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性,相 —— 回答不师兄的问题

来源: 2021-11-15 16:32:56 [博客]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不师兄的帖子写得非常好,是自己的真实体悟。我觉得修行的路很长,第一步就是修心,而修心首先就要诚于心。有了这一步,就有了超越自我的基础。

不师兄以水为喻,是个很好的例子。空性不可说,是因为它超越了我们的想象和概念,但是佛经里偏偏又处处说空性,其实绝大多数都是喻,这是我们可以相互交流和理解的手段和法门。能够明了言说的局限而又能很好的利用它,正是修行人的修法态度。

说到水,我非常喜欢不师兄以水分子比喻水的体 “天下众水之根本是水分子, 此其不可变不能变者,是为水之”体“。”在两百年以前,没有人知道分子的概念,但是佛家在几千年前就提到了极微的概念,认为万物的体是空,是极微,是不变的。我们现在当然知道分子并不是极微,当时,以看不见的水分子比喻水的体,仍然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有的水都是这个体的具体表象,纯净水,污水,河水,海水,水分子是它们共同的基。回到大千世界,空就是万象共同的基。

再到性,我对性的理解和不师兄是有点不同的。我觉得性不是水本身的性能,而是水分子这个水的体的功德。水本身的功能,像流动性,粘性,表面张性,等等,都是水自身的功用。而空性中的性是不同的,它是空这个本体的功德。我以前说过,空性中的性也是超越我们的想象和概念的。实在要说,可以简单地归纳为现分,明分,和觉分。

现分,是指令万物万法显现的功德,可以理解为所有时空中周遍存在的生机。注意,生老病死,花开花落,都是生机。现分是无处无时不在。以水做比喻,就是指水分子能聚合为水。

明分,是指生起的万物万法皆有不同,这种不同不含主观判断,纯粹是客观存在的。以水为例,我们讲每一个小水滴都不同,每一片雪花(也是水)都是不同的,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觉分,这个和我们的修行有关了,是指凡是世间有生命的个体,佛家叫有情,都有认识现分和明分的功能。这里讲一切有情,包括六道众生,当然也包括佛。因为大家都有觉分,所以一切众生平等。佛有觉性,一切众生自然也有觉性,这个就叫做平等性。所以佛能觉悟,我们也能觉悟。这个不太好用水来比喻,不师兄知道我的意思就可以了。

最后说到相,以水喻相,水其实也是千变万化的,有固态,液态,气态,不管是哪种态,都不是它的本体。但是,很重要的一点,这些千变万化的态(相),都是空性的显现。水的变化是不断的,可以比喻无始无终的无生。但是,不管是什么样的态,什么样的变化,对水的体,对空性,都是没有任何损失的。这里也正好讲讲为什么性并不是水本身的功能,像流动性,粘性,表面张性这些,因为这些功能在不同的水的状态是会改变的。比如说,固态的水就没有了流动性。但是,空性的性,是不会受相的状态所影响的。

说到用,我一般都是着重将空,性,相的三者合一和不一不二。如果一定要单独讲用,可以理解是空性如何作用于相上。比如说觉分,其实也可以说是觉性,觉性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分和明分的功能,进而超越对世间万物的执着,这样的用,是我们可以觉悟的基础。

回到不师兄的问题,如何转识成智,脱此凡夫心性,而得生死解脱?首先,思想是识,它是我们有情的功能,但是,和所有的相一样,它也是空性的显现,是具足空性圆满的。也就是说识本身就是空为体,性为用的,现分,明分,和觉分一分也不缺。如果我们沉迷于识本身,见不到空性的本来面目,并不是说本来面目不存在,只不过,我们的意识,落在了相的这一边而随波逐流。生与死也是一样,生死都是相,也都具足空性圆满,如果我们为生而欢,为死而悲,见不到空性,我们同样是落了边。其实不论是在生老病死的任何一个状态,空性从来不离。如果明白了这一点,还有什么畏惧,还有什么局限,这就是自由的境界,就是生死解脱了。什么是智?这就是智了,它和识本来就是一体的两面,从来没有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