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钱伤交情?不!赖账毁一生

来源: YMCK1025 2021-07-12 17:18:5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95047 bytes)

谈钱伤交情?不!赖账毁一生

能老师 就叫熊太行也行 2021-01-14

 

这篇还是拆解三言二拍。

 

有朋友跟我说,有朋友欠自己钱,收不回来,不好意思要,问我怎么办。

 

现代社会,尽量别借钱给别人,因为收债的成本太高。

 

如果一定要借钱,记得十五个字:

 

打借条、约期限、要利息、不借毒、不借赌。

 

这个“赌”,也包括创业、投资和炒股。

 

我在得到的《关系攻略》里详细讲过“如何体面地开口借钱”和“为什么尽量不要借给别人钱”,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移步过去看看。

 

还有四个字,叫做“借不如送”。

 

天性纯良、老实过日子的朋友,如果遇到灾祸难处,开口求借,那就索性不要借钱,拿一笔钱送给对方都是可以的,当然,这笔钱就不用像借款那么多了。

 

这点是中国特有的传统。

 

我们和欧美人有一点不同,就是我们脱离乡土社会走进工业城市还没有几代,即使在城市当中,我们也有一些社群能够互帮互助。

 

比如校友会、同学会和老乡会,这些群体在我们遇到麻烦事的时候,多少有一点分担。

 

今天拆解的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同学之间互相扶持,结果有人负心赖账,最终遭到报应的故事,这就是《警世通言》的《桂员外途穷忏悔》。

 

大财主

 

元顺帝做皇帝的时候,苏州有个叫做施济的少爷,在老师支学究那里读书。

 

支学究有一个儿子叫做支德,跟施济两个人情同手足,而且这一帮同学里,就是这两个人最有见识,成绩最好。

 

支学究得病死了,施济就请求父亲,把支德邀请回家,在家里和自己一起读书,这俩孩子一起去考试,支德一下子就考中了功名,当上了官,施济考了几次,都不顺利,想要读书求取功名,那可是难了,于是他决定:

 

散财结客、周贫济寡,欲以豪侠成名于世。

 

 

对不起,串台了!

 

用今天的话说,准备职业做慈善事业,来名闻天下。

 

施济的爸爸叫做施鉴,老员外是个本分财主,这钱可是他一点一点攒下来的,他看着儿子挥金如土,心里面心疼,但是他是老来得子,比儿子大五十岁,一直都顺着这个儿子,就把一些金银偷偷埋在地窖里,准备等儿子没钱的时候应急用。

 

从古到今的财主,好多都是这样的,一直到前些年,好多人翻修祖宅,还能翻出现大洋或者铜钱来。

 

施鉴老爷子九十多岁的时候,“吉祥而逝”,这是中国人最尊崇的死法了,临死前也跟儿子说,地窖里面有钱。

 

少爷施济,四十岁了还没有儿子,三年守孝期满,他的妻子严氏劝他:“纳个妾吧,好给你们家留个后。”

 

施济没有答应,他觉得有没有孩子,得看功德和福报,于是就持诵《白衣观音经》。

 

 

观世音菩萨是民间信仰者最多的菩萨,因为她什么都管

 

这个经很短,不像唐三藏的那些经书还要马往回背: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三称三拜)

 

南无佛 南无法 南无僧 南无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 怛垤哆 唵 伽罗伐哆 伽罗伐哆 伽诃伐哆 罗伽伐哆 罗伽代哆 娑婆诃 天罗神 地罗神 人离难 难离身 一切灾殃化为尘 南无摩诃般若波罗蜜

 

虽然有很多生僻字,但是“天罗神 地罗神 人离难 难离身”——简单明了。

 

这个咒管治病、救苦、度厄和求子,印有这个咒的纸上有六百个小圆圈,你念二十遍,就笃一个点儿,念到最后,就是一万二千遍。

 

这叫一“愿”,念完了如果有了孩子,你就印这个纸一千二百张,分散给亲朋好友。如果还没有效果,你就再来一个疗程的。

 

施济不光念经,还发愿:如果有了孩子,就布施三百两白银,修盖殿宇。一年之后,严氏有孕,生下一个男孩儿。

 

孩子第三天要剃头,夫妻两个就提到了还愿的事情,施济带了银子,就到虎丘山水月观音殿上烧香,刚一进殿,钱还没拿出来,就听见了有人哭泣,声音非常惨。

 

老同学

 

施济走下殿,到了剑池旁边的千人石,据说这石头可以坐一千人,但今天就一个人在对着池水哭泣。

 

这人是自己小时候的邻居,叫做桂富五,过去也在支老师的学馆里面读书,后来转学走了,这么多年,也算是见过几次,但也有十几年没见了,施济赶紧就过来问是怎么回事。

 

