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744)

来源: FormatRun58 2023-12-26 08:05:56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5515 bytes)

农村信贷员死亡后,老人们的钱消失了

 小昼 极昼工作室 2023-11-22 20:21 Posted on 北京

 

文 | 李晓芳

编辑 王一然

视频剪辑 沙子涵

 

秋后“告状”

每年秋后,10月收了玉米,重新犁地种下麦子,农忙一过,河南省驻马店市后楼村村民刘喜珍就要上乡里,再到县里,一级一级地反映情况。和她一道的,通常还有村里几十位老人,年龄大都60岁往上了,个个面容愁苦,闷闷地坐在一旁,眼睛失神。

这件事老人们已经持续了7年,“政府门口的保安都眼熟我。”可年年没有结果。刘喜珍说,他们只是想讨回自己的养老钱。

7年前,村里老人的积蓄被尽数投入到一家基金会,说服他们投钱的是村里的信贷员,承诺的年利息为2%—5%不等。在2016年,这样的利率比银行高不了多少。后来据基金会的人说,钱被拿去投资郑州的养老公寓,但资金链很快断裂,不仅利息见不着,连本金也还不出来了。

刘喜珍62岁,出门见客时,她会特地换下沾满泥土的长靴和黑裤,换上白衬衣和卡其色风衣,淡淡扑一层粉,涂上口红,以示郑重。但一提起那笔消失的金钱,她的眼泪浸湿了好几张餐巾纸。

她在基金会里存了39万,是全村损失最多的。其中大部分是她和丈夫年轻时跑了一个又一个工地,挑水泥、搬砖、筛砂攒下来的,还有几万是儿子和女儿交给她的,一夕间,这个家的全部储蓄就像砂石落入混凝土,看不到一点踪迹。

她急得有一个星期吃不下饭,也喝不下水,晚上睡不着,就在屋里一个劲儿地转圈,眼睛发直,一句话不说。丈夫跟她说,那会儿都以为她要神经了。第二年,她就长了乳腺结节,得动手术。没过多久,甲状腺也生了病,需要开刀。医生一看她病历就问,你生什么窝囊气了吗?

 

70岁老人存了29万,它们变成了一沓会员证。李晓芳 摄

唯一幸运的是,丈夫和孩子们并不责怪她。在后楼村更多受害家庭里,把钱交出去的老人成了全家的罪人。一个70岁的老人存了29万,那是他在村里干保洁,一个月挣700块,加上43岁的儿子在全国各地搭建舞台,纯靠卖力气攒下的钱。因为这事,儿媳妇至今没再踏进过他家大门。“我就怪我自己。”他有些无措地搓着手。

另一个存了8万块的53岁大娘说,她和丈夫年轻时到广州的制衣厂打工,挣了钱回来盖房子,“剩下的全部积蓄都搁里头了。”钱没了之后,“我家掌柜的天天骂我,还打我。”她过去会还手,如今却不敢了,“那是我做错了。”

62岁的江桂芳也曾到信贷员家里询问,在得知钱没了那一刻,她脑袋嗡地一声,“啥念头也没了。”整个人浑浑噩噩,不小心从二楼平台上摔下来,断了三根肋骨,折了右腿,膝盖上至今留着一道泛白的疤痕。

丈夫破口大骂,从此不搁家待着,“每两年回来一次,待一星期就走。”15万里还有1万是93岁老父亲的养老钱,弟弟知道钱没了,将父亲往她家里一扔,也不再管了。

她翻着手里的一堆会员证,红外壳,底下烫金字“河南省老年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如今在网上搜索,还能看到基金会的官方介绍:成立于2013年2月,是致力于为全省老年人提供爱心事业服务的公募基金会,登记机关及业务主管单位为河南省民政厅。

第一页填着会员信息、会员积分,一元等于一个积分,存一万就是一星会员,最高等级是五星。但除了名头,这些积分没有丝毫实际用处。会员证上加盖着基金会的公章,“你说俺咋分辨?”江桂芳抹着眼泪说。

每个人的家里都能翻出一堆相似的会员证,他们恨不得撕烂这红本本,可如今,这又是他们积蓄存在过的唯一证明。有人拿塑料袋装好,缠紧,仔细放进柜子,不必要不愿拿出来看,“看了糟心。”

 

