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小民(730)

来源: FormatRun58 2023-11-18 18:58:39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75721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FormatRun58 ] 在 2023-11-18 19:04:36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我有需求 你能满足我吗" 老年人的相亲 有多直接

 

李月亮





很多人不喜欢相亲,但很爱看相亲节目。尤其是老年人相亲。

我最近被朋友们拉着入坑,也看了一些老年人的相亲节目。

感觉……确实很上头。

01老年人谈恋爱,最大的特点就是直白。

该谈钱谈钱,该聊性聊性。

大大方方直戳要害,又刺激又可爱。

60岁的王大爷和姜阿姨,第一次见面就很有眼缘。

但姜阿姨特别介意一件事,就是王大爷有糖尿病。

一开始就发出灵魂之问:

有糖尿病影不影响生理功能?

并明确表示:

如果一点没有,我真的会介意。

就像智能手机和老年机,用不用是我的事,但功能要有。



非常好,姜阿姨。

咱有啥要求就大大方方提。

别刚开始扭扭捏捏,不敢说不敢问,到最后发现真不行,骑虎难下。

当然关于性这件事,大爷远比大妈敢唠。

64岁的李大爷跟前妻夫妻生活不太和谐。

如今离婚十多年了。

相亲的时候,他特别看中这件事。

话也是唠得明明白白:

我这人吧,生理上没病,有男女方面的需求。

不知道您能满足我吗?

不过第一次见面就这么掏心窝子,确实还是过于坦率了。

对面的大妈显然不喜欢这个过分赤裸的问题。

拉下脸来一口回绝:

我不行,满足不了你,你另选吧。






而79岁的陈大爷运气就好多了。

他也很注重夫妻生活的质量。

也是逢大妈就会坦白内心的想法。




相了几次以后,他遇到了同样实在的王大妈。

王大妈的回复也很直白:

行啊,但老头没了十多年,我已经十多年没那啥了。

我也不知道有没有那个需求。



意思很明显——

这个事咱不排斥,但是多年没有实战经验,自己也不知道啥水平了。

陈大爷一听,这是有戏啊,赶紧给大妈展示自己的实力。

现场举哑铃,掰手腕。

一番切磋后,两位老人顺利相亲成功。



02谈完了性,那接着就必须要谈钱了。

谈钱就更有意思了。

大爷大妈们活了大半辈子了,也许对性的奥秘还一知半解,但对钱的重要性那是谙熟于心。

一般来说,大妈找大爷,多数都很关心大爷的财务状况。

所以初次见面就得把基本情况捋明白。

你有多少钱多少房多少退休金?

结婚后家里花销怎么安排?

那都得摆在明面上好好唠。

大大方方谈婚论“价”。

有位李大妈,和71岁的郭大爷相亲。

两人聊得还不错。

大妈实实在在有啥问啥:

如果咱俩处对象,你以后每个月能给我多少零花钱?

郭大爷承诺一个月给1000元。

李大妈一听,直言“太少了,起码得2000元”。  



郭大爷不乐意了。

日常开销全由他个人负担。

要是一个月再给2000元,手头实在有点紧。

李大妈想想也是,就后退一步,给打了个折,一口价一年两万。

郭大爷继续还价,一年给一万六。

然后摆出一副“行就处,不行拉倒”的架势。

李大妈见状,只好松了口,决定先“处处试试”。

俩人算是磕磕绊绊地走出了爱情的第一步。

走出这步很不容易。

因为大部分老年人,都会一头栽倒在起跑线上。

比如梁大爷和杨大妈,在钱的问题上就没谈拢。

杨大妈的意见是:

你的工资拿出来咱俩花,我的自己存着。



梁大爷见状,直接给大妈熬了一锅鸡汤:

两个人要想过得久,首先就要和谐。

而和谐的第一要义就是平等。

没有平等就不和谐了。

意思很明白:

