在开国大典庆祝活动中理应有所表现,这就是阅兵。事不宜迟,组织过西苑机场阅兵的聂荣臻立即召集有关人员进行商议。

  8月15日,聂荣臻和薄一波以华北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的身份,联合署名向中共中央军委递交了一份报告:建议在新政协会议闭幕后、联合政府成立时,华北军区拟在不影响防御的情况下,抽调部队来北平组织阅兵,以表示庆祝。他们提议:(1)以时任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为组织检阅的指挥员。(2)参加检阅的部队,拟为1个步兵师、2个炮兵团、1个高射炮兵营、坦克80~90辆,装甲车50~60辆。(3)检阅地点有两个方案,一为天安门前,一为西苑机场。(4)考虑到阅兵时的防空警戒,除高炮部队外,拟在南苑机场组织15架飞机届时升空警戒,并通过检阅台接受检阅。聂、薄的这个报告,可看作是开国大典阅兵方案的最早雏形。从这个报告可看出,当初设想的阅兵规模没有后来实施的那么大,升空的飞机主要任务是防空袭而以受阅为辅。尤其是从检阅地点上看,说明开国庆典的会场选择当初并非已经确定为天安门前空地(当时的广场成大四合院形,空间狭小,东西道路有建筑物遮挡,通行不畅),宽阔的西苑机场曾作为二选一的重要地点,在当时,毛泽东等许多中央领导住在香山,距离西苑机场也很近。

  军委和总部接到华北军区聂荣臻、薄一波的这份报告后,非常重视。根据这份报告,又经过认真的讨论研究和补充,形成了新的报告,于8月底呈送中央。9月2日,军委副主席、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恩来,在解放军总部递交的请示阅兵报告上挥毫批示:“日期在(政协)开幕后政府成立之日。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阅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兵司令员请朱(德)总司令担任。”

  至此,阅兵准备工作全面开始展开。此时距离开国大典的时间已经不到一个月。

  根据中央的指示和周恩来的批示,阅兵司令员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担任,阅兵总指挥由华北军区司令员兼平津卫戍区司令员聂荣臻担任。下设开国大典阅兵指挥所,华北军区副司令员兼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阅兵指挥所主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任副主任,具体负责各项筹备工作。

  阅兵仪式在整个开国大典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从毛泽东主席到下面的各级指挥员对此都非常重视。对人民解放军来说,如此大规模的集会活动和队列合成还是第一次。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虽然并不像在战场上那样真枪实弹,但受阅部队作为百万解放军的代表,要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表现出人民军队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的确是不容易的。为了圆满完成这次阅兵盛大典礼任务,聂荣臻、杨成武、唐延杰亲自带领阅兵指挥所的工作人员,查阅了中外历史上和当代世界军队的许多阅兵资料,并到处求教。

  时任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早年曾在苏联留学,目睹了苏军在莫斯科红场的阅兵,知道一些有关苏军阅兵的情况,他详细向杨成武谈了阅兵的具体情节和注意事项,最后概括地说:“阅兵无非就是一种特定内容的礼仪,是一种形式。这种形式搞好了,目的也就达到了。归根到底一句话,马粪蛋外面光!”他的这一讲话和形象的比喻,使担负阅兵具体工作的人员心中有了个底谱。时任第三野战军司令员陈毅的解说更直截了当,他说:“组织阅兵不难。没有什么了不起。多少仗都打胜了,还愁搞不好一次阅兵?不就是队列吗?通过队列,把我们的军威显示出来,让中国老百姓看看,这就是我们新中国的军队。”杨成武还访问了原国民党政府东北军的几位将军,了解他们以往阅兵的做法。时在中国的苏联顾问,也向阅兵指挥所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

