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议:支持马金瑜,是基于对所有家庭暴力反对基础上的

来源: YMCK1025 2021-02-07 17:03:22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15183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21-02-07 17:11:13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回答: 另一个“拉姆”的另一个“真相”YMCK10252021-02-07 16:52:11

CDT编者按:马金瑜曾在一线城市工作的媒体人,为了爱情,她远嫁到西部一个闭塞地区,生儿育女。

养蜂养花,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曾在媒体行业内传为美谈。

现实是,她在这个过程中遭遇了长期的家暴凌虐,甚至,为了孩子她只能选择隐忍。

如今,她逃离了危险地,并决心面对一切。

2月6日,她的自述《真实故事计划 | 另一个“拉姆”》在中国网络引起大讨论,

为什么受过高等教育的她会忍受这么久的家暴?为什么她迟到今天才说出来?

为什么在遭受家暴之后去大学演讲还会告诉大学生们“相信爱情”?她个人是不是陷入债务危机?

在网络上,有不少针对她的阴谋论,甚至怀疑她的故事的真实性。

CDT编辑收集了一些网络上的讨论。在许多网民看来,不管马金瑜背后的故事怎么样,支持马金瑜,

是基于对所有家庭暴力反对基础上的,这既是女权,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人权和普世价值。

 

 

 

 

以下评论由CDT编辑收集自网络:

s***w:对家暴谴责的基础不是谁打谁的问题,而是基于对所有家庭暴力反对基础上的。

它不是以眼神清澈和城市媒体来区分应该相信谁,而是以事实来区分究竟谁打了谁。」

 

x****h:不管马金瑜后面有什么故事,或是出于什么原因,或是她多么不完美,支持马金瑜,不仅是女权的问题,而是一个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人权和普世价值的问题。

 

**虎:关于马金瑜,竟然引起很多争议。这两天我仔细看了她的故事,我个人认为,年轻时候太相信爱情或是爱上了自己的爱情,这不是什么大错。但之后,她有两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面对家暴,她成功逃离,并带着三个孩子离开。

这一点非常了不起,因为这场爱情,她几乎把自己的工作前途和之前的所有都毁掉了,

一无所有,且遍体鳞伤,依然勇敢逃离,并且在两年多之后,写下这样的文章,勇敢地说出家暴,

在我看来,这是非常勇敢的一步。谁有勇气把自己的伤疤、羞耻和失败揭开来,面对全国人的嘲笑呢?

从这一点说,她的勇敢不亚于她那奋不顾身的爱情。


另一个更为了不起的地方是,马金瑜在自救的同时,始终没有忘记在高原上那一群底层妇女,她为了她们有一个工作努力维持开店,让她们学会挣钱,学会有自己的银行卡,学会知道男人打老婆是不对。在她这几年的访谈中,她谈得最多的是这些底层妇女,即便自己遭遇了同样甚至更惨的家暴时,她依然挂念她们。

正是在她的叙述中,全国人都知道那里还有这么一群妇女。可能在全国人面前,马金瑜会是一个非常失败的女人,但是我相信,在那里,马金瑜可能已经不止改变了一位妇女的命运。因为在一篇文章中,我注意到,她的一个遭遇家暴的女工离婚了。我相信,那里面有马金瑜给她的力量。

 

 

 

**鱼:阻碍她们逃出家暴阴影的,也包括那些聪明人的聪明话。对受害者大加嘲讽,无论如何,

不是一个文明人该干的事,特别是,不是一种文艺青年对另一种文艺青年显示优越感的恰当时机。

 

 