“桂生只是堕泪,口不能言。”

 

心里苦,不肯说。为什么?要面子。

 

施济一把挽住桂富五的手,拉着他走到观音殿里:

 

“桂兄有何伤痛?倘然见教,小弟或可分忧。”

 

桂富五被问了好几次,只好说了实话:

 

“我家里有祖屋一处,田一百亩,如果好好过日子,养家糊口没有问题,但是我被坏人蛊惑,说一辈子种地能有多少钱啊,你想要挣钱,你得做生意。我把家产抵押给了李平章府上,借了本钱三百两,贩卖纱段去北京,没想到运气不好,走了几趟都赔本,这官宦人家的钱还不上,一索债就把我家的房子和地都夺走了,现在一个妻子两个儿子,也都被人抢去为奴,就这还不算完,让我诬陷亲戚赔补剩下的钱,我想来想去,也只好投水自尽,一死了之,所以在这里哭了。”

 

你看,这个人贪婪,好好的日子不过,抵押房子去做生意,还借官员家里的高利贷。

 

这种评点对不对?当然对。

 

但是老朋友、老同学落难了,现在不是数落他的时候,你现在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想办法让他活下来。

 

施济说:“我这里正好有三百两,本来准备修殿,你先拿去,让你家夫妻父子团圆。”

 

桂富五吓了一跳:

 

“足下莫非戏言乎?”

 

施公大笑道:

 

“君非有求于我,何戏之有?我与君交岁不深,但幼年曾有同窗之雅,每见吴下风俗恶薄,见朋友难,虚言抚慰。曾无一毫实惠之加,甚至面是背非,幸灾乐祸,此吾平时所深恨者。”

 

施公是个豪侠,他要救这个同学,更要身体力行,向恶俗宣战。

 

“咱们吴地的风俗,见到朋友落难,满口虚言不帮忙,甚至表面安慰,背后拿来津津乐道,我最恨的就是这样的人。”

 

施公也说了自己的私心。

 

“你看,你俩孩子要跟你骨肉分离,我好容易念经修行,才有了这么一个孩子,我希望神佛保佑能够让这孩子好,所以我见不得你骨肉分离,孩子送给别人为奴,我这话出自肺腑。”

 

他当场打开箱子,里面三百两银子,拿去。

 

桂生不敢接。

 

为什么不敢接?怕了,拿了李平章三百两,后果很严重,拿了你施济的钱,你到底要什么呢?

 

桂生说:“我写个借券吧……这样方便以后还。”

 

施济说:“我是同情你才相赠,难道还要你还么?赶紧回去,不然嫂子等得焦虑。”

 

桂生赶紧给施济磕头,这是活命之恩。

 

施济把桂生搀起来。

 

桂生在观音大士面前磕头发誓:“今生倘若不得补答,来生亦作犬马相报。”

 

桂生欢欢喜喜下山,回家去还债了。

 

大善人

 

施济去跟观音殿的和尚说:“方丈,这钱临时有急用挪走了,明天我让人送来。”

 

和尚说:“没关系,晚一点菩萨也不怪的。”

 

回家之后,施济跟严氏一说,这钱我拿来周济老同学了,严氏当然不怪他,差人送钱给观音殿还了愿。

 

第三天,桂生带着大儿子桂高登门拜谢,施济一看父子团圆,高兴了,请桂生留下喝酒吃饭,就问问他还债的事儿。

 

“利息很重,蒙您给我的钱,我是把本钱利息还了,但是房子、地,都归了债主了,现在就剩我们一家子齐齐整整……”桂生说。

 

“那您有什么计划吗?”施济问道。

 

“什么都没有,我家也是世代的读书人,不忍心在家门口打工,太丢人,就得到外地去给人做工,挣口饭吃。

 

昨天是骨肉分离,今天是背井离乡。

 

施济说:“为人须为彻。我在胥门外有一所桑枣园,几间茅屋,还有十亩地,如果好好打理这个果园,能过不错的生活,不知道你愿意不愿意到那里去生活?”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以前帮过你的人,往往会再帮你一次,所以遇到麻烦,别急着去找那些受过你恩惠的人,他们的心不可知,反倒是帮过你的人,可能会再度伸手,他们早就已经给了你他们的友谊了。

 

“如果是这样,那可比去他乡做饿鬼好多了!但是我心里过意不去,两个儿子,大的十二,小的十一,不如恩人你留一个孩子来侍奉你,当个小厮,你看如何?”桂富五说。

 

施济不答应:“岂有此理,咱俩是什么关系?咱俩是朋友,你的儿子跟我的儿子一样,哪有拿朋友的儿子当佣人的呢?”