信贷员之死

后楼村像油画里几笔抹出的模糊颜色,白色平房,红砖围墙,漆红或蓝的大门,门前是连绵的刚割完麦子的黄土地——刘喜珍时不时就能抬起手,指着其中一家,准确地报出他们的损失金额,还有因钱生长出的怨恨和争吵。

村里曾经统计过受害人数和金额,“差不多100来户,没了600多万。”刘喜珍说。每个人都会提到同一个名字——孙凯林,“就是相信他呀。”不止一位老人愤愤道。

村里至今还保留着相对落后的储蓄方式,这里没有银行网点,也不流行网上银行。留守的老人要么腿脚不便,要么三天两头在地里干活受伤,对他们来说,骑电动三轮车上乡里或县里的银行是个麻烦事。

穿梭在各个村子间的信贷员填补了需求,存钱、理财、贷款等等都能轻易解决。

后楼村的人都还记得那辆摩托和制服,“夏天是绿色短袖,冬天穿的大袄,邮局的,帅得很,成天骑个摩托。”老人口中的孙凯林40来岁,1米8高,白白胖胖,是邮政银行的一名信贷员,勤快、嘴甜,熟悉乡村的行事规则。

他总时不时地往村里各户人家跑,尤其是每年秋收后,买了玉米或收了小麦,还有过年时,外出打工的都陆续回来了,家家户户手里都有些闲钱,他总会主动上门,帮忙办理存款业务,“根本不用跑去镇上存。”取钱也方便,刘喜珍说,“打个电话,说取多少多少,他骑个摩托就给你送过来了。”

村里老人大多习惯使用现金,一位随叫随到的信贷员很难不赢得大家的喜爱。一位80多岁的老太,每次做了好吃的,遇到孙凯林上门,总会特地给他留上一份。老太在他那里存了8万块。

更让村民感到信任的是,上一任信贷员是孙凯林的父亲。“他爹做事没得挑。”刘喜珍说,付存款利息时,他爹从不迟到,“1毛都保证给你送回来。”孙凯林的父亲干了一辈子,没出过一点差错,每笔账记得清清楚楚。后来老信贷员退休,孙凯林接了班。

孙凯林给刘喜珍的利率是2%,存期一年,同时告诉她,钱存在基金会里还能当人身意外保险使。刘喜珍想着,家人还在外头打工,这也能作为一个保障,其中几本会员证,她特地用丈夫和儿女的名义登记上了。

然而存期还没满,信贷员孙凯林却毫无预兆地死在一个值夜班的晚上。

或许是为了心里好受点,村里许多老人认为,孙凯林可能是心里有愧,自杀的,但其实没人能确认这一事实。有村民看到他骑着摩托车上邮政银行,第二天上班的员工敲了半天门没人应,找来钥匙一打开,他已经死在单位了。

家属对外称其因病死亡。在刘喜珍看来,自杀才符合事情发展的规律,“那么多钱,他兜不住了,压力肯定大哩!”

有人甚至是在孙凯林死后,才知道自己的钱没存进邮政银行,而是被私自挪进了基金会。当时,存款条都是手写的,说年后再补机打的。“太相信他了啊。”一位家里被骗了29万的人说。

出事后,刘喜珍也到孙家询问,孙凯林的妻子刘丽拿出一沓红皮会员证,信誓旦旦跟她保证,“姨,没事,大家的本都在这呢。”会员证上登记的实际经办人也是刘丽,她说,“我掌柜的死了,我还在呢。”

刘喜珍说,那天她见到孙家的大床下露出一个提包,“都是钱。”但听了刘丽的解释后,刘喜珍不好意思再继续要钱,“我还是好面子,不好撕破脸。”每次想起这事,她总忍不住扇自己几个耳光。

 

消失的办事处主任

在广大偏远的基层农村,孙凯林这样熟知每家经济情况的信贷员是最末梢和关键的一环,后楼村的遭遇也并非孤例。

河南西峡县检察院在2022年曾发布通报,2013至2020年5月,河南省老年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在全省非法吸收群众存款1.9亿元。而吸收存款的方式甚至并不复杂,挑选那些本来就拥有高信用度的人,在县城、乡村这样的熟人社会,人情最重也最好用。

河南省老年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于2013年成立,此后在省内各个县市设立办事处,据南方周末报道,基金会至少设立了18个办事处,办事处的负责人多是县城退休干部。