孙旭阳:这么多对马金瑜的评论中,我最无法接受的是一种观点:不要轻易评点别人的人生。

这种观点甚至还不如骂她无知愚蠢的微博网友。


她既然把往事平摊出血淋淋的一部分,记录者变成热点主角,也就无法免于被评议。

自从做藏货后,她的生意和她的宣讲,让她成为了传播学意义上的公众人物。
我建议金瑜对所有评论都应该默然接受,更进一步反思自己。

这种默然不能基于跟忍受家暴的同款逆来顺受,而是要反思生命的意义,本我与世界真实的面对,

以及被传统和商业文化所规训出的种种迷思。马金瑜可以不写作,但必须重新认识自己。
更何况,这几年极其蹩脚的从商生涯,让她欠下旧友新知超过一百万的债务,她基本已信用破产,

还有很大的概率成为司法老赖,她写了自己的真实遭遇,也是对债主们一个交代。
之所以我说她摊出了“一部分”经历,是她写的这篇自述跟她很多人物特稿一样,细节处处摇曳生姿,往往寥寥几字便裹挟风雷,但很容易缺少理性的底子。


她打造了一个宇宙,但沦为了这个宇宙的努力。
她似乎一直没有后悔自己的选择,还要相信所谓爱情。便是明证。
我也许真会写写她,作为最早的知情者之一,我想写出的马金瑜,跟你们理解的都不太一样。

 

l**c:爱让人盲目,是人性弱点,也是微光。也许你我只是幸运,没有遇到家暴。

逃离需要太多的勇气,智慧和幸运,没有法律保护,个体只能挣扎。

 

 

 

施*****go:公共舆论和实际生活是两个不同层面的东西,比如一些地方的家暴习以为常,但作为公共舆论却不能说打的活该,谴责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至于公共舆论的效果又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事,也许有点作用,也许一点作用都没有。


就如专制也是一样的,这是我们现实中的生活,如果公共舆论也认为既然生活如此那就认命,真的不要去反什么专制了,和权力勾结不是也挺好?一定会比反对专制的人活的好的多。
人既要有点是非感,也要有点判断力。

 

 

 

慕容雪村:
关于家庭暴力


1、家暴,或曰家庭暴力,其本质就是虐待和伤害,因为有『家庭』二字,它显得比纯粹的『暴力』要温柔一些,但它所造成的伤害比常见的街头暴力要大的多。


2、家庭暴力所导致的死亡——包括直接杀害、殴打致死、虐待致死和自杀——并不罕见,被打残打疯的就更多,但在此时此地,这些数字均不得而知。


3、施暴者的額头沒有标记,也很难从言语和或行为中把他們认出来。许多家庭暴力都是在一段时间的共同生活之后才发生的,是『难以发现的深水怪兽』。也因为这样的『盲盒属性』,每个人——特別是女性——都有可能成为家暴的受害者。那些认为『我肯定不会被家暴』的人尤其需要重视这一点。


4、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公开说出自己被虐待、被伤害的经历,事实上,大多数受害者都沒有勇气说出來。我自己就出身于这样的家庭,也不是直接的受害者,但直到今天我都羞于启齿。


5、不能或不愿说出来有许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就是羞耻感。


6、在某种意义上,被家暴比被性骚擾更难以启齿,因为那是『完全而彻底的失败』:体力的失败、智力的失败——『我居然沒发现他是这样的人』,以及情感上的失败。这种种失败会带来巨大的羞耻感,让人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所做的一切都错了。『那是我自己选的,我还能说什么?』大约15年前,我的一位听众这样告诉我。


7、那些被长期伤害的人为什么不求助?部分原因参见上条。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求助也不一定有用,向某些强力部门求助,他們需要看到『能够定罪的证据』,挨几耳光肯定不算。向沒什么实权的部门求助,在最好的情况下,他們也只会说一些不咸不淡的话:『消消气』或者『过日子嘛,哪有不磕磕碰碰的?』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情况可能还好一些,如果不幸生活在小城镇或边远地区,那就别费这个力气了,求神佛保佑可能还可靠一些。