  开国大典阅兵活动是中国人民获得解放后的第一次军事盛典。阅兵指挥所请教中外专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众人提出的意见,对阅兵程序和细节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下,以我军在战争年代的几次阅兵经验为依据,博采古今中外阅兵的优长,经过充分论证,制定了《阅兵典礼方案》,内容包括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受阅前的训练等。(1)拟定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即阅兵司令员从受阅部队队列前通过进行检阅)和“分列式”(即受阅部队列队从阅兵台前通过,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两大部分。方案规定,阅兵式按检阅式、分列式两类组织程序进行。检阅式在部队静止状态下举行,全体受阅部队以天安门城楼为中心,按序列在东、西长安街列队,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以天安门城楼为阅兵台,在部队行进状态下实施,各受阅部队依次由东向西通过天安门城楼前,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2)受阅部队初步计划共有1.64万余人,按海、陆、空三军的序列编组。海军的1个方队由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各选调1个排编成;陆军各方队由步兵第199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编成;空军的1个混合飞行梯队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的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编成。后来的实际受阅总人数和受阅部队略有变化。(3)受阅部队的武器装备,以军兵种为单位,按种类集中,统一编组。在排列上,由轻到重,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地面、海上到空中,使陆、海、空三军浑然一体,形成强大的阵容。

  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聂荣臻、杨成武、唐延杰的阅兵筹备工作汇报。聂荣臻报告了制定《阅兵典礼方案》的基本设想、简要经过和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杨成武报告了《阅兵典礼方案》的主要内容。经过讨论和部分修改完善,最后一致通过了这个方案。毛泽东强调说:“我们历来主张慎重初战,这次阅兵也是初战,开国第一次嘛。告诉同志们,一定要搞好,不许搞坏。”中央批准了这个方案。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基本是依照这个方案进行的。

  (二)苦练酷暑,把训练场当作战场

  在中央审查《阅兵典礼方案》的同时,华北军区指令各受阅部队迅速组织编组,进驻北平近郊。训练计划规定:各部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立即投入基础训练,9月7日至23日进行师合练,9月25日、27日组织预演。

  受阅部队接到命令后,马上挑选优秀的战士组成方队,参加即将举行的开国大典阅兵式。指战员们都想亲身经历这一历史性的盛典,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加。尽管时间紧张,选拔仍是严格而残酷的,许多被刷下去的战士当场便抱头痛哭。这些在战场上面对枪林弹雨从来不眨巴眼睛的老兵们,都将这次阅兵看得特别重。他们并不是训练不努力,绝大多数是因为身体有伤,主要是因腿脚负过伤影响走路的姿势,自然在被淘汰之列。这时刚刚经历过枪林弹雨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人人都是从血泊中闯出来的,特别是老兵,能被选上的比例并不多。

  被幸运地选为参加开国大典阅兵式的指战员们,紧张地投入训练中。各受阅部队都是从前线或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成建制地抽调来的,他们代表全军将士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都感到任务光荣,责任重大。这次阅兵训练的时间比较短,徒步部队的训练不足1个月,摩托、机械化部队只有20多个摩托小时。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阅兵训练任务,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选调来的指战员们士气很高,争分夺秒,从凌晨到夜晚,每天训练15个多小时。刚从战场上下来的指战员们,对整天走队列还真的有些不习惯。但他们作为人民军队中第一批由制式队列走向“正规化”的部队,必须习惯和服从于操场上的严格管理和训练。

  9月的北平,正是“秋老虎”肆虐的酷暑季节,也是阅兵训练最紧张的阶段。尤其是时间紧张,留给他们的时间并不多。由于受条件所限,他们的伙食略微比打仗时好一点,但由于训练时间长、训练强度大,许多人在很多时候都是饿着肚子踢正步。从硝烟弥漫的战场突然转到整天走队列,许多人从开始时的不习惯到慢慢适应。正步是徒步方队的基本步伐,也是受阅人员最基本的训练。为了从练兵场走向阅兵场,他们每个人平均踢破了3双鞋子,每个人脚上都有被磨破的伤痕。指战员们顶烈日,冒酷暑,把训练场当战场,苦战三伏天,反复锤炼着每个动作,背晒得脱了皮,胳膊、腿练肿了,也没有人叫苦叫累。受阅的骑兵部队指战员为了使人、马站得稳,跑得整齐,从早到晚与战马滚在一起,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反复演练、调教。各部队发扬军事民主,遇到难题,就召开“诸葛亮会”,鼓励大家出主意,想办法,献计献策。