 

施济赶紧安排桂家入驻园子接手产业的事情。

 

 

菜园管理员还是很厉害的

 

施济是什么人,大善人,他也是拯救桂家的恩人,他不是西西里教父,欠了他的人情没啥风险。

 

以后,他家有事,出力,他家有难,去救,但凡有心肠的人,都应该这样去做。

 

亲家母

 

桂富五住进了施济家的果园,赶紧就准备了四个点心盒子,又去拜谢施济,这次去的,是他的妻子孙氏。

 

这个孙大嫂:

 

 

对不起,这个是孙二娘

 

“能言快语、谗谄面谀。”

 

我们生活中一定也见过这种人,你说什么,他都能顺着说,你怎么听都觉得高兴,你怎么看他,都觉得喜欢。

 

严氏非常喜欢这个大嫂子,就连施家不到周岁的小少爷,见了孙大嫂都觉得喜欢,要她抱。

 

“不能抱,不能抱,不然小官人会拉肚子,我已经有身孕了。”

 

今天有些地方也还有这个规矩,孕妇抱了小孩子,小孩子就要拉肚子,得孕妇生产之后才能好。

 

其实这个不科学,就是防止小孩子踢伤孕妇而发明出来的民间规矩。

 

“婶婶你几个月了?”

 

“五个月了。”

 

“哎呦,那九月该生产,婶婶你有两个儿子了,倘若有个女儿,要不咱们结个儿女亲家吧。”

 

“哎呦那可是太好了,就怕高攀不来!”孙大嫂会说话。

 

晚上一回家,孙大嫂跟桂富五说指腹为婚的事,两个人都开心,你看施济家条件这么好,跟他家结了亲家,未来也就不会撵自己家离开果园了不是?

 

九月很快就到了,果然孙大嫂生下一个女儿,严氏送来礼物,俨然是把孙大嫂当做闺蜜和亲家母走动了。

 

园子里有一棵大银杏树,因为太过高大,有人传说上面有“福德武圣之神”。

 

 

对不起,又串台了!

 

腊月初一,园丁要祭祀这个神仙,桂富五这一天正在园里烧纸,突然看见有白老鼠一个,绕鼠走了一周,钻到树地下去了。他就看见了一个杯子大小的洞穴。

 

园子里有了老鼠,按照我们这种普通人的脑回路,就是赶紧养个猫拉倒了。

 

 

我的小橘猫熊不行

 

桂富五回去说给老婆听,说白老鼠可能是神道。

 

 

神道未必,神盗儿倒是有可能

 

孙大嫂说:“鸟瘦毛长,人贫智短。”

 

先把自己丈夫骂一通,然后自己解释:听人说金蛇是金子,白老鼠是银子,可能是上天看我们贫苦,才叫白老鼠显现,你明天找童瞎子算一卦看看。

 

很多地方至今都有对白色动物的迷信,如果在祖屋看见白色动物就是下面有银子,而且动物越大,钱就越大。

 

你看我们题图是个白色鸭子,就很有钱,下面这个白狗,应该就至少有一个多亿。

 

 

 

好多钱

 

童瞎子一算,你呀,要发财!

 

大家可别觉得这是什么半仙,一般来说,你遇见这种问财的,一定要说能发财,如果他赚了,自然来谢你,那时候大家有面子,他要是赔了,一般都不会没羞没臊地来跟你闹的。

 

桂生回去,和老婆一起挖。

 

“砖下磁坛三个,坛口铺着米,都烂了,拨开米,下面都是白物。”

 

还是民间迷信,觉得银子是白老鼠,放着米,银子就不会跑,米烂了,银子就像老鼠一样出去找食物了,就会被人发现。

 

桂生挖出了一千五百两白银。

 

他兴高采烈,就准备拿三百两还给施济,剩下的自己来做生意。

 

这事不对,因为钱本来就是施家的,人家的园子,里面就算挖出什么来,都归人家,诚实的人,拿着这一千五,给施济,让他收好就是了。

 

孙大嫂拦住了。

 

“给他三百两?你这三百两从哪里来的?一问,哦,挖出来的,这园子是谁的?是他家的,那这都是他的。咱们挖出了一千五,他要是说有三千、有四千呢?”

 

这女人跟丈夫说这个。

 

太混蛋了。

 

孙大嫂说的这种污蔑人的恶人有没有?当然有了,你可以防备这样的人。

 

但是你要明白,施济肯定不是这样的人。

 

你要全家卖身为奴,他拿钱救了你们;你要送一个儿子去他家当小厮,他不肯收;他给你一个园子安身;他要聘你家的闺女。

 

她讲着的看起来是道理,但掩盖不了她内心深处的恶毒。

 

桂生问:“那依贤妻所见如何?”

