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情】丽都大戏院的故事

来源: chufang 2023-04-05 08:24:24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9540 bytes)

“北京大戏院”开幕

成为华商电影界盛事

1925年,由原上海大戏院经理何挺然等人发起组建的上海怡怡公司,在贵州路10号(1933年门牌改为239号)近北京路口,筹建北京大戏院(Peking Theatre),至竣工历时一年半。

1926年11月17日,《申报》发布北京大戏院即将开幕的消息,并详述影院建筑的特色:“不日即将开幕之‘北京大戏院’,为上海新近添设之规模宏大的影戏院,创办者为上海怡怡有限公司,该公司之从事经营北京大戏院,首尾耗去一年半之光阴,主其事者,惨淡经营、煞费苦心,乃得使其成为今日最新式之海上娱乐场所。电影场中,共设座位,为数计一千二百,观众无论从任何方向之每一座位注视台上之银幕,均极清晰,毫无障碍……戏院之总经理,前在上海大戏院担任经理多年,对于经营影戏院事业之经验至为丰富……戏院地址在北京路贵州路,距新新有限公司仅数十步即达,往来交通极为便利,邻近之地更可尽量停放各种车辆。”

11月19日晚上的北京大戏院开幕礼上,来自绅、商、学、报界的中西宾客达2000余人,不到8点人们已站满戏院,北京路上更是车水马龙,戏院门口灯光灿烂,耀眼夺目。9点戏院宣告开幕,经理何挺然报告北京大戏院成立经过,接着傅道尹(时任江苏省沪海道尹傅彊)演说,再由唐绍仪之女唐宝玫主持开幕礼。另闻,女宾中许多电影女明星都梳了当时最流行的发式——“鸭屁股式”,唯有以饰演风尘女子而闻名的韩云珍仍梳着“爱司头”,且身披红软缎斗篷,在众女星中尤为抢眼。画家姚吉光(《福尔摩斯报》创办人)、倪古莲、徐色斌三人也前往观礼,因只有两张观礼券,在门口被招待阻拦。姚吉光一怒之下将两张观礼券撕碎,另一招待见状赶忙上前打圆场劝姚息怒,并随即放行。

20世纪初的上海,由国人自办的电影院极少,仅上海大戏院(1917年5月开幕、曾焕堂创办)、东华大戏院(1926年5月开幕、丁润庠创办),此刻在泥城桥畔(即北泥城桥,今北京东路口),何挺然等人又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北京大戏院,实在是华商电影界的一桩盛事。

 

      1926年11月20日的《申报》第24版上登载的北京大戏院上映《醉乡艳史》广告

开幕第二天,北京大戏院首映外国影片《醉乡艳史》,夜场散场时已是晚上11点,院方在门口准备了茶点招待来宾,没想到却引发一场“争食大战”。有记者亲眼目睹“好戏”,如是道:“其时来宾正饥肠辘辘,饿火中烧,互相争食。因散场时,观众势如潮涌,间有少数不规矩者,击盘夺杯,叮当之声,不绝于耳,一时秩序大乱,形同赈灾。某女明星因争食蛋糕,致失去金戒一枚;小东洋连吞蛋糕五块、火腿吐司多片、葡萄汁约七八杯,并向众大呼:不要客气,快吃……笑柄于是百出,有向口乱塞者,有纳入袋中者,有用巾包取者,形形色色,笔难尽述。而脚底践踏者,皆蛋糕蛋饼之属。吾于是不得不叹吾国人之乏道德心也。吾因北京大戏院开幕之盛,需笔为记,藉志鸿爪云尔。”

 

 

戏院副经理

竟一口回绝播放公益广告

 

北京大戏院自开业起,以头轮设备放映二三轮西片(外国影片),又创新加映中文字幕,使中国观众更易于了解剧情,因此营业十分发达。“轮”是从美国放映业引进的一个术语,是“第一轮映(First Run)”“第二轮映(Second Run)”“后次轮映(Subsequent Run)”的简称。一部新片在上海放映时,分别有一、二、三轮,在首轮影院映期结束后,才会转到第二轮影院放映,依此类推。不久,北京大戏院为精益求精,不惜斥巨资重新装修,并特聘建筑师范文照计划一切。1927年9月8日,金碧辉煌、色彩鲜艳的北京大戏院重新开幕,首映罗拉杰作《雨中寒蝶》。

 

北京大戏院内景(《图画时报》摄于1927年)