65岁的高奇是河南周口市商水县的一名会员,他介绍,商水县办事处主任曾经当过乡里的党委书记,“人挺实在。”主任有时会组织饭局,高奇就是在一次饭局里听到基金会的介绍,“说是慈善基金会,民政厅批的,为老人服务,要建养老公寓,而且利息比银行高一点。”

高奇陆续存了20来万。他后来也索性加入基金会,帮忙揽收群众存款。在办事处里,高奇这样的角色被称为“义工”。高奇说,前几年利息兑付一直没问题,“到2021年总部说没钱了。”据他所知,商水县办事处主任也没拿回自己存款,今年7月还带着其他“义工”写联名信。

仅商水县涉及的存款就有4000多万。高奇说,存款的人甚至包括县银行原副行长,原民政局局长,“你说我们骗人吗?我们也受害啊。”

一份公开的判决书显示,基金会曾在驻马店市确山县设立办事处,办事处主任招聘了四名确山县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拉存款,其中一位供述,“我吸收了大概二百多人、六百五十万左右。大都是我老家的群众,他们投资三五万至十几万不等。”

每吸收一万元资金,信贷员会得到二百元的利息差,也是劳务费。确山县办事处主任供述,将近一年时间,“我总共获得的收益有几十万元。”

也是在这份判决书里,该主任提到,2015年10月,“基金会资金断裂,无法兑付群众本金及利息。”这是最早暴露的受害地区之一。但在2016年,后楼村的村民们还被劝说着将钱存入基金会。

直到2020年,河南省民政厅将河南省老年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2022年开始,各地公安局对县级“老基会”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进行立案调查。

 

会员证上的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李晓芳 摄

刘喜珍更想知道的是钱去哪了?过去县里曾安排人陪他们到郑州,找基金会总部的人协商。她得到的答案是,钱被投入建设郑州的一处老年公寓了。

多份刑事判决书大致记录了这些金钱的去向。根据一位赵姓证人供述:老基会与一家名为河南省合融养老产业集团的公司关系密切,“我是合融公司的董事长。河南省老年文化事业发展基金会是合融公司的合作伙伴,合融公司是基金会的用款公司。”

据供述,基金会募集的资金通过合融公司投资到河南新乡、焦作、商丘等地的城乡改造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其中投资最大的是位于郑州航空港区的老年公寓,这一项目曾经作为标杆登上过当地新闻报纸、网站。

但基金会工作人员在判决书中提到,从2015年开始,“房产没有销售出去,资金还没收回来,我们的资金链又出现断裂。”而老年公寓从2016年立项,但一直到2019年才正式开建。之后也并不顺利,河南省民政厅曾在2022年回复刘喜珍一份信访处理意见书,其中提到,“该基金会报告,航空港区养老院项目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原因影响,项目运行困难。”

这几乎可以表示他们手上的还款方案成了废纸。刘喜珍说,2018年,基金会用车抵消了部分存款,她被迫接受了一辆市价12万多的小汽车,“说给我顶23万。”但很快,车也不够了,还有400来万存款还不上,基金会又和后楼村村民签订了养老公寓的使用权回购合同,明确三年后合融公司会按市价从村民手中回购公寓,用于还款,“到2021年就完全没动静了。”

 

种子与苗

刘喜珍不懂背后的各种纠葛利益,只知道钱是从信贷员孙凯林妻子刘丽手上流出去的,“只要能找到刘丽,问出钱给谁了,给到哪了,这个钱就好要。”

她堵到过两回刘丽。第一次是大年三十,孙凯林去世没几个月,刘丽还回村里过年,刘喜珍和村里十几号人堵在了她家门口。民警过来调解,不了了之。

第二次,刘喜珍打了刷在墙上的要账公司电话,对方跟了三天,在医院堵住了探望公公的刘丽。最后又闹到派出所,刘丽一句话不说,一头撞到墙上,被紧急送到医院。这之后,村里再没人见过刘丽。

刘喜珍曾经是村里最出风头的人,每晚会站最前面,领着女人们跳广场舞。现在她垂着头,认为自己“做错了”,再不去村里的活动了。

很多老人的孩子在外地打工,出事前,他们不怎么跟子女商量钱的事。“我不敢跟儿子说,想留着养老呢,可是弄成这了。”刘喜珍压低声音,“儿子不知道我有多少钱,他跟我要,我就能少少地给。”

