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

来源: YMCK1025 2021-02-26 23:39:5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08268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21-02-26 23:45:54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新照旧影(1016)YMCK10252021-02-26 23:13:02

一个女人的传奇一夜,信息量太大

最爱君 最爱历史 2021-02-26

 

这两天,不管你在哪个平台搜索“元宵节”,跳出来的往往是“元宵节放假吗”。

 

现代人定义一个节日的重要性,都是以放不放假、放几天假为标准。放假,放长假,那就是个好节日,大节日。

 

古人其实也这样。

 

所不同的是,我们元宵不放假,古人元宵不仅放假,还放长假。

 

有多长?唐朝时,正月十四日至十六日,连续放假3天;宋朝时追加正月十七、十八两天,假期长达5天;明朝更爽歪歪,从正月初八至十七日“放灯十天”;到了清朝,“元宵假”又回归为5天。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但古人觉得最嗨,玩得最野的节日,绝对是元宵节。

 

除夕、元旦(春节)如今再重要,在古代远没有元宵重要。

 

法国汉学家谢和耐说得没错:宋朝人的新年真正的开始,要到上元灯节,也就是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这三天的庆典,具有狂欢节所有的表现特征。

 

因为玩得太野了,古代元宵节直接被称为中国的狂欢节

 

怎么个野法?我们先来讲个故事,故事很短,但信息量很大。

 

10.jpeg

 

01. 故事

 

 

故事出自宋元年间的话本《宣和遗事》,说书人的文字底本。说的是,北宋徽宗年间,元宵节,有个女子尽情游览了京城的花灯之后,已是深夜时分。

 

该女子来到皇城端门,见门前摆着金瓯酒,一时酒兴大发,端起一大杯一饮而尽。喝完了,竟顺手牵羊把金杯塞进怀里,想偷走。

 

这一幕被禁军卫士发现,一把将女子抓住押到宋徽宗面前。

 

宋徽宗还没睡觉,他正与民同乐,欢度元宵,就问女子为什么要偷东西。

 

该女子镇定自若,不慌不忙,当着皇帝的面吟诵了一首词: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文艺范儿十足的宋徽宗听明白了,原来这女子是要偷个金杯作为证据,免得出来到大半夜,回去被公公婆婆责骂。

 

“此金杯就赠与你了。”宋徽宗大喜,并命令卫士护送该女子回家。

 

11.jpeg

 

▲宋徽宗是皇帝,更是文青

 

这名北宋女子可真够野的。但很多人觉得不够味,这有什么,逛夜场、爱喝酒、懂点文艺,这样的女青年,现在随便一座大城市的酒吧街,都能寻出一打两打来。

 

不过要记住,我们不能用今人的眼光去揣度古人的世界。

 

这个故事其实大有门道。它包含了古代,尤其是宋代元宵节的所有重要因素,而且,这些因素仅在元宵节期间生效,过了这个节日就没了。

 

到底是哪些因素呢?我用四个关键词来表述:深夜、皇帝、女人,以及诗词。

 

12.jpeg

 

▲宋徽宗的作品《瑞鹤图》

 

 

 

02. 深夜

 

 

女子窃杯的故事,发生在深夜。这一点很重要,是元宵节异于或高于其他一切节日的主要特征。

 

跟我们现在夜生活泛滥截然不同,古人的世界里基本没有夜生活。

 

古代官府一直试图管理老百姓的作息时间。早在春秋时代,统治者就有这样的管理理念:为了防止人们过分安逸,滋生邪念,从天子、诸侯到平民百姓,每个人的作息都要统一安排好。

 

官府最怕的是夜幕降临。因为夜色中,对老百姓的控制难度趋大,很多违法犯罪也容易借此发生。所以,古代大多数时期都有宵禁的法令:夜幕降临后,城门就会关闭,居民区也封闭起来,如无要事严禁在街上晃荡行走,吃个宵夜、泡个酒吧更是不可能的事。

 

犯了宵禁的人,受到的处罚也挺重,重则处死,轻则杖刑。

 

