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一篇微信文章:田小明在美国推广针灸

来源: 2019-01-09 16:26:12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用临床疗效让NIH诚服

初冬的华盛顿特区日色清朗。位于郊区的贝塞斯达,距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不到10分钟的车程,有4栋“Medical MALL(医疗中心)”,田小明的诊所就坐落于此。

如果说尼克松访华给针灸带来了第一波热潮,那么谈及针灸真正进入美国主流视野时,则不得不提到被媒体誉为“用一根银针敲开白宫大门”的“Dr.Ming”——田小明。

1982年来美国深造的田小明,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原本的研究领域是骨关节病和运动创伤。“当时我发现在治疗恶心、呕吐及疼痛等病人时,西医西药的疗效不显著。那为什么不能用针灸呢?”已经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深造了数年的田小明,想到把中国的中医针灸介绍到NIH。

“没想到,当时的研究院院长当头给我泼了盆冷水。他告诉我,他们已经做过实验,针灸只是心理暗示,没有实际疗效。”倔强自信的田小明直指之前的实验设计有问题,“你们项目组的专家研究中医针灸的资格不够,没有懂中医的专家,如何评价针灸和中药?”

在田小明看来,成立于1887年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无异于一棵西医的百年巨树,“唯有撼动这棵‘大树’,才能让针灸真正进入主流社会”。

1986年,田小明和妻子陈尚青创建华盛顿中医针灸治疗中心。为扩大针灸的影响力,田小明不惜免费为病人治疗。他的第一位病人是时任白宫妇女儿童保健委员会顾问的派吉·皮格女士。“当时她已经被坐骨神经痛折磨了两年,她告诉我‘24小时每一分钟都在痛’。”田小明说,“针灸进行到第10次时,她的疼痛已经减轻了一半,进行到第19次时,已经好了90%,病人高兴坏了。”

口耳相传,田小明的病人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因颈椎病已经签不了字的国会参议员丹尼斯·迪康西尼等。很快,田小明的诊室门庭若市,几乎找不到地方停车。

积累了7年的临床病例和NIH十几位医生现身说法,终于撼动了NIH这棵“参天大树”。1991年,NIH在国家临床中心创立第一个中医针灸诊所,田小明受聘担任主任级临床顾问医师。“在NIH成立中医针灸专业门诊,这是开天辟地第一回,使西医界和他们的病人又惊又喜。”田小明说。

此后,针灸扬眉吐气,在美国主流社会一路“绿灯”——1996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针灸作为正式医疗器械。1997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召开中医针灸评估会议,终于肯定针灸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1998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成立国家补充替代医学中心,进一步确定了“补充替代医学”的定义和研究领域。

2000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任命田小明为白宫补充替代医学医政委员会委员。该委员会负责调研40多种补充替代医学的使用现状。经历1700次调研之后,作为白宫正式法律文件和发展大纲的《白宫医政报告》出炉,正式将中医纳入补充替代医学之中。

在报告初稿审查时,田小明力倡把中国传统医学作为医学系统列入大纲,其中包括针灸、中医药推拿等,并用“中国传统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取代美国沿用了几十年的“东方医学(Oriental Medicine)”。

“这是中医第一次正式写入白宫医政大纲之中,起到了正本清源的重要作用。”谈起往事,田小明感慨万千。

如今仍思维敏捷的田小明,每天早上8时准时到诊室为病人施针。32年来,他的团队已经为28万名病人进行治疗。

田小明。

【对话】

白宫补充替代医学医政委员会委员田小明:

中医西医要相互配合寻求共赢

记者:您早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研究的是运动医学和骨关节病理,为什么在美国搞起中医来了?

田小明:我上世纪80年代初期赴美深造旨在求新知,先后涉及骨关节病理、生化、超微结构和康复医学,并曾在NIH专攻骨关节炎及运动创伤基础和药物研究。但我对中医,不仅毫不陌生而且饶有兴趣。在上北医之前,我是北京体院的田径铁饼运动员。在那三年时间里,我用业余时间求教于北京著名中医施稚墨和熊琦老师,曾在为老师抄方中如饥似渴地学习中医。这一段经历为我日后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及研究打下了难得的基础。

当我完成在美国NIH的研修后,世界卫生组织聘请我当传统医学顾问,并支持我在美国发展传统医学。那时候的NIH对中医不甚了了,甚至否定中医针灸的临床疗效。我和妻子陈尚青药剂师意识到,这可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决定要用临床疗效向NIH西医权威展示中国针灸的宝贵价值。撼动这棵西医的“百年大树”,就撼动了美国乃至全世界的西医界。这个仗很值得一拼!

当然,在我建议NIH研究中医针灸被该院院长否定时,很大地激发了我的正能量。目前中医针灸在美国能有今天这样健康的发展,那也是我始料未及的。当白宫医政委员会主任格茹福特医师高度赞扬中医针灸对美国所作的突出贡献之时,他特别提到“如果没有Dr.Ming把中医针灸介绍给NIH,我们便无从了解到它神奇的医疗价值”。终于,我们的梦实现了,心里是暖烘烘的。

记者:中医要走向海外有哪些途径可循?

田小明:中医药在海外发展要借鉴针灸成功发展的模式,像春雨一样润物无声,建立良好的信誉。美国医学界的有识之士渴望了解中医药研究方面的新动向,我们要能提供确凿可靠的数据,包括药理、毒理和临床资料等。此类医学研究工作将对中医药在海外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说起中西医结合的概念,第一种方式是中西医各种治疗的配合,以达到更满意的临床疗效。第二种方式是从中医药中汲取思路,从古方中创新出疗效更明显的新药物。在美国最常见的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是配合。在我看来,中西医可以结合得很好,医学的发展应该是三条腿走路,一是西医,二是中医,三是中西医配合,成鼎足之势岂不更好。

记者:中医在海外是否受到日韩等东方医学的冲击?

田小明:如果有这种冲击的存在,我认为那是好事。日韩及欧洲国家搞中医中药和针灸都是向中国学的。他们根据本国的特点有一些技术上的发挥和改进,我们不仅不必担心,而且应当欢迎。这有些像马拉松,各国选手开跑后自然会分出名次,跑完全程的都是优胜者,但冠军只有一个。从事中医的专业人士应当欢迎任何国家的挑战。(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