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兴山

来源: YMCK1025 2020-10-27 20:54:23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88201 bytes)
回答: 大国小民(180)YMCK10252020-10-27 17:42:41

血染兴山山更红

 

——鄂西北军区第一军分区的女兵及其他

 

作者:刘士明

 

 

 

湖北兴山,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沃土。早在大革命时期,中共湖北区委就在这里建立了直属支部。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南濒湘鄂西、北接鄂豫边两块革命根据地之间的连接之地。

兴山的深山密林之中,隐藏着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清剿战中新四军女兵至今仍不为人知的生死悲情。

 

 

鄂西北第一军分区

 

1946626日夜,我中原部队抢在71敌人发动总攻之前分路突围。解放战争的第一枪在荆楚大地打响。

王树声率领被称为南路突围部队的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简称一纵)向西,突破平汉铁路封锁线后,

又经过惨烈的战斗突破襄河天险进入武当山区。

1946827日,南路突围部队与江汉军区罗厚福部在房县西南上龛地区会师。

房县会师标志着中原突围第一阶段的突围战胜利结束。

 

 

 

中共中央决定王树声部在鄂西北建立根据地,最大限度地拖住敌军,以减轻其他解放区战场的压力。

91日,为统一军政领导,建立了鄂西北区党委、军区和行署。王树声任区党委书记、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鄂西北军区下辖五个军分区。第一军分区(又名两竹分区)司令员邹毕兆,政委张谦光,

活动范围包括竹山、竹溪、镇坪、平利、白河区域,所辖部队为江汉军区三团和警卫团。

第二军分区(又名兴房保宜分区)活动范围包括兴山、房县、保康、宜昌区域,司令员杨秀坤,政委刘健挺。

所辖部队为一纵二旅。

 

 

鄂西北军政机关的建立,标志着中原突围第二阶段的开始。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游击根据地,二是开展反清剿战。

由于敌情复杂多变,各军分区的作战区域经常交叉重叠,第一军分区经常在兴山活动。

 

 

 

 

 

武当山区五姊妹

 

5位女学生随一纵转战到鄂西北第一军分区。

 

黄琪原名黄辉容,原籍四川新繁,19255月出生在北京一个铁路机电工程师的家里。

1943年,不愿做亡国奴的她离开日寇占领区,跋涉数千里到成都,1944年考进燕京大学外语系。

因为个子瘦小,头发有些发黄,燕大同学都称她黄毛。

 

李薇原名刘钦瑜,又名李尉,1921年生于四川江津白沙农村,1942年考进设在重庆北碚夏坝的复旦大学新闻系。

1945年春,她放弃学业,作为先行的一批,由中共中央南方局输送到新四军鄂豫根据地。

 

陆方原名陆菊如,原籍苏州,家境殷实。父亲陆君榖时任上海银行开办的中国旅行社总社襄理兼西北分社总经理。

西北十几家大宾馆(时统称招待所)都由他管理。

1935年,陆总经理将家眷迁到西安,安顿在西安最高档的西京招待所。

家中有当时西北地区极珍罕的抽水马桶和席梦思床。

1942年,陆方考进内迁到四川乐山的武汉大学,先读外文系后转史学系。

19458月,陆菊如响应南方局的号召到中原解放区。

过封锁线时,除去了身上一切知识分子标识,连近视眼镜和自来水笔都扔到河里了。

青年干部训练班毕业后,与陈彦儒(又名陈棠,陕西人,武汉大学历史系学生,中原突围时被捕牺牲)

一起分配到《七七报社》。

 

 

孙卉原名王慧娟,原籍河南鹿邑县, 1924年生于郑州,是陆方西安兴国中学的同班同学王静娟的妹妹。

她生长在富裕家庭,家里在河南鹿邑县有良田、庄院,在郑州德化街有连片的商铺与房产。

王慧娟在兴国中学时与同学王先民相爱。王先民考进重庆北碚复旦大学新闻系后,王慧娟高中毕业后也到了北碚,

相约同先民一起到中原解放区去。不料,王先民在特务制造的嘉陵江夏坝沉船事件中溺亡,

她为完成王先民的遗愿,怀着极度悲痛的心情奔赴中原。

 

 

 

突围前,都在中原民主建国大学学习的黄琪、孙卉、陆方和何冰都义无反顾地选择留下来坚持斗争。

她们随一纵三旅七团突围后,与李薇一起分配到第一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从事宣传和发动群众等工作。