 

桂生这个人没有担当,之前我们也解说过一个计安的故事,也是没有担当的人。

 

他明明自己也想贪图这钱,但是却要老婆来说出计划,未来再推在老婆身上

 

“我们私底下把钱转走,到外地去购买田产,慢慢脱身而去。”孙大嫂说。

 

“我在会稽(绍兴)有远房亲戚,因为我家穷了,久不来往,现在有了钱,他们肯定巴结我,我在那里买良田美产,每年过去收租子,过上几年,就成了大财主了。”桂富五说。

 

好恶毒的两个人啊,当年你们走投无路,你们的亲戚帮你们了吗?是施济在帮你们啊。

 

做亲事
 

施济的儿子和桂生的女儿都出了痘。

 

不是水痘,是天花,在元代、明代,这都是小孩子的一大关,过不去就死掉了。

 

今天我们在好多“娘娘庙”“奶奶庙”里,还能看见“痘神娘娘”,这就是过去孩子出痘时候要供奉的专职神仙。

 

施济赶紧请医生,两个孩子都熬过去了,这时候大家摆酒庆祝。

 

有个街坊叫李梅轩,提到俩孩子的亲事来,说干脆就下了定吧。

 

桂富五回来就跟孙大嫂商量。

 

孙大嫂说:

 

“施济虽然是好人,但是为仁不富,家事业渐渐消乏不如前了。”

 

孙大嫂这种脑子,善于经营算计,倘若她真的有心帮助施济的话,能够成为严氏大娘子的好助手,施济家也不会这么快衰落,她不帮也就罢了,还算计人家。

 

“我的人家都做在会稽地面,那彼处攀个高门,这些田产也有依靠。”

 

偷了人家的钱转移走,还希望通过嫁女儿的方式让自己的财富长久。

 

“那咱们怎么说呢?”

 

“就说孩子还小,家境也差,高攀不上,再等几年。”

 

施济是个实在人,真的觉得这个人谦虚,那就等几年吧,反正孩子还小。

 

败落了

 

这一等就是三年,施济突然就病死了,临走也没顾上交代地窖藏金的事。

 

桂富五这个时候听了孙大嫂的撺掇,来见严氏。

 

“恩人不在了,我们不敢长期占据家里的田园,现在准备走远一点,去到外地亲戚那里居住,房子啊,果园啊,还给您啦。”

 

严氏哪知道他家吞没银子的事情:“他婶子啊,虽然我们家老爷不在了,但是我说了也算,现在我正得有您这样的人陪伴,您不能扔下我就走啊。”

 

“哎,我也舍不得你啊,但是别人说我们家占据孤儿寡母的房产,我们受不了这个议论,我们呀,还是走吧。”

 

桂富五一家搬去会稽,当他们的大财主去了。

 

施家的经济状况,那是驴粪球外面光,欠了不少的债,也就是五六年,家道中落,家里的仆人都遣散了。

 

这个时候,另外一位老同学回来了,这个人就是从小和施济一起长大的支德,他俩和桂富五,仨人都是同学。

 

支德过去在朝为官,后来因为元顺帝时候的小人当政,所以辞官回家了。

 

这里要解释一句,从元朝人的角度来说,最后一个皇帝叫元惠宗,但是朱元璋征服了元大都(北京)之后,一看元惠宗没有烧城,跑路了,就给人硬加了一个谥号叫元顺帝。

 

编纂小说的冯梦龙是明朝人,他自然就要站在明朝立场上,称呼这个皇帝为“元顺帝”了。

 

支德回乡,去施家拜访,一看孤儿寡母,萧条破败,心疼坏了,这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记得施济当年对自己的照顾。

 

支德把十三岁的女儿许配给了施济的儿子施还。

 

他让施还搬到自己家里,教施还读书,每十天回去看一次母亲。

 

他给严氏每月送米送柴。

 

大家都说,支德这个人是个有道君子,宦家爱女下赘贫友之孤儿。

 

支德也有难处,他是个清官,根本就没攒下什么钱。

 

收账难
 

有人跟支德提到了桂富五,说他家如今在会稽发迹,成了大财主,现在改名桂迁,成了大员外。

 

支德就招来女婿说:

 

“当初桂富五受你家恩惠不一而足,别的不算,只替他偿债一主,就是三百两。如今他发迹之日不来看顾你,一定不知你家落薄如此。贤婿若往会稽投奔他,必然厚赠,此乃分内之财,谅他家也巴不得你去的,可与亲母计议。”

 

