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20:十、佛国呈祥(下)

来源: 龙剑 2020-04-14 15:34:19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029 bytes)

   现存六和塔,高五十九点八九米,占地八百八十八平方米,耸立在平面为八角形的塔基上。外观八面十三层,内分七级,每层中心都有小室,砖构塔身的柱子和斗拱等均仿木构建筑形式。四周廊子铺有踏磴,可通顶层。每层廊子两侧都有壶门,内通小室,外通檐廊。塔内每二层为一级,由螺旋阶梯相连,壁上饰有“须弥座”。塔内第三级须弥座上雕刻神人、飞天、花卉、鸟兽等图案,刻画精细。塔内所有须弥座上,有砖雕构思精巧,结构奇妙,与《营造法式》所载如出一辙,是我国建筑史上珍贵的实物资料。乾隆皇帝游此,为每层依次题字立匾,名曰:初地坚固,二谛俱融、三明净域、四天宝纲、五云覆盖、六鳖负载、七宝庄严。

    塔身自下而上塔檐逐级缩小,塔檐翘角上挂了104只铁铃。檐上明亮,檐下阴暗,明暗相间,从远处观看,显得十分和谐。外形雍容大度,气宇不凡,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杰作。从塔内拾级而上,面面壶门通外廊,各层均可依栏眺望钱江,大桥壮观,风帆片片,群山苍郁,景色秀丽,赏心悦目。宋郑清之有诗句云:“ 径行塔下几春秋,每恨无因到上头”。传说《水浒传》中的花和尚鲁智深与行者武松最后都在六和塔圆寂。六和塔为古建筑艺术杰作,一九六一年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新建“中华古塔博览苑”,现已开放,游人不绝。还有有六和茗轩、六和钟声、六和塔苑等系列项目美不胜收。

    夕照山上的雷峰塔是钱弘俶在宋开宝八年(975)为奉藏佛螺髻髮以祈国泰民安及庆贺王妃黄氏生子而建。因塔址在当时的西关外雷峰小山上,称西关砖塔,俗称雷峰塔,后面将专节介绍。

    保俶塔原名应天塔,始建的确切年月不可考,有认为在吴越国王钱镠时所建的,也有认为系北宋开宝年间(968--976),吴越国国王钱弘俶被宋太祖赵匡胤召往汴京时,他的母舅吴延爽发愿建造九级宝塔,祈祝钱弘俶平安归来。后者的依据是清乾隆十四年(1749),赵茂才在宝石塔下发现造塔记残石,残石存34字,已无法通读。首句为“爽为睹此山上承角亢”,文中的“爽”应该就是吴延爽,“角、亢”乃星宿之名。雷峰塔和保俶塔,隔西湖遥遥相对,现存塔改为七级是1933年重修的,高43.5米,是砖石砌成的实心建筑。

    吴越国在设置龙山闸的同时,还在龙山闸口的白塔岭上,修筑了一座八边、九层、仿木构楼阁石塔。塔用纯白石材建造,故名“白塔”,塔身刻有乾德三年(965)六月天下大元帅吴越王钱俶建,这种八边形楼阁式塔型为吴越国首创,雕刻精细,造型秀丽。黄元寿在《杭州研究》2000年第四期发表《吴越罗城考之二》中写道:“但此白塔,又于近今卅年代抗日前,由铁路杭州工务段将塔迁于江边沙滩上”,即现在的闸口货栈位置。白塔山东麓有原大道所经的山岭,因白塔座落于此得名白塔岭,龙山河穿岭而过,龙山闸闸口就在此处,所以有“从白塔渡口入杭,需翻坝闸口。”之说。

    1988年国务院列白塔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高16米,塔基占地约400平方米,下为磐石,上为须弥座,刻山峰与波浪,象征九山八海。塔身逐层收分,比例适度,出檐深远,起翘舒缓,轮廓挺拔秀丽。各层每面转角处都有梭形之倚柱,每层四面各有壶门,雕铺首、御环、乳钉门,壶门两侧浮雕佛、菩萨像,线条纤柔,造型生动,形象逼真。塔身四周遍刻经文,壶门两侧浮雕佛、菩萨像。每层有腰檐和平座,腰檐雕成椽子、飞子、筒瓦板笼、勾头滴水模样。翼角则是老角梁、仔角梁和脊兽形状。考古工作者在塔的最高层第九层发现了一座头戴刻有“网”字官帽的造像,身着大袖双襟宽衣,手握一笏,身后刻龙,推测此人应是钱弘俶。塔顶置铁塔刹,“刹”是梵文的音译,意译为“相轮”,尽管它是佛塔顶部的装饰,却也起到避雷的功能。