其时,到过北京大戏院的人大都觉得满意,唯一不满意的就是影片放映前的广告片太多,一张又一张,约有20张之多。这对于影院方来说,为增加收入自然多多益善,然而观众对这些毫无趣味的广告片却深感乏味。1928年春,上海市政府因提倡公众卫生而举行大规模卫生运动,并拍摄成宣传片,托各影戏院映演,以资倡导。上海市卫生局委托中华卫生教育会牵头,分别向租界各影戏院接洽放映事宜。中央影戏公司下属各影戏院当即奉命照办,夏令配克影戏院、卡尔登大戏院等外国人设立的影院也以公益事件为重,随即允可,只有华商所设的北京大戏院副经理梁其田却对此一口拒绝。卫生局遂正式函请梁其田赴卫生局谈话。

1929年,北京大戏院以“一部分巨片,将不复能在沪开映”为由,于8月4日起举行“电影巨片周”,每日换映一片,让沪上影迷得以最后观赏。巨片周首日,上映滑稽大王卓别林名作《淘金记》;礼拜一(8月5日),上映1926、1927连续两年被选为美国十大卖座片之一的《战地鹃声》;礼拜二(8月6日),上映历史片《以色列之月》;礼拜三(8月7日),上映著名好莱坞女星葛雷泰·嘉宝主演的《女色迷人》;礼拜四(8月8日),上映由美国米高梅公司拍摄的商业片《风流寡妇》;礼拜五(8月9日),上映欧战爱情片《战地之花》;礼拜六(8月10日),上映爱情浪漫片《荡妇心》。

1929年2月,夏令配克影戏院率先开映有声影片(故事片),轰动沪上。至下半年,大光明、光陆、卡尔登、北京等大戏院紧随其后纷纷加装发音机。北京大戏院向百代公司购得一架放映有声影片的放映机,价值2200元;另以巨资从美国西电公司购买的慕维通、维泰风全套有声电机,共计30多箱的设备已于11月下旬运抵上海。西电公司特派工程师毕卡特等人随行,日夜开工赶装,于12月初安装完毕。北京大戏院经试映十几次校正设备音色,使其发声与片中人物几乎同步。

1929年12月15日,北京大戏院正式开映有声片《四大天王》。不过,在开映有声片初期,北京大戏院也有掉链子的时候,发生“有对无白”的情形,甚至引发观众退票潮。

 

 

大明星阮玲玉到场观影

使戏院秩序大乱

 

北京大戏院先前开映无声影片时,专映二轮西片,且票价低廉,选片精到,因此戏院时常满座,获利甚丰。然而,自从改映有声影片后,营业却大不如前,且戏院多年未修已显陈旧。

1930年7月25日,北京大戏院停业大修,其间更换放映机、银幕、座椅等设施设备,历时一个多月。8月30日北京大戏院重新开幕后,减低票价,首映由联华影业公司出品、阮玲玉主演的影片《故都春梦》。此片是国产片复兴的第一声,大受观众喜爱。之后,联华影业公司出品的电影在沪的第一轮放映权,十之八九归北京大戏院,直至1934年金城大戏院落成,此种专权才被夺去。

 

  1931年3月1日,北京大戏院上映《山顿夫人》

1932年9月5日晚9点半左右,联华影业公司厂长黎民伟、林楚楚夫妇和阮玲玉一起悄悄来到北京大戏院,观看联华出品的影片《粉红色的梦》。为避人耳目,他们没有关照戏院预留位子,且在影片开映前到场。刚巧这晚戏院客满,三人无法入内观影。但是,黎民伟不愿空跑一趟,遂与戏院职员商量,让他们就站在楼下南面太平门旁边看电影。影片放映一刻钟后中断休息,观众中有人四下望野眼,忽然发现了站在门口的大明星阮玲玉,不禁轻唤:“她就是阮玲玉。”很快,其他观众听到议论都纷纷向太平门口望去,还不住地说着三人的名字。林楚楚觉得不好意思,便提议出去暂避一下,三人一同由边门走到外面售票间,刚巧遇到从北方回来的导演侯曜,于是几人就索性驻足聊了一会。虽然大明星已离开,但观众们似乎仍心有不甘,座位靠近门口的人更是起身探头,不住地往外观望。有部分观众甚至争先恐后跑到门口去看,一时戏院秩序大乱。院方见状,立即放下门帘提前开映,混乱的观众席才慢慢安静下来。而黎、林、阮等人也不敢再进去,只得匆匆离去。

 

 

北京大戏院

拆除重建后易名“丽都”

 

 