两人过日子,我出钱,你也要出钱。

如果你来了就蹲家里花我钱,我不干。

而这番“平等”言论,不符合杨大妈朴素的认知。

大妈表示接受不了。

俩人就此分道扬镳。



其实在老年相亲市场,局面非常赤裸。

最有竞争力的就是两种人:有钱的男人,年轻的女人。

《缘来不晚》中,有一位龙叔,是个养猪大户。

其貌不扬,但是挣钱不少。

他上场就直接开炫:

一年收入五六十万左右,谁要跟我走,我赏钱十万。

你说在要哪旮沓地,我给你买楼。

就在哈尔滨也行。

说着还从兜里掏出一大沓现金。

这豪横的气质,一下子吸引了很多大妈。



有位大姐,直言相中了龙叔的“心灵美”。

能够透过一沓现金看透大爷的美好心灵,这眼力也是杠杠滴啊。



还有70岁的李富贵大爷,人如其名,相当富贵。

一个月退休金2万3,名下还有14套房出租。

自己有200多套衣服,家里6个衣柜都挂不开。



富贵大爷的择偶范围是,35岁到55岁之间,而且年龄越小越好。

人家还特意解释了,“我接受新事物比较快。”



有钱的大爷腰板贼硬。

囊中羞涩的大爷,小算盘也打得贼溜。

比如这位张大爷,深知自己财力有限,选择主打感情牌。

反复表示“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感情是无价的。”

其实就是想找个“能伺候自己又不要钱的老伴。”



还直接问人家:你是不是不要钱啊?

这眼神,这体态,完全暴露了内心的小算盘。

黄渤都演不出大爷这份真实感。

大妈当然也不是吃素的。

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聊斋?

三言两语给他怼了回去:

以前社会是女的要靠男人养活。   

现在时代变了,女人自己有收入了。

说到底,女人问你钱的事,图的就是一个心理安慰。



03除了钱和性,还有个指标也是重中之重。

就是年纪。

在老年相亲市场,年轻是相当致命的法宝。

而“岁数大”,简直就是不可饶恕的罪过。

74岁的张大爷住着52平的小房子,一个人把日子过得乱七八糟。

但还是想找个年轻漂亮肤白貌美的。

红娘给他介绍了小6岁的马大妈。

68岁的大妈利利索索干啥都像样。

但是张大爷还是抱怨红娘“给我找这个年纪有点大了”。



还有65岁的许大爷。

一直说自己“要求不高”:

只要年龄小点的,皮肤白点的,脸圆点的,身材胖点的,好看点的。



而这样的大爷,比比皆是。

“找个岁数小的”,几乎是所有大爷的共同心声。







男人想找比自己小的,女人也是一样。

66岁的陈大妈贤惠能干,不过花甲之年还是有颗少女心。

直言自己喜欢“年轻的美男子”。



60岁的张大姐,身材和气质完胜同龄人。

钱和房子都不缺。

就想找个年轻点的,再多享受一回年轻人的荷尔蒙。

我跟男人的想法是一样的。

有年轻的,为啥还非要找岁数大的呢?



75岁的刘大妈,约见了一个大爷,结果没相中。

因为大爷“一脸老褶子”。



04我看来看去,感觉老年人相亲,想成功是真难。

因为他们大部分人都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尤其很多大爷,那真是迷之自信。

七八十岁了依然觉得自己“要长相有长相,要个头有个头”,每个大妈见了他都乐意瞅。



而大妈们也都多少有点少女心,怀着公主梦。

幻想着找个贴心人,保她衣食无忧,给她现世安稳。

结果嘞。

双方一碰面,就会立刻发现理想跟现实差太远了——

大妈想找个安稳保障,而大爷只想有个免费保姆。

大爷想要个温柔贤妻,而大妈只想从大爷的钱袋子里抠点钱。

大爷迷惑不解:你不伺候我,我找你干啥?

大妈不甘示弱:你不给我钱,我伺候你干啥?

