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周易基礎知識(一)

来源: 2011-03-27 12:22:28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中医的一位圣人孙思邈说过,不学易不足以知太医,从此有所谓医易同源的说法。对于周易,自古解释众多,当代附会尤甚,所以需要弄清楚周易到底是怎样一本书。

周易从广义上说有《经》和《传》两个部分。狭义上《周易》仅指《经》,这部分按照传统的说法是周文王所撰,难以确考,但大致是西周初期的作品。

《经》包括:

一、64卦,每卦由六爻组成,爻有两种,连贯的和间断的,也就是后世所说的阳爻和阴爻。最下面的一条线叫做初爻;最上面的叫上爻。初、二、三爻可以看成一个三划小卦,叫做下卦;四、五、六爻可以看作另一个小卦,叫做上卦。阴阳两爻的排列组合最多可以组成八个不重复的三划卦,这就是所谓八卦。按传统的说法,过去只有三划的八卦,周文王把八卦推衍成六十四卦。换句话说,阴阳爻六划不重复的可能也只有64个。

二、每卦有一个卦名:或单或双。第一卦是著名的干卦,由六阳爻组成。通行本第二卦是坤卦,由六阴爻组成。但是1973年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初年的周易是另外一种排列方法,坤卦排在最后,从数学上看更有对称性,而且和宋代高人邵雍的排列相同。虽然有些卦名似乎有意义,例如同人、大有、未济等,但是很多其它的十分费解。马王堆本有许多卦名和通行本是音近而字不同。例如干,马王堆是键,本人有个大胆假设,这些卦名本来不是汉语。一些考古学者认为周易的原型起源于西部彝族地区。

三、每卦的后面有简短的卦辞。说明吉凶,如“元亨利贞”,再加上一句通常和古代生活有关的有隐喻意义的话。如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四、每爻的后面有一简短的爻辞。乾坤两卦,除了六爻外还个有一特殊的爻辞,称“用九”和“用六”。

这便是周易经的部分的全部。

《传》有以下部分:

彖:主要解释64卦和卦辞。分上下两个部分(1-3233-64)。

象:主要解释爻辞。也分上下两个部分。

文言:非常简短,只是解释乾坤两卦。

系辞:是对周易总体的哲学解释,很长,分上下两个部分。

说卦:主要讲八卦和各种物象的关系。

序卦:主要讲64卦排列的顺序。

杂卦:《传》的最后一部分,内容杂乱,在马王堆本中没有这一部分。

这七传如果有上下的分开算一共是十部分,又叫做“十翼”,翼是辅助的意思。

传统上有种说法,孔子做十翼,宋代以来就有人否定这种看法,清代以后大部分学者认为和孔子无关。但我认为《文言》当为孔子所撰。这部分是春秋晚期到汉代初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