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的天意?康熙時錢幣的預示 作者:宋寶藍

来源: 德清 2021-03-22 16:16: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899 bytes)

 

康熙時期,官府鑄造的銅幣,上面鑄有漢文地名。後人收集古董,將錢幣上的地名串成了一首詩。誰能料到,朗朗上口的詩文,像是高度濃縮的故事梗概,符合了大清的終極命運,落於何人之手……

根據記載,康熙時期官府鑄造的錢幣,輪廓最闊,質地也很純。當時鑄錢是沿用順治年間的鑄幣法,錢幣背後右邊刊刻滿文,左邊刊刻漢文。

自順治八年廷議結果,鑄錢漢文刻有二字「一釐」(指權銀,一文銅錢折銀一厘(釐),一千文銅錢值銀一兩),以及一字地名簡稱,用來標明錢幣鑄造的所在地。比如錢幣由太原鑄造,就刻一個「原」字;由江蘇鑄造,就刻「蘇」字,代表省名;由宣化官府所造,就刻一個「宣」字,以表府名。康熙年間鑄幣法沿用前朝。不過,從雍正皇帝以後,鑄造的錢幣全部只刊刻滿文。

有的錢局因為開鑄時間短暫,開鑄不久就停鑄了。所以傳世的刻有地名的錢幣數量就很稀少。後來民間興起一股風潮,收集古代錢幣。他們發現在錢幣背後刻有漢文地名,這一類錢幣數量最多的惟有康熙時期鑄刻的錢幣,共有二十種。這些錢就稱為「廿釐錢」。

為了便於記憶,有人就按照音韻,將錢幣上的漢文串成詩文,編成一首五言四句詩,讀起來倒也朗朗上口。這首詩文曰:「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寧河南廣浙,臺桂陝雲漳。」

詩文中的每一個字,原本只是代表著錢幣所鑄的地名。然而串讀起來,倒也別有一番滋味。串成詩文,原本也只是百姓的無心之舉。然而到了後來,人們認為詩文還另有所指。

第一句涵有「福臨」二字,是指大清入關以後的第一位皇帝順治帝,其名諱「福臨」。

第二句隱含著「宣」字,暗指大清國運到了宣統帝溥儀就終結了。

1908年,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相繼病逝。三歲的溥儀繼位,改元「宣統」,即大清的末代皇帝。因溥儀年幼,其父載灃擔任攝政王,凡是軍國機密要務,中外奏章,都由載灃裁處。

載灃是光緒帝同父異母的弟弟。有一種說法,在戊戌變法中,袁世凱出賣了維新派,導致光緒帝被慈禧幽禁而死。所以載灃痛恨袁世凱,他成為攝政王後,披覆了袁世凱上奏的解職摺子,解除了他的官職。袁世凱返回河南,後來居住在彰德(河南安陽)。

1911年10月,爆發了武昌起義,革命風暴席捲了全中國。清廷危在旦夕。載灃走投無路,宣布解散皇族內閣,重新啟用袁世凱,任命他為內閣總理大臣。

1912年2月,在袁世凱的壓迫下,隆裕皇太后率領宣統皇帝退位,標誌著大清朝結束。

第三句出現的「河南」二字,以及第四句出現的「漳」字,「漳」字與彰同音,漳也指河南漳水,都隱喻袁世凱的興起之地。

人們常說:「高手在民間。」錢幣上的漢文,被人們串讀後,無意中竟符合了大清的最終命運。看似人為,是否也是天意呢?

(參考《清稗類鈔》卷84、《清史稿》卷25/卷124)@*#

 

祝您平安: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