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来源: YMCK1025 2021-01-09 13:31:3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37212 bytes)
回答: 人要上进七彩奶油2021-01-09 12:15:46

[转帖]拼多多事件:除了抱怨996,你真的在乎吗?

 

 “

    互联网企业对内用高工资、期权、996拷问着员工;对外,用红包、便利性拷问全社会。

    最后他们想证明一个问题,别搞什么阳春白雪的权利和尊严,就像拼多多的回应,‘这不是资本的问题,这是社会的问题’。

    ”

    文 | 李厚辰

    



    996已经闹了4年有余。

    该术语首先出自“58同城”于2016年9月流出的其内部加班通告。当然在那之前,互联网企业的加班已经是成文或不成文的一种文化。

    其后,随着996的概念被不同的企业提及和批判,它像一种传染病一样从互联网企业弥漫到其他领域,成为我们久久抵制而愈发严重的问题。

    刚摆脱所谓最难的2020不到几日,便传出年仅23岁的拼多多员工在下班路上腹痛倒地,不治身亡的新闻,其后的风波不必再复述。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个自媒体人可以做什么?可以把拼多多痛斥一番,或者把这个情况下依然认为996有其存在基础的人痛斥一番。反正找个值得恨的人或公司或群体来痛骂一阵,就像过去4年我们做的那样。

    这说明绝大多数人已然彻底悲观,认为除了言辞的惩罚和审判以换取一些公正的感觉,我们可能都什么都不剩了。

    不过,我还想再努努力。

 

 



    01.

    道理和事实穷尽的无望感

    关于996,我们已经产生了一些基本的信念,正是基于这些信念我们认为其不可改变,甚至会愈演愈烈。

    首先,确实有不少人支持,或变相支持这样的工作制度,这是由以下的几个理由构成的。

    高强度的工作确实会带来健康风险,但猝死的案例只是极其罕见的个例,绝大多数人会遭遇亚健康等状况。剔除那些罕见的个例,绝大多数人面临的是一个高强度竞争社会无法避免的代价,这并不特别。

    互联网的工作确实高薪,因此即便996,如果计算时薪,依然极有可能高于一般工作,因此只要接受,你就可以将加班时长考虑在内,你可以认为高月薪已经预支了一部分的加班工资。所以整体上,互联网的工作符合多劳多得的原则。

    不管如何反对996,如何设想公平的原则,在一个一切向钱的社会,高薪似乎是一个在一定时间内高于“健康”、“公平”的硬条件,这也符合功利主义的原则。

    也就是说,如果大多数人面临一个年薪百万,但极端劳累的工作,恐怕很多人都能接受。

    因此如果我们的发问在于,为何有人发明年薪百万,且极端劳累的工作,为何不是年薪百万,且劳累度适中的工作,这就进入第二个问题。

    在第二个问题中,我们认为有一个应然世界,即工资报酬是企业间竞争的结果,而工作强度,尤其工作强度的上限是一个法律问题,应该由《劳动法》给予约束,而现在企业可以无度压榨员工恰恰是法律缺位的表现。

    当然,在深圳探索“特殊工时管理制度”的新闻确实为这个问题蒙上一层暧昧的色彩,进一步削减着我们对法律体系支持用工者权益的信任。

    再加上工会的缺位,让个体通过法律手段对抗996制度,总被理解为一种个体对抗体制,从而显得既悲壮又无可能。

    另一方面,996也不是互联网大厂的“特权”。

    不管是建筑、广告等乙方行业,项目周期中,似乎有一种行业性质自带的长时间工作基因。而其他制造业,医生教师等,虽然在他们的领域没有术语“996”,但无偿加班,甚至非高薪的无偿加班都非常普遍。

    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如此普遍的问题,我们心里也总会认为,问题似乎来源于一些比劳动法和互联网行业更高的问题,例如竞争的根本性,例如经济的下行,例如房价的高企。

    千头万绪,似乎只有求诸于“内卷”一词方可解决。所以,“过劳”就成了只能抱怨攻击,而无望解决的问题了。

 

 



    02.