 

后楼村村里刚收完玉米种下麦种。李晓芳 摄

他们是被信息时代抛下的一群人。谈话中途,一位存了11万的65岁老人接了个电话,手机漏音,那是个银行推销电话,很明显的机械音。可他还是温和礼貌地说,“好,好,我这边还有点事。”机械音没有中断,继续说下去,他也耐心地听到最后才挂断。

村民们的“秋后告状”持续了7年,且还将继续下去,他们都明白,自己没有能力再挣一笔养老钱了。“我是6万,干了10年。”一位50岁的村民说。他在东莞的流水线上做玩具,一个月拿5000块工资。他要赡养80多岁的老人,儿子似乎有精神类疾病,他不能确认,他一直没时间,也没足够的钱带儿子看病。

前阵子种下小麦,刘喜珍的丈夫揣了200块上驻马店打工,丈夫已经65岁,很多工地已经不收他了,这回还是托了熟人关系。工期一个来月,能挣几千块钱,“差不多够我们俩过完年。”刘喜珍一身病,每晚得喝两碗药才能睡觉,前段时间还摔伤了胳膊,已经没法出门打工了。

56岁的齐大娘催促着刘喜珍,尽快再去一趟乡里,问问钱的下落。这几天地里干旱,大家都在忙着给麦种浇水,齐大娘不在意。她说,地里不浇水,种子可能出得不好,但只要种了下去,怎么都能出苗,来年都能看到收成。

但家里那笔至今看不到踪影的积蓄不一样,她生怕再等,讨回钱的希望就更少一分。

(应讲述者要求,文中人物为化名)

 

===================================================================

 

我,中国首位女性盲人钢琴调音师,能修8000多个零件,靠努力改写命运

 自PAI 自PAI 2023-12-02 22:37 Posted on 北京
 

这是《自拍》第419个口述故事

陈燕(抖音号:@陈燕 导盲犬)是中国首位女性盲人钢琴调音师,也是导盲犬珍妮和黑萌萌的“妈妈”。

5个月大被确诊眼盲,从小和姥姥相依为命,但陈燕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写了人生。她是中国第一批专业学习钢琴调音的盲人之一,从业近30年,能修好一架钢琴全部8000多个零件,光听音就能识别弹奏者的姿势和习惯。

但作为盲人,她听到过太多不被理解的声音,有人问她为什么看不见还要到处走,有人质疑导盲犬是否会攻击人,还有很多地方不允许导盲犬入内。

陈燕决定打开自己,让大家看见盲人真实的生活,而不是闭上眼睛去想象盲人的生活。

以下是陈燕的自述。

盲人女孩,成了钢琴调音师

我叫陈燕,在我5个月大的时候,父母就看出来我眼睛看不见了,去医院检查得到的结果是,可以做手术,但康复的希望很渺茫,这辈子可能就是个盲人了。

我姥姥知道后,把我抱回了家。她没有放弃我,带我前后做了4次手术,前两次都是在1岁前,后两次是在十几岁的时候。做完手术,有一只眼睛能看见一点,但后来我出了一场车祸,就彻底失明了。

在我的一生中,姥姥对我的影响很大,她让我活了下来,还有能力养活自己。

这是我的姥姥,她是一生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人。

她觉得,如果她不管我,这世界上就没人管我了,所以从小就严格要求我、锻炼我,告诉我用别的器官去代替眼睛,教我生活起居、人情世故,锻炼我的听觉、触感、胆量,让我去做所有正常人能做的事情。小时候,我从来不会因为眼睛看不见而等着别人帮我,我可以自己去帮姥姥买东西、做饭,甚至是帮助别人。

 

不仅如此,姥姥还送我去学乐器,我学过二胡、手风琴、电子琴、钢琴、架子鼓、古筝等等。那时候她没有什么钱,但是省吃俭用让我学各种东西,说技多不压身,要多学点本事,以后长大了才能赚钱养活自己。

 

十几岁的时候,姥姥给我报名去上了北京盲校。那时候盲校里的同学,都跟我年龄差不多大、生活可以自理。我上学的时候,中国残联在我们学校搞了钢琴调音班的试点。其实在国外,盲人钢琴调音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但上世纪90年代,在国内这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也是残联帮忙盲人就业开辟的一条道路。

我14岁时和全班同学的合影。

钢琴调音班最初只是一个暑假班,就是想看看盲人能不能干这个。试点效果还不错,学校就开设了这个专业,我们是第一届学生。从北京盲校毕业后,我考入北京特教学院,继续学习钢琴调音。

在北京特教学院上学的时候,教我们的李任炜老师会特意找来一些特别破的琴,很多年没调过的或者被老鼠咬过的那种,那时候我们两个人合作,都要花一周时间才能修好一架钢琴。

把一架没法弹的琴变成一架音很准的琴,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就跟自己造出一个房子一样。但是李老师很严格,他说,以你们这样的速度,难道以后去调音修钢琴,要在客户家里住上一个星期吗?