最后俩人都一脸黑人问号,拍拍屁股甩脸走人。

我看了那么多期,发现仅有的几对相亲成功的大爷大妈,基本都有两个共性。

一是对自己的认识很清晰,不会好高骛远。

二是性格随和,能根据对方的需求,做出退让。

比如有位刘大爷,老伴早前去世了。

他想再找个老伴,也没有太多要求,能做个伴,说说话就行。

相亲的时候,他遇到了李大妈。

俩人都知道自己这把岁数,不能太挑了。

见了面,都表示跟对方有眼缘。

聊了一会,李大妈说自己腿不好。

刘大爷赶紧说:家务我也包了。



两位老人相亲成功,一起吃了顿饭。

场面还挺温馨。

05这些老年相亲节目,让我很受启发。

因为大爷大妈们直观、赤裸的表达,直接揭开了婚姻的真面目。

其实对相当多中老年人来说,婚姻都不是“我爱你,你爱我,我们浓情蜜意,想要长相厮守”。

而是“我需要你,你需要我,我们搭个伴,各取所需”。

大家在挑选伴侣的时候,想法都非常现实。

比如很多大爷就是“找个能伺候我的”。



而很多大妈就是想“找个依靠”。

这个依靠,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





越是没收入的大妈,就越在意大爷的财力,也越会为钱低头。

——只要大爷一个月能给两千,那他岁数大点、身体差点,都没事。

而自己收入不错的大妈,往往腰板就很硬:

什么钱不钱的,那不重要,你人好就行。

然后另一边,越有钱的大爷,也是越有底气挑三拣四。

七八十岁还想找四十岁的。

最难找的,就是岁数大的大妈,和手头紧的大爷。

这两类人,基本上相来相去,都以失败告终。

而且还常常被明明白白地被告知:

你这岁数也太大了,脸上全是褶子了,我接受不了。

你没退休金也没存款,我找你还得养着你啊,不行不行。

有点搞笑,但也透着残酷和悲凉。

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多看看老年相亲节目。

不仅是解压,好玩。

更可以直面一下婚姻的真相。

因为那些经历过岁月洗礼的老人,往往非常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他们会直白地奔向人生最紧要的主题,不掩饰,不迟疑。

毫无美感,但是特别真实。



我们在年轻的时候,很容易把爱情和婚姻理想化。

觉得它应该是神圣的,美妙的,不染尘俗的,舍我其谁的。

但事实上,世间没有几桩婚姻,能达成这样的成就。

大部分婚姻,都是满满的现实考量。

要看你每月挣多少钱,身体有没有毛病,干活利索不利索,能不能哄我开心,有没有房子,甚至有没有社保。

这些赤裸裸的要求,看似功利,实则合理。




因为人找伴侣,就是为了幸福。

而幸福就是事关钱、性、生活保障、精神满足……

感情当然必须要有,但它只是婚姻幸福的必要条件之一。

在感情之外,还有太多现实的因素,错综复杂地决定着一个人的幸福感。

说起来很不浪漫,也很不高级。

但这就是现实。

早点看清楚,人生不迷路。

 
 

=================================================================

 

我,36岁“海王”,在厕所养鲨鱼,给螃蟹找对象

 自PAI 自PAI 2023-11-07 22:58 Posted on 北京
 

这是《自拍》第414个口述故事

“坏消息一则——‘蟹坚强’又把母蟹吃了。”

“蟹坚强”连续4次拒绝“包办婚姻”,让“饲养员”陈旻(抖音号:@海王弗兰克)颇为苦恼。两年半前,这只小螃蟹身负重伤、脱壳重生的故事,让陈旻开始了一场网络奇幻漂流。数百万粉丝关注“蟹坚强”的连载故事,陈旻也希望用繁衍的方式,让它的生命得以延续。

因为“蟹坚强”,陈旻的海洋世界,也被越来越多人熟知。他在家里养了一群千奇百怪的海洋生物:会跳舞但有毒的蓝环章鱼、会发光的灯颊鲷、美丽的火焰乌贼……他不仅会养鱼、给鱼做手术,还会科普各种神奇的知识点,因此得名“海王”。

