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是不吃美国面粉饿死的吗?

来源: YMCK1025 2019-12-08 08:35:07 [] [旧帖] [给我悄悄话] 本文已被阅读: 次 (26755 bytes)
本文内容已被 [ YMCK1025 ] 在 2019-12-08 11:39:39 编辑过。如有问题,请报告版主或论坛管理删除.

朱自清之死

文/ 冯雪荣

关于朱自清的死,我们中小学的孩子们都能琅琅上口: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

朱自清在极度饥饿的状态下,拒绝领受当时美国援助给中国人民的面粉,并因此而活活饿死。

 

 

无数的历史读物因朱自清这个壮举,将其描写成一个铁骨铮铮的伟大人物。

“朱自清拒吃美国面粉而饿死”这种说法,其实并不真实。

研究近代史,贵在推敲举证,兼听则明。

首先,当时美国的面粉,只是比较便宜,带有一种援助性质,但它并不是免费送的,是要中国人民掏钱买的。

据郭廷以主编《中华民国史事日志》记载:“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病卒”。

这部民国编年史,不认为朱自清是“饿死”的,而认为朱自清是“病死”的。

 

 

关于这一说法,证据还很多。

朱自清之子的同窗陆祖德,在其回忆文章《朱自清先生的生平事迹》(参见《文史资料选编》第6辑第100页)里,有这样的回忆:

 

他(朱自清)的胃病已经极其严重,体重减轻到45公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然而,他虽穷到不能治病,

还是毅然决然地在宣言上签了名,拒绝了(美国)这种侮辱性的施舍。

他在这天的日记上写道:此事每月须损失六百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决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

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此后一个多月,他就进医院了。

而在临终前,他还叮嘱夫人:

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要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需要注意的是,这篇证言的作者陆祖德,并非一个医学人士。让我们来分段解读他的这篇证言:

1.朱自清的胃病已经极其严重,体重减轻到四十五公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

一个成年男子因为患严重的胃溃疡,体重只剩下九十斤了,我们于是知道,在美国面粉到来之前,

朱自清的病情已经相当严重了。但是,陆祖德接着说:朱自清需要营养和治疗。这句话其实缺乏医疗常识。

朱自清需要治疗是真,但是说胃病的人需要补充营养,读者中如有当医生的,恐怕未必会同意。

医学常识告诉我们,患上严重胃病的人,饮食要十分小心,禁忌诸多,宜吃清淡,最好吃容易消化的食物,

至于要补充营养,恐怕要等到胃病治愈之后吧。况且,再怎么补充营养,也轮不到补充美国面粉。

美国面粉实在算不上什么特别的营养品。

 

2.他(朱自清)虽穷到不能治病,还是毅然拒绝了美国侮辱性的面粉。

治病和拒绝美国面粉没有逻辑关系,治不起病不意味着吃不上饭。

3.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要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对妻子说的这番话,意思是,你们不要去买美国面粉,否则我会被指自食其言。

 

那么,朱自清本人是否很穷?是否没有钱吃饭?恐怕也不是。

我们来看看《朱自清日记》。朱自清在1948年病逝之前的那段时间的日记里,有这样一些真实的生活记录:

“饮牛乳,但甚痛苦”“晚食过多”“食欲佳,终因病患而克制”“吃得太饱”“仍贪食,需当心”“食藕粉,即呕吐”。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到图书馆查阅朱自清的日记,这一类记载,还有许多。

 

我们从《朱自清日记》可以看得出以下两点:

1.朱自清不但有饭吃,而且食物还很充足。

2.朱自清在患胃病至逝世前的一段时间,有时候仍然十分贪食。

朱自清不买美国低价面粉,而改喝牛奶、藕粉,可是牛奶、藕粉并不比面粉便宜。

由此可知,朱自清的死亡,与食物短缺啊、贫穷啊,实在是无关。

我们也可以借此知道,朱自清这个人十分贪食,患上胃病或许与此有关。

朱自清的病情持续恶化。

 

我们再来看看朱自清的老朋友、历史学家吴晗,写过一篇名叫《关于朱自清不领美国“救济粮”》(参见《人民日报》1960年11月20日版)的回忆文章,在文中,吴晗回忆:

……这个时候,他(朱自清)的胃病已经很沉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

面庞消瘦,说话声音低沉。他有大大小小七个孩子,日子比谁过得都困难。但是,他一看了稿子,毫不迟疑,

立刻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他的名字……

吴晗的证言,也清楚地旁证了:朱自清死于胃病。

 

那么,既然真相是如此,朱自清因胃病致死一案,为何会与“拒领美国面粉”这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儿联系上了呢?其实,那是因为在1948年6月18日,朱自清在一份当时的知识分子发起的《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了字,朱自清这个签字行为,让外界人士作出了以下“想当然”的推断:

1.因为朱自清签了这个字,所以他一定没有领面粉;

2.因为没有领面粉,所以朱自清必然断粮;

3.因为断粮,所以朱自清必然饿死。

 

就是这样,生拼硬造出了“朱自清拒领美国面粉,不吃嗟来之食壮烈饿死”的谣言,谣言继而成为神话,并写进了我们的历史读物中。

事实上,1948年的中美关系,其实总体是良好的,1948年的美国,也根本不是中国的敌国,因此,无论如何,拒绝购买友邦美国的廉价面粉,只能算个人的选择,算不上什么壮举,也谈不上什么舍生取义的行为。

朱自清的故事,这个版本应该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当然,即便本文澄清了朱自清是死于胃病,而不是死于不吃美国面粉,这也丝毫不影响朱自清作为一个杰出文学家的历史地位。但是,文学家是文学家,胃病是胃病,面粉是面粉,这些都不是同一回事,我们研究问题,认真求实的态度还是应该有的。

(本文选自冯学荣《不忍面对的真相:近代史的30个疑问》/九州出版社/2015-5)

 

 

不吃美国面粉,结果饿死了朱自清?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这是来自《别了,司徒雷登》里的名句。这句话给人的印象是,朱自清先生因为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结果被饿死了。

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一、朱自清真是死于饥饿吗?

认真说,这件事似乎应从所谓的“美国救济粮”开始说起。

1947年后,因为打内战等缘故,国民党政府滥发纸币,法币贬值“飞流直下三千尺”。由此导致的结果是,那些靠领薪水度日的教育界人士备受其害,因为他们的薪水虽然每个月都在涨,但无论如何也赶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

如此一来,原本生活还算优越的教授们也和普通民众一样迅速赤贫化,尤其是像朱自清这样家口众多的家庭,生活就更困难。而在这时,美国通过援华法案向中国提供了一些战后物质,其中就包括了向北平投放的面粉,这就是人们俗称的“美国救济粮”。

 

当然,“美国救济粮”在国民党经手后,也不是谁都能免费领取的。为了“照顾”那些高级知识分子,国民党方面耍了一个手段:给教授们发配购证,凭这个证,可以用较低的价格买到“美援的面粉”。说白了,这就是一种收买人心的手段。

而在这时,美国一方面帮助国民党打内战,另一方面又加紧扶持日本,以更好的控制远东局势。对美国这种做法,一些民主党派人士提出了强烈抗议,而这也是朱自清拒绝美国面粉的基本历史背景。

反美扶日大游行

据时任“民盟”主任委员的清华教授吴晗回忆,在1948年6月18日,他来到朱自清家并带去一份《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其中称:

为反对美国政府的扶日政策,为抗议上海美国总领事卡宝德和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对中国人民的诬蔑和侮辱,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我们断然拒绝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一切施舍物资,无论购买的或给与的。下列同人同意拒绝购买美援平价面粉,一致退还购物证,特此声明。(民国)三十七年六月十七日。

吴晗回忆说:“我拿着稿子去找朱自清先生时,他的胃病已经很重了,只能吃很少的东西,多一点就要吐,且面庞瘦削,说话声音低沉。他有许多孩子,日子过得比谁都困难。但他一看完稿子,便立刻毫不迟疑地签了名。他向来写字是规规矩矩的。这次,他还是用颤动的手,一笔不苟地签上了他的名字。”

 

吴晗所说,确属实情。在吴晗之前,同为清华教授的吴组湘去看望朱自清,发现“他忽然变得那样憔悴和萎弱,皮肤苍白松弛,眼睛也失去了光彩,穿着白色的西裤和衬衫,格外显出瘦削劳倦之态……他的眼睛可怜地眨动着,黑珠作晦暗色,白珠黄黝黝的,眼角的红肉球凸露出来;他在凳上正襟危坐着,一言一动都使人觉得他很吃力”。