施还回家跟母亲一说,母亲也赞同去拜访一下桂家。

 

严氏道:“若桂家果然发迹,必不负我。但当初你尚年幼,不知中间许多情节,他的浑家孙大娘与我姊妹情分。我与你同去,倘男子汉出外去了,我就好到他内里说话。”

 

好可怜的严氏夫人,还觉得孙大娘是好人呐!知人知面不知心。

 

施还回复了,支翁以盘费相赠,又作书与桂迁,自叙同窗之谊,嘱他看顾施氏母子二人。

 

这里其实支德有所防备,万一要是桂迁不肯周济,还有一个官人的保证和威胁,桂迁不至于会惹这个麻烦。

 

母子二人租船到了会稽,进城找到施家。

 

施还写个通家晚辈的名刺,带了支公的书信,进城到桂迁家来。

 

施小官人见桂家门庭赫奕,心中私喜,这番投人投得着了。

 

伺候约有两个时辰,只听得仪门开响,履声阁阁,从中堂而出。施还料道必是主人,乃重整衣冠,鹄立于槛外,良久不见出来。

 

两个时辰,就是四个小时。你八点来人家求见,他让你等到十二点,真是个不祥之兆。

 

施还引领于仪门内窥觑,只见桂迁峨冠华服,立于中庭,从者十余人环侍左右。

 

桂迁东指西画,处分家事,童仆去了一辈又来一辈,也有领差的,也有回话的,说一个不了。约莫又有一个时辰,童仆方散。

 

管门的禀复有客候见,员外问道:"在那里?"答言:"在照厅。"桂迁不说请进,一步步踱出仪门,径到照厅来。

 

各种摆谱,活生生的小人嘴脸。

 

名片早就送进去了,完全不应该让施还这样等。

 

为什么?

 

这就是桂迁卑鄙的地方,他愿意接纳施还,但是要上来就把恩人之子暴打一顿轰出去,说不过去。

 

这种没有担当的人,会在小处给你不舒服,他冒犯你,欺负你,让你先炸,你倘若先暴躁,他就有话说了。

 

 

就得有个莽撞人揍他一顿

 

偏偏施还这孩子,是观音菩萨送来的孩子,脾气特别好,有礼貌。

 

桂迁把眼一瞅,故意问道:“足下何人?”

 

施还道:“小子长洲施还,号近仁的就是先父。因与老叔昔年有通家之好,久疏问候,特来奉谒。请老叔上坐,小侄有一拜。”

 

桂迁也不叙寒温,连声道:“不消不消。”

 

看坐唤茶己毕,就分付小童留饭。施还却又暗暗欢喜。

 

施还这孩子,真是让人心疼。他明明眼睛里看着一个负心人,却想着替这个坏人分辩:这人不至于如此吧,哎,果然,你看他留我饭了!

 

好孩子、好学生,最容易这样被下三滥欺负,但是如果他们渡过了这一劫,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施还开口道:“家母候者婶母万福,见在旅舍,先遣小子通知。”

 

施还想起母亲说的,她跟孙大娘是闺蜜,这要俩人一见面,估计孙大娘就得招待我们。搬出母亲的老脸来,好难!

 

这里冯梦龙都忍不住站出来评价一句:

 

论起昔日受知深处,就该说“既然老夫人在此,请到舍中与拙荆相会。”

 

这才是人生父母养的。

 

桂迁口中唯唯,全不招架。

 

施还吃饭的时候,又提起“老母亲还在旅舍里等我,不敢多喝酒”,桂员外还是不招架。

 

桂迁问道:“舍人青年几何?”

 

听到这里,你还以为桂员外会提亲事了。

 

施还答道:“昔老叔去苏之时,不肖年方八岁。承垂吊赐奠,家母至今感激,今奉别又已六年。不肖门户贫落,老叔福祉日臻,盛衰悬绝,使人欣羡不已。”

 

八加六等于十四,你自己算吧。

 

可能这人算数不好?总之是又没影了。

 

桂迁一直不提报恩的事情,施还只好跟他说明白:

 

“我小时候坐在我爹身边,经常听见我爹说,他的一帮同学里,跟老叔您关系最好,我娘也说,跟婶子是真正的闺蜜,当年您在我家的桑园生活,我家也没有慢待您,不然今天,也没脸来见您了。”

 

非要点交情,这事儿越来越不妙了。

 

桂迁低眉摇手,嘿(通默)然不答。

 

施还又道:“昔日虎丘水月观音殿与先君相会之事,老叔也还记得?”