这个独特的外号背后,是一个“鱼痴”狂热而富足的精神世界。

以下是陈旻的口述。

“海王”是怎么炼成的

我叫陈旻,今年36岁,是华东电力设计院的一名电气工程师,在抖音上我被更多人熟知的身份,是一个“养鱼达人”,他们也叫我“海王”。

至于我是怎么成为“海王”的,还得从我小时候说起。

我出生在江西南昌,赣江从城市穿过,小时候家里没什么玩具,我就经常去江边玩,对水里面的生物特别感兴趣。那时我住在外婆家,经常把他们买回来做菜的小鱼小虾养起来,可以玩好久。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外公骑车带我去菜场或者花鸟市场。
 

我记得在我六七岁的时候,因为一次考试成绩好,外公要奖励我,说可以给我买一条鱼或者一个鱼缸,价格都是100块钱,那时候100块可以说是巨资了,抵得上普通人两个月的工资。我想了想,选了鱼缸,因为鱼没有合适的生存环境是会很快死掉的。

我9岁时在青岛旅游,从小就很喜欢大海。
 

于是,我拥有了人生第一个鱼缸。我也没有钱养那种正儿八经的热带鱼,就养一些从菜场买回来的野生本土鱼,甚至那些被买回来做菜的鱼,我也要先养两天。

上小学后,我回了自己家住,也会在盆里养一些小鱼小虾。高中的时候,我有了一个1.2米的鱼缸,开始养一些观赏性的热带鱼,后来我去北京上大学,也在宿舍摆了一个小鱼缸。甚至在国外留学期间,我也养了鱼,可以说是走到哪都离不开鱼。

我出国留学时,在英国尼斯湖附近小镇。
 
 

高考的时候,我想学海洋或者动物专业,像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我都考虑过,但家里不太同意,我就报了中山大学的生物系,但是差1分没有考上,去学了电力。不过现在看来,或许我学了相关专业,反而不能随心所欲地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了。

2010年,我到上海工作,每个月一发工资,就给自己添置一个鱼缸。当时我租了个一室一厅的房子,不到一年,卧室客厅就都被鱼缸填满了,连电视机都被挤走了。

2014年,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开始养海水鱼。一开始我专门把次卧用来放鱼缸,后来有一次漏水了,它们就被转移到了主卧卫生间,虽然只有七八平,但是防水性比较好。

2019年,我和好友在采集汽水鱼类。

我越来越喜欢观察海洋生物,把家里的淡水缸都改成了海水缸,现在我的卫生间里大概有十来个鱼缸,尺寸从30公分到1.2米不等,单位也养着一个小鱼缸。

“下海”近10年,入门的海水鱼我都养了一遍,比如纽扣珊瑚、软体珊瑚、皮革珊瑚,市面上比较常见的火焰仙、黄金吊、小丑鱼。只要是没养过的,每一种鱼对我来说都属于新鲜物种。

慢慢地我发现,我好像更喜欢底栖鱼类和拟态鱼类。底栖类,平时趴着不动或者会模仿海藻、岩石在水里待着,不会游来游去,比如狭纹虎鲨、狗鲨、须鲨;拟态类,体色可以鲜艳也可以灰暗,有很多海底拟态大师,待在石头旁边,你甚至看不出它是一条鱼,比如前鳍吻鲉。

我养的狭纹虎鲨。 

还有一些游速比较快、形体比较飘逸或者长得很漂亮,以及兼容性比较好的鱼,我也会更喜欢。比如,长得像金鱼的骨鳂、像金菠萝的松球鱼,身体鳞片非常坚韧,用刀都很难砍断;鯵、海鲢的游速很快,比较凶猛;蓝环章鱼很美还会“跳舞”,但有剧毒;会发光的灯颊鲷,被网友形容“像毒液寄生了虎鲸”……

我养的前鳍吻鲉。

我喜欢把它们每天的行为日常拍下来,分享给大家看。

网红“蟹坚强”

很多人认识我,是因为“蟹坚强”。我也没想到,我会和一只普普通通的螃蟹,开始一场长达两年半的奇幻之旅,还未完待续。

我们的故事始于2021年4月12日,那一天,我像往常一样清理家里的鱼缸,发现了一只所有腿都断了、两只钳子也没了的螃蟹,腹部还有一个很深很大的伤口。

这是一只肉球近方蟹,属于小型潮间带蟹类,在我国南方海域很常见,是我买来喂养白狗鲨的饲料蟹。从现场和伤情来说,它的腿应该是被鲨鱼啃光了,但蟹壳太硬比较难啃,被鲨鱼吃进嘴里但吞不下,又吐出来了。