1933年7月28日,北京大戏院再次暂停营业进行内部装修,直至9月2日装修完毕重新开幕,首映国产巨片《母性之光》。1934年北京大戏院拆除重建,仍由建筑师范文照设计。1935年初新戏院完工,改名为丽都大戏院,于2月3日开幕,首映影片《自由万岁》(米高梅公司当年度荣誉作品)。

 

  1935年1月31日《时报》登载的丽都大戏院开幕广告

1935年,中华慈幼协会在效仿美国儿童年的基础上,为唤起全国民众注意儿童事业起见,提出设立全国儿童年并得到国民政府的批准,8月1日为儿童年开始日期。丽都大戏院为纪念儿童年,决定从8月4日(星期日)起,每星期日上午10点半加映一场儿童电影,专选中外富于教育价值的名片,以飨全市儿童,票价仅取大洋2角。

丽都儿童年纪念首周日上映儿童片《无上光荣》,同时加映五彩美艺卡通片《迎春之曲》;8月11日放映由童星贾克柯柏主演的影片《顽童》,此片被称颂为“伟大的儿童教育巨制”,同时加映滑稽卡通片三部及教育短片《鲨鱼》;8月18日放映儿童片《夜生活》,同时加映卡通滑稽片及滑稽短片;8月25日放映时年5岁的女童星秀兰·邓波儿主演的影片《小娃娃》,同时加映卡通片《救火会》和风景教育短片《沙漠中》。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丽都大戏院歇业,关门前一天还在放映由琼·克劳馥、惠廉·鲍威尔、蒙高·茂莱、佛兰·摩根合演的喜剧片《最后之一吻》。11月20日,丽都大戏院免费提供场地,救济难民委员会上海分会联合上海音乐界举办救济难民筹款音乐会,被邀参加音乐会的有夏国琼、斯义桂、丁善德、谭小麟、卫仲乐、戴粹伦、张蓉珍、蔡绍序、陈预辛、葛景贤等人,以及各音乐团体、音乐学校。筹款音乐会的全部票价收入,均拨充救济难民之用。11月26日起,丽都大戏院复业,首映英武小生安东·华尔勃鲁克与伊丽莎白·亚伦合演的史剧《乱世忠臣》,票价照旧,楼下3角,楼上5角、8角,日夜同价。

1948年9月9日上午10点,哥伦比亚公司、沪光大戏院、丽都大戏院三家联合商请中国航空公司,在上海上空用C-47型训练机义务散发5万份《天涯追踪》影片传单,其中包括1000份盖有沪光、丽都大戏院和哥伦比亚公司章戳的传单,拾得者可向沪光或丽都大戏院换取《天涯追踪》影片赠券。《天涯追踪》讲述了1935年上海缉破日本国际贩毒巨案的惊险故事,旨在倡导国际禁烟合作精神,揭露日本毒化中国及世界的阴谋,深具教育意义。哥伦比亚公司被特准实地拍摄全部外景,其间历经美国纽约、旧金山,中国上海,埃及开罗,法属黎巴嫩,古巴哈瓦那等地,中国著名摄影师王小亭先生参与外景拍摄。影片由中外明星联合主演,其中包括狄克·鲍惠尔、雪妮·赫莎和中国女星梅丽霞等,剧情源自美国财政部属下麻醉品局秘密档案。

 

 

将舞台租给越剧团

支持抗美援朝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夏季,由于生意普遍清淡,上海50余家影戏院放映间的机务人员主动提出减薪要求,减去工资的百分之二十。其时,沪上影戏院业经营惨淡的原因有三:其一,暑天本是影戏院营业淡季;其二,看惯了好莱坞大片的观众,还不能马上转变兴趣,接受新电影;其三,由于社会风气的转变,以看电影为主要消遣方式的闲人已逐步减少。由于美蒋对大陆的封锁,英美新片已断供,苏联影片也无新片到沪,影院不得不以旧片充数。为扭转营业颓势,影戏院开始租赁场地出演舞台剧。比如兰心大戏院租给华东军文工团出演秧歌剧;南京大戏院也租与袁雪芬的雪声剧团,秋凉后准备上演越剧;丽都大戏院于8月也与傅全香、范瑞娟领导的东山越艺社订立租约,改演越剧。