我就不断地努力练习,难是肯定难的,调音师不但要会听音、调音,还要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强,才能把一架钢琴调到最好的状态。而且,看得见是一个概念,看不见摸着去做又是一个概念。但是熟能生巧,后来我一个人一天就能独立调好一架钢琴,钢琴的8000多个零件,我都能修。

我在给钢琴调音,正常一个半小时就能调好一架。

我很早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是盲人还是正常人,很多新生事物不是学不会,而是没信心,当你认为自己有信心学会的时候,就没有什么不能克服的。

1994年毕业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技术那么好,肯定不会找不到工作,但没想到,因为眼睛看不见,我真的找不到工作。每次面试都会被问,你眼睛看不见,怎么调音,怎么修琴?你能找到客户家吗?你能找到公司吗?你会拆琴吗,拆了会装吗?那时候真的特别生气,特别堵心,不管我怎么解释都没用。

我在客户家调琴。

大概1996年吧,我和我姥姥上过北京电视台的一档情感类节目,主持人被我们的故事打动,觉得我姥姥很不容易,就很照顾我,帮我宣传。我自己也争取到了一家琴行的工作机会,慢慢积累起一些客户,业务能力得到他们的认可,也不断被介绍了很多新客户,就在这个行业扎根了下来。

2004年,我开了自己的公司,解决了很多盲人调音师的就业问题,最多的时候我们公司一共有20多个盲人调音师。但疫情期间我们很难上门服务,公司实在坚持不下去,就关了。现在,我和同样是盲人的爱人大伟,在一起做钢琴调音师,基本上每周有5天都要出门去工作。

爱人大伟,和我是在大学时认识的,后来也成了同事。

我自己的工作阻碍解决了,但我知道,大众对盲人的误解是根深蒂固的。我要用一辈子来告诉大家,盲人可以通过用眼之外的其他方式来生活和工作,和正常人没什么不同,不要闭上眼睛去想象盲人的生活。

后来,我开设自己的抖音账号,也是想把自己的生活打开,让大家走进来看看,在黑暗的世界里,我们依然生活得很好。

导盲犬,是我的眼睛

2011年,导盲犬珍妮来到了我身边,它给我当了近8年的眼睛。

当时,我因为工作需要,几乎每天都要出门去不同的客户家调音,一个人拿着盲杖走在大街小巷很不安全,之前出车祸就是因为走在路上被电动车撞了。所以,我就想领养一只导盲犬。

珍妮是在大连导盲犬基地出生的,根据规定,导盲犬在出生45天后会去到本地的寄养家庭生活一年,再回到基地被领走去服役,退役后,也是由寄养家庭优先领养。

珍妮退役后回到寄养家庭,我也会在抖音分享它的生活。

正式服役之前,我和珍妮在训导员的监督下,一起融合训练40天,目的一是让导盲犬认主,能心甘情愿为领养者服务;二是学习怎么照顾它,给它洗澡、剪指甲、梳毛,陪它玩,了解它的肢体语言等等。

珍妮是双语导盲犬,能听懂英文指令。这并不是天生的,我们训练的时候,旁边老有人逗它,它就会分心,后来我就想跟它练习一些英文的口令,听懂的人少一些,干扰也就少一些。为了让它更加专注,在训练“坐下”的时候,我用的口令不是通常说的sit down,而是sit。

我和珍妮在布达拉宫前合影,它是世界上第一只到拉萨的导盲犬。

我与导盲犬相处最强烈的感受是,它不光是一双眼睛,还是一种陪伴。可能我的体会比其他人更深一些,因为我身边缺少有血缘关系的亲人,又没有孩子,所以平时很孤独,经常会感到无助。

