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真那么好吗?

来源: YMCK1025 2021-08-29 11:25:05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9700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21-08-29 11:29:30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80年代真那么好吗?

 

--作者:顾晓阳 

 

(作者按:我昨天发了完整的文章,但没通过、看不见。现在换了个标题,有些文不对题。

删了不少内容,有些地方做了处理,可能造成文意的缺欠或语句不顺,也只好如此了,请原谅!)

 

 

 

 

 

01

 

    

1980年代后半段社会上有妖气,最典型的就是气功热。当时我也很感兴趣。1988年夏,我离开北京才半年,从日本回来过暑假。听说影协有一场气功讲座,是北影厂厂长汪洋推荐过来的,我就去了。讲座在影协的标准放映室(现在叫影协剧场,已改为对外售票的公共场所)举办,参加的人很多。我等灯暗下来才悄悄进去,因为当时出国还是件新鲜事,被同事看见了势必围上我问长问短。

 

    

气功师是两个小伙子,好像都是工人,一个坐在台上,一个在剧场里来回走,观察听众的反应。先放一段录像,是他俩在北影厂发功的实录:那是在一间普通的小会议室,听众有十来人,散坐在靠墙的椅子上,其中有好几个是电影观众都非常熟悉的演员,女性居多,中老年居多。气功师发功后,只见这些人有的拍大腿,有的摇晃身体,有的哭……群魔乱舞来形容,一点儿不过分。

    

录像看到一半时,我感到我的两条腿从脚上开始发热,一直传到小腿。

 

    

录像放完,剧场里灯光调得更暗了,台上打了一点光,使大家能看到气功师笼罩在光影里。他闭上眼,把手肘支在讲台上,合掌,慢慢前后摇动手掌,越摇越快……我忽然脑袋使劲往后仰,觉得仰得脖颈很舒服,接着缓缓向左转起头来,转了几圈,又往右转,越转幅度越大。同时心里很高兴,或者叫喜乐,忍不住张开嘴笑,但是不发出声音……

 

22.png

1980年代的气功讲座场面

 

    

说不清过了多长时间,我一直转脑袋。灯光渐亮,气功师收了功,我才停下来。全场有多少人有反应?我不知道,似乎并不多。气功师让大家谈谈感受,没人说话。冷场了一会,他忽然指着我说:那位同志,您谈一谈吧,刚才您转得不错。啦--大家都看向了我,哎哟!小顾回来啦?这回我想隐藏也隐藏不了了。不过我一句话也没说。

 

    

忽然后排站起来一个人。这个人是我们单位一位四五十岁的男性,因为没打过交道,现在已记不住他的名字和部门了。他是一个很有特点的人,头发总是打着发蜡,向后一背,油光光的,也很讲究穿戴;平时爱说,说话娘娘腔,还爱以手指指人,指人时用的是兰花指。所以我早就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兰芳

    

兰芳跨前几步,站在通道上,伸出兰花指指着台上的气功师说:你们这是骗人的!……摇什么摇?他摇是因为让你们给催眠了!我参加过多少回气功讲座了,全是大师,比你们强多了,我一回也没摇过!什么感觉也没有!不信你们你们就没戏!你能让我摇吗?休想!还有人说能让我内伤、让我死,你让我死啊!我不是还活得好好儿的嘛!……”

    

兰芳似乎是个嫉恶如仇的人。之前我们单位有两个人因经济问题被抓,他喜大普奔,手写了很多份材料(那时候可没有复印机啊!),每个办公室门缝里塞一份,一方面欢呼罪有应得,一方面继续揭发问题,某人扬言:怎么抓进去的还得怎么放出来。他为什么如此狂妄?似乎暗示有幕后人物。某人在里面居然当上了学习组长,对此愤愤不平。

    

听众中没有人向梅兰芳抗议,都是笑着看热闹,气功师也说不出话。这场讲座,就这样被梅兰芳砸了场子,散了。

 

 

 

 

 

 

02

    

(略)

   

另外一件事,我印象特深:我们单位同事、《电影报》记者梁京生,平时老老实实、不多言不多语。有一天我正在他们办公室,他推门进来,皱着眉脸色铁青,我跟他打招呼,他却没头没脑、咬牙切齿地来了一句:“zhong  guo不亡,天理难容!噗嗤一声乐了,说:别介哥们儿!遇上什么不顺了,咱慢慢说……”

 

来,他有个女儿5岁,生了急病,为就医,满北京跑医院,不是这家挂不上号、就是那家不给看……爷爷告奶奶找了好多关系后,刚刚才把女儿送进医院。具体的原因和细节我现在忘了。他由这一件小事,被僵死的规定碰得鼻青脸肿、也洞悉到人心极端的冷漠和无情。放此狠话,激愤之情可知。

    

(略)

 

时,平民百姓怨声载道、知识分子压抑绝望、社会开始被金钱所糜烂……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惊讶地看到众人在齐声赞美1980年代,

它说成是一个理想主义的、充满情怀的、纯真和诗意的、自由包容的美好时代。

这简直是乌托邦!

