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47:二十四、雷峰夕照(上)

来源: 龙剑 2020-05-11 07:02:16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694 bytes)

                                                                   雷峰夕照(上)

    今天如果参加旅游团到长桥公园游览,就会听到导游津津有味地介绍,长桥是西湖三大情人桥之一。这是因为梁山伯和祝英台当年在长桥东南八百米处万松岭上的万松书院求学,离别时在长桥上依依不舍,在长桥走了十八个来回。实际上这种说法毫无依据。

    梁山伯是东晋会稽山阴人,任鄞县令,很有政绩,英年早逝。祝英台会稽上虞人,二人是少时同学。山伯死后,英台路过其墓,“泣拜,墓裂而殒,遂同葬,丞相谢安奏封为‘义妇冢’”,志书可以寻找到上述故事的相关记载和资料。东晋时还没有杭州,只有其前身钱唐县,那是一个县治在北高峰下的山间小县,山阴当时是东南经济文化中心会稽郡的郡治所在地。显然梁祝决不可能不留在会稽,而到山旮旯的钱唐求学。

   长桥和西泠桥、断桥合称为西湖三座情人桥,其实并不需要借助于梁祝故事,宋孝宗淳熙年间,长桥实实在在发生过一出凄美的爱情悲剧。明代田汝成所撰《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南宋孝宗“淳熈初,行都角妓陶师儿与荡子王生狎,甚相眷恋,为恶姆所间,不尽绸缪。一日,王生拉师儿游西湖,唯一婢一仆随之。寻常游湖者,逼暮即归;是日王生与师儿有密誓,特故盘桓,比夜达岸,则城门锁,不可入矣。王生谓仆曰:‘月色甚佳,清泛不可。’再市酒肴,复游湖中,迤逦更阑,举舟倦寝,舟泊净慈寺藕花深处。王生、师儿相抱投入水中,舟人惊救不及而死。都人作‘长桥月、短桥月’以歌之。其所乘舟竟为弃物,终年无敢登者。居无何,值禁烟节序,士女阗沓,舟发如蚁。有妙年者,方外人也,登丰乐楼,目击画舫纷纭,起夷游之兴,欲买舟一游。会日以停午,虽莲舫渔艇,亦无泊岸者,止前弃舟在焉。人有以王、陶事告者,士人笑曰:‘大佳大佳,正欲得此。’即具杯馔入舟,遍游湖曲,尽欢而归。自是人皆喜谈,争求售之,殆无虚日,其价反倍于他舟。”故长桥又称“双投桥。”

    田汝成文中说的都人,是宋宁宗时的杭城词人吴礼之。他写了一首《霜天晓角》词云:“连环易缺,难解同心结。痴呆佳人才子,情缘重,怕离别。意切人路绝,共沉烟水阔。荡漾香魂何处?长桥月,短桥月。”吴礼之作此词记述这件事的时间,离淳熙初年不过二十余年,人们对这个悲剧记忆犹新,因此可认定此事确实发生过。但是这首词中只说他们是痴呆佳人才子,并没有说陶师儿是行都角妓,王生是浪荡子,吴礼之的说法应该更可信,田汝成恐怕有偏见。这首词很有名,清初《钦定词谱》的编者说,《霜天晓角》这个词牌因这首词又名《长桥月》。后来又有不少吟诵双投桥的诗词,如元代冯士颐《西湖竹枝词》云:“与郎情重为郎容,南北相看只两峰。请看双投桥下水,新开双朵玉芙蓉。” 清代陈景钟《长桥诗》云:“朱娘店外鹁鸪鸣,野步无人小舟横。一曲双投桥下水,春风吹雨吊王生。”

    只需凭此,长桥就完全有资格而且最有资格列入西湖三大情人桥,因为断桥故事仅是个神话传说,当不得真;西泠桥是在苏小小死后七百年建造的,与苏小小并没有关系;只有长桥才是真正发生过爱情悲剧的地点。

    过了长桥公园,南山路就转向西了,西湖在其北面,有南屏山余脉夕照山伸向湖中,形成一个半岛。夕照山的中峰在半岛中部,吴越国时此处有一座显严禅院,山顶还有通玄亭和望湖楼。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吴越国王钱弘俶为庆贺黄妃生子,在显严禅院建造佛塔,名为黄妃塔。《武林旧事》说“钱王妃建寺筑塔”,这恐怕更确切些。中峰穹嶐回映,又名回峰,清初学者毛希龄《西河诗话》说:“南屏山前回峰,以山势回抱得名。……宋有道士徐立之筑室塔旁,世称回峰先生。此明可验者。” 北宋诗人林和靖有《中峰诗》云:“中峰一径分,盘折上幽云,夕照前村见,秋涛隔岭闻”,可见当时已是悠游赏景的好去处。那为什麽叫雷峰呢?据《淳祐临安志》所载,是因旧有郡人雷就在此筑庵居住,故名。后来《武林旧事》和《西湖游览志》中都采用这说法。大概开始只是老百姓把中峰叫做雷峰,到了后来,至迟到南宋连官方都叫雷峰了,这座塔也就跟着叫雷峰塔,反而少有知道黄妃塔的。

