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青春之歌》这个故事是发生在北京吗?看看连环画里有没有前门楼子?

来源: 铁甲连环马 2018-03-30 16:03:3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57234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铁甲连环马 ] 在 2018-03-30 16:25:02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文章来源:岑亦凡

 

 

青春之歌,杨沫(女)著,作家出版社1958年7月1版1印。《青春之歌》是当代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学生运动、

塑造革命知识分子形象和成长命运的优秀长篇小说。小说主要是通过对小知识分子林道静从不屈服于命运的对家

庭和社会的个人反抗到最后投入时代洪流走上革命道路的艰难曲折的“苦难历程”的生动叙述,形象地展现

“九·一八”——“一二·九”(1931--1935)这一特定历史时期我国学生革命运动的历史风貌和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

的精神风貌,从而提炼出一个革命的思想主题:一切知识分子,只有把个人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

革命事业结合在一起,投入到时代的洪流中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不断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才有真正的

前途和出路,也才有真正值得歌颂的美丽的青春。下图为原著封面及作者(杨沫跟她妹妹著名影星白杨长得蛮像

哈)

 

 

 

 

5472nfW36k_b.jpg
 

 

 

oYYBAFaKOJCAOVo4AACSPujsPss921_b.jpg
 

 

 

11114098_662688.jpg
 
 
林道静——生活原型:作者杨沫自身。
杨沫(1914~1995年),原名杨成业,祖籍湖南汨罗,1914年08月生于北京。曾就读于温泉女中,因家庭破产而失学,当小学教员、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出版代表作长篇小说《青春之歌》。
小说人物:余永泽——生活原型:张中行(1909-2006.2.24)杨沫第一任丈夫,原名张璿,字仲衡。1909年1月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1年通县师范学校毕业。1935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先后任教于中学和大学。建国后就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学者,国学大师。被季羡林先生称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小说人物:江华——生活原型:马建民(1911-1985年)杨沫第二任丈夫,河北省深泽县故城村人。他15岁时即参加了革命工作,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新闻总署党委书记、办公厅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代理书记、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党委书记等职。
小说人物:卢嘉川——生活原型:是作者根据多年对共产党员的观察塑造的最光辉的形象,其原型主要是陆万美路扬及贾汇川。陆万美是北平政法大学的学生,领导学生运动,曾两次被捕入狱,卢嘉川的事迹主要取材于他。陆万美,作家,北平大学肄业,1932年参加左联,并任出版部部长。建国后,历任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云南省文化局局长、省文联副主席等职;情感经历则取材于路扬(1917——2001),原名路天庚,河北省临城县人,1937年参加八路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历任军委办公厅主任,河南省军区政治委员等职;贾汇川是杨沫在小学教书时的同事,也是张中行的盟兄弟,地下党员,曾与马建民一起搞过农民运动,杨沫通过他介绍才认识马建民。
小说人物:白莉萍——生活原型:刘莉影白扬,刘莉影当时是北平法学院的学生,美丽热情,喜欢交际,与白杨一起拍过无声电影《故宫新怨》。当时白杨担任一个小角色,而刘莉影却担任主角,30年代已小有名气;白杨(1920——1997)杨沫妹妹,著名电影演员。
 
 
 
 

这部小说是当时少有的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作品。另一个独特之处是,小说以革命历史为题材,

讲述的却是一个女青年身上的爱情故事。

说实话,根据这部小说改变的连环画我是一本没看过,也没有收集,我喜欢打仗的故事,哈哈。但这并

不妨碍我研究它的版本,对吧。正如一个发烧友也有资格写一篇关于飞机的研究文章,而不一定非得是该

飞机的驾驶者或拥有者,道理多浅显。

据笔者统计,根据《青春之歌》改编的连环画一共有4种。可惜呀,竟然有2种断尾了。下面咱就按时间顺序

分别说说:

第一种是人美版,从1959年末开始,陆续出版,具体目录为:

1,改编:林林;绘画:杨逸麟;封面:何志强;1959年12月1版1印;148页;
2,改编:林林;绘画:杨逸麟;封面:何志强;1959年12月1版1印;152页;
3,改编:林林;绘画:杨逸麟;封面:何志强;1960年3月1版1印;180页;

人美的这套连环画《青春之歌》,统一由林林改编、杨逸麟绘画。在第1分册的前言中,明确写明全套共分4集,

但不知何故第4册却在完成后未出版,原稿也在十年动乱中散失,留下遗憾。

杨先生这套画册值得说一说。连友们都知道,20世纪50—60年代,是新中国连环画创作和出版的第一个高峰期,

画家们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绘画线描并将之推向高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贺友直的《山乡巨变》,丁斌曾、

韩和平的《铁道游击队》等等。但与此同时,一些画家纷纷尝试着改变连环画的创作手法,杨逸麟就是创新画家中

的突出代表。1954年,杨逸麟用铅笔素描画创作了《梁山伯与祝英台》,这是他连环画创作的一次大胆尝试,并取

得了很大成功,这部作品被誉为铅笔画最好的作品之一(另一部为顾炳鑫的《渡江侦察记》)。

1959年,新中国迎来建国十周年大庆。北京女作家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发表后,反响热烈,好评如潮。