1950年1月31日,上海越剧工会筹备会在丽都大戏院召开成立大会,参会的越剧界同仁逾千人。上海总工会代表叶德馨、文艺处剧艺室负责人伊兵、洪荒均列席大会并讲话。大会选出筹委袁雪芬、范瑞娟、赵雅麟、吴琛、吕仲等27人,袁雪芬担任大会主席并致词,各剧团在会后还表演了余兴节目。1950年4月,经东山越艺社改编的传统越剧《梁祝哀史》在丽都大戏院隆重上演,半年间连演数十场,打破了当时越剧演出场次的纪录。1951年4月5日,范瑞娟、傅全香、张桂凤销假登台,继续在丽都演出越剧《梁祝哀史》,至4月14日场地租约期满,演出暂告段落。租约空挡期,丽都大戏院间映电影。5月8日,东山越艺社与丽都续约三个月。逢剧团歇夏时,丽都便上映电影。比如7月28日首映苏联影片《阴谋》,票房收入全部捐献购买飞机大炮,用以抗美援朝前线。

1951年8月,尹桂芳、徐天红领导的芳华越剧团,与丽都订约秋凉场子,9月21日芳华剧团首演《伏虎儿女》,后长期演出《红花村》《江姐》等剧。为响应文艺界抗美援朝支会越剧支分会号召,芳华剧团于11月5—11日,在丽都大戏院连续义演七天,演出该团新戏《相思果》,所得捐款超过原定6000万元目标。因为丽都原舞台面积太小,遇到场面较大、人物较多演出,舞台上就显得很拥挤。为此,1953年7月13日,在丽都演出的芳华越剧团决定歇夏,休息数日,让院方加宽舞台。1958年底,芳华越剧团迁闽,结束了与丽都大戏院的租约。事实上,丽都大戏院自1954年起由上海市文化局接管,成为国营企业。1959年后,市文化局常安排中小型剧团在丽都演出,如云华、合作等越剧团,使丽都大戏院成为沪上重要的越剧演出场所之一。

那些年,丽都大戏院每日开场前一小时,后台门口常聚集了许多越剧迷。她们手持纪念册、钢笔,等艺员一进门,就立刻上前围堵,要求签名留念,弄得艺员手忙脚乱。在夜戏散场后,几位越剧明星也曾遭遇戏迷的围追堵截。1963年3月15日晚上11点多,丽都大戏院的夜场刚散场,演毕越剧《追鱼》的徐玉兰、王文娟两人一出后台的门,就被一群学生模样的小姑娘发现了,喊道:“追啊!”徐、王见状,赶紧跳上一辆三轮车,不料三轮车的轮子竟都转不起来,被戏迷搞得精疲力竭的两人,一看前面还停着一辆电车,立即舍三轮改电车。可是,这群小姑娘一步也不放松,转身紧追电车,上演了一场从“追鱼”到“追车”的闹剧。

 

 

滚滚商潮中湮没的

又一座老上海影戏院

 

1966年,丽都大戏院改名为正红剧场;1972年,更名为贵州剧场;1977年,剧场大修后作为影剧两用场地,改称为贵州影剧场,设座1100个。1982年6月,徐汇沪剧团在贵州影剧场上演沪剧《红梅春艳》。这是上海戏曲舞台上第一个反映当时正在开展的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的戏剧,由沪剧新秀张小玲出演主角李冬梅,参加演出的还有邱寅鹤、杨音、刘正道、吴鸿章等人。1983年4月,上海青年话剧团根据路遥中篇小说《人生》(获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的同名话剧在贵州影剧场上演。这台话剧由程浦林编导,采取了多场景、电影化的结构,曾在电影《烦恼的喜事》中担任主要角色的青年演员李建华、徐幸分别担任男女主角高加林和刘巧珍,上海歌剧院青年演员庞敏特邀扮演黄亚萍。

在上海市文化局1988年12月编印的通讯名册上,被称为“剧场”的共有39家,然而实际仍有演出的只有24家。1988年,贵州影剧场因房屋出现险情而停业,场地租借给黄浦区物资公司,改做机电五金商场,门口张贴着商品广告,原来的观众厅里布满柜台,舞台则改装成了办公室。1993年3月,根据黄浦区市政改造规划,将已长期作为商场的贵州影剧场旧址改建成多功能小型剧场,复名“丽都”,另辟出200平方米场地开设丽都机电五金商店,由剧场职工经营。然而好景不长,半年之后,丽都小剧场终抵不过滚滚商潮的冲击,宣告停业。从此,上海又一座老影戏院消逝了,成为一段难忘的记忆。

 

  北京东路贵州路口西南转角处,丽都剧场旧址新貌(摄于2014年3月)

 

 

所有跟帖: 

《上海滩》里好像就有丽都 -走资派还在走- 给 走资派还在走 发送悄悄话 走资派还在走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05/2023 postreply 17:13:45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