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星mRNA新冠疫苗的临床实验。

来源: 2021-04-25 12:13:08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众所周知,上海复星制药公司与德国BioNtech(BNT)去年3月签订了协议,在中国合作开发mRNA新冠疫苗,比美国辉瑞公司与BNT的合作开发协议还早。 那么现在的辉瑞/BNT疫苗与复星有无关系呢? 众说纷纭,似乎没有定论, 看来还是有必要建立时间线梳理清楚, 除了开始的商业合同时间,其它都以科学论文发表的时间以及论文中说的临床试验时间为凭据。

3/15/2020, 复星与BNT签合作开发合同。

4/9/2020, Pfizer与BNT签合作开发合同。

8/12/2020,Pfizer/BNT 发表BNT162b1的临床I/II期报告, 临床是在美国做的,时间段是在5/4/2020-6/9/202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639-4

9/30/2020,BNT与Pfizer共同发表BNT162b1的临床I/II期报告, 这是在德国做的,时间段是在4/23/2020-5/22/2020。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814-7

10/14/2020,Pfizer/BNT共同发表论文,是2款疫苗BNT162b1和BNT162b2的I期临床实验比较报告,这个是在美国做的, 做临床的时间段是5/4/2020-6/22/2020,结论是在2款之间选择BNT162b2作为II/III期临床实验。 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27906

12/10/2020,Pfizer/BNT共同发表论文,BNT162b2的II/III期, 4万3千多人参与的临床试验报告,做临床的时间段是7/27/2020-11/14/2020, 有效率95%, 这个临床是Pfizer公司做,就是后来美国FDA紧急批准的, 统称为Pfizer/BNT疫苗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34577

1/6/2021, 复星/BNT提交BNT162b1临床I期报告, 这是个preprint, 正式发表的论文我没找到,这个临床是在中国江苏泰州做的,做临床的时间是在7/18/2020-8/14/2020之间。https://assets.researchsquare.com/files/rs-137265/v1/d20fa7b9-7566-464f-a61d-618cd4c4ff18.pdf

 

这样就很清楚了,开始都是以BNT162b1款疫苗作临床实验的,德国做的最早,在去年4-5月I/II期,美国是在5-6月做的I/II期,中国是在7-8月做的I期;但后来没用BNT162b1, 是用了BNT162b2, 这是在美国5-6月做的临床I 期作比较筛选出来,BNT162b2后来的临床II/III也是Pfizer主导的。

关于复星疫苗开发, 除了仅有的preprint论文以外都是新闻稿,这就不太可靠的,特别是喜欢放卫星的中国新闻, 但因为没有其它可靠的依据,也只好找几个关于复星的比较近的新闻了来凑合看吧。

11/24/2020,复星医药在中国江苏泰州和涟水启动了候选mRNA新冠核酸疫苗BNT162b2国内的II期临床试。 同一报道还提到,12月16日,复星医药也对外宣布,公司与BioNTech就mRNA新冠核酸疫苗于中国大陆市场供应和生产事项达成协议,一旦新冠核酸疫苗获得中国大陆市场上市批准,BioNTech预计将于2021年向中国大陆市场供应至少1亿剂BNT162mRNA新冠核酸疫苗,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首批疫苗将由BioNTech在德国的生产工厂供应。https://www.yicai.com/news/100883539.html

12/30/2020,中国本地媒体--财新周三报导称,复星医药将与德国BioNTech组成合资公司,在中国建设新冠mRNA疫苗产业化基地,一期项目产量将达到2亿支。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fosun-pharm-biontech-vaccine-jv-1230-idCNKBS29410E

可以看出,复星没做BNT162b2的临床I期,其II期是在Pfizer/BNTIII期都做完之后再开始的, 结果如何,只有新闻稿报道,没有任何论文发表, 那么III期还做不做呢? 看来是不用了,直接用Pfizer/BNT的临床报告就行了,正如复星医药全球研发中心总裁回爱民表示,在中国是不需要再做一个三期临床试验的,这个也是全球的共识——全球有一个临床试验,各个国家都可以注册使用。https://finance.sina.com.cn/chanjing/gsnews/2020-11-10/doc-iiznezxs11094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