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故事17:九、城垣扩建(上)

来源: 龙剑 2020-04-11 08:04:33 []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806 bytes)

                                                                      城垣扩建(上)

    除了修建捍海塘,钱氏家族还对杭州城市建设、保护西湖、辟通海上航道、促进经济发展和以建立东南佛国为中心的文化建设做出许多贡献。钱氏努力的结果正如王明清在《玉照新志》中所说:“杭州在唐,繁荣不及姑苏、会稽二郡,因钱氏建国始盛。”城市繁荣的重要标志是市区人口增加,因之市区地域扩大,扩建城垣。

    据《吴越备史》所载,早在唐昭宗大顺元年(890)钱镠任杭州刺史兼防御使时,出于军事需要,就第一次扩建杭州城,在隋唐杭州城的西南部修新城。是年农历闰九月,“王命筑新夹城,环包氏山洎秦望山而回,凡五十余里,皆穿林架险而版筑焉。王尝亲劳役徒,因自运一甓,由是骖从者争运之,役徒莫不毕力。”也就是南从包家山向西南至秦望山,然后往北折而达西湖之滨。由于城墙主要建在杭州西南山区,故“皆穿林架险而版筑”。这一新扩筑之城,对于隋唐旧城的西南部作了一个大包围之势,设置了龙山(在秦望山麓)、西关(在雷峰塔下的湖滨)两城门。因为钱镠亲自参加筑城劳动,筑城的役徒受到激励,很快就把这段城垣建造好了。这段城垣的建在隋唐的州城之外,扩大了杭城的西南部,使原来防御薄弱的西南面有两道城墙,军事上得到加强。从“版筑”二字可知,夹城墙是土墙,因此现在难寻遗迹。从包家山向西经将台山转北到雷峰塔下,无论山路如何曲折迂回也远远到不了五十余里,这段话中“凡五十余里”令人费解。 

    钱镠第二次扩建杭州城是在唐昭宗景福二年(893)农历七月,距第一次扩建不到三年。此时钱镠在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此后不久的九月即被升为镇海军节度使、润州刺史。钱镠“率十三都兵洎役徒二十余万众,新筑罗城,自秦望山,由夹城东亘江干,洎钱塘湖、霍山、范浦,凡七十里。”这次扩建工程规模之大,影响之广,是前所未有的。钱塘湖就是西湖;霍山就是虎林山,后来叫祖山,曾建有祖山寺,“江海成陆”一节中指出过其确切地点;浦是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区,范浦就是现在的贴沙河北端那一片土地。

    罗城东北部分的范围从今天的鼓楼起,东北沿淳祐桥、菜市桥的西侧至艮山门,然后又折而向西到达武林门外,再曲折地向南,到达昭庆寺后的霍山。开设的城门有:朝天门(今鼓楼遗址)、南土门(今之淳祐桥西)、北土门(亦称土址门,今东清巷双眼井巷口)、保德门(亦称宝德门在艮山门外环城东路北端);北关门(具体位置有争议,有认为就是武林门,因吴越国时在此设关故名,也有据夹城巷的地名认为应该到夹城巷)。这一扩建,是对隋唐旧城东北部所作的一个范围更大的包围,把原来的隋唐城东门的盐桥门、炭桥新门以及隋唐城北门钱唐门都包罗在内了,故称为罗城。南土门和北土门因靠近冲积滩,船难泊,骑难行,不设楼阁,只建瓮城。保德门因地势开阔,城距较长,建了四道城门。

    开平四年(910)捍海塘筑成后,又沿钱塘江边继续扩筑罗城。这一次的拓建,扩大了杭州的东南城。将杭州东南部城墙的东界,从中河西侧的罗城再东拓到茆山河南段之西岸,从此整条盐桥运河即今中河便成了城内运河,茆山河南段便成了护城河。当时盐桥运河东面有几条可能因承受钱江潮,多泥沙,统称为沙河的河,苏轼在杭州任职时写的诗词中多次提到的沙河就在此处,最西面的一条后来叫茆山河,最东面一条就是现在的贴沙河。从南宋京城图看,结合《梦粱录》卷七桥道部分和卷十二城内外河部分,吴越国时茆山河还在城外。在钱镠射潮附近的城垣新建一门,因建捍海塘时有过许多装巨石的竹笼,用车载送经过此处,该门就称为竹车门,它就是南宋以后候潮门的前身。1985年在凤山门以南的中河整治工程挖掘现场地表三米以下,发现那次修筑的城墙。

    接着钱镠命其世子元瓘把城南凤凰山麓隋唐州治扩建为宫城,既考虑到凤凰山麓面江依山,水陆交通方便,形势险要,有利安全保卫等地理条件,也继承了隋唐以来杭州“南宫北城”(政治中心居城南,市井民居在城北)的基本城市格局。这个宫城叫做子城或牙城,有通越门和双门(今凤山门附近)南北两座城门。