宋代基本上取消宵禁制度,每天仅三更到五更这两个时辰禁止夜行。但这样宽松的时代,在历史上难得一见。其他朝代,均严格执行宵禁制度。

 

比如唐代的长安城,一到黄昏就击鼓六百下,敦促在外行走的人各回各家,鼓响六百下后,城内坊门一律关闭。这时如被发现仍在街上行走,就是“犯夜”,将受到笞打。

 

可见,宵禁制度是权力的表现之一。古人的世界被权力切割为两个完全不同的时空,白天可以随意活动的区域,到了夜晚就成为禁地。

 

有且仅有在每年元宵节的前后几天,官府才会解除宵禁。这就好比久在笼中的小鸟,那几天突然得了自由,人们的兴奋程度不亚于中大奖。

 

元宵节在古代之所以倍受青睐,其实主要原因不在于这个节日有多少仪式,多少欢乐。说白了,这些都是附加在宵禁制度解除的基础上。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宵禁的解除,大家可以外出体验真正的夜生活。

 

古人过元宵节疯到什么程度?

 

举个例子,宋朝人除了看灯,逛街,就是外出喝酒,喝得醉醺醺的,才想到要回家。酗酒所产生的混乱局面,居然在当时催生了一个仅在元宵节出现的职业:一些人在夜阑之后,举着小灯“扫街”,往往可以捡到醉酒人遗失的金银首饰,收获颇丰。

 

Screen Shot 2021-02-26 at 5.33.56 PM.png

 

▲点击图片阅读:四大名著中,元宵夜都有大事发生

 

 

 

03. 皇帝

 

 

故事中,出现了皇帝与“女贼”的对话情景。要是在别的时间点,出现这么离谱的描写,我们基本可以断定这只是小说家言,但放在元宵夜,这事并非不可能发生。

 

史载,北宋徽宗年间,皇室在皇城端门前摆出御酒,叫“金瓯酒”。无论男女老少,还是富贵贫贱,元宵节期间都能到端门下受赐御酒一杯。“女贼”喝的正是这种金瓯酒。

 

我前面讲过古代宵禁制度之严苛无情,到了元宵节期间,却遭到了短暂的解构。谁这么大胆,对权力进行挑战?

 

答案只有一个:这是皇帝默许甚至带头执行的结果。

 

早在隋朝,正月十五夜,城市已是“不夜城”。当时人柳彧在一封给隋文帝的奏疏中说,元宵夜锣鼓喧天,火光照地,人戴兽面,搞什么歌舞表演、奇装异服、男女混同,成何体统?他请求皇帝禁止正月十五的侈靡之俗。

 

隋文帝表面同意了,但并未采取具体行动。后面的皇帝也都知道,狂欢的传统禁不住,堵不如疏,干脆利用这个机会大搞亲民秀,与民同乐,宣扬天威。

 

宋徽宗时代,元宵当晚,皇帝要亲临宣德楼或端门看灯。于是,御街两旁拥挤的人群,在观看百戏和花灯表演的同时,也能隔着一层黄色的丝织品看到皇帝神秘的面孔。

 

正月十六早上,皇帝会再次出现在城楼,如果人们不是过于疏懒或是晚上喝醉了酒,只要能足够早地起床赶到宫门口,会看得更加清楚。

 

宋代文人经常讲“仰瞻天表”,指的就是普通百姓在元宵节期间近距离观看皇帝(天子)容貌这件事。要知道,这在古代中国,几乎是破天荒的事。

 

皇权时代,皇帝至高无上。任何未经许可对皇帝身体的触碰,甚至凝视,都可能构成弥天大罪。只有元宵节,成为例外。老百姓可以在此时观看和凝视平时神秘莫测的皇帝。

 

皇帝带头参与元宵节活动,让这个节日变成真正的官民同乐的庆典。

 

北宋年间,开封府尹一到元宵就要出来会见民众。期间,随从跟在首都市长身后,背着一个大布袋,里面装着零钱,遇到在京城做生意的商贩,便给他们派钱。每人数十文,祝他们新年生意兴隆。