我发的第一个关于“蟹坚强”视频,当时在鲨鱼缸里发现了它。

我观察到,它的断腿处已经长出肉芽了,但我从来没听说过有腿全没了的螃蟹还能活下来的。我觉得它应该是“十死无生”了,但看着它那小黑豆一样的眼睛,直接扔掉又有点不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就给它单独养在了一个隔离盒里。

像平时随手拍拍鱼缸日常一样,我把这个事儿也记录了一下,发到抖音上,想了想给它取了个名,就叫“蟹坚强”吧。

事情就是这么神奇,第二天我打开抖音,直接“炸”了。那条“蟹坚强”的视频,一夜之间点赞上百万,我的粉丝也涨了几十万。我当时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一只断腿的螃蟹会引起这么多关注,后来想想,一方面,可能是未知性令人着迷,大家都想看看,它究竟能不能活下来。另一方面,它能从鲨鱼口中死里逃生,争取到一丝生的希望,本身已经相当励志了。

很多人因为“蟹坚强”关注我,想要看到后续。

也有人质疑是我把腿剪短的,我还真没那么无聊,而且我一开始就觉得它不可能活的,也预料不到它会火,这么干没有任何意义。

“蟹坚强”能否重生,关键节点是能不能脱壳。螃蟹的外壳不会随着身体的长大而扩大,需要通过脱壳来适应身体的变化,这是螃蟹生长发育的重要标志。

“蟹坚强”的脱壳时间,我预计会在五一假期,但当时我正好需要回老家看望外婆,出门前,为了让它安心脱壳,特意给它换了一个比较好的环境,在缸里铺了底沙,让它饱餐一顿。

帮助“蟹坚强”脱壳,我做好了万全的准备。

我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冲过去查看“蟹坚强”的情况——它重生了!它所有的腿都长回来了!它坚强地活下来了!

“蟹坚强”脱壳成功,腿长回来了。

那一刻,我真的惊喜万分,包都没来得及放,就开始拍视频。这种情况我从来没见过,真的没想到,它重生了!在那个视频里,我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音和情绪,对它也是对自己、对很多人说:“你就像航海王里路飞一样,是不会被打败的”。

“蟹坚强”活下来了,很多人都为它开心。

重生之后,它就是一只正常的公蟹了,但网友们还是很关心它的生活,我就把它继续独立养着。想到“蟹坚强”这辈子“蟹生”不易,我开始琢磨起它的婚姻大事,想给它找个母蟹交配,产生下一代,这样它的生命就会得到延续。

然而,故事又朝着我意想不到的方向发展了。

这两年,我精心挑选过四只健康的、体型相对较小、不会反过来把它吃掉的母蟹,但每一次,不出几天,它都会把母蟹啃得一干二净。

“蟹坚强”坚持要单身,把母蟹都吃掉了。

看着那些残肢,我百思不得其解,首先它不缺吃的,我定期投喂它根本不会挨饿,其次它是一只强壮的公蟹,交配是再正常不过的。但它即便是老了,虾肉都咬不动了,甚至一个钳子都断了,还是会把“媳妇”吃掉。

我想,“蟹坚强”这辈子大概真的要“注孤生”了。

鱼缸里的生命世界

在我的鱼缸里,像“蟹坚强”这样曲折又神奇的故事,并不常发生。但另一个生命世界里的成长、消逝与告别,总能让我一次次被触动,从而执着地记录。

我养过一只红色的锯大眼鲷和一只黄色的枝异孔石鲈,暂且叫它们“小红”与“小黄”吧。它们从小生活在一个鱼缸里,一起玩耍,一起抢食,小黄会帮小红啄食身上的寄生虫,小红护着“小黄”不被其他鱼欺负。

