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的大苏尔,心中的大洋路

来源: glen1717 2014-12-13 03:12:37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6520 bytes)

盛名之下的美国加州一号海景公路,那么多极尽溢美之词的文章,号称在一号公路上自驾游是“一种享受,一种洗礼,一种浪漫,一种人、海与阳光的融合”,并佐以无数张风景这边独秀的照片,这样的地方让我觉得一生仅有对它的想象是不公平的,此次的美国之行我必须一睹它的迷人风采。

 

由于时间有限,我不可能把这条北起旧金山红森林国家公园南段的莱格特,南至洛杉矶达纳岬全长超过1000公里的滨海公路看个遍,所以选择了其中最精华的一段Big Sur(加州大苏尔),是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一生必去的50个旅游胜地之一。

 

Big Sur位于旧金山和洛杉矶之间,海岸线绵延90英里,没有明确的路标,大致始于Carmel RiverSan Caporforo Greek为止,山高水低,一边是Santa Lucia山脉,一边是浩瀚的太平洋,陡峭的山紧傍着大海,因为是整个北美洲离海最近的山,颇有一种山脉与海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之美,所以被誉为世上最漂亮的览胜山海之色的地方。

 

我就是带着一颗要欣赏“世界之最”的满怀憧憬的心前往的,一路上走走停停,生怕错失其中任何一个好景点:Bixby BridgeBig Sur的知名地标,建于1932年,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单拱混凝土桥,也是Big Sur众多桥梁中跨度最长风景最好的桥。从桥边一条陡峭道路稍稍上行,回首眺望,两岸v字形的青葱峡谷豁然开朗,海面上参差的礁石浮现于大桥圆弧形桥拱空隙中,衬得大桥伟岸又颇富诗情画意;Pfeiffer Beach,有着奇异的紫沙滩,由于这片海滩富含锰矿,所以在太阳光下泛着隐隐的紫。其实不光是微紫色,中间还渗杂着淡淡的粉以及正常的黄色沙,整个沙滩被自然的笔墨随意渲染成了一块色彩柔和的画布;Big Sur River,全长15.7英里,西北流向,源头在附近山上,最终汇入大海,是通过Big Sur海岸体积最大的河流。Big Sur River流域植被丰富多样,加州梧桐、白色的桤木、红杉、海岸活橡树、黄松、库尔特松以及圣卢西亚杉等均能见到。Big Sur River最吸引人的是一条沿河的26英里长的远足小径,松树岭古道,可直通河岸上美丽的温泉以及多处营地;Mcway Falls

坐落于Julia Pfeiffer Burns State Park内,系海潮瀑布(tide falls),从海岸边的巨石缝隙中自80英尺高的顶端一泻而下,直落底下的沙滩。沙滩被一道周围拥立着奇形怪状突兀岩石的水湾包围,象一个套中套,只可惜加州目前大旱,瀑布成了细细的泪痕,实在美中不足;Point Lobos,被称为罗伯士角,位于Big Sur海岸线的北端,乃形状不规则的小半岛,总面积达1300英亩,以得天独厚的地貌和优良生态环境著称,其中的“水下保护区”为750英亩,水产丰饶,同时也是海豹、灰鲸、海狮、海獭的栖息地。此外,考古学家还在此处发现了早年印第安人活动猎食的遗迹。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Big Sur地区多云雾。那日上午出发至Big Sur,原是晴空万里,阳光灿烂,下午回程时海面上渐渐起了薄薄的一层雾,起初只不过象轻纱缠绕,不多时这雾愈来愈浓,渐渐往高处攀升,一层重似一层地铺展开来,海面完全被厚雾吞没了,连山峰都隐去不现,天地间一片完整的轻盈的白,人走在当中象是失了重心,飘飘然。强悍到可以吞没一切的大海竟也有被征服的时刻,而且是被一样最虚无缥缈,最柔弱无骨,最不具力量的东西征服。如此罕见的大雾,算是意外的神来之笔,倒增添了小小余兴。

 

局部的景点是有代表性的,但它们不足以阐述我对Big Sur贯穿始终的全面印象。Big Sur整体的真实的景象,我该怎么去确切描绘呢?美得天然,美得平和,美得令人心旷神怡,却还没有达到震撼灵魂的地步。

 