8、如果有受害者愿意说出她被伤害的事实,我会相信,甚至不需要交叉验证。和Metoo运动中案例类似,家庭暴力案件也很难取证,同时,说出来并不容易。


9、有些『习惯性的施暴者』会道歉,这种道歉有时会以沉痛的、痛哭流涕的方式表现出来,『我发誓,以后再也不打你了。』这种话完全不可信,但那些被长期伤害的人大都会相信,评论者当然可以批评她们『轻信』或『沒记性』,但宽容一点,也可以将此视为无可选择的选择。


10、许多受害者都会将暴力合理化,『我也有错』,或者『他打我也是有原因的』,这不全是因为糊涂或不明事理,也是她们理解自己的生活,以及接受自己的生活的方式,『不然还能怎么样呢?』


11、有些长期的、严重的受害者真的会认为『打是亲,骂是爱』,看过《肖申克的救贖》的朋友大概不会太过震惊,这就是影片中所说的『体制化』。这些『体制化』的受害者也需要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12、『每次他打我之前,我都有感觉,在那种时候,我的心都揪成一团了。』多年前的一位听众这样说。另一位说得更加形象:『每次他喝醉了回来,睡在我旁边,我连翻身都不敢翻,连喘气都要小声地喘。』我说:『就像躺在一头睡着了的老虎身边。』她说:『对对,就是这种感觉。』说实话,直到今天我都无法描述她们的这些感受,因为我从未体验过这样的恐惧。


13、为什么这些受害者不离开?一个原因是情感上难以割舍。爱情这东西,或者说,她們认为是『爱情』的那个东西,沒什么道理可讲。一些受害者甚至会为自己的爱情找理由:『他是打过我,但有些时候对我也挺好的。』这样的话让人难过,但也应该知道,并不是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很多溫暖、很多关怀。


14、不能离开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经济状况,有些人会担心离开之后无法生活。如果有了孩子,那就是加倍的艰难,她們会担心离婚对孩子的影响、孩子如何评价自己,以及该如何抚养孩子。在此时此地,这些担心并不是完全多余。


15、有些受害者会想:就算离开他,万一再找一个还是这样,那还不如湊合着过呢。还应该知道,在大多数地方,这个社会对离婚女性都不是很友好,她們必须面对父母亲人的压力、同事朋友的压力??年轻的朋友想想『逼婚』二字有多么令人厌倦,大概就能体会一二,而『离婚』二字的压力还要大上很多倍,在某些时候,这种压力足以摧毀一个强壮的人。


16、『你要敢跟我离婚,我就去杀了你全家!』许多受害者都相信这样的恐吓是真实的——有时确实是。这也是一些人不敢离开的原因。


17、与身体上的伤害相比,精神上的羞辱和折磨更加难以忍受,许多受害者都有过精神崩潰的经历,抑郁的就更多。


18、当受害者说出自己被伤害的事实,她收到的将不全是善意,『她不找打,又怎么会挨打?』这样的话随处可见。同时,因为难以取证,大多数施暴者都会否认自己的暴行,甚至会向受害者倾倒污水,就像Metoo运动中的『荡婦羞辱』,这让本來就难以启齿的维权行动越发艰难,许多隐私、许多生活细节都将暴露于众人之前,如同在广场上展览不愿示人的伤口。


19、家庭中不应该有暴力。受害者的言行、作为、观点都不能成为施暴的理由。有些喜欢抬杠的朋友或许会问:是不是老婆做了什么都不能打?这种问题毫无意义。建议先問問自己:在何种情況下,你会觉得自己应该挨揍?


20、家暴案中的是非并不复杂:一方是施暴者,一方是受害者。此处不需要太高的智力,也不需要那种诸葛亮式的未卜先知,此处只需要一点基本的正义感和同情心。


21、仔细想想,马金瑜和舒庆春的遭遇其实有某种相通之处,他们确实选错了方向,但他們不是坏人,更重要的是,他們是受害者。

cdtimg

cdtimg

cdtiimg

cdtimg

cdtimg

所有跟帖: 

家暴受害者离开,不是她突然想通了,是她终于成功了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53443 bytes) () 02/07/2021 postreply 17:18:23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