 

桂迁恐怕又说,慌忙道:“足下来意,我已悉知。不必多言,恐他人闻之,为吾之羞也。”

 

桂迁直接把这孩子送走了。

 

施还走到旅舍,自己的娘还在等着桂家的轿子来接自己呢。

 

好家伙,听施还这么一说,眼泪都下来了,就要骂人。

 

“忘了当年跳剑池了吗?”

 

“别急,别急。他跟观音大士起誓了,我明天再去。”

 

成了仇

 

桂迁亏了心,自己也害怕,要不就给一笔钱,让这娘俩走好了。

 

这个时候,孙大嫂又出来了。

 

 

贤妻蠢男人不怕,恶女蠢男没救

 

“接人要一世,怪人只一次。揽了这野火上门,他吃了甜头,只管思想,惜草留根,到是个月月红了。”

 

这话仍然有道理,但绝对不能对恩人用。

 

施还是个读书孩子,有礼貌,未来有前程,怎么会月月来讹你?你正应该投资在他身上。

 

就是他当初有些好处到我,他是一概行善,若干人沾了他的恩惠,不独我们一家。千人吃药,靠着一人还钱,我们当恁般晦气?

 

这是一个恶毒的歪理,“他对谁都好,不是只对我好”,这他妈又不是搞对象,人家对你爱护照顾,也照顾过别人,还有错了?

 

若是有天理时,似恁地做好人的千年发迹万年财主,不到这个地位了!如今的世界还是硬心肠的得便宜,贴人不富,连自家都穷了。

 

这不是硬心肠,这是没心肺了。

 

天底下偏有许多恶人,自己行恶毒的事情,你责备他时,他说“天道如此”,“人人如何”,“我是被原生家庭害的”……偏偏不说自己其实是有选择的。

 

桂迁道:“贤妻说得是。只是他母子来一场,又有同窗支老先生的书,如何打发他动身?”

 

 

年轻时称兄道弟,后来未必是朋友

 

孙大嫂道:“支家的书不知是真是假。当初在姑苏时不见有甚么支乡宦扶持了我,如今却来通书!他既然怜贫恤寡,何不损己财?这样书一万封也休作准。你去分付门上,如今这穷鬼来时不要招接他。等得兴尽心灰,多少发些盘费着他回去。‘头醋不酸,二醋不辣。’没什么想头,下次再不来缠了。”

 

这是最激怒人的一种做法了。

 

其实你单纯说“没钱”“不给”“快走吧”,反而好,这么晾着人家,再好脾气的人也会被激怒的。

 

施还在门上又被晾了一日,说了两句刻薄话,遇到了他家大儿子桂高,对方听见他放狠话,答应给他带话进去。

 

又等了一天,桂迁骑马出来,责备施还说话没礼貌。

 

“本欲从厚,今不能矣。”

 

全是借口。

 

桂迁给了施还二十两银子,让他赶紧回去。

 

施还回旅舍,和老娘两个人抱头痛哭。

 

店家王婆见哭得悲切,间其缘故,严氏从头至尾位诉了一遍。王婆道:“老安人且省愁烦,老身与孙大娘相熟,时常进去的。那大娘最和气会接待人,他们男子汉辜恩负义,妇道家怎晓得?既然老安人与大娘如此情厚,待老身去与老安人传信,说老安人在小店中,他必然相请。”严氏收泪而谢。

 

拆了这么多集的三言二拍,第一次遇到好心的王婆。

 

大家都觉得孙大娘是好人,不知道这个人口蜜腹剑。

 

 

男子女子,都有背后捅刀的

 

王婆去跟孙大嫂说严氏的事情,严氏说:“我家没跟施家借过钱,如果他说有三百两银子的债,拿借据出来。”

 

各位,我们想一下剑池旁边的情景。

 

桂富五说要写借据。

 

施济说那三百两银子,要送给他。

 

确实,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是赠予,不是借贷。

 

但是各位,法律是对人的最低要求啊

 

施济救的是一家子的命,你跟他讲法律?

 

真要讲法律,那就应该定你一个盗窃罪,一千五百两银子。

 

孙大娘封了一两银子,给了一条手帕,让王婆带给严氏。

 

桂家,不还钱。

 

母子二人回苏州,路上严氏受了劳碌,病了三个月,死了。

 

孙大嫂明算暗算,而今让自己家和施家结了大仇了。

 

神转折

 

施还要葬母、要还欠下的医药费,只好卖房。

 

买房的牛万户家的公子,才出一百四十两,而且仗势欺人,逼着他尽快腾房。

 

施还只好把家里东西得搬到岳父家里去。

 

就在房梁之上,发现了一个小小的匣子。

 

不是别的,是他爷爷留下来的一个藏金银的指南。

 

那间房子里,有白银二千两。

 

