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你又没钱,就不要去外面找小女人了zt

来源: 头发与财富成反比 2017-08-25 17:38:3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8198 bytes)

以前不知道哪里看到一句话,大意是“年轻时为罗密欧和朱丽叶哭泣,而现在则更同情他们的父母”,深以为然。马齿渐长,每个人对人情世故的理解重心都会渐渐偏移,与青年时代大不相同。有人说这是老成和练达,也有人说这是平庸和市侩。

中庸,“中”就是平衡,“庸”就是平常。注重人心,遵循惯例,我国文明就有赖于这两个准则,而绵延三千余年,至今不坠。平庸和市侩,其实也挺好。

对不起,扯远了。

我以前研究蒋中正的个人生活史,总觉得他三妻四妾,浪漫洒脱(当然,你也可以指责他朝三暮四,道德败坏)。而现在呢,则是一声惊叹:哇,他好有钱啊!

——当你不能再同你的那个女人携手前行的时候,至少,你要给她很多很多钱,让她后半生衣食无忧。

 

 

粗通命理预测学的读者都知道,无论看四柱八字还是紫微斗数,都有一种身为武将的命格。然而,如今天下承平已久,怎么会有那么多勇士战将?这时预测大师就会解释道:武将就是商人,战时为将军,平时为富商,这两种命格是一样的。

看看周围,难道这些衣着光鲜,油头肥耳,腆着个大肚腩四处应酬的富翁们竟然有能力在平行世界攻城略地,杀人盈野?

不过,在同一人身上观察,可能结论会更加精确。只要看看蒋中正就知道了:他是个杰出的军队统帅和军事战略家,又是一位长袖善舞的富商。

—咦,怎么蒋中正还是富商?

—对啊。你不觉得他很有钱吗?

1923年初,孙文回到广州复任大元帅,蒋中正被任命为大本营代总参谋长,随侍孙文于广州河南的大元帅府,成为国民党的最高军事领导人。自此,除了后来三次短暂的下野外,他再也没有脱离过“革命队伍”。

但在之前的十数年间,国民党屡起屡仆前仆,孙文对他也没有足够的信任,因此他一直心思飘忽,并没有将全副精力投身到党务军务中。

国民党从来财政困窘,入不敷出,最多发点基本生活费。当然,靠党的经费也养不活这么多党员。蒋中正的生活却过得非常阔绰。

 

 

蒋氏和姚冶诚在上海法租界一共有两处居所。先是住在白尔部路(今重庆中路)新民里11号,后迁居贝勒路(今黄陂南路)369号。

凡蒋中正蜗居上海的时候,往往国民党也面临着革命低潮。中央大员都无所事事,谭延闿同汪兆铭终日饮酒作乐,把后者喝得肝病突发,气得汪夫人陈璧君后来每次见到谭氏要么冷言冷语,要么怒目相向。

最高层都这样颓唐,那么邓铿、许崇智等国民党次高层也就不消说了。这时,好客的蒋中正的寓所成了他们的安乐窝。

一般来说,蒋氏每天在客厅开两桌,一桌麻将一桌纸牌,由玩家自由选择。他则准备好茶水果品点心。在旁服侍的,有丫鬟翠娥,还有管家毛延寿(嗯,同传说中丑化王昭君被杀的画师是一个名字,其实他是蒋氏发妻毛福梅的族亲)。

到了晚上,必然殷勤留客,有盛宴奉上。做菜的是蒋中正的“御用”终身的厨司蒋小品,但蒋氏要面子,说这么好吃的菜是如夫人姚冶诚烹饪,以显示她持家有道。

不过蒋中正从不下场赌博。弟兄们在客厅兴高采烈打牌的时候,他静静地躲在书房里读书,“六韬三略”、《孙子兵法》、《纪效新书》、曾胡全集等等,颇能得到同志们的敬重。

许崇智贵公子出身,又长期是高级军官,因此出手豪爽,每次来蒋宅作客都要给管家女仆打赏五十元茶水钱。其他朋友可都是白吃白喝打抽丰喽。但蒋介石并不介意,有时候还带他们去中档的“幺二堂子”打茶围。