    996,非对称制度

    换个角度吧,不如从冰激凌开始。

    便利店销售的绝大多数冰激凌,背后都有“清真”的标识,指这款产品穆斯林也可放心食用,因为里面没有猪油。

    这是一个典型的非对称的例子,清真饮食习惯的人在总人口中是少数,但是他们的偏好却影响了几乎所有冰激凌。

    原因是他们在乎。冰激凌里放什么东西对百无禁忌的我们是无所谓的,而他们有所谓,因而少数有所谓的人,可以决定大多数人的生活形式。这就是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他的名著《反脆弱》中呈现的一个重要观点。

    

    《反脆弱:从不确定性中获益》

    996也产生于非对称。

    如果我们要在一个小的组织内抵制996,几乎需要所有人一致的意见,而要在一个地方推行996,只需要少数支持者就可以了。

    为什么呢?我们这里要明白的是,996工时制度不是一个单一体系,它脱胎于另一个制度,而另一个制度,才是这套非对称性的罪魁祸首。

    那就是落实到个人的KPI绩效考核。

    在互联网公司的读者们应该了解,只要有基于个人的KPI绩效考核,即使企业绝口不提996,长时间加班都是必然。996不过是将“搭便车者”彻底赶尽杀绝的手段罢了。

    而KPI绩效考核的初衷听上去很公平,即“能者多劳,多劳多得”。对于基本薪资水平已然较高的行业,即便野心不大的人,也很难提出这种制度有什么问题——你们去争那些钱,我老老实实拿我的薪资就行。毕竟你们付出更多,得到更多。

    单人和部门KPI就是这个非对称制度,大多数人不反对,少数人很在意。不过就是从这里开始,整个企业不得不向这个企业中最努力的人趋同。

    这里的原因比较庞杂,但还是很容易为我们所理解,就是一种“多劳多得,一般劳动一般获得”的均衡状态,如何变成“多劳多得,一般劳动可耻”的状态?

    因为企业的KPI并非评价员工为“进取型”、“稳健型”、“踏实型”,而是从A+到D-的明确价值评判。在这样的情况下,评价为D-的人当然会被当作公司表现不佳或部门表现不佳的替罪羊。

    也就是“一般劳动”成为阻碍他人“多劳多得”的祸端,而“多劳多得者”,成为福泽“一般劳动者”的英雄。

    这样的文化在企业中可以有无数种“企业文化”的面孔,让“多劳多得”不成为一个个体的自由选择,而成为一种具有强烈道德判断的,被少数“最多劳者”塑造的文化。而“最多劳者”不仅“多得”,还包括更多的荣誉、权力、晋升、尊严。

    因此,越是执行高绩效工资,且绩效考核落实到个人的公司,越来越长的劳动时间,所有人效法“最多劳者”就成为一种必然。

    

    那么在这个情况下,为何还要颁布996呢?那是因为“搭便车效应”。

    即这个效法“过劳者”的文化和高考一样,总是一个少数人上行的独木桥,毕竟企业的高级职称是有限的,那种少数的“自愿多劳者”也不是时时刻刻都鸡血满满。

    尤其在一个分工极其细碎的组织,人们总是忍不住想,我稍微松懈一点,整个组织也不会因为我垮掉,当然这也是事实,这样的人就可以“搭便车”了。

    而搭便车会带来一种极强的不公平感,即有人可以坐享其他人的劳动成果,因而具有传染性,一旦有人明显开始搭便车,就会引得其他人效仿。

    这是另一种不对称,而996制度,就是为了遏制“搭便车”者的方法。

    所以我们发现,企业内部的文化和风气,是由少数人塑造的,少数“多劳者”会逼得所有人提高工作时间,而少数“搭便车”的人,也会有机会让所有人懒懒散散。

    前者逼得大家过劳工作,而后者逼得企业祭出“996工作制”,来保住前者的成果。

 

 

 



    03.

    你没那么在意996

    所以,之前的一个论断是错误的,即维持“996只需要少数人,而停止996需要所有人的共识。”

    其实停止996,同样只需要极少数真正在意的人。我们总觉得我们是在意996的,因为我们私人时间被侵占,身体也在慢慢消耗,留给家庭和孩子的时间减少,苦不堪言,怎么会不在意?

