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个实验!我不否认病毒是必要条件,但是对与受寒无关不同意。

来源: 2015-04-19 06:07:37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小百科:有趣的研究──感冒


20世紀以前,一般都認為感冒是因「冷到」或受「風寒」的關係。但18世紀發明避雷針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約在1750年已注意到,水手經常穿濕淋淋的衣服卻健康沒事,群聚、在封閉空間的人,雖穿厚衣物,反倒有接連感冒的現象。所以他認為,感冒是經由旁人而來,與有無保暖沒有關係。


雖然病毒這個比細菌更小的微生物,要到1892年才被第一次發現,但富蘭克林的先知卓見,證明是正確的!有趣的是,已進入網際網路普遍、資訊傳遞快速的21世紀,卻還有不少人對感冒的觀念,仍然停留在上(19)世紀,以為感冒是「被風吹到」。富蘭克林地下有知,會不會覺得好笑呢?


近代的科學家,已透過多次精密的實驗,證明感冒是病毒進入呼吸道所造成的病變,光是「受寒」,如果沒有病毒,是不會造成感冒的。「風」本身不會致病。病毒是存在於原來病人的呼吸道,尤其鼻腔內,經由鼻涕、噴嚏或是咳嗽,傳播到附近一個人身上才會生病。這也就是250多年前富蘭克林所說的:感冒不是「風傳給人」,而是「人傳給人」。


但如果周遭的人帶有病毒,碰到天氣乾冷,是否比較容易受感染而生病?許多實驗否定了此假設;著名的英國薩里思伯萊(Salisbury)研究,是將體質類似的健康成人,分為兩組,先逐一抽血做各種血液、免疫細胞、抗體檢查,第二步驟是,把A組人員置身暖房,B組置身冰庫,再以同一感冒病毒直接灌注到每一人的鼻腔內,然後觀察其後數日內產生感冒症狀的比例,並再度做血液、免疫細胞抗體的檢查,以排除過敏及其他疾病。過敏的症狀與感冒有時難以分別,有的人以為自己有感冒,其實只是過敏而已,此時就必須靠血液檢查的客觀鑑定。


此研究最後發現,不論在32度高溫或零下5度的環境,兩組人員得到感冒的機率是一樣的。阿拉斯加或加拿大人的感冒次數並不比住泰國的人多。得感冒的條件是必須要先有病毒的存在,研究指出,冷環境並不致於使人較容易得感冒。所以「受涼」、「冷到」,都是錯誤的講法。


不過醫學界也有一種理論,認為太冷會使呼吸道黏膜的血流量少,影響到局部的免疫力或蛋白質,因而容易得感冒。但這方面的研究尚少,也不是主流科學界的看法。無論如何,直接條件還是要先有病毒存在,沒有病毒就不會感冒,再冷也不會。南極探險隊員雖然冷,但空氣中沒有病毒,可能要有外界人士來訪,把病毒帶進來,才會有人感冒。魯賓遜漂流荒島時,沒有避寒衣物,可能會凍傷、凍死,但不會感冒,因為沒有人傳染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