宫门制作坚固,金铺铁叶,富丽堂皇。在双门临钱塘江处,建碧波亭,为国主检阅水军的地方。

    至此,吴越国时期的杭州城业已形成。一般认为当时杭州城的四至是,东临钱塘江,南达何处待考,西至雷峰塔,北抵武林门至艮山门一线。罗城四周南有龙山门,东有竹车、南土、北土、保德四门,北有北关门,西有涌金、西关二门。西关门因临近西湖,又叫水关门,另有一暗门以引西湖水入城,故又称涵水。城中有朝天门、炭桥新门(又叫新炭门,在炭桥东,传说是柴炭集散之地)和盐桥门(在盐桥西,传说是盐船停泊之地)。此外,还建有几座水城门。城西有钱元瓘所开的的涌金池(水门),设水闸,称涌金闸。城北北关门旁余杭水门,水路一直可以到拱宸桥连接江南运河。经余杭水门可以出入盐桥河,连通杭州城城内的水系。竹车门附近有水门出入盐桥运河,南宋时杭城再向东扩建,在候潮门北建保安门,两门间的水门就被称为保安水门。罗城是根据地形,采取依山傍水,顺势自然弯曲的布局,和传统规划成方正、对称的京城不同。城垣“南北展而东西缩”,南北两端广而中间狭,形如腰鼓,故称“腰鼓城”。西北隅的一段城垣,外形曲折多变,称之为“九曲城”,直到南宋这还是这片区域的地名。

    南北城垣位置争论较大。现有的资料中找不到龙山门在何处,按理它应该建在南城垣的最南端,故称南门。雷峰塔下,湖滨的城门被称作西关,城垣就不应继续向西南偏到六和塔西,其走向最可能基本是从北向南经玉皇山西侧或更南一些转向东,然后在将台山南面接上环包家山的夹城,东亘江干。因为玉皇山和白塔山都有过龙山的称呼,最南端有说在玉皇山麓,有说在白塔山附近,笔者认为最可能是在白塔山和玉皇山中间的钱王山,龙山门似应建在该处。北门北关门是武林门,还是在夹城巷?南城垣向南突出是因为凤凰山南面地势险要,又紧邻宫城。而从夹城巷到武林门的南北直线距离超过从武林门到吴山的一半,直至清代武林门外的湖墅一带大部分还是农村,似无必要把城北如此大的一片平原纳入杭州城墙拱卫的范围,笔者认为北关门应该是武林门。

    那末夹城巷的地名从何而来?据清初钱塘人陆次云所撰《湖壖杂记》中说:“今之夹城,南宋之外城也。”南宋初金兵曾南侵杭州,南宋建都三年后的宋高宗绍兴十一年(1141)以都城之外南北相距三十里,人烟繁盛,各比一邑,因于城南嘉会门外洋泮桥东置左厢公事所,城北余杭门外江涨桥东置右厢公事所,差官主管。南面的洋泮桥离包家山的罗城城墙不远,北面的江涨桥离有城墙的余杭门相当远,有可能在今德胜路附近又修过一道夹城,以加强“行在”的防御,夹城巷的地名似应来自这后筑的夹城。

    杭州城垣的拓展与修筑,增强了钱镠在军事上的防卫力量。罗城拱卫的是杭城城区,用城墙砖砌成,城门壁垒森严,城防非常坚固,城中要冲有重兵把守。乾宁年间,淮帅杨行密欲攻取杭州,事先来杭州侦察地形和城防虚实,看后感叹地说:“此腰鼓城也,击之终不可得。”又见城中守备严密,操练之声不绝,就打消了进犯杭州的企图。杭州城的建设,不仅增强了军事防卫力量,也保证了杭州城市与人民生产生活的安全与稳定,客观上促进了杭州经济与文化的繁荣发达。

    钱镠在扩建杭城的同时,还规划了杭州城内的主干道。盐桥河是吴越时期杭州城内主要河道之一,也是构成杭州水乡城市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盐桥河旁,平行修建了作为杭州主干道的道路。这样,一河一道自南至北,纵贯杭州城。道路的南端为吴越王宫,出王宫向北则为市坊、民居群。

    此时西府杭州的城市建设,项目繁多,有的放矢,成效卓著。各项基本建设项目,都经过全面考虑,缜密规划,而后逐步实施。吴越杭州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来自“保境安民、善事中国”这个基本国策。

所有跟帖: 

似曾相识钱婆留,终于想起了"一剑霜寒十四卅" -南国铁树- 给 南国铁树 发送悄悄话 南国铁树 的博客首页 (151 bytes) () 04/11/2020 postreply 11:16:53

古文人没学数学,度量概念差,50里也就是随口说的。 -衡山老道- 给 衡山老道 发送悄悄话 衡山老道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04/11/2020 postreply 17:08:1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