 

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朱自清还是在拒领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了名。在这天的日记中,朱自清写道:“6月18日,此事每月须损失600万法币,影响家中甚大,但余仍定签名。因余等既反美扶日,自应直接由己身做起。”

朱自清的儿子朱乔森也说:“拒绝购买每月两袋的美援平价面粉,相当于全家的收入每月要减少五分之二。父亲虽是当时薪水最高的教授之一,但每月的全部薪水也只能买三袋多市价面粉……父亲的胃病已经发展到极其严重的地步,签名的前几天体重已减到38.8 公斤,迫切需要营养和治疗,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在宣言上签了名,并在几天后主动把配购证给退了回去,拒绝了这种‘收买灵魂性质’的施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尊严和气节。”

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在北大医院去世,年50岁。临去世前,朱自清仍交代夫人陈竹隐:“有一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

 

从这个意义上说,朱自清拒绝美国面粉有两个原因:一是出于政治选择,二是不能自食其言。以经济论,朱自清的选择加大了家庭的开支,这对他的病情是不利的,但如吴晗说的:“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这个却不完全是事实。

 

因为道理很简单,朱自清拒领“美援”面粉是事实,但拒领“美援”面粉并非朱自清的死因,更谈不上因为拒领“美援”面粉而导致朱自清饿死。

事实上,朱自清是因为严重的胃溃疡导致胃穿孔而去世的,而他患胃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朱自清追悼会

 

二、朱自清的胃病,是饿出来的还是吃出来的

那么,朱自清的胃病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从他留下的日记中,似乎也能看出些端倪。

朱自清原籍浙江绍兴,但出生在江苏东海县,后随祖、父定居扬州,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毕业后在杭州第一师范、江苏省立第八中学(今扬州中学)、浙江台州第六师范等地任教。从其活动范围看,主要在江浙和北京。

对于吃,朱自清还是颇为讲究的,说他是“美食爱好者”也不为过。或者因为他是江浙人氏的缘故,朱自清饮食口味偏甜,在他早年的日记里,类似的记载也有很多。如他在日记中写的:

晚上阅卷到十二点,吃加糖的绿豆稀饭;

遇上雨天,吃香蕉背诗,“甚以为乐”;

朱自清写《别后》一诗寄给友人,后者复信提及他“吸烟吃杨梅”的光景。

还有一次,朋友买了苔菜饼,“他取盒置我近处,说:‘吃啊!’但我才吃了两三枚,他便拿了一只铁罐,将那些饼都收进去了,并严密的盖了”,这让他很不高兴。”

在这段时期,朱自清的日记没有出现胃不舒服的记载。

最早出现“肠胃不适”记载的,是1924年11月16日的日记。那天,朱自清因为喝了酒,感到有点“肠胃不舒”,不过当时他并未特别在意。

1925年后,朱自清重回北方到清华大学任教,后于1931年赴欧洲游学一年。在此期间,朱自清对西餐似乎不太习惯,“肠胃殊不适”、“肠胃仍不佳”、“肠胃仍劣”之类的记载开始频繁出现在其日记中。

身处异国而胃痛发作时,朱自清采取的办法是“少进食”,但好转之后,他仍如以往。尤其是甜食如蛋糕等,常常过量,他日记中也说:“余近来食糖、购书之无节制与国内同,大宜注意”。然而从后续来看,“注意”也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没过几天,他又“不必要地买了一包甜食”,结果吃完,“胃里很不舒服”。

1932年回国后,朱自清间有胃疼,但对美食爱好依旧。如吃北京烤鸭,说“出油太多,且有焦气”;牛肉火锅吃高兴了,几乎可以翩翩起舞;太太做了火腿,他还在边上建议多放放味道会更好;去香山饭店吃饭,遗憾没有“马记汽水”,等等。这一期间,朱自清对自己的胃颇为敏感,有时腰疼或感冒发烧,他也往往怀疑是胃疼,“食物不相宜”所致。

当然,除了先天体质及饮食习惯外,朱自清的胃病也和他承受的家庭压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其一生中,朱自清有过两次婚姻,共8个孩子,一家十口人,家庭负担可想而知。为了让孩子们过得好一点,朱自清在正常的教学之外,只要空闲,几乎天天熬夜写稿,而这样的作息习惯,对身体显然是不利的。