    不过想想在和上司讨论升职加薪时付出的心思,争论,甚至以离职要挟,那才是真正的在意。

    而你可以想想你所在公司对前景最在乎,最“多劳多得”的人,他们为自己的生涯,和公司又有什么样的谈判和拉扯,这个才是真正的在意。

    恰恰是这样的在意,即便是很少数人,也能够塑造企业制度和文化。

    企业当然明白该如何平息员工对996的在意,有时候只需要一些小恩小惠,例如加班报销晚餐和打车费用。

    很多人会因此说服自己接受,毕竟晚高峰挤地铁回家也很难受,毕竟现在物价上涨,自己吃一顿晚餐也要不少钱。四舍五入这就像变相发了加班费,996也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在意的东西,你会非常勉力地争取,如果争取不到,你就会报复或激烈地反对。

    就像很多时候公司如果不给加薪,你就会愤然离职。而996,不过像你点了一盘难吃的饭菜,你很不高兴,骂骂咧咧,但你依然会选择吃完它。

    

    说到底,996是个均匀分配的负担,在公正算计上,这起码在一个企业内部是公平的。

    如果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企业采取996,公平的负担就更少了。你开始相信这是竞争中的不得以,企业为了生存,或是适应行业的要求,那听上去更像某种坏运气,而坏运气降临,我们都不会特别在意。

    看上去,996是不可避免了,在不对称下,我们似乎必然面临要么走入大锅饭效率低下,要么走入996过劳工作的环境。

    但真的是么?

    在一种情况下是的,如果我们假设人工作与否,全靠收入刺激,自然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无望之人必然放弃努力。

    只要人必然地“算计”,我们将在一切领域和行业遭遇要么“大锅饭”,要么996的困境。

 

 



    04.

    算计,一场人性较量

    所以人是必然算计的吗?这是互联网经济拷问全社会的一个问题。互联网企业对内用高工资、期权、996拷问着员工;对外,用红包、便利性拷问全社会。

    最后他们想证明一个问题,别搞什么阳春白雪的权利和尊严,就像拼多多的回应,“这不是资本的问题,这是社会的问题”。

    因此,这是社会的问题吗?某种程度上是。

    在拼多多不幸殒命的这位员工,其就职的部门,正是下一场巨大的社会实验——“社区团购”。

    很快,便利的送菜上门,巨大的折扣和红包,花样百出的减价方式,就会席卷全国。互联网企业都认为他们将彻底改变所有人买菜的习惯。

    菜市场、中间商、小业主也都被摧枯拉朽地消灭,而众巨头们,在价格战、补贴战后,会留下两三家,垄断人们最后分散的购物习惯。

    其代价是你平时认识的那个小店主,那个菜贩的失业,以及上游无数中间商的失业和生活的毁灭。我们会为了算计,而摧毁他们的生活吗?

    我想答案会有点悲观,因为我们一输再输,面对瑞幸咖啡的超低折扣,面对网购外卖的便利,面对共享单车的便利,我们从来都输。现在连抖音在网上的广告,也对抖音的内容绝口不提,而说“刷抖音能赚钱”。

    互联网企业一直在向我们发问:是不是为了便宜和便利,你们什么代价都不管?

    而我们的回答确实一直是:是啊,再便宜一点!再方便一点!为了便宜方便和快感,我们什么都不在乎!

    这位殒命的女孩,工作量有多么巨大,就代表拼多多对这个业务的期待有多大;拼多多对这个业务的期待有多大,就代表拼多多对我们算计的预期有多大,对我们对更便宜和更便利的生活的欲望之不可抵挡有多大。

    在这里,我还不想说这是类似“没有买卖,没有伤害”的逻辑,也不会简单地说互联网企业的过劳猝死者是我们杀死的,这太夸张了,也不是事实。

    但意识到我们行为的外部性却非常重要。

    假设我在一家互联网企业工作,我不能将我的“个人努力”看作一个纯粹是我与企业“多劳多得”的承诺,所以我每天拼命工作12个小时,伤害的仅仅是我的身体,和别人无关。

    因为我的个人努力,因为之前所谈到的外部性,将会成为对他人努力的压迫,虽然我的身体可能耗个两三年没有问题,但是我的这种行为,将会对同组一个也许身体孱弱的同事带来巨大的压力和伤害。

    读到这里,不少人一定觉得我的要求太苛刻,过于理想化吧?一个人自己的努力还要为他人负责?