  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还在酝酿评选中,受阅战车方队中就有《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田汉之子田申,他正带队抓紧时间训练,准备接受检阅。为了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他们把从日军、国民党军队手中缴获的各种坦克重新刷漆,按型号编号排列。酷暑中的坦克被太阳晒得如同从火炉里刚掏出的一块钢铁,再钻入这铁疙瘩里面训练,更是炎热难当,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训练了整整3个月。

  开国大典中的防空是一件大事。仅几个月前的5月4日,国民党空军从当时还未解放的青岛出动6架B-24型轰炸机飞到北京南苑上空,投弹30枚,炸毁飞机4架,烧毁房屋196间,死伤24人。正是因为这一惨痛教训,诫示开国大典的筹备工作一定要考虑到防空部署。8月15日,军委航空局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在南苑机场组建了一支具有作战能力的飞行中队,担负保卫北平的防空任务。出于防空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庆祝大会筹备委员会向参加大典的部队全体指战员发出一道命令:如遇空袭,要原地不动,即使天上下刀子也不能动,保持原队形。游行群众也不要乱跑,要听指挥。对受阅的1978匹战马,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空袭,如果这些马乱跑起来,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必须做到万无一失。

  9月30日,阅兵总指挥聂荣臻发布《开国大典阅兵命令》:“(1)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日,特定于10月1日15时在天安门广场及其附近地区,举行北平卫戍部队及中国人民解放军代表部队之阅兵典礼。(2)凡驻扎北平之步兵、骑兵、炮兵、坦克装甲兵团、摩托兵团和空军、海军代表部队均参加阅兵典礼。(3)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朱总司令检阅。(4)本人受命为阅兵典礼总指挥。(5)阅兵典礼一律着夏季服装。(6)各部队指挥员应派出标兵。(7)为调节阅兵场各种动作及维持秩序,特组成阅兵指挥所,由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任指挥所主任、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任指挥所副主任。各受检部队在阅兵场及分列式中均应听从指挥所的指挥。”

  (三)开国大典,阅兵气势如虹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首都30万军民参加了开国大典。

  今天的天安门城楼被装饰一新,喜气洋洋。城楼前平台东西两角红旗招展,城楼重檐下悬挂着8个红色大宫灯,重檐上挂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横幅,城楼中间门洞上方挂着毛泽东的巨幅画像,城楼红墙左右两侧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横标。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在勤政殿举行第一次会议,委员们集体宣布就职。随即,选举林伯渠为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桓为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3时,刚刚就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政务院总理周恩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和出席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登上北京天安门城楼。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担任大会司仪,宣布开会。时年56岁的毛泽东主席在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他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奏乐声中按下电钮,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接着,毛泽东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宣读公告之后,盛大的阅兵式开始。

  今天中午,所有的阅兵方阵已经整齐地排开在广场和东长安街上。走在步兵方队最前面的是步兵师长李水清,多年后成为第二炮兵司令员的他形容阅兵式开始前的几个小时,说:“那是我一生中最漫长的等待。”站在步兵方队的最前面,他觉得自己是代表那些在中国革命的漫长征途中历经苦战、死去的和活着的无数战友,来接受共和国的检阅。

  天安门城楼上,开国元勋们齐聚一堂,由他们来检阅这支英雄的军队是众望所归。

  时年63岁的朱德在一个小时前召开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刚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他身着戎装,神采奕奕,在阅兵总指挥聂荣臻陪同下,乘阅兵车先检阅了排列在东长安街的海军代表部队,陆军的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然后检阅了排列在西长安街的骑兵师。在检阅过程中,朱德总司令连连招手向受阅指战员致意,高呼: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各受阅部队频频欢呼,也回应相同的口号。整个阅兵场,庄重、热烈而和谐。

  阅兵式结束后,朱德总司令在天安门城楼上以他洪亮的声音发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他宣读道:“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武装部队,在反对美国帝国主义所援助的蒋介石反动政府的革命战争中,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但是现在我们的战斗任务还没有最后完成。残余的敌人还在继续勾引外国侵略者,进行反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反革命活动。我们必须继续努力,实现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目的。我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全体指战员、工作员,坚决执行中央人民政府和伟大的人民领袖毛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肃清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残余,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国土,同时肃清土匪和其他一切反革命匪徒,镇压他们的一切反抗和捣乱行为。”朱德在宣读命令最后高呼了5句口号:“在人民解放战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毛主席万岁!”