    由于有关建造白塔的史料过于简略,目前尚未发现有关建造目的记载,或许是钱氏凿平附近江中罗刹石后的纪念塔,具有镇潮的目的。但在白塔所显现的客观功能是起到航行标志的作用,上下往来于浙江及从盐桥运河出入浙江的商船客舟,远远看见白塔,就会知道离龙山闸的大致距离。   

    白塔岭下的龙山河上旧有白塔桥,又名大通桥,为当时水陆交通要道,龙山闸附近是杭州城南“鱼盐聚为市、烟花起成村”的船埠,南来谋生的、赶考的、求官的、进香的摩肩接踵,买卖的、接客的、行医的、耍戏的市声沸鼎。杭州地形南高北低,因此以南为上,以北为下,南部的市区叫上城区,北部的市区叫下城区。南宋时浙江共有十一府,也因此把钱塘江南的越州、明州、台州、温州、处州、婺州、衢州和严州八个府叫做上八府,钱塘江北的杭州、秀州和湖州叫下三府。上八府有识之士过钱塘江登岸,见卖杭州“地经”(导游图)的,生出北地沦陷的切肤之痛,写下:“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甚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数中原有几程。”紧邻大通桥是小桥,两桥之间直到清末民初,仍是三教九流、地痞流氓的聚集之地,走南闯北的上八府人过此,除却江湖好汉,没有不提心吊胆的。

    后梁贞明二年(916)钱镠,迎宁波阿育王寺的释迦舍利在凤凰山南麓建南塔寺供奉。后毁于火。宋乾德三年(965),钱弘俶于寺门建经幢,经文至今清晰可辨,宋英宗治平年间改名梵天寺,两座经幢遗留至今。经幢由太湖石凿就,自基座而上,分别叠砌须弥座、幢身、腰檐、山花蕉叶、宝珠仰莲、雕花连挂、幢顶等部件。幢体上的雕刻精美绝伦,图案秀丽和谐,人物栩栩如生。幢身八面精巧玲珑,各部分结构对称,整体比例协调。斗拱用飞檐挑出,每面一朵飞云。为六蜅面作双抄单下,顶部凿出瓦椽、脊和戗兽,檐口刻出滴水、瓦当。幢顶塑雕为日月宝珠,华盖下部浮雕为伽陵宾伽,上端面饰刻如意云纹。这对经幢左右相距十余米,均刻有建幢记的文字,写明“乾德三年(965)乙丑岁六月庚子朔十五日甲寅日天下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建”。左面经幢高14.31米,刻《大佛顶陀罗尼经》;右面经幢高14.64米,刻《大随求即得大自在陀罗神尼经》,左右经幢的形态制作对称相同。经幢高度说法不一,也有说均高 15.76米。梵天寺这对经幢是集吴越国建筑技术、雕塑工艺、佛教文化等于一体的极其珍贵实物资料,堪称现今存世的佛教文化艺术经典代表作品之一。这种石经塔、经幢今天的灵隐寺里还有保留,下文将会介绍。

    由于钱王三代崇奉佛、道,因而佛教石窟造像在吴越国盛行一时。在杭州西湖的造像中,以烟霞洞、慈云岭两处最著名。烟霞洞的造像在当时规模最大,是后周时期钱弘俶所建。洞内造像主要是十六罗汉。这十六罗汉各依天然岩势,顺理雕凿,容相奇特,神态各异,可谓石窟艺术的精品。后晋天福六年(941)七月,凤凰山脚下的吴越王宫失火,钱元瓘为大火受惊,发“狂疾”而死。第三代王钱弘佐继位,次年就在慈云岭上建资延寺,并在石壁上凿龛造佛像,向菩萨祈福。共两龛,主龛阔十米,高五点八米,深一点五米,有佛七尊,都是圆雕。另龛为“西方三圣”,居中弥陀高三点三四米,左观音菩萨,右大势至菩萨,或称“弥陀三尊”。造像风格,上袭晚唐,下启两宋,具有典型的南方艺术风格。是我国石窟艺术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此外,飞来峰上的造像中,最早的也是吴越国在后周广顺三年(953)所刻,位于青林洞入口靠右岩石上的“弥陀三尊”。

    吴越国时,始于隋唐佛像刻印的雕版印刷技术相对成熟。历代钱王出于其“信佛顺天”的需要,分别于公元956年、965年、975年三次大规模刻印佛经。其中975年刻印的佛经,曾于雷锋塔圮后的废墟中发现一卷,均有题记,图文并茂。雷峰塔陀罗尼经卷全长二米,高七厘米,卷首刻礼佛图,次为经文,经文首行十一字,余每行均为十字,全卷二百七十一行,共二千七百余字。经纸分绵纸、竹纸二种,卷端题有:“天下兵马大元帅吴越国王钱俶造此经八万四千卷舍入西关砖塔永充供养”等字。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