    不妨仔细想想,为什么很多企业不喜欢从阿里和华为跳槽来的员工,不喜欢他们带来一种自顾自的疯狂“奋斗”?这样的外部性是存在的。

    在这里,我们自身的虚伪就显现出来了。如果发生在他人身上,问题就非常显著,同样的问题在我们自己身上,立马就合理起来。

    那么,如果这种外部性是真的,我们与互联网企业的每一笔订单,也不单单是一次商业的交付,也是对互联网企业“算计逻辑”的一次承认。

    我们多么疯狂地拥抱他们的算计商品,就如同一位从阿里跳槽去一家正常企业,并玩命加班的人一样,输出着算计。

    互联网同样被少数人塑造。

    打开淘宝看看,最显著的地方写着“红包卡券”、“成就奖励”、“淘金币”、“省钱消消消”,你对这些东西有多陌生,使用这些人的就有多少,那一部分价格最敏感,最需要以各种方式获得折扣的人,他们塑造着淘宝。

    原因很简单,没有这个,他们就不会使用淘宝,而你不在意,就像996一样,有没有这个功能,你都会继续用淘宝的。

    我们的网络购物软件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变得越来越复杂的。这对我们也是一种训练。

    少数人的习惯最终用于塑造我们,就是通过拼多多帮忙砍价的方法,一种条件反射的训练。我们得以熟练一种新的算计,以便可以接受更加复杂的游戏。

    这就是社会算计与企业内部算计的同构。我们不能想象一个社会,极端的便宜、高效、不断完成着发展的奇迹,但每个企业内部又是从容而闲适的。

    你可能认为我又在讲一些大而无当的理想主义内容,对于解决问题没有帮助,但实际情况和你想的不一样。

    苹果在去年更新了iOS14系统,这个系统会逐渐关闭IDFA(Apple’s identifier for advertisers),这是苹果帮助广告商实现精准投放的大数据系统。除此之外,还会监控和显示什么APP在调用用户的剪切版数据,以及如果有软件在调用麦克风和摄像头,屏幕上会有图标提示。

    想一想,即便在国外,这么深度的个人隐私敏感也并非大众的刚需。那么苹果为何要做这种反效率的系统更新呢?

    逻辑和极端折扣一样,这是满足少部分隐私极端敏感者的要求。

    因为手机毕竟是消费者埋单的工具,极端敏感隐私的人只要到达一个不大的份额,苹果就必须为他们更改隐私设置。其他用户呢?他们不在意,手机是什么隐私状况他们都会买的。

    因此请记住,很多东西都不像我们想象中那样,要达到一个多么大的份额才会发生改变。社会被少数人的偏好塑造,你的公司也一样。

 



    05.

    在意需要代价

    我们对法律的想法也要改变。我们总认为996的遏制需要《劳动法》,但其实《劳动法》对于遏制996的一切条件都几乎已经准备好了。

    除了法律不是一个全自动机器人,我们在用互联网企业的方式想象司法系统,只要听到网民的呼吁,它就会自动过来,约谈企业,命令他们停止996。

    可惜司法系统不是一个积极的互联网服务业,它非常被动,只响应真正在意的人。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劳动法的司法一般不会主动介入管理,不管社会上已经闹得多厉害。

    但基于企业加班制度的劳动仲裁,在员工熟悉这套流程,采集充分证据的情况下,赢得仲裁并不是不可能,甚至还比较简单。因为至少在深圳外,现行的996制度,连同那种变相逼迫员工“自愿加班”的,都可以通过仲裁获得加班工资。

    不过代价也是有的,和企业进行劳动仲裁需要准备不少的材料,这需要长时间潜心的准备,但这大概不会比996更辛苦。另外和企业进行劳动仲裁,基本意味着离开这个企业,而HR也会向你威胁,甚至导致你被行业封杀。

    这倒不是全无依据,去年末杭州数家企业确实在高新区成立“HR智库联盟”,虽然没有细节消息,不过互相有竞争的企业建立HR联盟,还是让人生疑。

    竞争性互联网企业HR为了限制员工的联盟在美国(苹果,Google,Intel,Adobe等)和韩国(三星和LG)都存在。不过因为少数人发起的集体诉讼,这样的联盟也都赔偿巨额资金因而瓦解。在今年“互联网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的背景下,这样的诉讼未必在中国就不会发生。

    当然,如果你“智慧地”洞悉我们的国情,因而作出终极的宣判,认为这一切在我们这里都不会有用,那么至少你就不会是那个塑造环境的少数人了。

    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那996就会永世长存了吧。

 

 



    尾声.

