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29:十五、三岛惊艳(上)

来源: 龙剑 2020-04-24 07:01:5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229 bytes)

   比较上述传说,泰山的刻石可信程度高一些。第一,刘廷桂是清末文人,距今不过一百余年,见证他题写的人不少,当然题写的原因有编造的可能。第二,若乾隆当年确实题写了这两个字,清朝的臣民刘廷桂是不敢公然再题的,封建时代犯忌讳的。第三,杭州、惠州两个西湖有同样题字,显然是后人编造的。所以我以为当年乾隆所题应该是风月无边四个字,即命名西湖湖心亭为风月无边亭。下面是从风月无边中引出这两个字的一些材料。

    清人褚人获(1625-1682)的笔记《坚瓠集》里,引《葵轩琐记》云:唐伯虎(1470-1523)题妓湘英家匾云:“风月无边”。见者皆赞美。祝枝山见之曰:“此嘲汝辈为‘虫二’也。”湘英问其义,枝山曰:“风月无边,非‘虫二’乎?”湘英终以为美,不之易。但褚人获也不敢肯定是否典出唐伯虎,其下注云“《支颐集》作钱鹤滩。”日本人梦亭东聚半笔记半诗话的《鉏雨亭随笔》中,有相同的记载。

    张岱的小品《快园道古》卷十二《小慧部 灯谜 拆字》中说:这两个字是徐文长赠一妓作为斋名,取义“无边风月”。另外清人平步青(浙江绍兴人,别号霞偶,1832-1896)的笔记《霞外捃屑》中说:浙江人爱传笑话。比如徐天池游西湖,题某匾曰“虫二”,问他答是“风月无边也”。这两则中的徐文长、徐天池,说的都是徐渭(1521-1593)。唐伯虎的年代早于徐渭,发明权似应属于唐伯虎。

    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的《巴陵胜状》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岳阳楼三楼的木壁上,本来曾有三个隐约可见的字迹:一、虫、二。人们一直不解其义。后来李白游岳阳楼,看出这是一副字谜对联,即“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就写下了这副对联。现在湖南岳阳楼三楼,有东西两联,东联是短短的一幅八字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书”。此事仍是传说,穿凿附会的痕迹明显。不过,李白到过岳阳楼倒是确有其事,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李白有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云:“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三潭印月岛又名“小瀛洲”,面积七公顷,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所以陆地面积并不大。三潭印月岛的前身是水心保宁寺,位于“田”字形的中心点那个小岛上。北宋秦观《送僧归保宁寺》诗中有句云:“西湖环岸皆招堤,楼阁晦明如卧披。保宁复在最佳处,水光四合无端倪。车尘不来马足断,时有海月相因依。”由此可知岛上赏月由来已久。

    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因为此前重建湖心亭时没有再造德生堂作为放生场所,当时钱塘县令聂心汤,忽发奇想,要在西湖湖面再辟放生池,重现宋代盛事。他效仿苏东坡故事,取湖中葑泥环水心保宁寺寺基筑堤,形成“湖中之湖”,在保宁寺寺基再造德生堂专供放生。四年后,继任的县令杨万里(不是南宋的那位写出“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人)又筑一条东西向的土堤连接环堤和聂心汤所造的德生堂,方便放生。至万历四十八年德生堂增修为寺,重新挂上湖心寺的匾额,才规制尽善。张岱《西湖梦寻》:“今之放生池,在湖心亭之南。外有重堤,朱栏屈曲,桥跨如虹,草树蓊翳,尤更岑寂。古云三潭印月,即其地也。春时游舫如鹜,至其地者,百不得一。其中佛舍甚精,复阁重楼,迷禽暗日,威仪肃洁,器钵无声。”

    明末清初,湖心寺再毁。清雍正年间李卫主政浙江时,对小瀛洲进行大规模修建,奠定了现在的园林景色。雍正《西湖志》卷三中说:“池上构亭,恭悬御书匾额,复建小亭于池北,以奉御碑。内置高轩杰阁,平桥三折而入,空明窅映,俨然湖中之湖。”《湖山便览》卷三中也说:“国朝雍正五年(1727)重建。前接三潭印月亭,后为曲桥,三折而入,为轩三楹,又接平桥,为敞堂,进为层楼,环池植木芙蓉,花时烂若锦绣。增修十八景所称‘鱼沼秋蓉’谓此。”   

