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在迎来非常魔幻的冬季?

来源: YMCK1025 2021-09-01 13:25:1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1238 bytes)

如松:我们正在迎来非常魔幻的冬季?

 

 

 

20世纪70年代初就曾经出现过气候的“变冷说”。

1971年丹斯加德等人发表的格陵兰冰芯氧同位素谱分析成果表明,地球气候有10万年轨道周期变化,

其中9万年为冷期,1万年为暖期。按这样的规律来推算,当时气候的暖期已接近尾声,即将进入寒冷周期。

(这个规律是对的,但使用如此长周期的规律预测数百年甚至几十年内的趋势变化就有很大的疑问)

日本气象厅朝仓正在1973年3月3日的《东洋经济周刊》上撰文预言,地球将于21世纪进入“第四小冰期”

(他预测的这种小冰期与明清小冰期类似)。

 

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环境研究所布赖森也认为,地球当时正在非常缓慢地进入另一个大冰河期,

他这种说法非常残酷,意味着地球上很大部分生物将因为无法适应气候变化而逐渐灭绝。

以至于当时欧美的著名气候学者联合起来给给美国总统尼克松写信以发出警报,

要应对气候变冷给人类社会带来的问题,现在看来这种做法就很有“幽默感”。

 

这种“冰期将临”的观点一直持续了20年。

 

但到了20年后的90年代,随着气候的不断转暖、气温变暖一派反而成为了主流。

此后,地球气温以每十年的升温幅度不高于0.2度的速度上升,一直持续到今天。

 

目前,主流科学家认为到2050年地球将持续变暖,

温室效应已经成为欧美左派聚焦的主要问题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来应对,这种观点的前途会怎么样?

会不会像20世纪70年代的“变冷说”一样的结局?

目前谁都无法确定。

 

 

在自然科学领域,对气候趋势判断的错误可能是所有学科中最多的。

根源在于人类对天体的认识还非常肤浅(人类的历史与天体的历史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这种肤浅程度甚至难以想象),距离掌握天体和气候的运行规律还比较远,

所以,即便科学家出现误判(论据不充分所导致),也是正常的。

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或许可以与蚂蚁对人类的认识相类比,你或许认为这种比喻很荒唐,但却是事实。

 

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未来一段时间的气候趋势进行宏观(注意是宏观)预测,尤其是短期的三五年。

未来一两个冬季,我们很可能将经历非常奇幻的冬天:

第一,2021年是非常奇特的一年,奇特程度是数百年未见的。

2010年之后,地球上曾经出现过6次热穹顶事件,但三次发生在2021年!

北美西海岸、欧洲局部、波斯湾、俄罗斯局部等地所遭遇的高温都是有记载历史以来从未遇到的。

更让人警惕的是,6月底7月初在北美西海岸所创造的高温数据远远高于过去的纪录(下图),

新的高温数据几乎可以用飞出了天际来形容,这意味着全球的气候肯定会出现剧变

(让气候极端化的趋势快速恶化)。

 

欧洲和亚洲的暴雨都已经达到了数百年甚至千年一遇,所造成的洪灾也是很多年不遇的。

我们知道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那里的降水是以下雪的方式来出现。

但最近,非常奇葩的事情出现了,

8月14-16日,格陵兰岛北纬72.5度冰盖的一处高海拔区域及其附近下起了瓢泼大雨,降雨量高达70亿立方米,

大约相当于500个西湖的蓄水量,这个降水量和7月中下旬河南省郑州市的那次特大暴雨的降水量差不多。

气象学家称,这在有记录的气象史上还是从未出现过的。

 

7月底有丹麦科学家表示,进入7月份以来,格陵兰岛上的冰川每天融化并流失的冰水总量达80亿吨,

相当于往年同期冰雪融化水量的两倍。

 

酷热会导致冰山(冰川)加速融化,所以,上述所有现象都会导致一个结果,

今年地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淡水注入海洋的速度骤然加速(至少是往年两倍以上,甚至可高达数倍)!

