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重弹:美国医生培训,个体差异,以及临床指南。

来源: 2015-05-27 19:23:5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1. 和任何其他职业一样,医生必然存在好的孬的,聪明的愚笨的,灵巧的笨拙的。这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
就算哈佛医学院毕业出来的,就能保证各个都是精英,不出“庸医”吗?恐怕不可能吧。

2. 那么美国教育系统是如何保障医生的质量的呢?
1)医学院的高门槛。
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个是医学行业确实是一个保护性非常强烈的职业。每年医学生招收数量,以及住院医生培训数量虽然每年有递增,但数量上在几十年里,没有太大的变动。
但另一方面,这种“限制”造成了这个职业的门槛相对较高,对于生源的质量是一个正性的保障。

2)医学教育的规范化。
虽然每个医学院,每个住院医培训单位千差万别,但是它们都遵循同一个原则:循证医学的原则。
也就是说对于每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尽量尊重客观证据,而不是停留在纯理论层面上的探讨。
我以前也提到过,规范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基本诊疗质量,也就是说尽量避免因为个别医生的愚笨而造成的错误。
但是规范化不是限制创新,或束缚有真本领的医生的枷锁,对这点这里就不详细讨论了。

3)医生的继续教育。
现在国内也有相应的继续教育,但在我出国的年代,是没有听说过这档事的。所有医生只是通过上级医生或者自身的临床经验,而总结成长。有些人可能一错就是一辈子。
现在,虽然一些基本的观念,基本的知识是永远不会变的,但是很多医学知识,医学技术都在不断更新和淘汰。所以当代医生(不光是美国医生),都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跟踪最新医学进展,调整临床诊疗的理念。

4)这不归在教育体系里,但是美国的相应的医疗法规,也是保障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当然和任何一套系统一样,美国的制度也不是尽善尽美的,也存在其缺陷。我本人对美国制度比较欣赏的一点是:一旦发现问题,必然会有人跳出来挑战旧体制,寻求解决途径。

3. 如何寻找好医生。
这跟国内稍稍有所不同。
国内的状况是:好医生都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
而美国越是大的教学医院(比如哈佛,梅奥,霍普金斯等等),薪水越低。这些医院诱人之处在于其科研/教学实力。所以比较适合喜欢科研,习惯革新的医生。这些医院的实力主要体现在疑难杂症。
举一个例子:如果你在北京得了急性阑尾炎,最好不要去协和手术。因为协和收治的都是全国各地来的各种疑难杂症病人,这在一定程度上就稀释了“常见病”的比例,使得小医生独立主刀阑尾炎手术的机会反而比不上很多普通医院。
经济上的诱惑使得大量优秀医生都愿意去一些稍有规模的社区医院,或自己经营诊所。他们没有科研/教学的负担,每天重复同样的相对简单的疾病或操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他们的“经验”不比国内三甲医院的大医生少。

如果你有子女或晚辈有在医学院就读,或者正在接受住院医培训的,和他们聊聊看看他们大多培训出来大多去哪里工作,就会了解更多这方面的情况。

那么究竟如何找到好医生呢?
第一是靠口碑。
第二是看硬件(包括医学院,住院医培训等)。
第三真的就是靠运气了。
最后就是看病人与医生是否对脾气了。

如果是常见病,去大医院看真的不一定比好的社区医院强。
但是对于疑难杂症,去大医院是必须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