    文中“平桥三折”就是现在见到的沟通南北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东西以土堤相连,桥堤呈“十”字形交叉。交叉点在水心保宁寺旧址,现叫中心绿洲,最终形成今天空中俯瞰的“田”字形。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迎翠亭)、康熙御碑亭和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东面环堤中部还有一座花架亭。这里“我心相印”是佛教语汇,乃“不须言,彼此意会”就可相互印证的意思。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岛荫凝秀,园林精雅,文脉蕴藉,丰姿绰约。

    参观三潭印月的第一个景点是始建于同治年间的先贤祠,原是湘军将领彭玉麟的别业退省庵,清光绪后改为“浙江先贤祠”,奉祀明清浙江的黄宗羲、齐周华、吕留良、杭世骏四学者。门上是左手书法家费新我所书对联:“客中客入画中画,楼外楼看山外山”。主殿门上,有一副康有为撰的长联,上联为:“岛中有岛,湖外有湖,通以卅折画桥,览沿堤老柳,十顷荷花,食莼菜香,如此园林,四洲逰遍未尝见。”下联为:“霸业硝烟,禅心止水,阅尽千年陈迹,当朝晖暮霭,春煦秋阴,饮山水绿,坐忘人世,万方同慨更何之。”详细描述了三潭印月的特色,文革中原联被毁,现在的楹联是他的女弟子,著名书法家萧娴在1983年八十二岁时所书。

    我心相印亭南湖面上有三座瓶形石塔鼎足而立,塔高二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最早的石塔是北宋元祐五年(1090)苏轼浚湖筑堤期间所建,但所在位置不是今天三塔的位置。雍正《西湖志》卷三:“东坡留意西湖,极力浚复,在湖中立塔以为标表,著令塔以内不许侵为菱荡。旧有石塔三,土人呼为三塔基。南宋旧图,从南数,湖中对第三桥之右为一塔,第四桥之右为一塔,第五桥之右为一塔。”可见当时的三塔圈定了一个相当大的禁种菱藕的范围,它们建在西湖最深处,所以叫三潭。今天的三座石塔起初是万历三十九年时钱塘县令杨万里所造,现存的三塔是天启年间重建,呈每边六十二米等边三角形分布。

    三潭印月历来是杭州著名的赏月胜地。每到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灯烛,孔口用白色薄纸蒙上,烛光从纸上透出,倒映于湖,又成水中之月,尤以中秋时节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各有寄托的“明月”上下辉映、使人神思遄飞,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

    阮公墩是三岛中最年轻的。清嘉庆五年(1800),浙江巡抚阮元主持疏浚西湖后,以浚湖葑泥堆壅成岛,岛南北长34米,东西宽33米,面积0.57公顷,后人称之为阮公墩。又因其泥软地低,常为湖水浸漫,俗呼其为阮滩。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代著名学者。他对浙江文化发展、保留古代文籍及治理西湖都有很大功绩,该岛的命名就是为纪念他。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二中就说到彭玉麟打算在阮公墩上辟建数间小屋,便亲自上岛来察看地形地貌,拿来撑船的竹篙往地上刺,才稍一用力,竹篙便应手而入土中好长一截。察勘阮公墩时,回来对亲家俞樾戏言“阮公墩真软公墩”。由于泥土松软,不宜建造房屋,荒芜了百余年。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阮公墩还无人登临,墩上杂木葱茏,蔓草萋萋,天真未凿。

1982年,为开发旅游资源,在这面积 8.5亩的岛上,增添一千多吨泥土,四周用块石加固,造了二百四十多平方米竹结构建筑物,计有“忆芸亭”、“云水居”、“环碧小筑”。后来又增辟垂钓区和“环碧庄”形成一座颇具特色的“绿树花丛藏竹舍”的水上园林。庄园内部陈设古朴淡雅。日间乘船来访者可在此品茗、小酌;晚上有着古装的庄主“员外”率一帮“家仆”、“侍女”与来客共行仿古游乐文娱活动,侍女敬茶,古琴伴奏,轻歌曼舞,充满古人生活情趣的气氛,游者乐在其中。

最近为了保护环境,湖心亭只许乘船观赏,不能登岛游玩。阮公墩上的庄园也关闭了,取消富有商业气息的旅游项目,要让它成为一个鸟类的天堂。这和有些地方急功近利,竭泽而渔,吃子孙饭的做法成鲜明对照。这样重视环境保护,个子孙后代留一方净土,完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值得赞赏。

所有跟帖: 

标题错了,应该是杭州故事30:十五、三岛惊艳(下) -龙剑- 给 龙剑 发送悄悄话 龙剑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24/2020 postreply 07:08:5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