  随后,在军乐队奏响雄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节奏声中,阅兵分列式开始。只听指挥员一声口令:列队!10多个步兵方队如同一阵旋风,由街道两侧很快列队完毕于街道中央。步兵方阵后是骑兵及炮兵、坦克车方队。聂荣臻乘先导车率领陆、海、空三军受阅部队,由东向西从天安门城楼前通过,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检阅。

  今天受阅的部队,有海军1个方队(东北海军学校和华东海军舰队各1个排),1个步兵师(步兵第199师),1个炮兵师(独立第207师第619团和临时编组的炮兵第4师),1个战车师(战车第3师)、1个骑兵师(骑兵第3师)。还有华北战车第7团、步兵第2团、第7师第619团。空军3个梯队17架飞机(由华北军区航空处所辖的P-51型歼击机中队、蚊式轰炸机小队和PT—19型、L—5型教练机小队组成的混合飞行编队)。受阅官兵共有19248人。受阅武器装备,有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辆,军马2344匹。

  走在最前面接受检阅的是年轻的人民海军部队。其实,这个代表一个军种的“方队”,仅有4个排面共36人,看起来很单薄,说明刚建立的人民海军还处在摇篮中。把他们作为开国大典阅兵中受阅部队的先导,显然是别有用意的,这就是显示人民解放军从此起将不再是单一的陆军、步兵,而是向多军兵种的现代化发展。受阅海军战士的服装特别显眼,不同于一片草绿色的陆军部队,海蓝色的军装也不同于人们已经看习惯了的陆军样式,而是同世界海军服装接轨的基本样式,无檐圆顶帽后两条飘带。帽墙上有从左到右书写的“中国人民海军”6个字,胸牌上的字则是与陆军统一的从右至左上下两行的“中国人民解放军”7个字。

  紧跟海军方队之后的是由8000多名指战员组成的12个步兵方队。步兵师以3个建制步兵团和临时编组的冲锋枪、轻机枪、通信、重机枪、轻迫击炮、重迫击炮、战防炮、山炮各1个营的阵容接受检阅。走在前面的方队,指战员们胸前挎着清一色的美制斯登式、汤姆式冲锋枪,后面的方队中,骡马牵引着迫击炮,通过天安门广场。这些武器装备都是从战场上敌人手中缴获来的。刚经历过战场硝烟的洗礼,这时的受阅军人们不知道什么叫紧张,只有执行命令。整齐划一的步伐中,一队队徒步方阵走了过来,随着“正步走”的口令声,除排头兵目视前方外,指战员们的头齐刷刷地摆向天安门城楼,接受领袖们的检阅。指战员们以新中国钢铁卫士的雄伟姿态,昂首阔步,勇往直前,显示了步兵的英雄气概。

  受阅炮兵师组成5个方队,分别以75毫米野炮、105毫米榴弹炮、150毫米榴弹炮、37毫米高射炮和75毫米高射炮的阵容出现在天安门广场。火炮由小到大,由低到高,依次前进,均用美式中型卡车或十轮大卡车牵引,颇为壮观。

  受阅战车师由摩托化步兵、装甲步兵和坦克兵各1个团编成3个方队。铁流滚滚,这些被誉为“活动的战斗堡垒”在当时是最先进的重武器装备,人们为这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的机械化兵器而欢呼。

  当战车师进至天安门广场时,年轻的人民空军17架飞机编成战斗机、轰炸机、教练机3个梯队,分别以双机、三机编队,分批次接连飞临天安门上空,与地面的战车方队遥相呼应,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民代表的检阅。天安门广场上参加庆典的群众欢声雷动,然而,他们或许并不知道,这17架飞机中,有4架飞机是携带实弹飞行,正在执行战斗值班任务。出于安全因素考虑,受阅飞机带弹飞行在航空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开国大典阅兵指挥所之所以这样安排,并非是显示实力和能耐,实际上是出于无奈,主要是担心国民党空军飞机的趁机轰炸偷袭,在紧张的战备气氛下,为了防备敌机突然来袭,不得不防。另外,人们也许没有看出,成梯队批次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受阅飞机好像并不止有17架,好像有很多,其实这是阅兵指挥所实施的一个“障眼法”。当时的北平南苑机场只有这17架缴获敌人的螺旋桨飞机,为了达到阅兵的最佳效果,阅兵指挥所指示,第一梯队的9架P-51战斗机在飞过天安门广场受阅后不降落,再绕弯飞第二圈,正好接在第三梯队之后,成为第四梯队重新受阅。如此从天安门现场观看,今日受阅飞机似乎共有26架。