但一年后,小红体内的寄生虫暴发,突然死去了。看着小红躺在缸底一动不动,小黄焦急地在它身边游来游去,一次次试图用身体把它顶起来,其他鱼一想靠近,就会被它赶走。小黄这样的行为持续了很久,直到我把小红的尸体捞出来。

“小红”和“小黄”的故事,这是我最喜欢的视频之一。

这是我第一次发现,两种截然不同的鱼生活在一起,竟然可以形成这样的关系和感情。我觉得,鱼的记忆肯定不止7秒,鱼在地球上生活了五亿年,目前已知的第一种脊椎类动物就是鱼类,或许和人类并不一样,但它们的种族内或种族间,应该也存在复杂的感情和记忆。

我还记录过一条拟态章鱼的后半生,做了一个7分钟的长视频,记录它在生命末期来到我家后,一个月时间里发生的点点滴滴:从兴奋地模拟带纹条鳎走路,到产卵前试图逃跑,再到产卵后呼吸困难、难以进食、腕足扭动,直到临死前,用腕足轻轻抚摸散落在地面的宝宝,游到远处默默离去。

“拟态章鱼的后半生”,感动了很多人。

其实,章鱼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生物。它会联合石斑鱼一起捕食,将腕足伸进石头洞勾出小鱼,再让石斑鱼吃掉。这很神奇,因为二者并不是一个物种,却能沟通协作。遗憾的是,章鱼寿命不长,产卵即死,没有一只章鱼能够看着自己的宝宝长大,能够看到宝宝孵化已经非常长寿。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视频里的拟态章鱼用腕足向我展示她的宝宝们。看着那些即将孵化的新生命,我高兴不起来,因为这意味着她的生命走到了尽头。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都会被这种伟大的母爱打动,我也希望大家记住她美丽的样子,记得她曾经来过这个星球。

还有很多鱼会意外死亡,非常突然也来不及记录。有时候明明看上去很健康,早上还在吃东西,晚上就不动了,甚至有的喂着喂着就抽筋死了。还有个魔咒,正常来说鱼一两天不喂食或者换水是不会死的,但在我家,只要我一出差就会有鱼死,对此我毫无办法。

有一些很喜欢的鱼死了,我会努力寻找死亡原因,如果是因为养殖的疏忽造成的,就得总结经验,下次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如果找不到原因,也只能接受缘尽于此。有些稀有鱼类我会做成标本给科研单位,还有些我觉得舍不得的可能会冻在冰箱,时间长了慢慢情绪平复了再处理掉。

鱼生病的情况也挺多的,我常常给它们做手术,做得最多的就是拔鱼虱。

我做的各种鱼虱摘除手术的视频,竟然有很多人爱看。

鱼虱会寄生在刚出生的鱼宝宝身上,而且无法甩脱,会跟着鱼慢慢长大。被鱼虱寄生的鱼宝宝,存活率都很低,只有体质最强的才能活下来。摘除鱼虱后,鱼宝宝的成活率会大大增加。

这几年,我给家里的虾虎鱼、赤刀鱼、飞鱼等各种鱼都做过鱼虱摘除,可以说是鱼虱的“天敌”了。有的粉丝还特别爱看拔鱼虱的视频,说我是“鱼虱界外科医生”。

从“海洋生物行为大赏”到“海洋生物百科全书”

我喜欢观察海洋生物的行为,因为条件有限,我把不同物种的鱼混养在一个缸里,反而有了很多意外收获,能观察到它们生活在一起而擦出的火花。

我2018年开始拍视频发抖音,就是分享它们的一些有意思的行为,通常是15秒左右的视频配一些搞笑音乐,也没什么解说,就单纯地想让大家见识一下各种各样神奇的海洋生物。

我早期发视频,只是单纯分享海洋生物的神奇与美丽。

那时我的粉丝很少,看我视频的人也不多,但是我经常在一些海洋生物的视频评论区出现,看到有人问“这是什么物种”,遇到认识的我就会介绍一下。久而久之,混了个脸熟,经常有网友@我去回答问题。