    在意的和不在意的

    

    MeToo运动在中国大陆于2018年初才开始,较996事件晚了近两年,

在教育学术圈、公益圈、媒体圈、文学圈、体育圈都引发了很大的反响。

    与加班争议相比,前者面临更不确定和缺乏追责机制的司法环境,更严苛的个人境遇,面临的很多时候是更可怕的对手。

    不过这两场“运动”明显让我们看出在意与不在意的区别。

MeToo直到今天,对于很多领域的男性,都已经形成了一定的震慑,悄悄塑造着新的男女沟通的文化和纪律。

    那些站出来女性们取得全体女性的共识了吗?没有。而这也恰恰证明,文化与制度是少数人塑造的。

    这不是英雄史观,我们也不必把任何人英雄化,大家不过是在法律框架下,追求正当的权利。

    所以,四年来996毫无改观,看来比起尊严和权利,大家还是更习惯算计。



    *文章配图来自《未生》《沉默警报Hush》。

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看理想平台立场。欢迎提供不同意见的讨论。编辑:林蓝;监制:猫爷。

    

    更多「李想主义」专栏文章

 

 

[转帖]拼多多员工猝死,中国人为什么越活越累?

 

 拼多多员工在凌晨下班路上猝死,互联网公司的996加班现象愈演愈烈。两年前,互联网公司的员工们还在高喊“加班996,生病ICU”,现在,这位年仅22岁的女孩甚至连进ICU的机会都没有。

    前几年,互联网公司的996现象一度被人们口诛笔伐,马云表示,“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不过,如同互联网上的大多数热点一样,996现象也很快被人们淡忘。这一次拼多多员工猝死,显示出互联网公司的996不仅没有任何缓解,其实还在升级。

    

    互联网公司之所以盛行996,主要还是源于这个行业激烈的竞争压力。尤其是最近几年,互联网行业的竞争越来越白热化,传统的互联网巨头面临增长瓶颈,后来者试图弯道超车,互联网行业从曾经的新兴产业变成一片红海,为了减少成本,最近几年,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频频裁员。

    不过,考虑到国家将就业放在相当重要的位置,大型互联网公司在裁员的同时,不得不顾及社会影响,因此,必须将裁员控制在一定规模之内。对于那些幸存下来的员工,互联网公司必须将劳动价值利用到极致,996就成为互联网公司的标配。马云曾经表示“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8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

    

    
    996现象愈演愈烈,很多人质疑为什么《劳动法》形同虚设,无法对劳动者形成保护?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8小时。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如果有特殊原因,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996的工作时间显然违反了《劳动法》规定。

    那么,违反《劳动法》有什么惩罚呢?“由劳动行政部门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以处以罚款。”这就意味着,最高惩罚也就是罚款,对互联网公司而言可以忽略不计。而且,即便如此低的违法成本,也基本上没有互联网公司因为超时加班被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和罚款。考虑到996可以拉动GDP和税收增长,监管部门也没有足够的动力去主动喊停。所以,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劳动法》很难对996形成制约。

    

    互联网公司员工的生存状态,其实也是整个中国社会的缩影。生活在高压之下的不仅是互联网公司员工,很多普通打工人都在高负荷的状态下工作生存,只不过互联网公司的996表现得更为极端,引起了更多的关注。最近,北京市因为新冠公开的疫情流调,那些普通人四处奔波的生活轨迹,下班之后还要去做兼职,让很多网友倍感心酸,仿佛看到了自己忙碌的身影。

    中国人之所以活得越来越累,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折射了中国经济正在面临的大变局。中国经济增速正在告别高速增长,2007年,中国的GDP增速高达14.2%,到了2019年,GDP增速只有6.1%,12年时间,经济增速就已经萎缩了一半多,而且,这还没有考虑疫情对经济的冲击。

    GDP并不只是一个冰冷的统计数字,背后对应的是每个真实的企业和个人,GDP大幅放缓,对企业和个人来说,就意味着赚钱越来越难,想要赚到同样的收入,过去需要付出一个小时,现在可能需要两个小时,就好像挖金矿,以前金子都在表层,很容易就能挖到一桶金,现在越挖越深,挖到一桶金需要付出更多劳动。

    

    那么,对个人来说,既然赚钱变得越来越难,有没有可能稍微少赚点钱,让自己不那么辛苦呢?对大部分人来说,答案是“不行”,因为生活成本越来越高。中国经济增速虽然显著放缓,但是物价水平并没有下降,为了刺激经济增长,货币放水成为常态,但在经济下行周期,货币放水通常拉动不了经济增长,更多只是刺激通货膨胀。

    所以,对于对普通人而言,经济形势不乐观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局面,一方面,赚钱越来越难,与此同时,生活成本却越来越高。所以,很多打工人只能越活越累,才能换取必要的生存空间。

    从中国经济的走势来看,现在还没有完成探底,未来很多年,中国经济增速将从高速转向中速,最终走向中低速发展。那么,对于普通人而言,将来中国经济增速越来越慢,是否意味着打工人只会越来越累呢?出路到底何在?