黄琪后来调到第三军分区。10月底,陆方因工作出色在鄂西北入党,介绍人是第一军分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吴士芳、

第一行署副专员兼两竹房中心县长雷天明。这五位女兵后来被誉为武当山区五姊妹。

当地老百姓则称其为新四军五女兵。当年家住兴山县金字山张华坪的袁裕贵老人,

几十年后仍记得见到剪短发、教战士们唱歌的五位女兵时的情景……

 

 

 

国民党调集十万重兵,采取超越追击、堵截、驻剿、移民并村等方法清剿不到1万人的鄂西北军区部队。

在残酷而艰苦的反清剿战中,兴山逐渐成为主战场之一,簸箕山突围战等殊死战斗都发生在这里。

 

 

 

 

 

血洒兴山

 

首先牺牲的女兵是黄琪。19471月黄琪在战斗中左腿中弹,残暴的敌人割下她那不屈的头颅挂在树上。

黄琪的鲜血染红了冬雪。

 

因病离开部队的李薇,隐蔽在深山的洞穴里。长年吃不到一点盐,

 

以糠稗、野菜充饥的她头发全变白了,人称均县白毛女。

 

何冰也被冲散。        

 

形势越来越严峻,几次精减直属队伍后,第一军分区仅剩陆方和孙卉两位女兵。

1947年初最后一次精减,部队首长派沈协理员留下一点钱,通知陆方和孙卉就地隐蔽。

 

俩人换上便服,奉命隐蔽敌后。为了不暴露目标,只得住在山洞里,由老百姓数日送饭一次或下山购食。

孙卉在冰天雪地的山上发烧不止,拉痢不停,转移到第四个山洞时,

陆方眼睁睁地看着战友在自己的怀抱里痛苦地停止了呼吸。良久,她独自一人茫然走到山下一个村子里,

找到一位好心的农民,帮着在山坡上找到一块地方,用树枝、石块和双手挖了一个坑,陆方用磨出了血的双手,

把孙卉抬到那里掩埋了。孙卉是目前已知的第一军分区唯一一位牺牲在兴山县境的女兵。

 

埋葬孙卉后,转移到第五个山洞、饥寒交迫的陆方被迫外出觅食,被保甲长逮捕,押往兴山县看守所。不久,陆方通过看守寄出一封信给武汉大学同学、中共早期领导人赵世炎的亲侄女赵萌兰。赵急将此信转寄陆父。陆父即请陆方社会地位较高的、时任南京首都电厂工程师的胞兄陆佑曾设法营救,还两次寄钱到兴山县看守所。陆佑曾遂派夫人傅倩,在南京首都警察厅任警察的侄儿孙家兴陪同下前往救人。

 

傅倩、孙家兴从南京乘轮船到湖北秭归香溪,巧遇乡长张晓峰。张乡长当即写下致兴山县夏县长手书一封,出面斡旋请其放人。傅、孙乘滑竿到兴山,夏县长批示放人。看守所长因私下贪污了寄给陆方的汇款,也乐促其出狱。张晓峰将陆方安顿在家中,数日后雇煤船并亲自随船将她们安全送往宜昌脱险。

 

鲜为人知的是:香溪乡长张晓峰是1928年的老共产党员,曾以张庆炎之名在中央特科工作。1937年奉命打入川军127师。后因中原局友军工作部部长项乃光叛变投敌,供出打入川军的张晓峰,在紧急撤退时他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只得返回家乡以待时日。 

 

目前掌握的资料显示:身兼鄂西北第一地委书记、第一军分区政委、行政公署第一专署专员三职的张谦光,是中原突围反清剿战中牺牲在兴山县境中职务最高的领导人。关于张谦光的牺牲经过,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说法。             

 

据地方相关资料记载:张谦光是湖北新洲人,1908年生。1938年入党,后任襄北地委书记。鄂西北军政机关成立后,被任命为兴山地委书记兼第一军分区政委。19471月下旬,在兴山大、小螺山地区与敌六十六师两个团和七十五师一个团遭遇,激战三昼夜,最后只剩下五个人。1947226日,他们五人转移到兴山平水河后沟时遭敌包围,他身中两弹被俘。敌人将他押到平水河边时,因伤重牺性。

 