人民美术出版社将之列入连环画重点选题,而这部全套4册的长篇连环画的绘画,就交给了青年画家杨逸麟。1959年

夏,杨先生完成了《青春之歌》第1册的创作,开创了用毛笔绘画“黑白画”的先河,之后又陆续创作出版了

《青春之歌》的第2册和第3册。

杨先生一生坎坷。为了酷爱的美术事业,他曾被打成“修正主义”典型锒铛入狱,“文革”期间又被下放到工厂做

油漆工。直到10年动乱结束,他才重返画坛。1980年,在第二届连环画评奖中,杨先生的油漆画《在海上》

,获得绘画二等奖。

其实杨先生还算幸运的,与之相比,那些正值创作高峰期却被迫停下画笔的老画家如赵三岛、张树德等等,

命运不是更悲惨么?每思及此,怎不令人扼腕叹息!笔者现在唯一的奢望,就是盼着杨先生这套3册《青春之歌》

能早日再版!(最好是雷人兄来做哈)
 

 

 

 

se15346493.jpg
 

 

 

 

 

se15346493b.jpg
 

 

 

se15346493c.jpg
 

 

 

se15346493f.jpg
 

 

 

PA00183246_副本.jpg
 

 

 

PA00183246a.jpg
 

 

 

PA00183246.jpg
 

 

 

PA00183246a_副本.jpg
 
 
 

文革前根据《青春之歌》改编的连环画就这1种,其他3种都是80年代的作品。1980年8月,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率先推出《青春之歌》连环画上册,改编:石山;绘画:刘亚民;可不知什么原因,

读者们迟迟没有盼来下册的出版,直到今天。按理说1980年代初正值第二个连环画创作出版高峰啊,

不该出现断尾书啊。可惜,又给读者造成遗憾。

 

au7822417.jpg (93.11 KB, 下载次数: 0)

 

au7822417.jpg
 

au7822417a.jpg (56.1 KB, 下载次数: 0)

 

au7822417a.jpg
 
 
 

随后出版《青春之歌》连环画的是原著故事发生地之一的河北美术出版社,用2年时间推出上下册小套书,

由著名画家华三川之子华其敏等三人联合绘制,具体目录为:
上,改编:庚西、戈兵;绘画:谢志高、华其敏;封面:谢志高;1982年10月1版1印;
下,改编:常庚西;绘画:谢志高、宋雅丽;封面:谢志高;1984年12月1版1印;

 

 

au11887970a.jpg (57.8 KB, 下载次数: 0)

 

au11887970a.jpg
 

au11887970c.jpg (29.89 KB, 下载次数: 0)

 

au11887970c.jpg
 

au11887970d.jpg (61.29 KB, 下载次数: 0)

 

au11887970d.jpg
 

au11887970f.jpg (33.34 KB, 下载次数: 1)

 

au11887970f.jpg
 
 
 

最后1种根据《青春之歌》改编的连环画是(湖北)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的,名为《林道静》,改编:

沙铁军;绘画:关景宇、赵宝林;封面绘画:高燕;1982年11月1版1印;

 

se33923038.jpg (79.2 KB, 下载次数: 0)

 

se33923038.jpg
 

se33923038a.jpg (50.5 KB, 下载次数: 0)

 

se33923038a.jpg
 
 

根据《青春之歌》改编的连环画今天就说到这里。最后说一个有关电影《青春之歌》有意思的事。

话说由谢芳主演的电影《青春之歌》当年在国内获得了巨大成功。公映后,北京各家影院全部爆满,

很多影院甚至24小时上演。当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很多人吃不饱肚子却排长队买票。抗日流行歌曲

《五月的鲜花》随着这部电影的放映,再次流行全国。同时,影片在朝鲜、越南等国也引起了轰动。

请注意,这时候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1960年5月至7月,《青春之歌》在日本东京、仙台、札幌、

大阪、京都、广岛、福冈、名古屋等地放映达36场,受到日本青年观众的热烈追捧。1961年春,

谢芳去日本访问。在东京的大街上,林道静的巨幅画像有一层楼高。代表团的汽车开到哪里,

哪里就有拥挤的人群拿着笔记本要求谢芳签名留念。影迷狂热地喊着:林道静!林道静!

这样一部带有抗战元素和色彩的电影居然能在日本受到如此欢迎,真是匪夷所思啊!日本人真很奇怪,

不是吗?
 

 

au2445478.jpg (51.62 KB, 下载次数: 0)

 

au2445478.jpg
 
 

所有跟帖: 

屁股上挂盒子 -弓尒- 给 弓尒 发送悄悄话 弓尒 的博客首页 (38 bytes) () 03/30/2018 postreply 16:31:04

也是那旮嗒的? -铁甲连环马- 给 铁甲连环马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30/2018 postreply 16:32:56

应该是北京的事吧,有些就是在写北大的学生 -月城- 给 月城 发送悄悄话 月城 的博客首页 (120 bytes) () 03/30/2018 postreply 16:36:58

经你这么一介绍,你的连环图收藏,收出名堂来了,收出了一片新天地。赞。 -闲看花开花落- 给 闲看花开花落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30/2018 postreply 17:47:10

文章是岑亦凡先生写的,我已经注明。谢谢。我读了很多遍不少这样的好文章,受益匪浅。连环画是上个世纪中国最重要的文化成果。 -铁甲连环马- 给 铁甲连环马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30/2018 postreply 17:53:20

文章岂是先生写,青出于蓝自有人。 -闲看花开花落- 给 闲看花开花落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03/30/2018 postreply 18:19:2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