一般来说,坐下来喝杯茶,给个一块钱就够了。但蒋氏豪阔,结账时总是掏出两枚大洋掷于盘中,铿然有声。

朋友们开口借钱,蒋中正从不拒绝,事后绝不催债。他自己也有周转不灵的时候。比如1917年春节前,他要还别人一笔款子,手上却没有现金,就问邓铿借了四百元。十天过后就还了,还的还是五百元。(后来邓一直全力支持蒋氏上位,这是远因。)

 

 

前面说了那么多,只是蒋中正生活上的大方豪奢。其实,在奉化县溪口镇,他还要维持以发妻毛福梅为核心的一个大家庭。而且母亲过世后的风光大葬,也是一笔巨款。

此时蒋纬国尚且年幼,但蒋经国已经跟着父亲在上海上学,教育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那么,蒋介石这些钱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下面,让我们来一本正经学习一个。

1917年1月,由孙文领衔,虞洽卿、戴季陶、张静江等人附议,向北洋政府农商部申请成立“上海交易所”,从事证券和物品(花纱、金银、布匹、皮毛等)交易,北洋政府只批准进行证券交易。后因张勋复辟和孙氏南下护法,此事遂延搁下来。

经虞洽卿等人的数次努力,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终于在1920年7月正式开幕。当时每股三十元,孙、蒋等国民党人均有参股,或者代表国民党入股。主要经营者有张静江、陈果夫等人。

按照当时约定,盈利所得当贡献给党组织作为革命经费——当然,作为经纪人的张、陈、蒋等人也能分得一杯羹。

从设立到创建,孙文对于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都倾注了大量心血。但随着1920年11月再度南下护法,他将经营任务转交给了张静江等人。

这段时间蒋中正对于自己的职业前景也游移不定,既想出国考察,也想自我创业,甚至想成为一名“作棉花、棉纱买卖”的经纪人。证券物品交易所的设立,正好满足了这一愿望。

 

 

交易所自身也发行股票,称为“自有股”,原始股价三十元,蒋氏主要是和张静江、陈果夫在一起从事这张股票的投机炒作。

交易所以一百二十五万元的实收资本额,半年内就赢利五十万元,导致自有股的大幅度上涨,最高幅度甚至达到每股一百五六十元,蒋中正从中获利颇多。

因此,他这一两年常徘徊于军事前线、上海交易所和奉化老家之间,对于今后的生涯规划一直举棋不定。

由于证券物品交易所丰厚的赢利,使得许多投机商纷纷效仿,到1921年9月,上海的各类交易所竟然达到一百三十家,而许多为交易所提供资金支持的信托公司也应运而起。这

些信托公司一方面从钱庄吸纳资金,另一方面用这些资金在交易所从事投机炒作。

当钱庄发现交易所股票估价虚高,已经超过原价六七倍的时候,产生信心危机,及时采取收缩方针,不再对信托公司放款,导致股票投机者资金运转失灵,信托公司和交易所纷纷倒闭。

这就是继橡皮股票风潮后又一次大型金融危机——信交风潮。

这次风潮的直接后果就是原有的一百三十家交易所基本上全部倒闭,到风暴过后只剩下六家。

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虽然能够幸存,但张静江、陈果夫、蒋中正的股票投机活动全面崩盘,血本无归,蒋氏在上海开立的投资公司甚至付不出蒋经国十五元的服装费。

这次风潮对于蒋中正打击很大,使得他明白自己在金融方面并非长才,今后不应该以此为业。

此后虽然还不时处理交易公司的收尾工作,但自1922年10月之后,他已经决心专门从事军政工作,对于金融行业,下决心不再涉足。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