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思善不思恶?

来源: 2022-03-07 15:23:40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有人偏执于六祖慧能接引惠明时说过一句“不思善不思恶”,便认作佛法的根本,来佐证自己的顽空思想。

首先看坛经中慧能悟道的一段:

慧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何期自性能生万法。祖知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坛经在最后一品还重复道:) 自性能含万法。

显然慧能悟的是自性能生,能含万法。

再看坛经中接引惠明的一段:

惠明作礼云。望行者为我说法。 慧能云。汝既为法而来。可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吾为汝说。明良久。慧能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惠明言下大悟。

“不思善不思恶”其实等同于前面的“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如果悟的是“不思善不思恶”,那么为什么惠明于“屏息诸缘勿生一念”言下良久未悟呢?

常言以定生慧(悟),定为准备,慧为结果。修定时需减少灭除妄念;慧则不然,否则等同死水。“不思善不思恶”或者“屏息诸缘勿生一念”为开慧作准备而已。有些朋友误把修定过程中的观念错引申为慧的结果。

参禅的话头,或祖师接引时的话语,可以是有义语也可以是无义语,有义语也未必是了义语,都起破除妄想执着的作用。怎么可以偏执其中一言半句呢? 

佛法的文字实属实证经验的记载,有史以来,不乏精勤修习证悟者,大家文字表述或不同。有见过,三言两语就够了,彼此笑笑; 若没见过,几秒钟就被看破了,还是笑一笑,不必自欺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