当时,抖音上陆续有些科普博主出现了,像@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 也是那时候火起来的。看到他们的科普视频,我突然意识到,我也可以给我的视频配上台词讲解,比如讲讲某一种生物的习性特点,做成“轻科普”。这样,大家既能欣赏到海洋生物的神奇和有趣,又能顺便学点小知识,不累也不占时间。

但我是个典型的理工男,不会做有技巧的剪辑,不喜欢给画面加特效,讲解也是比较平铺直叙的,很少提前打磨文案,基本都是看着视频内容有感而发。因为我老用同一个词“大快朵颐”来形容鱼蟹们的进食状态,粉丝还给我取了个绰号“大快朵颐俱乐部首席会员”。

粉丝们给我起了各种“外号”,我欣然接受。

“蟹坚强”的出现,让我在一个星期内涨了100多万粉丝,但在它脱壳重生成为一只正常的螃蟹以后,我就慢慢回归原来的节奏,继续做科普、做鱼类辨识去了。

但让我开心的是,粉丝们依然挺喜欢看的,可能是因为那些内容是真实、鲜活的。有些奇奇怪怪的知识点,我以为挺冷门的,但是我讲出来后,很多人会分享自己的体验和看法。

这几年我一直在坚持科普。

最近我做了一个视频,讲“蜻蜓稚虫为什么能在水下呼吸”,起因是我捡到一只蜻蜓幼虫养起来了,有天它脱壳了,我发现那个壳脱得特别完美,以至于我看到它肚子里的呼吸系统,我才了解到,蜻蜓有一个直肠鳃,可以把水吸进去进行气体交换再把水喷出来,从而获得水里的氧气。我觉得这个知识点就很神奇,喜欢昆虫的人应该也会觉得挺有意思。

有时候粉丝也会@我去分析一些发生在海洋生物身上的“怪事儿”。比如有一次,有个视频里,螺肉爬出螺壳,我也从来没见过这种情况。我就去咨询了我的朋友,他给我提供了个线索,我顺着又查了各种论文资料,最后发现是几种致病菌攻击螺的连壳肌肉组织使其病变,螺肉和螺壳分离,可能在几天后就会死去。这种科普视频做完,我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后来,我专门做了个系列——网络热门神奇生物鉴定,专门介绍大家发现的“怪物”。比如,有一种身体狭长、大嘴巴尖牙齿的鱼,经常被晒到网上,名字叫深海帆蜥鱼,不张嘴的时候还很帅气;皮皮虾身上长了像豆芽菜一样的生物叫“茗荷”,可以附着在甲壳类动物上,但并不是寄生是附生;在海里会“开花”的生物,是虎斑美叶海蛞蝓;还有两对腿翘在背上的,是关公蟹……

我做的各种“网络热门生物鉴定”。

现在我的1500多条视频,不仅仅是“海洋生物行为大赏”,也是“海洋生物百科全书”。

科普无处不在。我自己也关注了抖音上很多其他领域的科普创作者,比如@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小阳的昆虫世界、@曳尾菌、@MK的鹦鹉,很多视频都有意思、有价值。我觉得科普博主的目标是一致的,让更多人关注和保护地球上的其他物种。

以前,养鱼给我带来快乐和鼓励,是我每天短暂逃离庸碌日常的出口,我喜欢跟它们待在一起。现在,分享和科普让我有机会感染和带动更多人,来关注和喜欢海洋生物。未来,我也有自己的终极梦想——我想让更多人和我一起探索未知的海洋世界,比如,建立一个与众不同的水族馆,按照时间线来排列从古至今地球上的海洋生物,展示一个神奇美丽的海洋世界。

*本文由陈旻口述整理而成,文中照片除特殊注明外均由陈旻本人授权提供。  

 

陈   旻 | 口述

橙   子 | 撰文

猫   基 | 编辑

所有跟帖: 

火車上扔下一顆無臉人頭,刑偵專家摸骨復原容貌,鎖定真兇 -FormatRun58- 给 FormatRun58 发送悄悄话 (214 bytes) () 11/18/2023 postreply 21:11:4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