也许这样的景色我在澳洲触目所及太多了,对Big Sur的美景我竟有些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想起我曾经居住过的Mornington半岛,那条长长的临山沿海的公路,一直延伸至半岛的最西端Portsea,从那儿便可以望见外海了。公路一侧植被丰茂的山终年绿得苍翠,蜿蜿蜒蜒承转起伏地一路朝圣着宽广无垠的大海,沿途经过的一座座滨海小镇Mout MarthaRosbudRyeSorrento等,质朴生动,全都有着可以入画的东西,并不仅仅指表面风光无限的美丽,而是那番情境本身包含着一种朴素的心意,一种人与自然肌肤相亲知觉相通的返璞归真的心意。

 

所以我眼中的Big Sur的美景,是有些叫我感动的,感动自己生活在一个叫澳大利亚的国家,那儿也从来没有缺少过一碧如洗的蓝天,清澈毫无污染的海水,绵软细腻的金色沙滩,海浪,涛声,高高飞翔的海鸥,偶尔会越出海面的机灵的海豚,以及海陆两栖的可爱小企鹅。还有全世界独一无二的大洋路(Great Ocean Road,位于澳洲维多利亚省西南沿海),同样的建于悬崖峭壁中的一段276公里长的临海公路,从起始端Torquay开始直至终端Allansford,一路上要经过世界级的冲浪海滩Bells Beach,有着金色沙滩的著名度假小镇Lorne,景色壮美的Apollo Bay,接着便峰回路转,进入Great Otoway国家公园,迤逦的海岸风光立刻成了古树参天的热带雨林景观,巨大的黑檀木、高耸的白干山梨树、山毛榉、树蕨,都经历了百年风霜,幽密深邃的森林别有一番洞天。

 

大洋路道路险峻崎岖,可谓“九曲十八弯”,弯弯后面有绝景。著名的或者叫不上名的景点,实在也不必一一细说,它们只是铺垫,最后的震撼在于大洋路的终结,12块庄严耸立于Southern Ocean波涛中的巨大陡峭的石灰岩柱,象传说中追随基督的12圣徒,因而得名12门徒。

 

常常看到夕阳斜晖中12巨石伫立海中的照片,觉得美不胜收,待身临其境,才知道“美”的形容还太过苍白,12门徒的美包含着一种力量,让人肃然起敬,景色本身所蕴含的某种意味,又如此地耐人寻味。

 

此处的海水是一方深湛的不透明的蓝,摄人心神,一望便知这里的海深不可触底。这片深蓝的海水,早已过了温情脉脉的年龄,那千百万年累积的深情凝聚成了一股力量,暴戾、孤独、狰狞,带着毁灭性,几乎与世间的一切生命对峙着,因为没有一种生命的长度可以承受这般永不止息的汹涌热情。海水日夜澎湃,连海岸边最坚硬的整片的岩石峭壁都被长年累月地侵蚀产生许多海蚀洞,洞穴再被不断穿凿,终于扩大成了海蚀拱,海蚀拱被硬生生撕裂,最终化为孤零零站立于海面的海蚀柱。

 

海水永远不会停止对海蚀柱的侵蚀,12块巨石,如今屹立的仅只7块,其余5块已因根基断裂而倒塌。

 

造物主的12门徒,前程命运冥冥之中早有分晓,却仍以庄严肃穆巍然耸立的沉静姿态,持续着千年万年的等待,明知最终的结局不过是粉身碎骨轰然倒塌。还有比这更悲壮的等待吗?一个痛苦的走向毁灭的过程,但经历了就完成了生与死的轮回,从此以后便有了生命的含义。一块毫无变化的巨石,看似永永远远,却没有生机,其实是恒久的死亡。生命的特征,就是生死相依,不管这生与死的距离多么遥远,总在不断的毁灭中重生,在不断的重生中毁灭,这是造物主诠释生命的至高无上的法则,顺应了便成就真正的永恒地活着,所以巨石的灰飞烟灭是虽死犹生。

 

阳光照耀着深蓝的海面,沉沉地停留在海中巨石柱上的日色,滞重的金色,又是一刹那,又是迟迟的,雪白的浪花飞卷激扬,一拨又一波撞击着巨柱,这穷其一生的等待,平凡的血肉之躯要历经多少次的生死轮回才能了悟其中的痛苦和伟大,面对眼前的景象,除了膜拜,我们人类无可作为。

 

世间的某些风景,造化神奇,完全颠覆了我们所拥有的常识,打破了我们所遵守的常规,在它们面前,人类渺小、贫乏、苍白。所以对于自然,我们只有尊重,敬畏,而不是妄图征服、主宰。概念化的世界仅是人类的一厢情愿,造物主永远比我们高瞻远瞩。

 

在美国加州的Big Sur,我怀念着远方澳洲美丽的大洋路,想着是该再去感受一下了,可是当我身在大洋路时,我又会对Big Sur作什么样的联想呢?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