 

有些皇帝为了做出与民同乐的姿态,更是拼了,因赏灯烧毁皇宫的事屡有发生。1514年,明武宗朱厚照在乾清宫过元宵,宫前张灯,花样翻新,不顾及安全,结果灯火烧到殿宇,把寝殿乾清宫都烧光了。

 

14.jpeg

 

▲北宋元宵节盛况 图源/连续剧《清平乐》

 

 

 

04. 女人

 

 

女子窃杯故事中,最亮眼的地方还在于,故事主人公是个女人,而不是男人。

 

古代女子基本上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不要说晚上了,白天都鲜有出门游玩的机会。

 

元宵节期间,上街观灯、游玩突破了男女大防,使她们获得了暂时的人身自由,能够走出闺门,尽情欢娱。

 

有一年元宵节,司马光的夫人想要出外看灯,司马光问:“家中点灯,何必出看?”夫人回答:“兼欲看游人。”司马光反问:“我难道是鬼吗?”这个段子很能说明,元宵夜的很多日常禁忌都被消解掉了。

 

因为女性获得加入元宵节活动的权利,这个节日才显得特别人性化。男女同处于一个公共空间,为彼此提供了寻觅意中人的契机。不少经典的古诗词以元宵节为背景,不是没有原因的。

 

北宋词人欧阳修的《生查子·元夕》一词有云: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这首词表达了元宵夜不能再见意中人的遗憾。

 

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一词,更是把元宵节观灯时见到意中人的欣喜与激动描写得淋漓尽致: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难怪元宵节也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正如台湾学者陈熙远在他的文章《中国夜未眠——明清时期的元宵、夜禁与狂欢 》中所指出的:

 

百姓在“不夜城”里以点灯为名或在观灯之余,逾越各种礼典与法度,并颠覆日常生活所预设规律的、惯性的时空秩序——从日夜之差、城乡之隔、男女之防到贵贱之别。事实上对礼教规范与法律秩序的挑衅与嘲弄,正是元宵民俗各类活动游戏规则的主轴。

 

说白了,这个节日带有身心解放的性质。

 

5.jpeg

 

▲北宋元宵节盛况 图源/连续剧《清平乐》

 

 

 

05. 诗词

 

 

故事中,偷窃被抓的女子最终获得皇帝赦免,正是因为该女子关键时刻吟诵了一首词,对了文艺皇帝宋徽宗的胃口。

 

连“女贼”都这么高雅,动不动就口飙诗词,无形中为元宵节增添了几分文化气息。

 

我们当然可以说,宋朝文化发达,宋人好有文化。但是,这种发达的背后,是否也潜藏着一些问题呢?

 

众所周知,宋朝推行崇文抑武政策,文人不仅地位高,而且待遇优渥。宋太祖玩杯酒释兵权时,曾说过,人生如白驹过隙,不如多置歌儿舞女,日夕饮酒相欢,以终天年。

 

开国皇帝的讲话精神,影响深刻,使得宋代文化观念向富贵、金钱和娱乐等世俗的人生价值转化。

 

具体到元宵节,更是人人沉醉于这举国欢庆的狂欢之夜。

 

宋庠、宋祁兄弟俩是北宋名臣。宋庠听说弟弟宋祁在元宵夜“点华灯拥歌妓醉饮”,就派人对他说,弟弟你忘记我们当年元宵节一起吃齑饭、艰苦奋斗的日子了吗?

 

没想到宋祁回了一句:哥哥你难道不知道我们当年元宵节一起吃齑饭、艰苦奋斗,是为了什么吗?

 

言下之意,还不是为了今日的荣华和享乐?