第二种说法是邹毕兆和陆方的记载:当陆方和孙卉从第二个山洞向外转移时,正巧遇到第一军分区邹毕兆司令员和张谦光政委,他们率领的部队已被冲散,正由一位老乡带路力争冲出敌人包围。陆方和孙卉要求同行,他俩以孙卉患病行动缓慢、很容易都落入敌手为由拒绝。邹司令员指着前面一座大山,要陆、孙暂在那里暂避,以后情况好转时派人来联系。在谈话的时候,张政委不断流泪。陆、孙在邹司令员所指的大山上找了一个山洞安身,但一直没有人来联系。解放后,邹毕兆告诉陆方,分手后他们二人往前走不久,张谦光就被当地土匪枪杀了,他趁土匪剥取张的皮衣和手表的时候,只身脫险,远离此地,因此未能前来联系。

 

陆方还说,她遇到邹、张的第二个山洞与孙卉牺牲的第四个山洞相距不远,都在兴山县坪水乡龙潭村附近。张谦光是在与邹毕兆、陆方、孙卉在龙潭村第二个山洞附近见面后往前走不久遇袭牺牲的,牺牲地点似应是邹毕兆和陆方说的距兴山县坪水乡龙潭村不远的山林中。邹、陆是见到张谦光的最后的亲历者,其说法似更准确。

 

另据何冰等亲历者回忆录中记载:第一军分区内线部队仅百余人。据此,与国民党精锐的整编六十六师两个团和七十五师一个团激战三昼夜的说法值得商榷。整编六十六师的战斗力之强悍,19477月的羊山战役可资佐证。

 

也许,经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谦光政委是为了兴山人民的解放事业而壮烈牺牲的,兴山人民永远怀念他。

 

老观窝紧急会议

 

老观窝位于远安县茅坪场镇。

 

据党史文献记载:1947年元月,鄂西北部队被敌压迫至南漳、保康、远安之间的南千家老林一带。不久,幸存的主力三旅七团在乌牛观全军覆灭,团长被俘,形势日益恶化。24日,鄂西北区党委在老观窝汪氏宗祠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策。

 

与会者认为:鄂西北山恶人稀,地瘠民穷,缺乏大部队生存的基本条件。会议决定:在牵制敌军任务业已完成的情况下,应立即将部队转入外线作战。张才千、李人林率部分主力组成江南纵队南下,转战湘鄂边。会议之前,以兴山、两竹等县为依托的第一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已经被鄂西北军区撤销了。

 

老观窝紧急会议标志着鄂西北区党委、军区和各军分区基本解体,幸存部队或被击溃或转入外线作战,只有罗厚福率领的前江汉军区部队仍成建制地坚持到19477月。敌整编六十六师等精锐部队也先后撤离,鄂西北的枪声逐渐沉寂。

 

无言的结局

 

194610月,毛泽东在《三个月总结》一文中评价中原战况时写道:过去三个月内,我中原解放军以无比毅力克服艰难困苦,除一部转入老解放区外,主力在陕南、鄂西两区,创造了两个游击根据地。这些都极大地援助了和正在继续援助着老解放区的作战,并将对今后长期战争起更大的作用。

 

老观窝紧急会议后,经中央批准,王树声等主要负责人在地下党组织护送下,经汉口转解放区。王树声司令员后来会同刘邓大军与国民党军决战中原并取得最后胜利,1955年授大将衔。王树声是前中原军区军衔最高的将领。

 

前鄂西北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李人林,于1949517日上午率江汉军区第一旅解放省城汉阳。

 

陆方几经辗转加入中共中央上海局领导的全国地下学联。19491月奉上海局常委钱瑛之命,与曾开辟重庆到中原解放区地下交通线的刘晴波假扮夫妻,从香港到长沙接手地下党长沙特别支部,刘晴波任特支书记。解放后俩人结为夫妻。

 

第一军分区司令员邹毕兆孤身脱险后转移到江汉区党委工作。19498月随中共湖南省委从武汉南下,出任湖南邵阳军分区首任司令员。解放初期,他与陆方在长沙重逢时告诉她:张谦光、吴士芳、雷天明都牺牲了。陆方从两位烈士的名字中分别取了一个字和一个字,作为自己小儿子的名字。19562月,陆方将邹毕兆告诉她的张谦光牺牲的经过写到了《自传》中。

 

1953年,陆方以团中央候补委员、共青团长沙市委书记身份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苏联,在莫斯科红场巧遇为她转信、留学苏联的赵萌兰。此时,她已改名赵施光。回国停留北京其间,陆方向兴国中学同班同学宋琤讲述了孙卉牺牲的细节。五十二年后,《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宋琤广泛收集资料,将鄂西北军区第一军分区五位女兵的遭遇,写进了长篇巨著《红岩儿女》中。