自从导盲犬来到我家,我就把它当自己的孩子,总是对它牵肠挂肚,想办法让它吃好喝好,带它出去玩。如果它高兴,我们觉得比自己高兴还好,就像是精神上的一种寄托。

之前有媒体问我,如果以后有机器导盲犬,你会用吗?我说我不会,因为冷冰冰的机器,跟真正有血有肉的导盲犬是不一样的,这种相互依靠的情感是无法被替代的。

我和珍妮在西藏和孩子们合影。

让我下定决心要向公众宣传导盲犬,是大约十年前发生的一件事。

那次我和珍妮去坐地铁,被工作人员拦住了,其实法律规定导盲犬是可以上地铁的,但是人家就不让它进,我很无奈。当时有人惊讶地告诉我,“这只狗会流眼泪”,我才知道,珍妮哭了。我也不知道,它是因为被拦住觉得生气,还是因为帮不了我难过,或者只是风太大被吹出眼泪了,但我知道,它不开心,因为每次遭到拒绝,它的尾巴就会往下垂着走。

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要向公众宣传导盲犬,倡导导盲犬畅行。

我写过一本书叫《导盲犬珍妮》,以珍妮的语气口述我们一家的喜怒哀乐,被选为校园课外书,我们因此去到全国各地的学校演讲。

我和珍妮走进校园,向小朋友宣传科普导盲犬。

刚入场的时候,很多孩子对我们都是好奇或者害怕的,当我讲了我和导盲犬的故事,再带着它给大家表演和互动,他们就理解和喜欢我们了。最后我会问大家,当你们长大了走上工作岗位,遇到导盲犬领着盲人走到你面前,你会拒绝吗?他们都说不会,我就觉得很欣慰,这就是未来。

2018年,珍妮退役回到寄养家庭生活,2019年,黑萌萌成为我的第二只导盲犬。

导盲犬黑萌萌。

两年前,我有一次吃了带贝类的海鲜过敏,赶紧吃了急救药,以为就没事了,但黑萌萌就一直在家里窜,表现出从来没有过的焦虑。我爱人觉得狗是有灵性的,就坐邻居的车把我送去医院,到医院我已经昏迷了,医生说再晚几分钟送来人就没了,是黑萌萌救了我。

从那以后,我们一家三口就不分开了,我和我爱人把客户合并到一起,从此带着黑萌萌一起出去工作。

我和爱人大伟以及黑萌萌一家三口。

我的很多客户,对盲人和导盲犬都很友好。有个老客户王大姐,对我们一家很好,去年她知道我做手术,黑萌萌没人照看,便主动提出帮我们照顾黑萌萌,让它在家里住下,还给我们蒸包子带回家。

很多客户家的小朋友,也特别喜欢黑萌萌,我的抖音视频记录了很多他们相处的故事。

比如,端端和正正两姐妹,从小就和我们熟,珍妮没退役的时候她们就见过,家人会正确引导她们说这是导盲犬,不用怕,想摸的话可以问问阿姨能不能摸摸它。每次去他们家调琴,孩子就跟黑萌萌趴在一起说话。还有一个叫刘润朗的小朋友,对黑萌萌也特别好,我调琴的时候他们就一起玩耍,怕狗狗冷还把自己的浴巾给它盖。

我在抖音分享工作日常,有很多有爱的故事。

当然也有人不理解,不愿意让导盲犬进家门。所以我经常在抖音跟大家澄清或者说科普,导盲犬是专业的,并不是像有的人说的“也是狗、不可控、会咬人”。

前段时间发生罗威纳咬伤小女孩事件,我和黑萌萌出门也遇到了阻碍,我需要耐心跟人解释导盲犬不咬人。

我可以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一例导盲犬伤人事件,而且并不是随便一只宠物狗经过训练就可以称为导盲犬,导盲犬必须是基地种犬生的、经过严格筛选和培育的,而且淘汰率也很高,它们只会帮助主人在遇到危险时避免攻击,而不会主动攻击别人。

和110万粉丝一起消除偏见

我从2018年开始发抖音,短视频是消除偏见的一种特别好的方式,以前大家看电视报纸上的故事,可能还是会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远,但刷短视频会觉得就在身边,而且还能互动,大家有什么问题或者误会,我都可以回复解释。

对盲人来说,拍视频、剪视频,确实挺难的,一开始我研究摸索了很久,那些步骤我都记不住,也不知道怎么去听评论,怎么发布,怎么编辑。

只有几个粉丝几条评论的时候,我幻想着,会有人关注我,愿意了解盲人和导盲犬的生活吗?大伟说一定会有的,我们就开始做。现在,我有110多万粉丝了,我们都特别高兴,因为粉丝越多,了解盲人和导盲犬的人也就会越来越多。

在抖音,我被问最多的两个问题,一是导盲犬怎么知道盲人要去哪里?二是盲人怎么用手机?