 

在这种思潮影响之下,无论国家对外局势如何不堪,北宋君臣时时利用元宵佳节制造太平盛世景象。方法除了前面提到的张灯结彩,与民同乐,还有就是宋人最拿手的好戏——填词。

 

宋朝有一类词叫元宵词。在元宵词中,歌颂盛世是文人士大夫趋之若鹜的写作主题。连皇帝也直接参与元宵词的创作,据统计宋徽宗现存的元宵词至少有5首。

 

一直到靖康之难发生的前夕,整个国家还沉浸在盛世幻象里。

 

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与北宋推行的基本国策密切相关。史载,宋太宗曾直言:

 

国若无内患,必有外忧,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为之防,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焉。帝王用心,常需谨此。

 

这段话说出了北宋统治者的治国方针:不以外患为威胁,而注重对内的统治。直到宋徽宗时期,仍有朝臣上书说:“中国,内也;四夷,外也。忧在内者,本也;忧在外者,末也。”

正因为把“安内”看得比“攘外”更加重要,北宋皇帝极其注重元宵节全民狂欢对于纾解百姓日常怨气的功能。这也是北宋的元宵节在历朝历代中最获重视的原因。

 

来啊,快活啊,狂欢啊,盛世啊,反正有大把时光。

 

当时朝野对日益临近的外族入侵的灭顶之灾,浑然不觉。

 

后来的事我们都知道了,外族袭来,北宋连皇帝都被抓走了。盛世覆灭,宋室南渡,唯有无名氏的一首悲歌,道出了昔日元宵节狂欢的不可持续性:

 

真个亲曾见太平。元宵且说景龙灯。四方同奏升平曲,天下都无叹息声。

长月好,定天晴。人人五夜到天明。如今一把伤心泪,犹恨江南过此生。

 

再后来的事我们也知道了,历史悲剧在南宋末年重演。

 

在欢饮达旦的元宵庆典中,皇帝与文人士大夫对潜藏的灰犀牛事件视而不见,终于酿成亡国之痛。

 

而当年,那些人歌颂盛世有多欢快,如今面对现实就有多悲彻。

 

两宋元宵盛况,到此终成梦一场。

 

----------------------------------------------------------------------------------------------

 

28年后被肝癌撬起的"换子疑云" 错换人生还是偷换人生?

 

来源:澎湃新闻






 

生活就是一出奇异的戏剧,混杂着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卑劣。这句名言,正是江西许敏女士一家最近一年生活的现实写照。
 
这一年,他们的生活实在是太戏剧化了:
先是独生子姚策在28岁这一年罹患肝癌,正当许敏决心“割肝救子”时,却发现孩子根本不是亲生。当年,他们在生产时的医院抱错了孩子。
 
为了救姚策,也为了见一见自己被抱错的亲生孩子,他们必须要找到另外的那家人。几经辗转,他们终于找到了现在河南生活的郭威一家。
 
两家人碰面后,将医院告上了法庭。
 
错换人生28年后,两方阔别已久的儿子终于回家,孩子多了一对爱自己的父母,爸妈也找到了亲生的孩子。
即使几经波折,这已经算是一个相对完美大结局了。
 
〓 姚策28岁生日的时候,和交换人生的郭威,以及双方父母都在上海团聚,集体庆生。大家唱着生日快乐歌,姚母、郭母手里都抱着鲜花,看起来其乐融融。
 
 
但最近,这件事的讨论延伸到了另一个方向。


 

28年后,
被肝癌撬起的“换子疑云”
姚策两岁半时,在幼儿园入园体检的时候检查出了乙肝。
 
母亲许敏当时就很疑惑:自己和丈夫没病,家里都没有乙肝病史,乙肝病毒传播条件很有限,孩子究竟是怎么得上乙肝的?
 