 

中原突围后幸存的李薇、陆方、何冰三位女兵天各一方,终其一生都没有再相聚过!孤身隐蔽敌后、被捕、营救出狱,等等这一切后来都成为说不清、写不明的梦魇。李薇、陆方在史无前例的运动中因所谓中原突围问题被迫害致死。鄂西北军区第一军分区五位女兵,只有何冰一人见到了改革开放的春天!李薇、陆方后获平反。

 

隐蔽在敌人阵营的中央特科成员张晓峰,解放后费尽周折寻找陆方。上世纪七十年代,张晓峰在大儿子陪同下来到长沙,与刘晴波及其儿女见了面。当他得知陆方已去世的噩耗,与刘晴波四目相对,老泪纵横。刘晴波亲笔写了材料,证明张晓峰营救陆方等人脱险、为党工作的事实。拨乱反正后,张晓峰平反,定行政13级。

 

黄琪是否被安葬、葬于何处,似已无人知晓。

 

解放初期,陆方将孙卉牺牲的经过和埋葬地点详细告诉了孙卉的姐姐王静娟。河南省民政部门根据陆方提供的证明材料,追认孙卉为革命烈士并颁发了《烈士证》。由于种种原因,王静娟一直没有去兴山找寻妹妹的安葬地。拨乱反正后,去民政部门查《烈士证》存根、查档案,均没查到,也不同意补发。因无《烈士证》,有关部门婉拒将孙卉遗骨迁葬至烈士陵园。直到2012年,王静娟的女儿傅苓和女婿乔先生才下定决心去寻找被她们称为小姨的孙卉烈士葬身地。在新华社湖北分社和湖北公安机关的协助下,终于查到了陆方说的好心的农民牛明松的户籍资料,并确认当年的兴山县坪水乡龙潭村就是现今的神龙架林区新华镇龙潭村。牛明松已去世多年。

 

傅苓女士和乔先生急忙赶到龙潭村。村里一位叫傅公相的村民指着一块大青石说:新四军女兵就埋在这块石头下面的坡地。抬眼望去,十米开外,一山洞静卧,茂密的灌木丛遮挡住洞口。村民说:联产承包后,这块坡地分给了傅家。

 

傅苓女士和乔先生自费为孙卉立了块石碑,碑上刻着:

这里安葬着一位年轻的姑娘,战争年代,她为了自己的理想,献出年轻的生命。

 

201912月,张晓峰的大儿子张德溢携夫人、湖北省文联前主席沈虹光女士,为撰写《壮士无言》下篇来长沙采风。

迎着湘江的微风,笔者向她讲述了女兵的传奇。返汉不久,张德溢和沈虹光受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委托,专程去龙潭村查看了孙卉墓地。据悉,新四军研究会已向兴山县发文,请将孙卉烈士迁至县烈士陵园,县里正在积极办理之中。

 

至此,牺牲的新四军女兵已孤寂地长眠在神龙架深山之中凡七十二年!

仍在苍茫林海中独自漂荡的黄琪和孙卉的孤魂,能有自己的归宿地吗?

 

我期望着。

 

00年立春日写于湖南长沙

00年二月十一日修改毕

 

(作者系鄂西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女兵陆方之子)

 

主要参考资料

 

1、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室:《中原突围》。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相关章节。

 

2、《陆方自传》。1956年手写稿。

 

3、鄂西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女兵何冰: 《生死与共、转战鄂西北——忆战友孙卉、李薇、陆方》。载鄂豫边区革命史编辑部、湖北省妇女联合会《中原女战士》,中国妇女出版社1994年版下辑。

 

4、何燕凌、童式一、穆广仁、宋琤:《红岩儿女——从漩流到激流》之《中原突围中的红岩儿女》。载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年版第二部第十、第十一章等章节。

 

5、中共湖北省委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湖北历史》。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相关章节。

 

6、兴山县文联主席、中原突围战史研究学者张学元:《血与火的祭奠》《吴士芳烈士》《雷天明烈士》等。

 

7、《百年人物选录——张谦光烈士》。载政协兴山委员会文史资料第四辑。

 

8、孙卉烈士外甥女和女婿乔海燕、傅苓:《中原突围:四位女性的人生》。载《炎黄春秋》杂志2013年第一期。

 

9、张晓峰、傅倩给刘士明的信。

 

10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中央南方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9年版相关章节。

 

 

转自《香溪河》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