  一个批次接着一个批次的空中飞机从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与地面上的战车部队遥相呼应,形成了雄伟的阵容。场面气势磅礴,把开国大典的欢庆气氛推向高潮。

  骑兵师的4个方队尾随战车方队行进。走在前边的是3个骑兵团方队,其后是一个由骡马牵引的75毫米野炮营方队。骑兵师全师的1978匹战马,均以6路纵队中速前进。各方队的军马毛色整齐划一,或全红,或全白,或全黑,三色相间行进在阅兵台前;骑在马上的指战员,身着草绿色军装,手握钢枪,腰挎战刀,英姿勃发。

  开国大典阅兵,历时150分钟。场面非常壮观,整个天安门广场始终沉浸在庄严、热烈和欢乐的气氛中。从硝烟中走来的人民解放军英雄部队举行盛大阅兵,以威武雄壮的阵容展现在中国人民面前,不仅为新中国的成立盛典献上了一份厚礼,令国人扬眉吐气,也给世界以震惊。

  这天晚上,朱德总司令在北京饭店宴请参加阅兵的陆、海、空部队的代表。当朱德看到戎装未脱就赶到宴会大厅的空军梯队代表刘善本时,兴奋地说:“你们飞得很好嘛。从现在起,我才真正是陆海空军总司令!”大家为朱总司令笑称自己从此“名副其实”而举杯庆贺。海军、空军的出场,是开国大典阅兵中的亮点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立即提出,我们不但要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而且要建设强大的海军和空军,为当时以步兵、炮兵和骑兵为主的人民军队指明了发展方向。

  如同年轻的人民共和国,这支经历了血与火洗礼的人民军队还需要许多的建设。那时,人民解放军绝大多数是步兵,开国大典受阅部队也主要以步兵、骑兵为主,海军、空军仅是象征性的参加,上万名受阅官兵中,技术兵只占3%。从火炮到坦克,从汽车到飞机,95%都是从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

  1949年开国阅兵,无疑是共和国历史上最辉煌的阅兵。很多参阅部队是刚从前线上下来的野战军,虽然队列走得不如以后国庆阅兵式上走得整齐;武器装备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不如后来的整齐划一,当时绝大多数是日本造、美国造、国民党军造。但正是这些肩披硝烟尘土的将士,正是这些被人戏称为“万国牌”武器装备的亮相,使这支所向无敌的军队给世人的感觉就是霸气十足,无往而不胜。

  新中国开国大典中的阅兵式,是我国现代阅兵式的蓝本。从程序、内容和礼仪上看,新中国的阅兵,部分汲取了中国古代、近代阅兵仪式的特点,也部分模仿了莫斯科红场阅兵式,但更多地体现着中国人民解放军文明之师、威武之师的阅兵特点。至今,人民解放军的阅兵程序和内容基本无大的改变,仅在方队和人员的规模、数量上有所增减和变化。

  人民解放军在天安门广场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盛大阅兵。此后,这支军队又在这里举行了许多次阅兵,但新中国开国阅兵作为经典已经深深地刻入中华民族的灵魂。在时代的脚步声中,人们仍习惯地聆听那来自于历史深处首次响起在天安门金水桥畔的阅兵步伐声。正如多年后已经是白发苍苍的九旬老将军李水清,就是那位在开国大典阅兵式上担任步兵方队排头兵的师长,几十年来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年国庆节这天,无论天晴还是阴雨,他总要到天安门城楼前走走看看,望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听十里长安街车水马龙。这也是全中国人民和世界华人在国庆之日的一个情愫心结。

所有跟帖: 

庆祝大陆沦陷六十一周年----来自沦陷区的匪谍--> -继开- 给 继开 发送悄悄话 继开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9/30/2010 postreply 20:28:09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