 

我们知道,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深海的海水质量高于墨西哥湾等赤道附近地区深海海水的质量,

推动海面的洋流源源不断地将墨西哥湾等赤道附近地区的热量携带到欧亚大陆,

让欧亚大陆的冬天不那么寒冷、夏季温暖宜人。

前面已经介绍过,根据德国科学家Boers的研究,

大西洋径向反转温盐环流(简称AMOC,即在大西洋推动洋流的主要的海洋循环系统)

已经衰减到千年来最弱的状态,意味着洋流将暖湿气流携带到欧洲大陆的能力已经下降到了很低的水平上。

当淡水以远高于往年的速度注入到地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海洋之后,

这个循环系统会继续快速减弱甚至完全停止运转,抵达欧亚大陆的暖湿气流就更弱,

在冬季就很容易推动欧亚和美洲大陆出现极寒和暴雪事件。

 

由于吹向欧亚美洲大陆的暖湿气流弱,冬季时来自北方的冷气流就相对更加强盛,可以抵达更远的南方,

因此下一个和下下个冬季必须警惕欧亚大陆的南方沿海地区出现极端的暴雪事件。

 

 

第二,虽然气候变暖的趋势到今天依旧未出现明显逆转,

但最近五六年以来冬季的极端寒冷事件明显越来越多

(尤其在美洲大陆几乎每年都会发生这种极端的冰雪事件,有些地区的历史低温不断被打破),

这是气候周期复合作用的结果,包括21世纪太阳黑子极小延长期不断延续

(从2020年开始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

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这已经成为很多科学家接受的观点。

这种情形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气候剧变)、

从2000年开始地球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周期等都是决定性因素。

还要注意的是,地球冷暖变化存在18.6年月亮赤纬角周期,2014年至2016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周期,

在这之前的数年和这个时间段内有利于气温上升,但从2017年开始这一短期趋势已经逆转,

2023-2025年是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间段,越接近这一时间段气温越趋于变冷。

平均气温转冷(也有人将这种现象称呼为变暖停滞),夏季极端高温事件越多,

就意味着冬季越容易出现极端的冰雪事件。

 

 

第三,8月11日日本气象厅最新发布的预测中,拉尼娜发生的概率正在快速增加,

而NOAA的预测则更加激进,在8月12日发布的数据中,拉尼娜在今冬出现的概率已经达到了70%。

如果今年如期出现拉尼娜,拉尼娜就可能持续两年(明年出现拉尼娜的概率更高),

连续的拉尼娜非常容易导致冷冬事件。2008年1月10日起的南方暴雪事件就发生在拉尼娜年份。

第四,中新网7月30日报道,美国官员29日表示,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下图)发生了50年来最强地震,

规模达8.2级。阿拉斯加地震中心的地震学家迈克尔·韦斯特说,

“这是自1965年以来阿拉斯加地区发生的最强地震”。阿留申群岛位于亚洲与美洲大陆之间的高纬度地区,

强震会导致深海海水上翻,有助于美洲和亚洲大陆出现冷冬和极端冰雪事件。

美国德州和中国的广东一样都是靠海并临近赤道的地区,一般来说德州的气温比广东更热,

比如休斯顿(位于墨西哥湾边缘,与广州一样都处于海边)1月的日均最高和最低温度分别是17度和12度,

而广州1月的日均最高和最低温度分别是16.7度和9.9度,但德州在上个冬季却出现了白雪皑皑的景象:

当然,在同等的天文条件下,广东出现降雪的几率低于德州,

根源在于中国大陆与美洲大陆的地理地貌有很大差别,中国大陆的山川河流多为东西走向,

对由北向南的冷空气有阻滞作用,而北美大陆的中部更像是一个一马平川的、南北走向的巨型走廊,

有利于冷空气自北向南快速推进。

但在环流有利的条件下,如果下个冬季和下下个冬季在欧洲和亚洲的南方沿海地区

(比如广东、福建、印度中南部、阿拉伯半岛、欧洲南部等地)降下暴雪是不出意外的,

美洲当然就更难以幸免。

我们正在面对非常魔幻的那种冬天,极端冰雪、寒冷事件很可能将惊掉人们的下巴。

所有跟帖: 

最終極的问题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9/01/2021 postreply 13:30:28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