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58:二十九、曲院考古(下)

来源: 龙剑 2020-05-23 09:15:0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2433 bytes)

                                                                  曲院考古(下)

    旧时的曲院风荷,仅一碑一亭半亩地,局促于西里湖一隅,颇有些名不副实。近年经过扩建,现在的曲院风荷,起自跨虹桥畔的碑亭,沿岳湖、金沙港直达卧龙桥南的郭庄,迤逦数里,包括岳湖、竹素园、风荷、曲院、湖滨密林区五个景区,面积达四百二十六亩,成为西湖环湖地区大公园之一。

    苏堤建成后,西湖被分成东、西两部分;南宋人再建小新堤,西湖的西北角形成一片小湖面,刚好在岳庙南面,后人为纪念岳飞,就称为岳湖。这两年晚上,岳湖成了张艺谋策划的“印象西湖”的演出舞台。“印象西湖”是“印象”系列山水实景节目中的一个。山水实景作为一种很独特的实景演出和影像结合的艺术样式,全世界可能还没有这样的范例。“印象西湖”选择岳湖为西湖的山水实景。所有的表演都没有严格意义下的故事情节,仅仅是一种意象的演绎,把经典的白蛇故事、梁祝哀史、西湖风情用现代音响灯光组合起来。白天这个地方有大量游客,晚上五六点钟以后才能围起来。因不许动一草一木,不许搭灯架,不许搭音响,不许搭观众席。为了满足舞台及背景的需要,每一只灯光都要有自己的船,音响都坐着自己的船。演出之前,拉开船,调好角度等着打光,演出完了,演出设备全部收走;观众席收起来就是薄薄的一片。令人叫绝的是连舞台在非演出的时候也是隐藏在岳湖水面之下三厘米处,演出时三百位演员踏水起舞,收到凌波飘逸的特殊效果。杭州需要一个既能体现西湖,提升西湖品位,又能丰富市民游客夜游生活的旅游项目,“印象西湖”正好将填补这一空缺。

    曲院精华部分自然是以水面为主的风荷景区,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等名种荷花。大小荷花池中栽培了上百个品种,莲叶田田,菡萏(hàn dàn)朵朵。水面上架设造型各异的小桥,夏天人从桥上过,如在荷中行,真所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迎薰阁是为游人凭高赏景而建造的好去处,登阁远眺,清风徐来,荷香阵阵,沁人心脾,化人烦忧。迎薰阁下,辟有荷文化陈列室。

    荷一身是宝,荷花、荷叶秀丽,莲子、莲藕美味。早在汉乐府的《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一首“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算得上是采莲诗的鼻祖。诗歌描绘了江南采莲的热闹欢乐场面,从穿来穿去、欣然戏乐的游鱼中,我们似乎也听到了采莲人的欢笑。到了南朝,莲藕因为和“恋”、“怜”、“偶”谐音,在描写爱情的民歌中大量出现。唐代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在原先十分荒凉的里西湖,建玉莲亭,种白荷花。对此张岱在《西湖梦寻》中写道:“亭临湖岸,多种青莲,以象公之洁白。”宋代周敦颐为雩都(今江西大余)善山濂溪阁题词,作《爱莲说》。全文仅116字,结构严谨,笔意超越,言简意赅,情景交融,其采用“借影”笔法,以莲自喻,有着深邃的思想内容。全文为:“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

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向人们展示“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高风亮节,从此人们在赏荷的同时,还在价值取向,审美观照和道德追求个方面写出大量关于荷花、莲藕艺文佳作。

    自从麯院变成曲院之后,曲院景区曲曲折折,连桥也是九曲桥,亭台楼阁,曲径通幽,把“曲”字演绎得淋漓尽致,果真是曲尽其妙。

    竹素园在曲院风荷公园东面,清雍正九年(1731),李卫在此建庙供奉湖山正神即花王,旁边还有十三个女神像,为十二个月的花神加闰月花神,这就是列为清代西湖十八景之首的湖山春社。李卫更在庙旁构筑庭园,引栖霞岭桃溪水环绕园内,又建流觞亭和水月亭。乾隆皇帝南巡杭州,曾到竹素园游览小憩,写下了“纵目湖山景,游心竹素园”的诗句,并御书匾额“竹素园”悬于正中堂上。乾隆年间曾任刑部右侍郎的王昶所著的《春融堂集》记载:“乾隆四十五年(1780)南巡,上幸花神庙。召对大学士嵇公(嵇璜,与乾隆同岁,很受信任,和父亲嵇曾筠都是清代著名水利专家),询以花王何粗俗乃尔?公对曰:‘此李卫像也。卫总督浙闽时,塑其像于花神中,东楼二女其最宠者。’……上曰:‘卫本贾人,何敢狂悖。’因降旨,命署布政使德克精布毁其像投诸湖,而重塑花神祀之。