   始建的雷峰塔是一座砖砌的塔,按《西湖游览志》,原计划要造十三层高达千尺(笔者按这个千字怕是百字之误,以宋尺长度计算,百尺为三十一米,平均层高2.4米才合理),因为財力不够,准备先建七层,后来听从风水专家的意见,只建五层。从民国时期倒坍前所摄的照片,确实是五层砖塔,而且因为原来是准备造十三层的,基础特别结实,不是清末人为破坏的话,可以一直屹立不倒。又因在钱镠建造的罗城西关边,还有西关砖塔的名字。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和龙莲座释迦牟尼佛坐像等数十件珍贵文物和精美供奉物品。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

    北宋宣和二年(1120)十一月二十九日,方腊军攻入杭州,雷峰塔遭到战乱的严重损坏,南宋庆元年间(1195-1200)重修,建筑和陈设重现金碧辉煌,特别是黄昏时与落日相映生辉的景致,又坐落在夕照山上,在南宋画院侍诏马远的西湖十景图上被命名为“雷峰夕照”,一语双关。南宋以后,“雷峰夕照”一直是西湖游赏最受青睐的名胜之一。

    明嘉靖年间(1522-1566),入侵东南沿海的倭寇围困杭州城,怀疑塔内藏兵,纵火焚烧雷峰塔,灾后古塔仅剩红砖砌就的塔身,通体赤红,一派苍凉凝重的风貌。明末杭州名士闻启祥曾将雷峰塔与湖对岸的保俶塔合在一起加以评说:“湖上两浮屠,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此说一出,世人称是。所以清朝前期,雷峰塔以裸露砖砌塔身呈现的残缺美以及与《白蛇传》神话传说的密切关系,成为西湖十景中为人津津乐道的名胜,连康熙、乾隆二帝也多次前来游览和品题,“雷峰夕照”名闻遐迩。如清雍正年间成书的《西湖志》这样赞美雷峰夕照一景:“孤塔岿然独存,砖皆赤色,藤萝牵引,苍翠可爱,日光西照,雷峰塔亭台金碧,与山光倒映,如金镜初开,火珠将附。虽赤城枉霞不是过也。”

    与梁祝传说、孟姜女传说、牛郎织女传说并列为汉民族流传较广的四大传说的《白蛇传》故事,最早发源地应该在镇江。初唐时镇江就有了金山寺和尚降伏白蛇的原始传说。白蛇传的传说基本成型于南宋,至迟到元代已被文人编成杂剧和话本。虽然明代中叶成书的《西湖游览志》中就已经有“俗传湖中有白蛇、青鱼兩怪,镇压塔下”的记载。但那时似乎还没有形成和杭州关系如此密切的白蛇传故事,不然田汝成不会不记上一笔。到明末冯梦龙编纂的拟话本《白娘子永镇雷峰塔》,雷峰塔成为白蛇悲剧终结地点。民间传说常常出现“多源”现象,白蛇传传说亦然,杭州、镇江之间的苏州人冯梦龙显然是综合了两个来源。在他的版本中更多的情节发生在杭州,是该传说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文本。明清以降至于现当代,民间的口头文学与各类俗文艺的改编、搬演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使白蛇传最终成为故事、歌谣、宝卷、小说、演义、话本、戏曲、弹词,以及电影、电视、动漫、舞蹈、连环画等各种文艺形式的经典题材。其影响不断扩大,最终流传全国,家喻户晓,并远播日本、朝鲜、越南、印度等许多国家。

    清朝末年到民国初期,民间盛传雷峰塔砖具有“辟邪”、“宜男”、“利蚕”的特异功能,因而屡屡遭到盗挖,竟把底层挖空。1924年农历八月二十七日(9月25日)下午一点半,年久失修的雷峰塔,顽强地耸立了四百年之久的砖塔身终于轰然坍塌。塔砖中秘藏的《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面世,经卷用川棉纸或竹纸精印,是研究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贵资料。雷峰塔倒坍,“雷峰夕照”胜景从此名存实亡,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议论,各界人士一直企盼重建这座著名古塔。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