姚策是1992年6月15日出生的。凌晨时分,许敏感到阵痛,她便自己去了河南大学淮河医院,一直到下午五点多,她终于被送进了产房。
 
许敏的丈夫是军人,生产时他还在军队里,而她的父母看到许敏进了产房,便回家给她做饭去了。进了产房不久,许敏生下了一个男婴,7斤重,哇哇大哭,声音洪亮。

 

 

许敏说:“她(护士)把孩子给我看,我想拉但是没拉住,我想摸一下没摸到,因为我确实没劲……后来护士就把他抱走了。”
 
第二次再见孩子,已经是隔了一天的17号,护士抱着婴儿进来,这时候孩子脸上有红点,许敏夫妇就抱着脸上有红点的孩子回家了。
 
孩子一天天长大,一直在家里倍受宠爱。尤其是知道儿子有乙肝疾病以后,许敏心中一直怀着深深的愧疚,她觉得是自己的错,没有把孩子照顾周全。
 
许敏的家庭状况不错,丈夫是军人,她自己是医生,父亲也是军队出身,离休工资很高,除了许敏夫妻俩的收入,许敏父亲的工资也给了她,一家人精心呵护着有病的姚策。
 
他们跑遍了各大城市寻找最好的专家,在工资几百元的时候,给姚策用着几千块的药。
20年来,姚策没住过院,他的乙肝病毒已经从大三阳转为了小三阳乙肝携带者,他和普通人一样上学、工作、结婚生子。毕业以后,姚策的工作被家里安排在了医保局,后来他自己辞职创业,失败赔了钱之后,姚策小家庭的三口开支也来源于许敏夫妇。
 
直到去年2月,姚策忽然背痛难忍,去医院检查以后才发现已经是肝癌晚期,如果不治疗,只剩下三个月时间。一直为了儿子奉献的许敏当机立断,准备割肝救子。
 
事情的走向原本应该是一则感人故事:母亲付出,儿子康复,感动哭泣,相互扶持,完美大团圆。
然而命运给他们开了一个玩笑:换肝手术前,医院发现,许敏及其丈夫都是A型血,而姚策的血型却是AB型。后来,经DNA验证确认,姚策并不是许敏生物学意义上的儿子。

 

 

许敏大受震惊,养了28年的儿子,怎么就不是自己的了呢?
但如果要救孩子,还是必须找到他真正的父母,许敏在数据库里比对,最终发现河南一家姓郭、姓杜的夫妇可能和姚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然而许敏第一次打电话给对方,电话那头姓杜的女士很快就挂掉了电话,他们的孩子郭威也显示1995年出生,和自己孩子原本的年龄差了三岁。
 
虽然情况有很多疑点,但是为了救姚策,许敏的丈夫很快报了案。巧的是,他们的亲生儿子郭威现在正是派出所的一位民警。

 

 

郭威说,自己其实也是1992年出生,身份证上写错了。他生活在河南驻马店,自己对“被抱错”的事情一无所知。
总之,历经波折以后,两家人终于见面并做了亲子鉴定,最终发现,姚策其实是杜金枝的儿子,健康的郭威才是许敏的亲骨肉。
 
事实上,在中国的另一端,郭威的生活过得也不那么如意。
郭威今年28岁,因为年龄改小,他晚上学了三年,没有受到非常良好的教育。大专毕业以后,他在派出所当辅警,家里除了刚刚做完肝癌手术的养母杜金枝,还有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姐姐。
 
郭威家在农村,他前面有两个姐姐。杜金枝第一个女儿属于智力残疾,第二个女儿没活下来,好不容易生了儿子,杜金枝知道自己肝有问题、可能遗传给孩子,于是在儿子出生后,就为他接种了乙肝疫苗。
 
不过讽刺的是,这时候的孩子已经不是她自己的亲生儿子、携带乙肝病毒的姚策,而是健康的郭威。
所以,由于被抱错,有遗传性肝功能有问题的姚策没有接种乙肝疫苗,导致后来身患肝癌;
 
而原本身体健康、应该出生在富足家庭的郭威,拥有了生活不能自理的姐姐,和身患癌症的妈妈。
命运的无情铁手,就这样捣碎了两个原本幸福的家庭。

 


 

 

 

“错换”人生还是“偷换”人生?
 