    关于花神的传说不少,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而且传说中的花神也不一定是女性,有些版本甚至是男性居多。俞樾游此园时曾书一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风雨雨年年暮暮朝朝”,以此来描绘竹素园旖旎的风光。叠字联都有多种读法,前面已有过例子,这首也不例外,仅举三种读法:“翠红,翠红,处处莺莺燕燕;风雨,风雨,年年暮暮朝朝。” “翠红处,翠红处莺莺燕燕,风雨年,风雨年暮暮朝朝”以及倒过来念“燕燕莺莺处处红红翠翠,朝朝暮暮年年雨雨风风”。

    竹素园先后几毁几修,1991年开始重建,1996年10月开放,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起了聚景楼、十二花神廊、临花舫等原古园景观,采用仿宋代结构,并用太湖石筑起小溪、小桥曲水。整个竹素园植物配置以竹为基调,突出幽趣,体现“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意境。竹素园与旁边的江南名石苑连通成一体。江南名石苑集中陈列着江南的各类名石,其中有一块名为绉云峰的大型太湖石,高2.6米,狭腰处仅0.4米。“形同云立,纹比波摇,体态秀润,天趣宛然”以瘦、皱著称,与苏州*****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名石。

 湖滨密林区,在岳湖的西南面,岳湖南玉带桥西有一片空地,系明代魏忠贤生祠旧地。雍正八年(1730)奉敕就其址建怡贤亲王祠,不久废。李卫建玉带桥时,即其地建关帝庙,殿宇宏敞。湖上几处祠,规制宏丽以此为最。由正殿回廊启径而入,垒石为山,疏泉为池,错置亭榭,有“观澜亭”、“垂钓亭”、“蔷薇洞”、“琼海岛”及月榭、露桥、岑楼、船室诸胜;西偏为园,叠石酾渠,花木环植,足以增胜湖山。咸丰十年(1860),太平军攻入杭州时烧成一片白地。光绪二十二年(1897),杭州知府、浙江大学创办人林启上禀在此立蚕学馆,至民国32年,共毕业生1164人(以后情况不明),为我国最早的蚕桑学校,开浙江省职业教育的先河。现今密林区没见到参天大树,猜想这是个建成年代不久的人造林带,多为胸径二十多厘米的樟树;林间小径纵横,漫步其间,别具情趣。向东走过金沙堤、玉带桥即达苏堤。

    曲院风荷景区在北山路南侧,北山路北侧就是岳王庙。当时上自韩世忠,下至普通百姓,对岳飞被害一直忿忿不平,宋高宗退位前,借太学生程宏图投诉岳飞冤案的机会,赦免了流放在云南的岳飞遗属,拉开平反昭雪序幕。孝宗即位后下诏恢复岳飞官职,赐谥武穆,悬赏五百贯(这在当时是很大一笔赏金)求岳飞遗殖。岳飞遇害后,狱卒隗顺背负其遗体,偷偷地埋在九曲丛祠附近(宝石山东南山脚下),用玉环陪葬,并栽了两棵橘树作为记号。隗顺临终前告诉了儿子,于是孝宗把岳飞隆重改葬在栖霞岭下,并把智果禅院改作祭祠,赐額叫褒忠衍福寺。宋宁宗嘉定四年(1211),封岳飞为鄂王,从此直到明代,文献上都称为岳王坟,没有叫岳庙的。《咸淳临安志》的《京城图》上在现今的吴山城隍阁附近标明了一个岳庙(如果是嶽庙,不会用“岳”字),《西湖图》上现在的岳庙则标明是岳王坟,两者的区别还有待研究。

  明英宗天顺年间改额“忠烈庙”,大概从此开始有叫岳王庙的。武宗正徳八年(1513),都指挥使李隆铸铜为秦桧、王氏、万俟卨(读作mò qí xiè)三像,反接跪露台。大理寺卿(最高法院院长)何铸不愿审岳飞案,弃官而走,时任谏议大夫的万俟卨积极介入,秉承秦桧旨意,用酷刑审成冤案。张俊本是岳飞上司,也是抗金名将,出于对岳飞战绩的妒忌,诬构岳云、张宪通信,图谋为岳飞夺取兵权,成为岳飞冤案的主要伪证,到清代重修岳庙就成为第四座下跪的铁人。墓前“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幅名对的作者始终未弄清楚,据传是清代松江一位姓徐的女子。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