施还去见岳父支德,大家把钱挖了出来,去跟牛公子赎房,牛公子还耍赖,索要双倍违约金,没想到施还真的拿了出来。虽然一通官司,但房子,是真的被施还拿回来了。

 

他一点点地把爷爷藏的钱挖出来,发现有上万两之多,只有桑枣园银杏树下面有一千五百两,这笔钱,没了。

 

只道神物化去,付之度外,亦不疑桂生之事。

 

这翁婿两个都是好人,他们不随便拿人当贼,哪怕对桂富五那样的恶人,也是如此。

 

施还把田产逐渐赎回来,支德来帮他经营管理,家境逐渐恢复了,等到身上的孝满了,他就和支德的女儿正式成了亲。

 

真报应

 

坏人自有报应。

 

有钱了,就想要官。

 

桂迁桂员外,听信了当地一个无赖尤滑稽的话,让他为自己运动一个官职。

 

尤滑稽大包大揽,说很多身边人的官儿,都是他给买的。

 

你看,真的当官这么好,尤滑稽干嘛不自己当一个?

 

桂迁真的弄来了三千两,和尤滑稽一起上京运动,想要当官。

 

俩人一路进京,约为兄弟。

 

 

兄弟就是拿来出卖的

 

在北京运动了几个月,尤滑稽说,还要二千两,桂迁拿不出钱来,就借了二千两的贷,但是多了第一点心思,一千两作为尾款放在住处,等着信儿。

 

这一天,衙门来了四个兵,要桂迁去见新任亲军指使。

 

桂迁赶紧去了衙门,发现,啊呀。

 

尤滑稽当上了指挥使了!

 

“之前的钱啊,我已经妥善使用了,我以后会报答你的。但是我记得,你还有一千两不是,我刚上任,现在需要钱,你呀回家拿,如果不给,嘿嘿,送你坐牢!”

 

桂迁生生把钱给了尤滑稽,逼债的债主也就上了门了。

 

这下没办法,回家去变卖家产吧。

 

被尤滑稽摆了一道,桂迁一想,回去被人嘲笑。

 

他买了一把刀,准备杀尤滑稽。

 

尤滑稽家门关了,但是有个小洞,桂迁不自觉地就跪下、爬进去了。

 

里面的正堂上坐着一个人,不是尤滑稽,是个老头子,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老同学施济。

 

惭愧了,想要跟人作揖,但是发现手抬不起来。

 

只好客气,解释说,当初没有给令郎钱,是因为手头不便。

 

施济大喝一声:“你这个畜生!”

 

“哎你怎么骂人?”

 

“畜生讨打,叫什么叫!”

 

这时候施还少爷出来了,桂迁过去咬住他的衣服,想要赔笑脸,被施还一脚踢开。

 

跑到后面,看到了严氏,赶紧又去道歉,还准备把罪过推在施还身上。

 

“你看施还公子气性太大,我还没给你钱,你们就生气走了。”

 

也被严氏吩咐婢女把他打走。

 

他一路狐疑,直到看见了老婆、俩儿子和一个姑娘,都是狗的模样。

 

他,桂迁,也是狗。

 

负心的人变成了狗。

 

孙大嫂说:“还记得在水月观音殿发的誓吗?”

 

“今生不能报,来生做犬马。”桂迁想起来了。

 

“之前挖了银子出来,我说要去报恩的,他们母子来,我也说要给你,都怪你这个不贤之妇!”

 

还在甩锅。

 

“我那是妇人之见啊,你是男子汉,谁教你句句依我?”孙大嫂说。

 

这俩儿子赶紧过来劝:“爸爸妈妈别吵了,饿坏了,咱们去吃屎吧……”

 

 

 

这个时候厨子来了,决定炖一条狗,就把大儿子桂高绑走了。

 

桂迁嗷地一声就吓醒了,原来是一个梦。

 

桂迁一路跑回家,发现桂高和桂乔都死了,孙大嫂还剩一口气。

 

桂迁进来看孙大嫂,发现老婆是儿子的声音:“我们兄弟和母亲,将会投胎去施家为犬了,俩小公狗,是我们哥俩;背上有肉瘤那个母狗,是妈妈;您老明年八月也会去当狗,您啊,就比我们小了,见了我们可以叫哥哥,但是妹子,还可以跟施还为夫妇!”

 

说完,孙大娘也咽了气。

 

桂迁赶紧问女儿发生了什么事。

 

原来是桂迁上京去运动官职,二儿子出去吃喝嫖赌,偷偷便宜把田庄卖给了万俟总管(元朝的官职),自己病死了;他大哥不知道,还去田庄上收租,被总管家的奴才暴打,也死了;孙大嫂一看俩儿子相继死了,也重病死了。

 

桂迁赶紧请和尚超度三口人,结果发生了火灾。

 

气派的大房子烧做白地,棺材三口,连板都没剩下。

 

这就是应了誓了。

 

桂迁和二媳一女侥幸活下来了,哭天抹泪,这处境,比死还要惨!