经常有人问导盲犬怎么知道盲人要去哪里,我会拍下真实经历来回答大家。

第一个问题,导盲犬是盲人的眼睛,可以帮我避障,但找路我也可以自己来,盲人只是眼睛看不见,不是脑子有问题,也不是不会问路。上世纪90年代我就能把北京地图背下来了,现在有了导航就更简单了,楼道都能找到。

第二个问题,很多App都是有无障碍设置的,电脑也有,可以把文字读给你听,点外卖、订机票、网购甚至玩游戏,正常人能做的盲人都能做。还有很多第三方软件,比如我们拍视频、剪视频,也都是可以配合使用的。

我在抖音分享自己的工作生活,不管是对盲人还是对导盲犬,从不理解到理解的人很多,这里面也包括我的客户。

我在给钢琴调音,黑萌萌陪着我。

我记得有一个老太太,她没有恶意但会很好奇。我去她家调琴,她问你能找到我们家吗,要不要去接?到了之后,她说这有一柜子,你得绕着走。调音的时候也会问,你怎么知道这个地方脏了?干完活去洗手,她问你怎么知道洗手液在那儿?我虽然看不见,但是我有常识、有工作经验,能找到生活规律,这并没有什么稀奇的。后来慢慢的,她就理解了,现在跟我们关系特别好。

当然也有一些不好的声音。比如,有一次我发了个视频,内容是我带着导盲犬去商场,保安不让我们进。有个评论说我肯定不是盲人,拒绝是应该的,如果是盲人,为什么还要去商场,去商场能干什么,能找到服装店在哪吗,能知道是什么品牌吗,导盲犬能告诉我吗?就有评论回复他说,别小瞧盲人,身体健全的人能进商场买东西,盲人凭什么不能进,盲人看不见,但是可以问。

现在我发个视频,有人提出质疑,都不用我回答,粉丝就帮我回复了,而且可能比我说的还要更有说服力。也有很多粉丝给我们当志愿者,帮我们拍视频、加字幕。最早直播的时候,弹幕的字是没法读出来的,志愿者就把直播间的评论翻译过来,给我发到微信里。遇到带导盲犬被拒绝入内的情况,会有人围观者说,我在抖音看过他们的故事,它是真的导盲犬,你们不应该拒绝导盲犬。

我和导盲犬进店被拦,是顾客们帮助了我。

其实现在地铁、商场等场所基本都是让导盲犬进的,拒绝最多的是餐厅和酒店,餐厅还好说,但是住宿比较难解决。有一次我们去外地,找了将近100家大大小小的宾馆酒店都不允许导盲犬入住,十几个志愿者打电话,最后才给解决了。

所以我觉得,对导盲犬的正确宣传,还是任重而道远。我义务宣传导盲犬十几年,并没有觉得自己多伟大,因为做这件事情,受益者首先是我自己,其次才是更多的盲人群体。

越来越多人和我一起,支持和宣传导盲犬畅行。

我现在正在筹备出版两本书,一本是《导盲犬黑萌萌》,另一本是我的自传《人生自造》。写自传也是因为,视频评论区有太多声音说,你都看不见了干嘛要到处走,拉着导盲犬到处“碰瓷”。

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我这样生活没有错,如果自己都瞧不起自己,觉得不应该出门,不应该好好生活和工作,那怎么能要求别人尊重你。而且,每个人都有追求理想生活的权利,包括残疾人。人生是自己创造的,你想过什么生活,就要往那个方向努力。

*本文由陈燕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本人授权提供。

 

陈  燕 | 口述

橙  子 | 撰文

猫  基 | 编辑

-THE  END-

所有跟帖: 

人到中年第一件事,居然是禁食欲?少沾荤腥更长寿! -FormatRun58- 给 FormatRun58 发送悄悄话 (214 bytes) () 12/26/2023 postreply 10:45: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