 
疑云重重
 
认亲之后,两家人特地给两个孩子办了28岁的生日宴,欢聚一堂,画面美好得仿佛大结局。
然而,事情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在双方认亲的一年后,今年2月24日,姚策养母许敏方代理律师在直播里,质疑错换人生事件,是人为的刻意偷换。
“非人为故意不可能换错”。
 
一时间,偷换孩子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姚策养母许敏也在今天的采访里说:“我个人认为,既然医院认为是人为的,非人为这个事情,这个小孩子是不能够换的,肯定是偷偷摸摸换的。”
自此,“错换28年人生”迎来了大反转,关于“人为偷换”的质疑,开始被陆续挖掘了出来。
 
疑点一:
郭威养父母接到“寻子电话”的反应和态度耐人寻味。
接到电话的郭威养母的回应是:“等我死了你再来联系我”,随后郭威养父更是以对方是诈骗,害怕对方定位,将电话卡卸载。

 

 

在郭威是当地辅警的情况,郭威养父母对于诈骗的态度,让网友和郭威的亲生母亲存疑。
 
疑点二:
 
许敏当初生产完,间隔了一天,才第二次见到孩子。
在郭威生母许敏微博自述里,有讲郭威1992年6月15号顺产出生,体重3500克,姚策则是16号刨腹产出生,3200克,脸上有红点。
 
但许敏生产完后隔一天17号才第二次见到孩子(这个时候的孩子,就已经是被抱错姚策),相隔一天才喂奶,这一天如今回顾并不合理。
 
疑点三:
郭威因为不明原因,被改小了3岁,出生地信息也被修改。
92年出生的郭威,官方的出生年龄被改成了95年,对此郭威养父母解释说,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二胎办不了相关证件,后来才补办。
 
但郭威的养父母不仅是农村户口,一胎的女儿还属于残疾人,中间间隔7年,并且在国家三甲医院生产。因此,改年龄一事,令不少网友质质疑。
 
而回到郭威伪造的出生证明,不仅出生年月日被换了,出生地点也换成了驻马店计生站。
(郭威被更改的信息,也曾给许敏夫妇寻子的过程带来了不小的误导和困扰。)

 

 

疑点四:
郭威补办身份证,为何也要改生日?
事实上,郭威是92年6月15日被许妈妈顺产生下,姚策则是杜妈妈在是6月16日剖腹产生下的。
而郭威后补的身份证号的出生年月日,是1995年5月18日:1995年阴历5月18的这天,阳历是6月15日。

 

 

若说完全不知情,杜妈妈一家为何不按自己产子的6月16日给孩子填报?
 
疑点五:
涉事淮河医院当年出生婴儿有没有戴手环?
依据原卫生部1982年发布的《医院工作制度》,这种写有母亲床号的手圈,是每名新生儿必须佩戴的。
而根据在开封当地多年工作经验的医生介绍,当时的普遍做法是,通常会给孩子两只手上都系上手圈,手圈上还会写好“某某之子,以及母亲床号、新生儿体重等标记”。
 
在新生儿佩戴手环的情况下,“非人为故意不可能换错”,这一点涉事医院也保留意见。
 
疑点六:
许敏生产当天的值班班护士身份成谜。
在澎湃新闻里公布的医院病历单上,可以明确看到,医院当班护士叫郭希志。

 


 

而被错换的郭威养父的名字叫郭希宽,在目前的质疑中,郭希志被当做了是郭希宽的堂妹。
这条也是目前舆论质疑的高频问题,大家倾向于认为,郭父杜母出于自身考虑,实在想要一个健康的胎儿,便利用在医院的人脉达成了换子目的。
不过这条指控比较严重,牵涉犯罪行为,目前还在调查取证中。
 
疑点七:
郭威养母杜妈妈前后说法多次矛盾,尤其是涉及乙肝和疫苗问题时。
根据网友整理的信息,郭威养母在接受采访时,有多处自相矛盾的地方。
 
例如在潇湘晨报采访中,养母说自己怀孕时不知道自己大三阳,但是她在防疫站工作的兄弟在庭审时作证说她知道,并且全家为此都打了疫苗。
 
除此之外,郭威的养母也一直以“本该打在我儿子身上的乙肝阻断疫苗,被打在养子身上”,控诉错换孩子的淮河医院。
 
然而,养子郭威出生后并没有在淮河医院接种疫苗。
而在腾讯采访中,杜妈妈的回答是“找村医给郭威打了疫苗,但疫苗本丢了。”
 