 

我此生从未有幸遇到这样的时代,自然也没经历过如此美好的1980年代。

 

23.jpg

 

如果你也是1980年代的过来人,请再好好想想,你现在的记忆中是否遗漏了什么?

我们必然会无限怀恋自己的青春,但却不能把度过青春的年代加以美化。

    

没有什么美好年代,无非就是松一点儿紧一点儿的问题。

松的时候别以为你能蹬鼻子上脸,松到有限的程度必然会紧;

紧到快勒死你的时候,再松松,让你感恩戴德。

 

   

1970年代是勒得过紧了,几乎勒断了脖子,所以稍微一松,就有明显感觉,吸入一口空气,

便能体会到幸福和愉悦。但人心是不知足的,欲求会不断提升,空气吸够了,光有空气就不够了,

还要吃饱穿暖;饱暖之后,会思淫欲,淫,是过分、泛滥的意思,资产阶级自由化就是淫,

因为它溢出了现有制度。所以是必然逻辑。

1980年代初期的解放感,实源于起点太低。

 

 

 

 

 

03

 

 

 

    

当时在北京的外国人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叫到北京先看万里长城,再看马德升马德升是回民,生得高鼻深目、皮肤细白,他是星星画会的发起人之一,与黄锐、王克平、钟阿城等举办了破天荒的第一次民间美术展,轰动京城。他幼年患小儿麻痹症,架双拐行走,却堪比燕子李三,满城飞。

 

24.jpg

马德升(中)

    

他家在安定门拐棒胡同,是一个很小的小院,因为家里人口多,他住的西房小屋有好几个兄弟,所以被他戏称为男生宿舍。他长发披肩、手大如箕、能说能笑,很有魅力,把老外们迷得团团转。他家门口经常停着各国的黑牌车,有点儿万国来朝的意思。这时,拐棒胡同口就得布上局子里的车,随时掌握情况。法国、瑞士等国给他发邀请去办个展,始终不发给他护照。最后,有一次法国总统来访,与朴方会见时,特别提到了马德升的事。老马才终于得以出国。

    

马家门庭若市,男生宿舍总是挤满了拜访者,当然,还是中国人多。他那时就是一个江湖上的明星,全国各地都有人慕名而来。

    

有一次广州一个名人来访他,在餐馆吃完饭,又到我家聊天。

名人欢装神作怪,先给各位看手相算命,他举着老马的手掌,惊呼老马的掌纹人世罕见,

乃天降奇才。接着给大伙做性格和心理测验,自称是他自己发明的方法:

一张纸上画着十字坐标,另一张纸写满各种选择题。

受试者答题,根据答案,在坐标上画出曲线,他根据曲线来解说受试者的性格和命运。

 

 

他拿着老马的曲线图赞叹:呀!真美!你看别人的,到这儿,拐了;到那儿,又拐了。你看老马的,往这里一直下去了!……好美好美!来老马告诉我,在他答题时,名人附在他耳边不断提示:A……C……A……”敢情他的曲线图是在名人导下完成的,怪不得那么

 

    

马也爱给人算命,男的不管,攥着小姑娘的手就不松,滔滔不绝,特别会分析人家的感情线。我经常冲他嚷嚷:嘿!嘿!该撒开了啊!把人手都给攥没血了……”

 

    

有一次我和他去人艺的楼里看画展,出展厅时遇到了荷兰电影大师伊文思。伊文思夫妇跟老马很熟,非常热情地打招呼,老马叽里咕噜跟他们说了几句英语。我挺惊讶,问他:你还会英语哪?老马笑而不答。吕丽萍听了几次老马跟外国人讲英语后告诉我:马说的英文其实就那一句,是广播电台英语教学里的话:请大家翻开第36页。’”

    

马到我家来聚会,每次都会带东西:水果、酒、自己写的字等等,而且会声明是给老太太的。所以我妈妈特别喜欢老马。老马在别的地方喝了酒咬人,经常发生战斗,有一次咬在芒克肩膀上,芒克是个身经百战的北京老玩主,扛得住打不怕疼,他咬他的,芒克照常吃喝谈笑,他咬了半小时,嘴巴没劲儿了,才松开。但在我家,没发过一次酒疯。当然他的嘴也不会闲着,有一次有几个跳舞的漂亮姑娘在,他整整侃了一个通宵,我在旁边坐着,愣插不上话。