 

补救吧

 

见识到了因果的力量之后,人就变得谦卑了。

 

桂迁赶紧把剩下的家产卖一卖,把俩媳妇打发回娘家,遣散仆人,只剩两个伺候闺女,带着闺女就来了苏州。

 

到苏州施家一看,好,房子,扩建了。

 

这是施还把房子卖了吧。

 

桂迁偷偷找邻居问,邻居说:“还是施还家,这几年严氏去世了,施还挖出了祖传的藏金,而今又富了。”

 

桂迁臊眉耷眼,托一个老邻居李梅轩(之前要做媒人那位)帮忙,想见施还,一时要拜祭死去的严氏,二是想请施还恕罪。

 

气死母亲的大仇,施还不愿意见。

 

“不不不,不敢当,人是他气死的,来祭祀什么?”

 

李老头也是拼着老脸来劝施还,最终施还开了祠堂,桂迁进来,刚一下拜,就看见了三条狗:俩小公狗,一个有肉瘤的母狗。

 

啊呀,桂迁这个难过,哭起来惨极了。

 

施还一看,桂员外哭这么惨,看来是真的悔悟了。脸色也缓和了一点。

 

桂迁见施还脸色和缓了,就开始提女儿的事了。

 

施还一听,转身就走。

 

什么乱七八糟的。

 

桂迁这个人不真诚,求人救命,就应该跟李老爷子说自己遇到了什么,还爱面子,要脸,这是不对的。

 

一连四天见不到施还,桂员外也急了,只好跟李梅轩说了自己的梦和奇遇。

 

“我就快死了,我家里人都托生做了狗,现在就这一个女儿,求求你,帮帮我吧。”

 

有了这话,才好商量。

 

李梅轩进去跟施还说了所有的事情。

 

施还这孩子是观世音送来的,他这个人记恩:

 

1.我贫困的时候,岳父接济我;

 

2.我这几年,妻子管理家政;

 

3.我妈是被桂迁气死的

 

李老爷子,你说我怎么能跟这种人的女儿结亲?

 

堂堂正正,坦坦荡荡。

 

李老爷子也会劝:

 

1.你老丈人是个读书人,你家夫人,必然是懂得礼节了;

 

2.桂迁虽然不是东西,但是他家这个女儿还挺孝顺,听说三只狗的事情,在家里哭得死去活来的,这姑娘娶过来,也能给正妻搭把手不是;

 

“古人不念旧恶,绝人不欲已甚。”

 

这两个典故,一个出自《论语》,一个出自《孟子》,讲的事过去的恩怨,该过去就过去,责备人,也要适可而止。

 

拿圣贤书劝读书人,合适。

 

施还还要推辞,这个时候岳父支德支老爷进来了,支德全听见了,也是菩萨心肠。

 

“答应了吧。”

 

支氏娘子直接拿钱,“来,聘礼。”

 

桂姑娘过门做了妾,果然温柔得很,有她娘会说话的技巧,没她娘的狠毒心肠。

 

桂迁把剩下的家财修了三间佛堂,把三只狗养在佛堂里,每天遛狗烧香,有一天桂女梦见母亲说,罪孽满了,脱离了罪业,三只狗当夜果然都死了。

 

桂老头有天上街,遇见朝廷缉拿犯人,原来是骗他钱的尤滑稽贪赃枉法落马了。

 

尤滑稽的媳妇,在后面哭告跪求桂迁相助。桂迁一时心动,拿出身上的几两银子给了尤滑稽的妻子。

 

尤生说:“今生无及,待来生为犬马相报。”

 

桂老头叹息而去。

 

“这话好耳熟啊,这可不是随便说的。”

 

施还中了功名,一妻一妾,各给他生了两个儿子。


桂迁也在施家养老送终。

 

大欢喜结局是不是?

 

今天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神仙冥府,也没有宗教上的因果报应。

 

但是有一种果报,是真实存在的。

 

做了缺德事,大家会知道,身边人会议论,再要交朋友、再要做事情,就难了。

 

人不能辜负朋友,尤其不能在钱上辜负朋友。

 

所以,如果你有朋友被桂员外这种恶人伤害了,就把这篇赶紧转给他看看。

 

告诉他,谈钱未必伤感情,但是赖账嘛——

 

会!毁!一!生!

 

所有跟帖: 

印度怪物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212 bytes) () 07/12/2021 postreply 17:23:16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