朱自清

抗战爆发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南下长沙,后至昆明,任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主任。国难时期,地处偏南,此时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如清华园时期,朱自清虚弱的肠胃不得不面临各种挑战。由于饮食粗粝,朱自清在一些场合下难免多吃,结果胃痛反复发作。日记中类似的记录不下十条。

抗战胜利后,朱自清随清华大学迁回北平,但由于国内纷乱不休、恶性通货膨胀等诸多因素,其生活条件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每况愈下。由此,朱自清的身体也日渐虚弱,胃病越来越严重。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朱自清在日记中屡屡出现“吃得太饱”、“晚食过多”、“仍贪食,需当心”之类的记载,这说明他的胃病已日趋严重,稍微多吃一点,胃即承受不了。

三、朱自清为何转向外围运动

胃病的反复发作和生活的日渐窘迫,这些还只是个人问题,更让朱自清感到焦虑的是,在内战的阴影下,国家与民族命运的不断恶化。

1946年7月,李公朴与闻一多相继被国民党特务暗杀,这一事件对朱自清震动极大,也令其对国民党统治发生了强烈的质疑。当年11月,朱自清担任“整理闻一多先生遗著委员会”召集人,在此期间,他也逐渐由一名纯粹的学者转变成了一名民主战士。

在此过程中,吴晗无疑在背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据其回忆:“1946年从昆明回到清华园以后,他(朱自清)的态度有了显著的改变,不再沉默了。他反对内战,讨厌国民党。对共产党的看法也开始改变了,他曾在公开集会上朗诵解放区的诗歌,有时候还和学生们一起化装扭秧歌,弄得满头是汗。”

吴晗还说:“在反对美国反对国民党的一些宣言、通电、声明等等的斗争中,我总是找他。他一看见我,也就明白来意,‘是签名的吧?’看了稿子,就写上自己的名字。就我记忆所及,大概十次中有八九次他是签名的。”

而在这时,国民党的经济搞得一塌糊涂,百姓怨声载道。1947年,“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运动波及全国,大大动摇了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美国出台“扶日政策”,国民党方面也冒天下之大不韪任用原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为军事顾问。以此为契机,在中共地下党和民主党派人士的策动下,北京、上海、天津等万余名学生举行了示威游行,吴晗、朱自清、金岳霖、张奚若等北平各大学教授百余人联名发表“反美扶日宣言”,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左翼力量也是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对此,美国大使司徒雷登也无奈地承认:“反美情绪广泛扩展,具体表现为对我们扶持日本所举行的抗议。……这么多人卷进去,而其中包括许多平时亲美的人们,这说明……人们对现政府普遍的不满,而美国却同这个政府的存在和缺点有着不合理却又想得通的联系。”

对于即将改朝换代的趋势,朱自清感到十分欣慰,他在书桌的玻璃板下写了两句诗: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

这两句诗,十分贴切地表达了当时朱自清的心情。

但可惜的是,被胃病长期折磨、身体过度衰弱的朱自清最终未能熬到拨云见日的那一天,他的生命也永久地定格在了1948年8月12日这一天。

 
 

所有跟帖: 

在温情的县城 得罪一个人就可能得罪一个圈子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7554 bytes) () 12/08/2019 postreply 08:53:05

朱自清不买美国低价面粉,而改喝牛奶、藕粉... -yzout- 给 yzout 发送悄悄话 (0 bytes) () 12/08/2019 postreply 11:29:47

朱自清又不是党员,吹的比党员还那个 -生菜001- 给 生菜001 发送悄悄话 生菜001 的博客首页 (0 bytes) () 12/08/2019 postreply 13:23:11

朱自清的儿子是党员。 -YMCK1025- 给 YMCK1025 发送悄悄话 (649 bytes) () 12/09/2019 postreply 17:47:47

请您先登陆,再发跟帖!

发现Adblock插件

如要继续浏览
请支持本站 请务必在本站关闭/移除任何Adblock

关闭Adblock后 请点击

请参考如何关闭Adblock/Adblock plus

安装Adblock plus用户请点击浏览器图标
选择“Disable on www.wenxuecity.com”

安装Adblock用户请点击图标
选择“don't run on pages on this domain”