    

    首先需要中国经济转变增长模式,不能为了刺激经济而大规模放水。中国民众之所以活得越来越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在房价、房租、医疗、教育等几座大山的高压之下,普通人根本不敢稍作喘息,而物价长期维持在高位,和货币放水有很大关系。所以,如果将来中国的物价能够维持在一个相对合理的水平,人们的生活成本更具可负担性,即使经济增速低一些,民众的生活压力也不会太大,这样也可以稍稍放慢忙碌的脚步,不用在职场上过于拼命。

    除了控制物价,更重要的路径还是要大力推进收入分配改革。在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刻,收入分配改革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不能回避的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破解打工人活得越来越累的宿命。

   

    长期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增速一直低于GDP,经济增长的红利并没有最大程度惠及民众。国际上通常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占人均GDP的比重,来衡量一个国家的收入体系是否向民众倾斜,2019年,我国这一指标是43%,而很多国家都在70%以上。在收入分配的大池子里,政府和企业的收入部分应该适当向居民个人倾斜,当民众拥有了更高的收入,也能贡献更多消费,为经济增长增添动力,由此形成良性循环。

    长期来看,如果经济增长模式和收入分配没有实质性改革,未来人们还会生活得越来越累。如果越来越多的人必须在极限状态下高度运转,才能够在这个社会生存下来,这样的生活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幸福,而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这样的模式也终究不可持续。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2021年要在调节收入分配上主动作为。期待今年能够看到实质性改革。

 

[转帖]大家都在猝死

 

 拼多多的女孩猝死,引起网上一片哗然。其实,这些年,这样的事儿还少吗?十几年前,几个出租车司机的猝死,也曾经网上一阵的悸动,然后,人们发现,猝死并不新鲜,一个又一个,不仅是底层打工者加班猝死,白领猝死者也一样多,甚至,连一些企业高层,甚至老总,也有英年早逝,猝死在办公室,自驾车和酒桌上的。

    在世界上,咱们这儿的平均劳动时间是最多的,不仅大大高于发达国家,在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我们也一枝独秀。在这块土地上,到哪里找不加班的单位呢?别说拼多多这样的私企,就算公 家 单 位,里面的人,不也在天天加班吗?拼多多的女孩加班,还能干点实际的事儿,有的单位加班,完全是无用功,但是,大家都在加班,不加班,有的人是挣不到钱,有的人,是会丢了饭碗。

    当年我们批 判 资 本 家 剥 削的时候,会大量列举那些强迫工人每日劳动十几小时的事例,其实,与此同时,已经有些良心企业,比如卢作孚、荣氏兄弟、范旭东等人的企业,已经在讲究节制劳动时间,给予工人福利了。但是,在今天,我们还能找到这样的企业吗?哪怕是国 企,哪怕是公 家 事 业 单 位,用起人来,还不都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牲口用。

    对于底层打工者而言,如果不是仅仅像深圳某条街上,那些混吃等死的“大神”一样,还想多挣点钱,养家糊口,那么,拿命换钱,大概是他们的唯一逻辑。他们没有别的资源,也没有别的可能。加班不仅仅是老板的要求,如果老板强行这样干,其实员工是可以告他们。问题是,员工自己,也有这样需求,只要加班能多挣钱,他们就会加班。那些驱使员工加班的老板,自己也没闲着,他们也得加班,尽管,有的班,加在了酒桌上,但不这样应酬,企业没准就办不下去。

    至于公 家 事 业 单 位,加班倒未必有钱,但一般也非加班不可,如果哪个敢逆 龙 鳞,就是不加班,那么,你在别人看来很光彩的职业,也许就保不住了。好些单 位,加班无非是写那些根本无用的材料,但是,这个班还非加不可,因为,不仅一般办事员加班,小 领 导,中 领 导甚至大 领 导,都在加班。

    关键是,在咱们这儿,大家的空间都很小。大家都得拼,不拼什么都没有。区别的,只是拼的方式不一样。一个巨大的利维坦,把社会空间压缩得非常仄窄,一方面驱使人们做无效的劳动,各种各样的无效劳动,一方面,拿走了绝大部分社会的财富。在这个利维坦巨无霸面前,所有人,都是蝼蚁,不像蝼蚁那样,终日无休止的奔波,就没法活。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