对此,网友的质疑则是“乙肝疫苗需要在婴儿出生24小时内打,而国家对疫苗管理严格,只有在妇幼保健院可以打,会建册,郭威3岁前没有户口,既打不了疫苗,打了也不会有疫苗本。”
 
除了上述的质疑以外,郭威养母提供的当年医院病历里,除了缺少一张当年乙肝两对半的检验单,其他材料都是全的。
而缺少的这张化验单,是证明当年她患有乙肝,孩子出生24小时也会在医院得到妥善阻断治疗的关键。

 


 

 

 

 

被偷走的人生,
没有人是赢家
这几天,网络上对于这起事件的讨论非常多。
 
错换人生,以前都只是在电视剧见到。
《错爱一生》或是《爱在别离时》都写了类似的故事:
富豪和平民,阴差阳错地换了孩子,两个孩子从此开始错位的人生……
 
在这个真实版的“错位人生”剧情里,谁更值得同情?
有人说是姚策。
 
他虽然享受了优渥的童年,和远超原生家庭的教育资源。然而,因为出生时没有及时注册疫苗,他年纪轻轻就罹患肝癌,亲生母亲同样有肝病,父亲原本答应移植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也无法实施。现在,姚策还要在病床上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
 
也有人觉得是郭威。虽然他拥有健康,但是他承担了太多原本不属于他的重担:成长在农村底层,家里还有癌症的妈妈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姐姐。虽然目前已经靠自己的努力当上了一名辅警,但已经和原本能成为一名军官的顺畅人生擦肩而过。
 
更多的人,把同情和悲悯都留给了郭威的生母许敏女士。
在“错换人生28年”揭晓之前,许敏一直因为养子姚策的乙肝,活在深深的自责和内疚里。
家人的指责令她无言以对。而她自己,也认为是自身的责任,导致孩子在外感染病毒。
 
因为愧疚,许敏一直尽心竭力地照顾着这个孩子:
“冬天怕冷了,夏天怕热了,秋天怕干燥上火,春天怕风大吹着了,20多年来姚策没有住过医院”;“认真培养学习习惯,对他的要求有求必应,他可能是同学中最早使用平板电脑、苹果手机的”;为了给姚策治病,“小康之家沦落为贫困家庭”。
 
而现在,姚策和她之间几多龃龉,从房产纠纷到治病后续,发生了数次摩擦。
在姚策最新的一条“坐等真相,反对诬陷”的抖音回复下,他是如此回应的:
“从有偷换概念开始,(我妈)一切都跟以前不一样了”。

 

 

而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郭威,许敏也有许多心结。
第一次见到他时,许敏就哭成了泪人。

 

 

她不敢撒手,怕又失去这个儿子,也不敢抱太紧,怕儿子个高一直要低头难受。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她流泪倾诉了心中的诸多不舍:

 

 

本来按道理,这28年中间,他从小生下来应该是我天天抱着他,我哺育他,我牵着他手,我扶他走路,我送他上学,我陪着他一步一步成长对不对?可是我都没有做到……
在这起“错换人生”的事件中,所有的当事人,都饱受折磨。
 
而目前真相未明,所有人都还会继续面临更多的撕扯,房产如何更名?下一代跟谁姓?
一个不小心,便全员要面对舆论的审判与道德的指责。
整个事件里,到底有没有存心去错换的恶人?
 
血缘可以重新鉴定,那过去28年的付出与爱护,又要怎么算?
那些深夜都无法释怀的心结,要怎样才能取得看起来公平的结果?
无论怎样,痛和遗憾,都会注定存在了。

 

所有跟帖: 

错换孩子这事 -七彩奶油- 给 七彩奶油 发送悄悄话 (533 bytes) () 02/27/2021 postreply 11:14:02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