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载苦战,NIW绿卡经验分享,律师们如有异议仅供参考

来源: 2003-12-01 15:57:00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提及NIW,移民律师言必称三原则:

第一﹐所做的事必須對美國有利。第二﹐所從事的工作是在全國性的水平。第三﹐申請人辦勞工卡的話將對美國國家利益有損。

本人的成功经验似乎可以与上述原则没有必然联系。我仅有second tier MBA degree, 3 articles (not long) published in Chinese in China,在加州一家私人小银行工作,所做工作当然对美国没害,但决算不上全国性水平,更扯不上辦勞工卡將對美國國家利益有損,因为从I-140申请开始,已经5年多了,3个劳工卡也办下来了。

有个与我背景几乎完全一样的J1身份朋友(在国内同一所无名学校读本科,在国内一大银行工作几年,后来美国读Master)办NIW,I-140也批了(1997年底),但还须回国服务2年,她连一篇文章都没发过,全凭3封强有力的推荐信。

需要说明的是我的I-140是在2000年秋批准的,事过境迁,我和这位朋友的案例可能不具普适性。但不管怎样,毕竟说明象我们这样的成功案例是存在的,这也为非自然学科和非Ph.D的申请人打开了一扇机会之门。

当然每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怎样阐述、包装和推销自己非常关键。面试时移民官非得让我证明我在现在的工作岗位上能“改善美国经济”,我心想你当我是葛林斯潘啊?!就他也没这本事。但即便如此,那也得说你能做到。

还有一点经验之谈是在I-140批准后千万对I-485别大意,我就是因为在面谈时准备不足出了岔子,后因INS谎称没收到我应补交的支持材料被锯了一次,案子被当成DENIED CASE处理到Missouri National Record Center,只得又做MOTION TO REOPEN,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调回CSC。从面谈到最后批准盖章整耽误了两年。有关详情参见几小时前我发的贴子。

还有一个重要可靠消息,CSC正在集中处理(I-485)历史旧案,元旦前完成。

在与INS和后来的BCIS6年斗争中积累了不少经验教训,有些具体问题我相信比“移民律师”更门儿清,也将尽我所能帮助还在奋斗的朋友。

祝大家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