    

马曾与一个朋友合作,拍摄北京的胡同,用的是彩色反转片。他恐怕是最早的有意识地以胡同为拍摄对象的艺术家。他们花了大概一年时间,走街串巷,跑遍了北京城。以老马的身体状况,真是一个壮举。完成后,在我家放过幻灯片,老马坐在人群后面,手拿一个塑料袋,不断有节奏地揉搓发声,疾徐相间、高低错落,用来作为背景音乐……马现在住在巴黎,一定会保存着这些照片,几十年过去了,它们不仅是精美的艺术作品,也成为十分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

 

25.jpg

1986年,崔健演唱《一无所有》

 

 

 

 

 

 

04

 

 

    

我的同事妮妮的父亲是老干部。19871月的一天晚上,他从电视新闻里得知了胡耀邦下台。

惊讶良久之后,他很不高兴地说了一句:怎么连个招呼也不打!

    

按照惯例,这么大的变动,应该先在高层搞搞风会”“打招呼

做好了大家的工作,再一级一级往下传达。这次完全不讲这一套了。

    

这件事引起普遍震动,不少人心理受到巨大打击。

 

 

    

一天早晨,我还没起床,我妈妈突然推门闯入,情绪激动地说:

你能去日本吗?你走吧!别在这儿待着了,赶快走!……你要是因为我(无人照顾)不走,

我就上吊!她从没说过这么狠的话,我感到震惊。

 

    

岛说他气得直上火,嘴角都烂了。

我说他:人家那儿换掌柜的,跟你有什么关系?你生什么气呀?

 

    

这当然是玩笑话。实际上跟所有人都有关系,而且关系很大。

它点燃了两年后那件惊天动地大事的火药捻子。

 

    

第一波出国潮由此涌上高峰。

我们单位的年轻人人人都在谈论出国,朋友间四处传播着与出国有关的各种消息……

我把这称做胜利大逃亡,当时正在上映一部史泰龙主演的同名电影,

讲的是纳粹时期盟军战俘策划逃亡的故事。

 

 

在我们编辑部,小夏捷足先登,走得最快。

 

记得他到美国后给我们来的第一封信中,这样描述他刚到美国的所见:

(北京)首都机场比起肯尼迪机场来,小得就像在首都机场上停着的一架飞机……

在肯尼迪机场,每一分钟就有××飞机起降。当时,首都机场只有现在的1号航站楼那一小块。

他说的这些令我们惊叹,却无从想象。

 

26.jpg

当年的首都机场

    

接着是我。之后两年中,小田、妮妮、出版社的刘林、小张等都先后走了,这还只是我认识的。

影协机关300多人,不知道走了多少。我周围的朋友那就更多了。

    

谊商店是不让中国人进的。有了护照,才可以进。

但在友谊商店售货员的眼里,洋人才是人,中国人不是。

我想买一条领带,一位中年女售货员就在柜台里闲着,我叫她,她连头也不抬,叫了三四声,

她才从柜台里拿出领带,向我跟前一扔,又走了,那付鄙夷的样子,叫你感觉自己狗都不如。

我心里想:世界上还有哪里的人能比友谊商店售货员更看不起中国人呢?

 

    

我去过秀水街的米国办事处热闹,景象真是壮观。

在签证处入口,是蜿蜒的长蛇阵,排队的人个个心惊肉跳,就像直接面对着

不知到了签证窗口前,是祸是福。街对面全是人,比签证的多出好多倍,

人们围成一团一团的,互相交流着信息。

 

 

有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20岁,无所不知,问什么答什么。

你这是护士学校的录取通知,绝对拒签,米国最缺护士了,毕业就能找着工作。你肯定不回来呀!

你这个有移民倾向,悬,可以试试。今天不行,你最好找个他们的节日之后……

么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签证官刚过完节,心情好,容易通过。

 

 

们围着他,视若神明。有人问他:你是签什么的?

伙子说:我什么也不签!我是陪朋友来的。

 

    

时候,很像是一群一群的耗子突然从自己的窝里冲了出来,四散奔逃。

这是大地震的前兆!老鼠们凭本能感知到了这一点。

 

    

1980年代的大幕从这时起徐徐落下。

它本来是金色的,在垂到舞台地板的那一刻,幕布溅上了血。

 

 

转自《新三届》

所有跟帖: 

星際種子揭露「宇宙」「外星人」和「輪迴轉世」的禁忌真相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8/29/2021 postreply 12:17:0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